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葛甜 杨倩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833-835,共3页
目的 探究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病情预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2017年3月~2019年4月在医院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150例患儿,分别于患儿术后进入CICU时、进入CICU 2 h后,进入CICU 4 h后进行危重程度评分,后将检测频... 目的 探究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病情预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2017年3月~2019年4月在医院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150例患儿,分别于患儿术后进入CICU时、进入CICU 2 h后,进入CICU 4 h后进行危重程度评分,后将检测频率调整为1次/4 h,至患儿出CICU或死亡为止,并根据患儿存活及死亡情况分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及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结果 存活组患儿危险程度评分为(4.42±1.89)分,显著低于死亡组(17.42±6.18)分(P<0.05);ROC曲线下面积表明,该评分表均值(0.992)、最高值(0.979)及最低值(0.932)的AUC均>0.9,且拟合优度较高;存活组患儿特异性危险度评分最高值发生时间晚于死亡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能够有效反应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情况,对开展相应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 先天性心脏病 病情预警
下载PDF
小儿先心病心脏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对其预后的判断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梅梅 付美芝 钱兆洋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心脏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先心病行心脏手术治疗348例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探...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心脏术后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先心病行心脏手术治疗348例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探讨导致患儿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348例患儿中有26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7.47%;主要分布于下呼吸道,占56.52%,其次为手术部位,占19.56%,第三为胃肠道,占15.22%,最后为泌尿系统,占8.69%。46例感染患儿共分离出2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5株,占60.0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7株,占28.00%,第三为真菌,3株,占12.00%。对可能导致小儿先心病患儿出现感染的7项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心脏体外循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等因素与患儿出现感染有关;通过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心脏体外循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等因素是导致患儿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患儿特异性危重评分为(17.56±3.02)分;未感染组患儿特异性危重评分为(11.02±2.56)分;感染组患儿评分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儿,二者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患儿心脏术后感染主要发生于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心脏体外循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等因素是导致患儿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越高,患儿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心 心脏术 感染 临床 特异性危重程度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