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8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基因修饰树突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祥麒 肖文光 陈晓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p53基因修饰树突细胞(DC)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意义。方法对肺腺癌Calu-6行培养(复苏与传代)、质粒pC53-SN3与pCMV-neo扩增、自体DC建立、DC细胞转染、LDH释放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及p53蛋白表达,并计算DC纯... 目的探讨p53基因修饰树突细胞(DC)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意义。方法对肺腺癌Calu-6行培养(复苏与传代)、质粒pC53-SN3与pCMV-neo扩增、自体DC建立、DC细胞转染、LDH释放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及p53蛋白表达,并计算DC纯度、得率及形态。结果 pC53-SN3杀伤效率均显著高于T-IL-2与pCMV-neo(P<0.05),转染后DC中p53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转染前DC中及pCMV-neo细胞中(P均<0.01),IL-4、GM-CSF均诱导出DC细胞,质粒转染后DC向成熟型转化。结论 p53基因修饰DC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可提高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树突细胞 肿瘤免疫应答
下载PDF
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李淑娴 刘金玲 +1 位作者 何静(综述) 陈志敏(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明显改善症状评分,缩短达到维持剂量所需的时间。目前仍需要更大规模的高质量对照试验更好地识别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AIT的获益人群,以及治疗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并评估长期效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本文就抗IgE单克隆抗体在AIT中作为辅助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单克隆 变应原异性免疫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面向肿瘤的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机遇与挑战
3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3-253,共1页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抗体能够同时结合两种或多种抗原,通过精确区分恶性细胞与正常细胞,提高治疗精度并减少副作用。双特异性免疫细胞接合剂尤其引人注目,它们能将免疫细胞导向...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双特异性和多特异性抗体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抗体能够同时结合两种或多种抗原,通过精确区分恶性细胞与正常细胞,提高治疗精度并减少副作用。双特异性免疫细胞接合剂尤其引人注目,它们能将免疫细胞导向肿瘤,克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恢复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细胞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肿瘤治疗 免疫抑制 异性 异性 治疗精度
下载PDF
p53基因修饰树突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长利 尹志伟 +1 位作者 任秀宝 刘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32-635,共4页
目的 探讨含p5 3基因的质粒pC5 3 SN3转染的树突细胞 (DC)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将质粒pC5 3 SN3转染肺癌患者单个核细胞 [HLA A2 + ]衍生的DC ,然后与未经纯化的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以诱导... 目的 探讨含p5 3基因的质粒pC5 3 SN3转染的树突细胞 (DC)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将质粒pC5 3 SN3转染肺癌患者单个核细胞 [HLA A2 + ]衍生的DC ,然后与未经纯化的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以诱导CTL(T pC5 3 SN3) ,并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测定其对p5 3基因突变的HLA A2 + 人肺癌细胞系Calu 6的杀伤活性。结果 用质粒pC5 3 SN3转染DC后 ,发现CD1a、CD83显著升高 ,转染前表达率分别为 (5 .4 5± 0 .89) %、(3.2 6± 0 .4 7) % ,转染后分别为 (5 2 .15± 11.5 6 ) %、(2 5 .78± 12 .35 ) %。但CD86 、CD4 0 、HLA DR等DC相关标志与转染前无明显改变。LDH释放实验显示 ,以Calu 6作为靶细胞 ,T pC5 3 SN3诱导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T IL 2(IL 2 10 0U ml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CTL) ,效靶比为 10∶1时其杀伤活性分别为 (5 6 .79±15 .6 7) %和 (39.33± 9.88) %。同时细胞表面标记检测可见T pC5 3 SN3细胞中以CD8+ 细胞为主 ,且CD6 9、CD4 5RO CD8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p5 3基因修饰的DC对p5 3突变的人肺癌细胞系可有效诱导HLA A2限制的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基因修饰 树突细胞 诱导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实验研究 肿瘤
原文传递
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立新 吴瑾 +1 位作者 关庆东 熊思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 观察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 ,为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寻求新途径。方法 构建含hCGβ编码基因的质粒TR4 2 1 hCGβ ,对BALB/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 ,并以空质粒为对照。采用ELISA法和3 H TdR掺入法... 目的 观察异位hCGβ基因免疫诱导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其抗肿瘤作用 ,为肿瘤的免疫生物治疗寻求新途径。方法 构建含hCGβ编码基因的质粒TR4 2 1 hCGβ ,对BALB/c小鼠实施基因免疫 ,并以空质粒为对照。采用ELISA法和3 H TdR掺入法分别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hCGβ IgG抗体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特异抗原体外刺激免疫小鼠脾细胞后 ,用3 H TdR掺入法和3 H TdR释放法分别检测其特异性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 ;皮下接种SP2 /0 hCGβ细胞攻击免疫小鼠 ,以成瘤率及实体瘤重量评估体内抗瘤效果。结果 全部TR4 2 1 hCGβ质粒免疫小鼠均产生高水平的抗hCGβ IgG抗体 ,该抗体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 ,与对照血清相比 ,差异有显著差性 (P <0 .0 5 ) ;hCGβ蛋白、灭活SP2 /0 hCGβ细胞以及两者混合均能刺激TR4 2 1 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 (SI值分别为 1.5 3、1.81和 2 .0 5 ) ,与空质粒免疫小鼠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特异抗原刺激的TR4 2 1 hCGβ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对SP2 /0 hCGβ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SP2 /0细胞(P <0 .0 1) ;空质粒免疫小鼠接种SP2 /0 hCGβ细胞后成瘤率为 10 0 % ,瘤重达 3.37g ,而TR4 2 1 hCGβ质粒免疫小鼠的成瘤率为 16 .6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基因 异性免疫应答 基因免疫 肿瘤作用
原文传递
肿瘤细胞混合肽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波 冯作化 +2 位作者 张桂梅 李东 王洪涛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5-171,共7页
采用细胞冻融、加热沉淀及酸处理等基本生化技术,从肿瘤细胞中获取混合肽;将热休克蛋白70与肽体外结合,观察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以及增殖的淋巴细胞对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并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增... 采用细胞冻融、加热沉淀及酸处理等基本生化技术,从肿瘤细胞中获取混合肽;将热休克蛋白70与肽体外结合,观察热休克蛋白70-肽复合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以及增殖的淋巴细胞对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并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增殖的淋巴细胞类型;分别通过对腹腔和腿部肌肉接种了H22肝癌细胞的BALB/c小鼠进行热休克蛋白70-H22抗原肽复合物免疫注射,观察小鼠肿瘤的抑制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情况.另外,对免疫的小鼠采血进行肝、肾功能检测.结果显示,获取的混合肽中含有肿瘤特异的抗原肽,其经热休克蛋白提呈后,体外可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增殖的淋巴细胞为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细胞毒效应,体内对腹水型和实体瘤型肿瘤的生长均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并且这种体内免疫对小鼠肝肾功能不产生影响,不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混合肽 性性肿瘤免疫应答 热休克蛋白70-肿瘤原肽复合物 肿瘤生长抑制 肿瘤治疗 T细胞
原文传递
MUC1/Y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MUC1、MUC1/Y体外修饰DC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虹 任秀宝 +2 位作者 魏枫 尹志伟 郝希山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33-537,共5页
目的 构建MUC1 Y全长cDNA真核表达载体 ,并以MUC1及MUC1 Y真核表达载体修饰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 构建MUC1 YDNA真核表达载体 ,选取 10例HLA A2乳腺癌患者 ,体外IL 4、GM CSF联合诱导DC ,并以pCDNA3.1 MUC1和pC... 目的 构建MUC1 Y全长cDNA真核表达载体 ,并以MUC1及MUC1 Y真核表达载体修饰树突状细胞 (DC)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 构建MUC1 YDNA真核表达载体 ,选取 10例HLA A2乳腺癌患者 ,体外IL 4、GM CSF联合诱导DC ,并以pCDNA3.1 MUC1和pCDNA3.1 MUC1 Y转染DC ,同时以空载体为对照 ,以pIRES2 EGFP MUC1 Y观察转染效率 ,转染后DC与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 ,诱导CTL。以MCF 7为特异性靶细胞 ,Raji为非特异性靶细胞 ,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杀伤活性 ,以annexinⅤ FITC检测特异性CTL诱导靶细胞凋亡的情况。以ELISA法测定基因修饰后DC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 γ的能力。结果 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MUC1 Y真核表达载体pIRES2 EGFP MUC1 Y和pCDNA3.1 MUC1 Y。pIRES2 EGFP MUC1 Y转染效率基本为 10 %左右 ,DC中MUC1表达率为 8%。杀伤实验表明T DC pCDNA3.1 MUC的杀伤活性为 6 4 % ,T DC pCDNA3.1 MUC1 Y为 4 6 %。这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同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annexinⅤ FITC标记实验显示 ,T DC pCDNA3.1 MUC1对靶细胞的杀伤和诱导凋亡的能力显著高于T DC pCDNA3.1 MUC1 Y及对照组。基因修饰DC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 γ的能力显著升高。结论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 EGFP MU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基因 Y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体外修饰 DC诱导 异性 肿瘤免疫应答 基因疫苗 乳腺癌
原文传递
WT1多肽乳佐剂疫苗的免疫增强效应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效应研究
8
作者 叶演 张泽珑 +8 位作者 朱宝行 刘姝琳 宋振 袁庆鹏 杨赟 李海波 邹全明 曾浩 孙红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4-1033,共10页
目的 评价Wilm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 WT1)多肽联合AddaVax^(TM)乳佐剂疫苗的稳定性、安全性、免疫增强效应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效应。方法 用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评价该佐剂疫苗中WT1多肽的稳定性;将C57BL/6雌性小... 目的 评价Wilm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 WT1)多肽联合AddaVax^(TM)乳佐剂疫苗的稳定性、安全性、免疫增强效应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抗肿瘤效应。方法 用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评价该佐剂疫苗中WT1多肽的稳定性;将C57BL/6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PBS组、WT1组和WT1+AddaVax^(TM)组,使用免疫剂量为抗原50μg/只、佐剂50μg/只,按照第0、14、28天肌肉注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用HE染色评价疫苗肌肉注射小鼠脏器组织毒性;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水平;ELISpot检测脾细胞分泌IFN-γ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疫苗促体外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成熟和促淋巴细胞活化及H-2Db WT1四聚体检测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用C1498-mWT1稳转细胞株构建小鼠白血病肿瘤模型后,评价其预防与治疗的抗肿瘤效应。结果 WT1多肽可在疫苗中稳定存在,对小鼠肌肉注射未发生明显的脏器组织变化;对小鼠肌肉注射WT1+AddaVax^(TM)疫苗后,与WT1组相比,WT1+AddaVax^(TM)组可诱导高水平的Th1细胞免疫应答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Th17免疫应答白介素17A(IL-17A)(P<0.05);与WT1组相比,WT1+AddaVax^(TM)组促进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增加(P<0.01),促进BMDCs成熟的标志物CD40^(+)/CD11c^(+)、CD86^(+)CD80^(+)/CD11c^(+)细胞比例增加(P<0.05),促进淋巴细胞中CD4^(+)/CD3^(+)T、CD69^(+)/CD8^(+)T细胞比例增加(P<0.05)及其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增加(P<0.05);利用C1498-mWT1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皮下荷瘤模型的抗肿瘤效应中,WT1+AddaVax^(TM)组中位生存期相比于WT1组小鼠延长了6 d。在第50天时,WT1多肽+AddaVax^(TM)组小鼠生存率为28.5%,其他组小鼠全部死亡(P<0.05)。结论 WT1多肽联合AddaVax^(TM)乳佐剂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和明显抗肿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多肽 AddaVax^(TM)乳佐剂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应答 肿瘤效应
下载PDF
治疗性胃癌疫苗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及不同疫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硕 朱丽慧 蔡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9-204,209,共7页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针对晚期胃癌的多种治疗方法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生存率,因此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近10年来,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肿瘤疫苗疗法成为该领域的一颗新星。疫...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针对晚期胃癌的多种治疗方法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生存率,因此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近10年来,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肿瘤疫苗疗法成为该领域的一颗新星。疫苗疗法能够激发特异性淋巴细胞,引发对肿瘤抗原的强烈免疫应答。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肿瘤抗原并总结了目前各种治疗性胃癌疫苗的现状,包括蛋白质/肽疫苗、基因疫苗、细胞疫苗和载体疫苗,特别强调了相关基础或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最后探讨了个性化胃癌疫苗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潜在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疫苗 异性免疫 肿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分析泛素特异性蛋白酶5在不同肿瘤中的致癌作用
10
作者 张骋 刘同刚 《大医生》 2024年第18期30-36,共7页
目的分析泛素特异性蛋白酶5(USP5)在不同肿瘤中的致癌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2(GEPIA2)分析USP5 mRNA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USP5与不同癌症患者病理分... 目的分析泛素特异性蛋白酶5(USP5)在不同肿瘤中的致癌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2(GEPIA2)分析USP5 mRNA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USP5与不同癌症患者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利用GEPIA2数据库分析USP5表达与不同癌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USP5基因变异情况。利用UCLCAN数据库分析USP5磷酸化水平。利用TIMER2数据库分析USP5表达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利用STRING、GEPIA2、注释、可视化及综合发现(DAVID)数据库构建USP5相关基因的富集图。结果USP5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显著增高,而在急性髓性白血病(LAML)中表达显著降低;USP5蛋白在乳腺癌(BRCA)、结肠腺癌(COAD)、胶质母细胞瘤(GBM)、肺腺癌(LUAD)及胰腺癌(PAAD)中表达明显偏低;USP5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肺鳞癌(LUSC)及卵巢癌(OV)中表达明显偏高;USP5表达与BRCA、KIRC、肝细胞癌(LIHC)、LUAD、OV及PAAD的病理分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均P<0.05)。USP5的高表达与LAML、LUAD、皮肤黑色素瘤(SKCM)及葡萄膜黑色素瘤(UVM)的总体生存率(OS)呈正相关(均P<0.05)。子宫内膜癌(UCEC)中USP5的改变频率最高,主要改变类型为突变;子宫癌肉瘤(UCS)中USP5改变频率次高,主要类型为“扩增”。进一步分析USP5的额外突变和位置,未获得主导性的遗传改变,遗传改变的位置较少。USP5在COAD、GBM等肿瘤中显著的去磷酸化。宫颈鳞状细胞癌(CES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HPV阴性HNSC的CAFs与USP5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核部分”“核腔”“剪接体”“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可能参与USP5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结论USP5表达水平与生存预后、基因突变、免疫浸润及与USP5相关基因富集之间有相关性,有助于从多个方面了解USP5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异性蛋白酶5 肿瘤 基因突变 免疫浸润
下载PDF
Flt3L及CCL5对prime/boost免疫策略中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增强及抗肿瘤作用
11
作者 刘春燕 郑龙 +3 位作者 尤红煜 张艳 王俊霞 宋淑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82-985,共4页
目的:研究Flt3L与CCL5作为联合佐剂在prime/boost免疫策略中对HBc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增强及抗肿瘤作用。方法:将两种细胞因子质粒与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经肌内注射法共免疫小鼠,免疫3次后再用原核表达的HBc颗粒蛋白或HBcDNA疫苗加强... 目的:研究Flt3L与CCL5作为联合佐剂在prime/boost免疫策略中对HBc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增强及抗肿瘤作用。方法:将两种细胞因子质粒与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经肌内注射法共免疫小鼠,免疫3次后再用原核表达的HBc颗粒蛋白或HBcDNA疫苗加强,观察对稳定表达HBcAg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HBc)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分别采用MTT法检测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CD8+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2、IL-4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佐剂联合DNA疫苗免疫经蛋白加强组(DDP/Adj)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佐剂联合DNA疫苗免疫组(DDD/Adj)及DDP/Adj组均可促进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且DDP/Adj高于DDD/Adj组(P<0.05);DDD/Adj及DDP/Adj组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IL-2表达水平及CTL杀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IL-4表达水平在各组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在prime/boost免疫策略中,采用Flt3L与CCL5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可显著促进荷瘤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及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Flt3L/CCL5/佐剂 小鼠 异性免疫应答 prime/boost策略
下载PDF
基于HBV核心抗原CTL表位的治疗性多肽在体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石统东 吴玉章 +2 位作者 周伟 贾正才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 目的 探讨基于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诱导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子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Th及B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纯化、鉴定。以BALB c(H 2 d)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 ,进行体内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TL应答和适度的抗体反应。Th、B细胞表位的引入可增强CTL表位肽的效应。结论 提示在治疗性表位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中 ,引入B -、Th表位可显著提高CTL表位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表位 异性细胞 免疫应答 HBV 治疗性多肽 分子设计 乙型肝炎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2与前列腺癌特异性膜抗原嵌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其诱导的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明 孙艳 +3 位作者 冯云 吴琦 黄宁 王伯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3-287,共5页
探索人β防御素2 (h BD- 2 )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共表达重组核酸疫苗针对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以pc DNA3.1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PSMA和pc DNA3.1/h BD- 2 - PSMA,通过RT-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其表达。免疫小鼠后,进... 探索人β防御素2 (h BD- 2 )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共表达重组核酸疫苗针对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以pc DNA3.1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PSMA和pc DNA3.1/h BD- 2 - PSMA,通过RT-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其表达。免疫小鼠后,进行血清中抗体检测,CD4 +、CD8+ T淋巴细胞数目测定及CTL 特异性杀伤作用检测。结果显示构建的质粒转染COS- 7细胞后能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小鼠后能在体内持久表达,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能有效的刺激T细胞增生,诱导特异性CTL 反应。当以h BD- 2作为免疫佐剂时,CTL 活性更强。本研究成功的构建了含PSMA的表达质粒,免疫小鼠可以诱导出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Β防御素2 前列腺异性 核酸疫苗 免疫小鼠 前列腺癌 质粒构建 异性免疫应答 防御素 真核表达 嵌合蛋白
下载PDF
保护性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纳米粒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红菱 卢实 +2 位作者 李媛媛 李晓波 徐顺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保护性的特异性肿瘤免疫核糖核酸(iRNA)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从接种了H22细胞的小鼠腹水中分离肿瘤细胞,裂解后加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制备成免疫原,接种于小鼠,1个月后取小鼠的免疫器官提取核糖核酸,复凝聚方法制... 目的:研究一种具有保护性的特异性肿瘤免疫核糖核酸(iRNA)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方法:从接种了H22细胞的小鼠腹水中分离肿瘤细胞,裂解后加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制备成免疫原,接种于小鼠,1个月后取小鼠的免疫器官提取核糖核酸,复凝聚方法制备壳聚糖-免疫核糖核酸纳米粒,并检测理化特性。结果:提取的肝、脾iRNA为RNA纯品,iRNA白细胞黏附抑制率大于30%,壳聚糖与iRNA形成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粒,iRNA得到保护不易被破坏。结论:该方法提取并制备的iRNA纳米粒携带供体肿瘤特异性免疫信息,并得到良好保护,能提高抗肿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异性 免疫核糖核酸 纳米粒
下载PDF
展示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在小鼠体内引起的细胞免疫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房金波 赵连贵 +2 位作者 宋金娜 高瑞娟 王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2,共4页
以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杂合型噬菌体(TSPA-M-A1)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4周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变化.结果表明:抗原TSPA-M-A1在小鼠体内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使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高,产生了特异性T淋... 以含有肿瘤特异性抗原表位的杂合型噬菌体(TSPA-M-A1)作为抗原,免疫C57BL/6J小鼠,观察免疫4周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变化.结果表明:抗原TSPA-M-A1在小鼠体内能够提高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使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高,产生了特异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引起了较强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这些结果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肿瘤异性 细胞免疫 CTL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房金波 王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前,已经发现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基因家族有55个成员,其中MageA、B和C三个亚家族在各种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中特异性表达,正常组织(睾丸除外)均不表达。所以,Mage抗原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肿瘤的检测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 目前,已经发现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基因家族有55个成员,其中MageA、B和C三个亚家族在各种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中特异性表达,正常组织(睾丸除外)均不表达。所以,Mage抗原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肿瘤的检测和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Mage家族的基因定位,Mage蛋白的特性,Mage基因的作用。同时,总结了近年来Mage基因家族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原基因 肿瘤异性 肿瘤免疫治疗 Mage蛋白 MAGE基因
下载PDF
食管癌细胞RNA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健 苏安英 +4 位作者 柴锡庆 门金娥 张向阳 郑海萍 田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976-1978,共3页
目的:观察人食管癌细胞株RN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所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肿瘤细胞RNA直接致敏DC进行食管癌生物治疗的可能性. 方法:食管癌细胞株T.Tn体外培养,提取RNA;正常人外周血,进行体外DC的培养扩增;食管癌RNA直接致敏... 目的:观察人食管癌细胞株RN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所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探讨肿瘤细胞RNA直接致敏DC进行食管癌生物治疗的可能性. 方法:食管癌细胞株T.Tn体外培养,提取RNA;正常人外周血,进行体外DC的培养扩增;食管癌RNA直接致敏DC, MTT法检测食管癌RNA活化DC所诱生的淋巴细胞对食管癌T.Tn、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70的体外杀伤效应. 结果:正常人外周血来源的DC,经食管癌T.Tn细胞株RNA 直接致敏后,成功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T.Tn RNA 组CTL在靶效比为20:1时对T.Tn,SoRb-70的杀伤率分别为85.8%、1.9%,而对照组对这两种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0%和0.5%. 结论:肿瘤RNA致敏DC可以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是一种有前景的食管癌治疗手段,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 RNA 肿瘤免疫 DC 诱导 异性 食管癌细胞 体外培养 扩增 细胞株
下载PDF
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玉英 钱和年 +3 位作者 冯捷 付天云 叶雪 姚煜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用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6B11scFv代替肿瘤抗原免疫动物,观察是否诱导动物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方法:将6B11scFv交联钥孔虫戚虫血蓝素,辅以弗氏佐剂反复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采用间接法E... 目的:用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6B11scFv代替肿瘤抗原免疫动物,观察是否诱导动物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方法:将6B11scFv交联钥孔虫戚虫血蓝素,辅以弗氏佐剂反复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采用间接法ELISA,竞争抑制ELISA及免疫流式细胞法分析抗血清特性。结果:经ELISA检测显示,由6B11scFv刺激产生的抗抗独特型单链抗体(Ab3)能与6B11scFv和卵巢癌组织抗原OC1669特异性结合。竞争抑制ELISA表明,Ab3能有效抑制卵巢癌单抗COC1669(Ab1)与OC1669的特异性结合。免疫流式分析结果可见,Ab3能与表达卵巢癌抗原的人卵巢癌细胞系OV1细胞表面结合而不能与无卵巢癌抗原表达的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表面结合。从以上结果可以证明Ab3与Ab1的抗原结合特性相同。结论:6B11scFv能代替卵巢癌抗原诱导动物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具有模拟抗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体液免疫应答
下载PDF
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的提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红菱 李媛媛 李晓波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用H22细胞接种于小鼠腹腔,抽取癌性腹水,分离肿瘤细胞,用肿瘤细胞裂解物加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制备成免疫原,接种于小鼠,取小鼠的免疫器官提取核糖核酸,并进行相关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提取免疫的核糖核酸携带供体肿瘤特异性... 用H22细胞接种于小鼠腹腔,抽取癌性腹水,分离肿瘤细胞,用肿瘤细胞裂解物加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制备成免疫原,接种于小鼠,取小鼠的免疫器官提取核糖核酸,并进行相关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提取免疫的核糖核酸携带供体肿瘤特异性免疫信息,能提高抗肿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异性 免疫核糖核酸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与T淋巴细胞抗肿瘤免疫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少荣 汪森明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8-270,共3页
导向免疫效应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BsAb)可以同时结合靶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和效应细胞表面的触发分子,能引发正常的细胞防御机制到肿瘤细胞上来,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肿瘤免疫制剂。其中根据T细胞活化的双... 导向免疫效应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BsAb)可以同时结合靶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和效应细胞表面的触发分子,能引发正常的细胞防御机制到肿瘤细胞上来,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肿瘤免疫制剂。其中根据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识别理论发展而来的导向T淋巴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某些肿瘤的免疫治疗临床前研究报告了令人瞩目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 T细胞 肿瘤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