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输注供体特异性不成熟树突状细胞及环胞素A对受体Th1/Th2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宋予军 董家鸿 杨占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体外培养供体特异性不成熟树突状细胞及环胞素A(CsA)对受体体内Th1 /Th2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 ,88只LWE大鼠和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1 )对照组 :术后不予免疫抑制剂 ;(2 )CsA组 :术...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体外培养供体特异性不成熟树突状细胞及环胞素A(CsA)对受体体内Th1 /Th2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 ,88只LWE大鼠和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1 )对照组 :术后不予免疫抑制剂 ;(2 )CsA组 :术后第 2天起隔日腹腔内按1mg/ 1 0 0 g 体重注射CsA ,共 3次 ;(3)CsA +DC组 :除术后按CsA组腹腔注射CsA外 ,第 8天阴茎背静脉注射 1 0 6个供体骨髓体外培养的不成熟树突状细胞 (DCim)。术后观察各组的生存时限及 5、1 0、1 5、2 5d分别取标本行肝脏免疫病理学检查、腹腔淋巴结中INF γmRNA、IL 6mRNA含量的检测。结果CsA +DC组的生存时限为 (2 7 0± 1 0 )d ,较对照组及CsA组显著延长 (P <0 0 5 ) ;CsA +DC组受体腹腔淋巴结中的INF γmRNA含量较对照组及CsA组低 (P <0 0 5 ) ,而IL 6mRNA含量则较前两组升高 (P <0 0 5 )。结论联合应用环孢素A和体外培养的供体特异性DCim后受体体内Th2型淋巴细胞含量升高 ,而Th1型淋巴细胞含量降低 ;通过调节受体体内T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不成熟树突状细胞 环胞素A 环胞素A受体 Th1/Th2淋巴细胞 细胞分化 肝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改善及外周血树突状细胞mDCs和pDCs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郭亚丽 李鹏飞 +2 位作者 吴慧芬 张希 应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4-208,共5页
目的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症状改善及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 目的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症状改善及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3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在常规雾化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外周血mDCs、pDCs及mDCs/pDCs数据变化、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mDCs比例没有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pDCs比例均持续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3周外周血pDCs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DCs/pDCs比值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3周的mDCs/pDCs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早晚的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病例均未脱落,观察组复发率4.55%(3/66)低于对照组15.15%(10/66)(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更能快速降低外周血pDCs比例、提升mDCs/pDCs比值,有助于快速纠正患儿体内Th1/Th2的失衡状态同时减轻临床症状、优化肺功能,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咳嗽变异性哮喘 髓样树突状细胞 细胞树突状细胞 孟鲁司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特异性细胞免疫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向荣 陆京伯 石汉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1-234,共4页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 ,它在抗原摄取与递呈方面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同时 ,它通过提供双信号刺激、细胞辅助作用、细胞因子等直接和间接地启动特异性细胞免疫 ,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发现的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 ,它在抗原摄取与递呈方面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同时 ,它通过提供双信号刺激、细胞辅助作用、细胞因子等直接和间接地启动特异性细胞免疫 ,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异性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
下载PDF
肝癌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被引量:3
4
作者 谢裕安 罗小玲 +2 位作者 梁安民 匡志鹏 吴继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对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的诱导作用. 方法:肝癌患者外周血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和...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对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的诱导作用. 方法:肝癌患者外周血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DC. 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体外脉冲DC,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生能力及特异性CT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诱导较强的自体T 细胞增生,且能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CT26细胞、BEL-740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 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提示DC可能在肿瘤治疗及预防其复发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抗原致敏 树突状细胞 体外诱导 异性细胞 T淋巴细胞 肿瘤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钟志宏 鄢俊 +1 位作者 陈国安 袁利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2-993,共2页
关键词 异性免疫耐受 树突状细胞 细胞诱导 耐受性 抗原递呈细胞 cells 激活T细胞 体外定向诱导
下载PDF
供体特异性输血通过CD47-SIRPα信号负调控树突状细胞诱导移植耐受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小剑 何晓生 +3 位作者 吴现瑞 金常光 杨永广 兰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CD47-SIRPα信号在供体特异性输血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受体bm1小鼠按不同的移植前预处理分为3组:CD47WT-DST组、CD47KO-DST组、Non-DST组。7d后移植CD47WT/B6皮片,比较3组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DST后5... 【目的】探讨CD47-SIRPα信号在供体特异性输血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受体bm1小鼠按不同的移植前预处理分为3组:CD47WT-DST组、CD47KO-DST组、Non-DST组。7d后移植CD47WT/B6皮片,比较3组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DST后5、24h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体抗原呈递细胞的活化情况;DST后5、24h行流式细胞术和组织免疫学检测供体细胞在受体组织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结果】CD47WT-DST组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MST=(46.77±20.01)d]明显比Non-DST组延长(P<0.0001),而CD47KO-DST组明显加快皮肤移植物排斥反应,其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MST=(13.73±4.56)d]甚至比Non-DST组还短(P<0.05)。行CD47KO-DST的受体小鼠体内,DC上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47WT-DST组和Non-DST组(在5h,P<0.01;在24h,P<0.001)。同样,I-Ab(MHC-Ⅱ)表达水平在CD47KO-DST的受体小鼠体内也明显高于CD47WT-DST和Non-DST组(在5h,P<0.01;在24h,P<0.05)。CD47KO的供体脾细胞在受体内很快被受体清除。【结论】DST诱导耐受作用中供体细胞表达CD47是必需的,供受体间的CD47-SIRPα引发负性调节信号,负反馈调控DC的成熟和活化,抑制其抗原呈递作用,进而诱导供体特异性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异性输血 树突状细胞 皮肤移植 免疫耐受
下载PDF
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融合肝癌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亮 殷晓煜 +2 位作者 吕明德 李宝金 黄洁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HCC)患者树突状细胞(DC)融合HCC细胞体外诱导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CC免疫的效能. 方法:应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和白介素-4(rhIL-4)对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产生树突状细... 目的:探讨肝癌(HCC)患者树突状细胞(DC)融合HCC细胞体外诱导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CC免疫的效能. 方法:应用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和白介素-4(rhIL-4)对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聚乙二醇融合DC与肝癌细胞HepG2,MTT法测定融合细胞(HepG2/DC)刺激同源T 淋巴细胞增生、分化能力,细胞毒性试验检测HepG2/ 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HepG2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结果:体外培养1 wk后的DC高度表达CDla,HLA- DR,CD54,CD80和CD86,融合细胞HepG2/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显著高于HepG2,HepG2+DC, DC及PBS,A值分别为0.816±0.019,0.541±0.020, 0.632±0.018,0.564±0.018,0.345±0.01 3(P<0.05), HepG2/DC活化的CTL对HepG2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结论:HCC患者外周血DC融合HCC细胞可有效诱导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CC免疫,可望成为一条HCC免疫治疗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融合 HCC 肝癌细胞 体外诱导 异性免疫 DC 淋巴细胞
下载PDF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转染重组腺相关病毒诱导特异性T细胞的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自勍 黄浩 +2 位作者 尤长宣 罗荣城 Paul L.Hermonat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0期10117-10120,共4页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转染含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后,其所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DU145的体外杀伤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10在南方医院肿瘤科生物室完成。①对象:HLA-A... 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转染含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片段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后,其所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DU145的体外杀伤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5/10在南方医院肿瘤科生物室完成。①对象:HLA-A2基因亚型的健康自愿供血者1名,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作为靶细胞的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DU145以及携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由美国阿肯色大学生物治疗中心刘勇教授惠赠。②实验方法:抽取HLA表型为A2的健康自愿供血者外周血50mL,Ficoll法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磷酸盐缓冲液洗涤6孔板,收集悬浮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贴壁细胞即为树突状细胞。向6孔板内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携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第4天加入白细胞介素4,第6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至培养第7天收获悬浮细胞即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③实验评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将成熟树突状细胞与效应T细胞分别按1:10、1:20、1:40进行共培养,将未经过树突状细胞共育的T细胞设置为空白对照组,ELISA法检测效应T细胞分泌干扰素γ的含量。LNCaP、DU145靶细胞分别与效应T细胞按效靶比5:1、10:1、20:1、40:1进行共培养,MTT法检测效应T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①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的表达:经携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致敏后的树突状细胞,培养8d后高表达CD83.CD40.HLA-DR,CD80,CD1a,CD86,分别为65.8%,66.0%,96.7%,70.0%,61.9%.79.0%。②树突状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2含量检测:与培养第1天比较,第7天成熟树突状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③效应T细胞释放干扰素γ含量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树突状细胞:T细胞按1:10、1:20、1:40共培养后所释放的干扰素γ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0.01,0.05),且随树突状细胞加入比例的提高有所增加。④效应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检测:效应T细胞可有效识别并杀伤HLA-A2阳性的LNCaP细胞,其抑制作用在效靶比为10:1、20:1、40:1时均显著强于DU145细胞株(P<0.01)。结论:经携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后的树突状细胞,其细胞表型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功能无明显改变,可诱导自体效应T细胞增殖,该效应T细胞对LNCaP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前列腺异性抗原 细胞毒性T细胞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树突状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抗瘤活性的体外诱导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振刚 侯健 +1 位作者 丁思奇 张玲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24-627,共4页
目的 :观察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U2 6 6 特异性CTL的作用。方法 :将MM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在rhGM CSF 80 0U ml与IFNα 6 0 0U ml条件下利用无血清技术培养生成DC ,应用... 目的 :观察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U2 6 6 特异性CTL的作用。方法 :将MM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在rhGM CSF 80 0U ml与IFNα 6 0 0U ml条件下利用无血清技术培养生成DC ,应用丝裂霉素C处理的U2 6 6 细胞及用U2 6 6 细胞制备的可溶性抗原预刺激DC ,然后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同孵育 5~ 7d以诱生特异性CTL ,采用MTT法检测对U2 6 6 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果。结果 :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 CSF IFNα条件下培养 8d后生成具有典型特征的DC ,高度表达CD86、CD5 4及MHCII类分子HLA DR。应用MTT法检测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DC诱导特异性CTL对靶细胞U2 6 6 的杀伤率分别为 2 1 2 %± 5 4 %和 2 8 0 %± 7 6 % ,对照组未用抗原刺激组都为 11 7%±4 3%。而以抗原直接刺激自体淋巴细胞组为 15 6 %± 4 8%和 13 1%± 5 5 % (P <0 0 1)。结论 :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DC与自体淋巴细胞孵育能诱导抗U2 6 6 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树突状细胞介导 异性抗瘤活性 体外诱导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分型进展与抗白念珠菌特异性免疫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超 涂亚庭 《华中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分型 白念珠菌 异性免疫 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重组MAGE-A1/EGFP质粒转染人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
11
作者 于津浦 任秀宝 +2 位作者 刘虹 曹水 郝希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57,共5页
目的:应用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AGE-A1/EGFP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s)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 细胞免疫。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MAGE-A1/EGFP,体外电转染该质粒入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胞内染色法LDH法比较转染前后DCs在蛋白表达、细胞... 目的:应用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MAGE-A1/EGFP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s)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 细胞免疫。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MAGE-A1/EGFP,体外电转染该质粒入D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胞内染色法LDH法比较转染前后DCs在蛋白表达、细胞成熟度和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能力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pMAGE-A1/EGFP 真核表达质粒,电穿孔法导入DCs后观察到MAGE-A1与EPFG实现等效表达,分别为8.8%±0.9%和8.47%±0.78%。 pMAGE-A1/EGFP转染的DCs表面CD86、CD40L和CD8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DCs的成熟度增加;同时表达的MAGE-A1 蛋白可与小鼠来源抗MAGE-A1的单抗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CD4+T细胞克隆扩增,当再次接触 MAGE-A1抗原时大量分泌IFN-γ。结论:pMAGE-A1/EGFP转染的DCs不仅能在体外诱导MAGE-A1特异性T细胞免疫,还可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快速检测,为临床开展MAGE-A1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树突状细胞 MAGE-A1 EGFP 异性T细胞免疫
下载PDF
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免疫
12
作者 孔北华 孙丽 +1 位作者 马道新 刘春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研究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 :①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s)后 ,获得单核细胞 (Mo)。粒单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白介素 4(IL - 4)诱导分化扩增 ,培养 7天后应用流式... 目的 :研究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 :①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s)后 ,获得单核细胞 (Mo)。粒单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白介素 4(IL - 4)诱导分化扩增 ,培养 7天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分析。②诱导单核细胞分化的第 3天加入人卵巢癌细胞株 3A0的冻融抗原 ,共培养 4天后获得负载肿瘤抗原的成熟DC ;将致敏DC与从脐血中分离的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3天 ,获得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检测CTL及上清液对人卵巢癌细胞株 3A0、人胚肾细胞株 2 93T(对照细胞 )、人肝癌细胞株HCCC - 981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①脐血来源Mo在GM -CSF和IL - 4作用下 ,7天后可分化生成成熟的DC,高表达DC特异性抗原CD1a、CD80 (B7- 1)、CD86 (B7- 2 )、HLA -DR、CD83。②DC可负载并递呈肿瘤抗原 ,激活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 ,诱导肿瘤特异性CTL产生。不同浓度CTL及上清液对卵巢癌细胞 3A0有特异性杀伤、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脐血中Mo可体外分化扩增为成熟的功能性DC ,并诱导出特异性杀伤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状细胞 体外扩增 诱导 异性抗卵巢癌 免疫
下载PDF
转基因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杀伤淋巴瘤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耀 张伟京 朱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转基因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淋巴瘤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人骨髓来源的髓系前体细胞,在人细胞因子IL-4、GM-CSF和INF-α诱导下,在体外生成大量树突状细胞。将制备好的含有IgVH1核酸质粒,用脂质体法转... 目的 探讨转基因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淋巴瘤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人骨髓来源的髓系前体细胞,在人细胞因子IL-4、GM-CSF和INF-α诱导下,在体外生成大量树突状细胞。将制备好的含有IgVH1核酸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树突状细胞。转染成功的树突状细胞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培养,激活特异性CTL细胞,与阳性表达IgVH1的人淋巴瘤Namalwa细胞反应,用3H-TdR掺入法观察CLLs对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果 树突状细胞能够用脂质体方法转染IgVH1核酸质粒,并且有效递呈给外周血T细胞,对表达IgVH1的人淋巴瘤Namalwa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体外诱导扩增的 DC能够转染 IgVH1核酸质粒,体外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树突状细胞 激活 细胞毒性T细胞 异性杀伤 淋巴瘤 体外实验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新梅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1年第2期67-70,共4页
树突状细胞 (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也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由DC激活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主要对DC参与抗肿瘤的机制、DC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及近年来DC在肿瘤生物... 树突状细胞 (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也是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由DC激活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主要对DC参与抗肿瘤的机制、DC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及近年来DC在肿瘤生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DC为基础的肿瘤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免疫治疗 :肿瘤抗原体外冲击致敏DC后回输体内 ;②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疗法 树突状细胞 抗原异性免疫应答
下载PDF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济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与免疫相关的重要表型的早期影响。方法 20名接受黄蜂毒液免疫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day0)和治疗后第1天(day1)、第3天(day3)和第5天(day5)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Mo)... 目的探讨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与免疫相关的重要表型的早期影响。方法 20名接受黄蜂毒液免疫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day0)和治疗后第1天(day1)、第3天(day3)和第5天(day5)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单核细胞(Mo),其中10名患者的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6d诱导分化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ILT3,ILT4,B7H1,B7H2,MHCⅠ,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结果单核细胞和MoDC表面ILT3和ILT4表达显著增高,B7H1和CD86表达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观察到B7H2,MHCⅠ,MHCⅡ和CD80的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单核细胞和MoDC表面的ILT3,ILT4,B7H1和CD86分子参与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早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免疫治疗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补体-血小板系统特异性提呈李斯特菌至脾脏CD8^+树突状细胞
16
作者 田军 朱天怡 许熊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19,共1页
革兰阳性菌李斯特菌感染后,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会及时清除入侵的细菌,从而免除其对机体的伤害;但如果细菌清除得过快或过干净,将不足以激活机体的适应性免疫系统,机体对继发感染则不能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
关键词 李斯 树突状细胞 血小板系统 CD8+ 异性 适应性免疫系统 脾脏 提呈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介导心肌梗死大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对心室功能改善的作用
17
作者 王永杰 方小丽 +4 位作者 刘仕强 王杰 陈旭 汪华 何文武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068-1072,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介导心肌梗死(AMI)大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对心室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购自北京医疗器械检验所(动物实验中心)清洁级雄性大鼠24只,构建AMI手术模型后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8只,A组为假手术大鼠、B组为AMI大...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介导心肌梗死(AMI)大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对心室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购自北京医疗器械检验所(动物实验中心)清洁级雄性大鼠24只,构建AMI手术模型后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8只,A组为假手术大鼠、B组为AMI大鼠、C组为接受DC干预的AMI大鼠。记录大鼠生存情况;每组4只用于DC、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炎性因子检测,另4只用于HE染色检测细胞炎性浸润、细胞凋亡及心肌梗死情况。结果C组生存率高于A组(P<0.05);AMI后第3 d可检出DC相关标志物,第7 d达高峰,第14 d后下降;C组CD40、CD80、CD86、MHCⅠ、MHCⅡ表达水平高于A、B组(P<0.05);流式分析结果显示,DC可获取CD4^(^(+))CD25^(+)纯度>90%,且可有效诱导Treg细胞群;Treg在大鼠心脏和淋巴结中均有表达,且C组表达水平高于A、B组(P<0.05);C组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优于A、B组(P<0.05);C组心肌梗塞面积、胶原体积分数(CVF)低于A、B组(P<0.05),且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高于A、B组(P<0.05);C组炎性细胞计数、细胞凋亡<A、B组(P<0.05)。结论DC可激活AMI后特异性细胞免疫,修复炎性细胞,进一步改善心室重塑及功能,提高AMI大鼠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树突状细胞 异性细胞免疫 心室功能改善 大鼠
下载PDF
表达肿瘤抗原、GM—CSF的树突状细胞激发有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
18
《生物制品快讯》 2003年第9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肿瘤抗原 表达 GM-CSF 树突状细胞 肿瘤异性免疫应答 激发
下载PDF
经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能引起HIV特异性的CD8+和CD4+T细胞响应
19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1年第5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HIV异性 CD8+ CD4+ T细胞 基因转染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来源于患者的树突状细胞经基因转导和共培养处理后可诱导针对肝细胞癌的特异性和强免疫应答
20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8年第1期17-17,共1页
背景/目的:阻断针对肝细胞癌(HCC)相关的α-胎甲蛋白(AFP)抗原的免疫耐受是有可能性的。而采用此方法治疗免疫低下的HCC患者的有效性却受到限制。在本项研究中,作者对来自HCC患者的树突状细胞经表达人类AFP(hAFP)的腺病毒转导... 背景/目的:阻断针对肝细胞癌(HCC)相关的α-胎甲蛋白(AFP)抗原的免疫耐受是有可能性的。而采用此方法治疗免疫低下的HCC患者的有效性却受到限制。在本项研究中,作者对来自HCC患者的树突状细胞经表达人类AFP(hAFP)的腺病毒转导和细胞因子的诱导杀伤(CIK)细胞共培养后是否可诱导一种HCC细胞特异性的强免疫应答反应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异性 细胞共培养 细胞 强免疫应答 基因转导 导针 免疫应答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