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抗体分泌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样受体水平的变化
1
作者 秦彦 文一州 +1 位作者 刘青 左文旻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B细胞亚群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SC)、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LR)表达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32例为观察组及体检健康儿童19例为对照组。其中11例KD患儿(类固醇组)Egami评分>...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B细胞亚群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SC)、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LR)表达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急性期KD患儿32例为观察组及体检健康儿童19例为对照组。其中11例KD患儿(类固醇组)Egami评分>3分,预测可能存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采用类固醇药物治疗,其余21例患儿(IVIG组)均给予IVIG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CD19^(+)B细胞群中ASC、白细胞LILR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KD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水平、B细胞亚群中A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VIG组及类固醇组患儿治疗后PBMC水平、PBMC中CD4^(+) T细胞、CD8^(+)T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AS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类固醇组ASC占比低于IVIG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4种抑制性LILR亚型在单核细胞上表达,LILRB1在每个B细胞亚群上表达,而LILRB2或LILRB3在B细胞亚群上的表达在急性期和治疗后均较少;LILRB4在ASC上呈现唯一表达,其急性期水平低于单核细胞;观察组ASC的LILRB1、LILRB4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ASC呈升高趋势且富含LILRB4表达,治疗结果不受类固醇给药影响。ASC可能在K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B细胞
下载PDF
急性鼻窦炎和扁桃体炎中病原体特异性浆细胞及其迁移潜能 被引量:5
2
作者 白雪峰 何信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28-2631,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鼻窦炎和扁桃体炎中病原体特异性浆细胞及其迁移潜能。方法采集130例上颌灌洗患者(鼻塞炎组)及13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炎组),根据主治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的程序分离病原体;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两组中病原体特... 目的研究急性鼻窦炎和扁桃体炎中病原体特异性浆细胞及其迁移潜能。方法采集130例上颌灌洗患者(鼻塞炎组)及13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炎组),根据主治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的程序分离病原体;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两组中病原体特异性浆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测量吸光度,检测细胞活力;通过蛋白质印迹检测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表达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中整合素α4β7、L-选择素和皮肤相关抗原(CLA)的表达量。结果鼻窦炎组与扁桃体炎组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性别比例和体重指数及住院时间)与健康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炎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杆菌[60例(46.15%)]和流感病毒[60例(46.15%)],10例为咽峡炎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组病原体主要为化脓性链球菌[110例(84.62%)],20例为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健康组相比,鼻窦炎组和扁桃体炎组中病原体特异性浆细胞含量和细胞活力较高,染色颜色也较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炎组和扁桃体炎组与健康组相比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健康组相比,鼻窦炎组和扁桃体炎组整合素α4β7、L-选择素和CL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急性鼻窦炎和急性扁桃体炎中病原体特异性浆细胞表达较高,细胞活力增加,迁移相关蛋白表达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鼻窦炎 急性扁桃体炎 异性细胞 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
下载PDF
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口服免疫BALB/c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桐生 邹全明 +4 位作者 郭刚 解庆华 刘开云 曾韦锟 高志刚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保护效果和维持时间 ,并初步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 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 ;同时ELISPOT检测派伊尔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 ;RT PCR显示T淋巴细胞IFN γ、IL 4mRNA表达差异 ;以... 目的 研究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保护效果和维持时间 ,并初步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 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 ;同时ELISPOT检测派伊尔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 ;RT PCR显示T淋巴细胞IFN γ、IL 4mRNA表达差异 ;以培养、组织切片、尿素酶试验结果判断攻毒保护率。结果  ( 1 )疫苗组在胃、肠、气管冲洗液和血清产生高水平抗体 ;( 2 )疫苗组小鼠派伊尔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显著升高 (P =0 ) ;( 3)抗原刺激后 ,免疫组T淋巴细胞的IFN γ、IL 4mRNA表达量升高 ;( 4 )免疫组攻毒保护率为 86 .7%~ 92 .8% ,且至少维持 30周。结论 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口服免疫小鼠后有良好的预防Hp感染作用 ;疫苗诱导的可能是TH1 /TH2型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BALB/C小鼠 口服免疫 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 BALB/C小鼠 TH2型免疫应答 异性抗体水平 ELISA检测 ELISPOT MRNA表达量 IFN-γ T淋巴细胞 免疫保护效果 RT-PCR IL-4 尿素酶试验 免疫机制 初步探讨 表达差异
原文传递
双价志贺菌苗灌胃免疫小鼠后肠粘膜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1
4
作者 石辛甫 彭红 +3 位作者 徐辉 邢丽 陈志华 高杰英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8,25,共4页
为了观察两株福氏、宋内双价志贺菌苗 (Ipa ,Ipa+ )免疫后所引起的肠粘膜诱导部位的免疫应答及为研制有效腹泻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应用小鼠灌胃免疫为模型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BA ELISPOT方法 ,检测了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gutasso ciated... 为了观察两株福氏、宋内双价志贺菌苗 (Ipa ,Ipa+ )免疫后所引起的肠粘膜诱导部位的免疫应答及为研制有效腹泻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应用小鼠灌胃免疫为模型 ,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BA ELISPOT方法 ,检测了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gutasso ciatedlymphoidtissues ,GALT )中诱导部位派伊尔小结 (Payer’spatches ,PP )、肠系膜淋巴结 (mesentericlymphoidnode ,MLN )T淋巴细胞亚群和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变化 (ASC )及小肠局部和系统的特异性抗体变化。发现两株双价菌苗株均可引起肠粘膜GALT诱导部位CD4+ 淋巴细胞亚群、抗体分泌细胞明显升高 ;同时局部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说明双价志贺菌苗灌胃免疫小鼠后 ,诱导部位的免疫应答早期以体液免疫为主 ,灌胃不仅可诱导局部特异性抗体免疫应答也可诱导系统的抗体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志贺菌苗 GALT T细胞亚群 ASC 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 灌胃 肠粘膜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ELISpot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艳 闫惠平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7-722,共6页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学家们根据ELISA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体外检测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固相ELISpot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细胞培养技术与ELISA技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分泌抗体细胞或分...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学家们根据ELISA技术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体外检测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固相ELISpot技术。该技术结合了细胞培养技术与ELISA技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分泌抗体细胞或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其技术原理可以概括为用抗体捕获培养中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并用酶联斑点显色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免疫治疗中肿瘤免疫反应、感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POT技术 感染性疾病 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 疾病诊断 应用 分泌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技术 ELIS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