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娟 朱明慧 +3 位作者 蒋欣 苗书斋 曲青山 杨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3期9929-9932,共4页
背景:应用灵敏的技术可以检测到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低水平抗体,但是即便如此临床上依然无法完全检测出全部抗体。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意义及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肾移植术前常规检测补体依赖淋... 背景:应用灵敏的技术可以检测到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低水平抗体,但是即便如此临床上依然无法完全检测出全部抗体。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致敏肾移植受者的临床意义及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肾移植术前常规检测补体依赖淋巴细胞毒试验和群体反应性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者(PRA≥10%)检测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其术后临床结果与抗供者特异性抗体阴性患者做比较。结果与结论:在379例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中,55例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10%,这些患者中75%曾有过致敏史。其中20例检测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这些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更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和移植肾存活率低下等。结果提示抗供者特异性抗体的存在与移植物失功、排斥反应有显著相关性。而体内仅存非抗供者特异性抗体的患者移植效果相对好。对于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但体内抗供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的肾移植患者,术后需要更积极地监测免疫功能和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异性抗体 肾移植 群体反应性抗体 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
下载PDF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与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娟 苗书斋 +2 位作者 曲青山 陈国勇 孙建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417-3420,共4页
目的:大部分肾移植失败的患者体内都存在抗HLA抗体。检测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在肾移植受者体内的表达,并分析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06-10/2008-03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9例肾移植受者血清中的抗... 目的:大部分肾移植失败的患者体内都存在抗HLA抗体。检测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在肾移植受者体内的表达,并分析其在预测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006-10/2008-03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79例肾移植受者血清中的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以及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群体反应性抗体>10%为阳性,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受者即致敏受者。检测移植后2个月内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群体反应性抗体及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与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肾移植前血清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50例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率发生率为66%,移植前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56例受者的发生率为2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更强的相关性。移植前血清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阴性受者(66%,11%,P<0.01)。体内含抗HLA-Ⅱ类抗体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含HLA-Ⅰ类抗体的受者(78.1%,43.8%,P<0.05)。结论: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是肾移植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抗供者特异性HLA抗体阳性患者移植后更容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异性抗体 群体反应性抗体 急性排斥反应
下载PDF
群体反应性抗体与器官移植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敏 肖露露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是移植中最重要的免疫因素。研究证明移植排斥是由体液免疫介导的,PRA分析能反映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致敏状态,在移植前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和移植后预警移植物丧失,使器官移植后各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是移植中最重要的免疫因素。研究证明移植排斥是由体液免疫介导的,PRA分析能反映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致敏状态,在移植前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和移植后预警移植物丧失,使器官移植后各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目前PRA尤其是特异性抗供者抗体(DSA)在肾、心脏、肺等实体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及其前瞻性应用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PRA与器官移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反应性抗体 移植 排斥反应 特异性抗供者抗体
下载PDF
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血液病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水平对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后造血重建不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志东 孙于谦 +13 位作者 闫晨华 王峰蓉 莫晓东 吕萌 赵晓甦 韩伟 陈欢 陈育红 王昱 许兰平 张晓辉 刘开彦 黄晓军 常英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4-649,共6页
目的:探讨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对造血重建不良(PH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aplo-SCT、移植前DSA阳... 目的:探讨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SCT)患者体内供者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对造血重建不良(PHR)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Haplo-SCT、移植前DSA阳性[2000≤平均荧光强度(MFI)<10000]的血液病患者83例,预处理-3 d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分析移植后PHR(包括原发植入不良和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83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61例,中位年龄39(1~65)岁;应用Kaplan-Meier曲线方法分析显示100 d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率分别为93.0%和90.7%,PHR的发生率为14.7%,3年累计复发率、非复发死亡(NRM)、无事件生存率(EFS)、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6.5%、15.1%、70.8%、79.4%和79.4%。DSA MFI<5000患者(A组,46例)的PHR(4.4%比27.5%,P=0.003)发生率显著低于DSA MFI≥5000的患者(B组,37例);A组患者3年EFS显著高于B组(79.5%比59.8%,P=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DSA MFI≥5000是PHR高发生率的影响因素(HR=6.101,P=0.021);PHR是高NRM(HR=4.110,P=0.026)、低DFS(HR=3.656,P=0.019)和OS(HR=3.656,P=0.019)的影响因素。结论:Haplo-SCT前DSA水平是接受利妥昔单抗去敏治疗患者移植后PHR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 利妥昔单 供者异性HLA抗体
原文传递
麦考酚酸吗乙酯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娟 杨磊 +2 位作者 沈蓓莉 朱明慧 袁彩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后应用麦考酚酸吗乙酯[简称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和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产生的影响。方法:252例患者分成3组,A组...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后应用麦考酚酸吗乙酯[简称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和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产生的影响。方法:252例患者分成3组,A组(130例)免疫抑制剂为MMF+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CsA)/他克莫司(FK506)+泼尼松(Pred);B组(49例)起始免疫抑制方案中未含MMF,术后6个月与MMF联用;C组(73例)应用含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免疫抑制方案,CsA/FK506+Aza+Pre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以鉴别抗HLA-Ⅰ型或Ⅱ型。结果:A,B,C组分别检测出17.7%,26.5%和31.5%抗HLA抗体;DSA检测率分别为8.5%,17.2%和20.0%,非抗供者特异性抗体(non-donor specific antibody,NDSA)检测出10.0%,21.4%和25.7%。DSA阳性者术后平均血肌酐水平及排斥反应发生率均高。多数接受再次移植者体内均可检测到DSA。结论:MMF可明显降低肾移植受者抗HLA-Ⅰ,Ⅱ抗体的产生,降低DSA产生。术后立即给予MMF较术后6个月再服效果更佳;术后受者血清中若检测出DSA,预示移植肾预后不佳。HLA抗体与移植物失功、排斥反应有明显相关性;而体内仅存NDSA,则移植效果相对好。MMF可明显降低移植物排斥反应,提高肾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供者异性抗体 HLA 麦考酚酸吗乙酯
原文传递
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影响肝移植受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永翠 孙丽莹 +9 位作者 朱志军 魏林 曲伟 刘颖 曾志贵 何恩辉 张梁 王玥 张建蕊 周光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 分析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肝移植后受者移植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平台及LABSScreenR软件,对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收集的139例肝移植病例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PR... 目的 分析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肝移植后受者移植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平台及LABSScreenR软件,对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收集的139例肝移植病例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HLA抗体分析,对于PRA阳性病例,继续行DSA、C1q、C4d及肝脏病理相关检测.结果 在139例肝移植受者中有DSA阳性者12例,其中术前预存DSA者2例:1例为Ⅰ类DSA,另一例为基因位点为HLA-AⅡ类DSA,基因位点为HLA-DQ.肝移植后新发DSA 10例(其中1例为预存DSA),均为Ⅱ类DSA,基因位点均为HLA-DQ.5例肝脏病理检查提示为肝纤维化、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胆汁淤积,仅有2例肝脏病理C4d染色阳性.6例DSA病例中,C1q检测提示5例为阳性.DSA组与非DSA组受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DSA阳性病例治疗包括术后调整他克莫司剂量,加用或增加吗替麦考酚酯剂量,或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丙种球蛋白免疫固化等治疗.结论 DSA是肝移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DSA对肝移植受者及移植物的预后存在严重不良影响,需密切监测DSA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异性抗体 肝移植 丙种球蛋白 补体C1Q 补体CAd
原文传递
心脏移植后新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对移植心脏功能和受者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涂斌 黄洁 +4 位作者 廖中凯 郑哲 宋云虎 王巍 胡盛寿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 研究心脏移植术后新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移植心脏功能和受者存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连续195例接受心脏移植的受者,排除13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者及10例术后死亡者,共172例受者纳入研究.检测... 目的 研究心脏移植术后新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对移植心脏功能和受者存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连续195例接受心脏移植的受者,排除13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者及10例术后死亡者,共172例受者纳入研究.检测受者HLA分型及DSA,根据检测结果,将受者分为DSA阳性组、抗HLA抗体阳性DSA阴性组(DSA阴性组)及抗HLA抗体阴性组(HLA阴性组)3组进行观察.记录受者的心脏事件及其转归,分析新生DSA与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心脏事件包括心脏原因心功能不全、移植心脏血管病(CAV)和心脏原因受者死亡.结果 172例受者术后随访(1.3±0.8)年,出现DSA阳性者6例,占3.4%,其中HLA Ⅰ类抗体阳性1例,占16.7%.DSA出现时间为术后(256±125)d,分布趋势集中在术后半年内.DSA阳性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1例在发现DSA阳性后的145 d发生需要支架治疗的移植冠状动脉病变:4例在发现DSA阳性后(54±13)d出现心功能不全,经皮质激素冲击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及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后心功能恢复正常.而DSA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5.8%,1例为心脏原因死亡,2例出现心功能不全.HLA阴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1%,6例发生心功能不全.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DSA阳性是导致移植心功能不全和影响受者中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3组间存活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DSA阳性的出现与受者术后心脏事件密切相关.建议术后常规监测HLA抗体,尽早筛查出DSA阳性的受者并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供者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多中心特异性MICA抗体的检测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晓妮 何军 +4 位作者 侯建全 鲍晓晶 徐超 李杨 缪竞诚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0-294,共5页
目的对比3种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位点(MICA)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结果的一致性,预测其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方法18家实验室参加16届国际组织相容性和免疫协作组,均采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技术检测4批16份血清样... 目的对比3种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位点(MICA)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结果的一致性,预测其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方法18家实验室参加16届国际组织相容性和免疫协作组,均采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技术检测4批16份血清样本的MICA抗体的特异性,3种试剂标记为Kit-A、Kit-B、Kit-C。结果在16份血清样本中,804为阴性,15份样本结果阳性,其中S10样本各实验室均上报为阳性。依据MICA抗原公共表位分G1(MICA 01、02、07、12、17、18)组和G2(MICA04、06、08/27、09、19)组,5例样本用Kit—A和Kit-B均能判别MICA-G1组特异性抗体,Kit-C存在MICA08/27和MICA19的假阳性结果。5例样本用Kit—A和Kit-B均能判别MICA-G2组特异性抗体。其余5例样本用Kit-A、Kit—B和Kit-C均无法判别MICA特异性抗体一致的结果。从3种试剂均能判别10种MICA特异性抗体结果分析,MICA08/27(86.67%,13/15)抗体结果一致性最高,MICA19(40%,6/15)一致性最低。使用Kit—B试剂的实验室间有13例MICA特异性抗体样本结果符合率大于80%。结论协作组实验室对于判断MICA抗体阴性或阳性没有差异,而对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建议选择MICA特异性抗体类型较宽检测试剂或最好选择两种以上的试剂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供者异性抗体 基因 原表位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变化特征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雪栋 何军 +3 位作者 袁晓妮 潘芝娟 浦金贤 侯建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71-207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预存及新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各随访点血清中的抗HLA抗体,结合供者的HLA基因分型及临床资料,分析移植术后预存或新生HLA抗体变化的临床...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预存及新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术后各随访点血清中的抗HLA抗体,结合供者的HLA基因分型及临床资料,分析移植术后预存或新生HLA抗体变化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术前供受者HLA基因错配对术后新生抗供者HLA特异性抗体(HLA DSA)的影响。结果术前共9例受者(8.0%,9/113)预存HLA抗体,以HLA-Ⅰ类为主(88.9%,8/9),其中仅1例含DSA(11.1%,1/9),其余均为非抗供者特异性抗体(NDSA),且所有预存HLA抗体术后6个月(1~36)内全部消失,术后受者在1、6、12、36、60个月肌酐水平分别为125.0(82~591)、102.0(84~105)、98.0(76~131)、111.5(75~137)和89.0(68~125) mmol/L。术后共有20例受者(19.2%,20/104)新生HLA抗体,其中6例为非持续性(Ⅰ类3例,Ⅱ类3例)、14例为持续性(Ⅰ类2例,Ⅱ类10例,Ⅰ+Ⅱ类2例)。非持续性受者中1例含DSA,持续性受者中12例含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新生的25种DSA中以HLA-Ⅱ类为主(80.0%,20/25),尤其以DQ(80.0%,16/20)抗体为主。与HLA其他位点(A、B、C、DR)相比,HLA-DQ位点错配更易导致DSA产生(P=0.019、0.000、0.000、0.015),且2个等位基因错配产生DSA的概率大于1个等位基因(P=0.084)。持续存在的新生DSA在初始滴度和峰值滴度上均高于非持续DSA(P=0.059,P=0.027),且呈逐渐增高趋势(P=0.017),并以HLA-Ⅱ类抗体为主(P=0.016),但两者术后新生时间的早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结论术后新生HLA-Ⅱ类、高滴度及滴度持续升高的抗体都是DSA持续存在的危险相关因素。因此,术前进行供受者HLA基因分型,尤其重视DQ位点配型是预防术后主要新生HLA DSA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体 肾移植 预存 新生 供者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对肾移植术后患者抗供者HLA Ⅱ类抗体的研究
10
作者 刘会敏 朱明慧 郭娟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8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携带抗供者特异性Ⅱ类抗体肾移植受者的免疫风险,和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交叉配型术,回顾性的分析了12例B细胞交叉阳性、T细胞交叉配型阴性的肾移植受者,并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58.3%的患者含DSAⅡ类抗... 目的探讨携带抗供者特异性Ⅱ类抗体肾移植受者的免疫风险,和肾移植术后的临床结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交叉配型术,回顾性的分析了12例B细胞交叉阳性、T细胞交叉配型阴性的肾移植受者,并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58.3%的患者含DSAⅡ类抗体,41.7%不含DSA。DSAⅡ阳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7%,DSAⅡ阴性组排斥发生率为0(P〈0.05)。小管周的毛细血管的C4D染色阳性率DSAⅡ阳性组为86%,DSAⅡ阴性组为40%(P〈0.05)。DSAⅡ阳性组有1例患者术后3个月由于发生了加速性排斥反应丢失移植物,而其余DSAⅡ阳性的患者肾功维持3—37个月。结论DSAⅡ阳性抗体的患者,肾移植术后发生体液排斥反应的机率高,建议术前进行脱敏处理和术后严密的免疫检测以防止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异性抗体 人类白细胞 肾移植术 异性原珠
原文传递
DSA对NK细胞介导ADCC效应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闫旭丽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0-584,共5页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 目的:探讨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作用。方法:收集10名健康供者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确诊为AML拟行allo-HSCT的患者提供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提取外周血NK细胞为效应细胞。选取培养至4-6代HUVEC与DSA共培养,将结合DSA的HUVEC作为靶细胞(CDH组),未结合DSA的HUVEC作为阴性对照(UDH组);将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表达,应用MTT法检测HUVEC细胞活性,间接反映DSA介导ADCC效应对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强弱。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HUVEC细胞活性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在同一效靶比(1∶1、10∶1、20∶1)下,CDH组HUVEC细胞活性明显低于UDH组,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DH组;在效靶比为1∶1时,随着DSA浓度提高,CDH组HUVEC细胞OD值渐降低,IFN-γ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SA可通过NK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异性抗体 NK细胞 内皮细胞 单个核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英军 张圆圆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8年第2期65-68,共4页
近年来移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适应证不断扩展,单倍型供者数量的增加使人类白细胞抗体阳性患者的处理备受关注,解决allo-HSCT患者的复发问题仍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结合第59届美国血液学会(AS... 近年来移植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适应证不断扩展,单倍型供者数量的增加使人类白细胞抗体阳性患者的处理备受关注,解决allo-HSCT患者的复发问题仍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结合第59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报道,对allo-HSCT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异性人类白细胞抗体 适应证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