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炎性因子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影 李洋 +3 位作者 毕宏生 滕达 李姣 崔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7-652,共6页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 背景C57BL/6(B6)小鼠是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常用的小鼠种系,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Th)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相关,但各种Th细胞在EAU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RBP)诱导不同天数后EAU小鼠脾脏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各种炎性因子在EAU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IRBP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小鼠的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5个点以免疫B6小鼠44只,免疫后每周3次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的EAU发病情况,并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于注射后第30天摘取20只模型小鼠眼球,于瞳孔视神经平面制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第2、5、10、15、20、25、30天取模型小鼠脾脏,提取RNA,逆转录扩增并行凝胶电泳,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叮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等因子的mRNA含量,同时收集相同时间点小鼠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因子的质量浓度。结果IRBP及CFA乳化液免疫B6小鼠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评分为0.5分,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3~15天最重,评分为1.0分,至第30天炎症明显减轻,评分为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后第30天模型鼠眼部反应与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吻合,病理评分为0.5。模型鼠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第5天,小鼠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达到峰值,为(51.85±2.42)ng/L,随着时间的延长开始降低。到第15天时降到最低,为(4.01±0.06)ng/L,但在第25天时再次升高至(25.00±0.94)ng/L,之后逐渐下降,第30天时,血清中IL-17的质量浓度为(6.01±0.21)ng/L,与免疫前的(0.98±0.05)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小鼠免疫前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1.02±0.09)ng/L,在注射后第5天达到(50.54±0.48)ng/L,于注射后第10天达到峰值,为(73.21±0.12)ng/L,然后逐渐降低。到第30天时,血清中IFN-γ的质量浓度为(5.15±0.18)ng/L,与免疫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0)。注射后模型鼠血清中TNF—α质量浓度升高迅速,免疫后第2天质量浓度较免疫前明显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质量浓度为(134.25±0.59)ng/L,但至第15天降到最低。注射后第20天再次升高,达到(60.54±0.62)ng/L,之后又逐渐下降,第30天时和免疫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IL-10在免疫后第5天可以被检测到,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到第15天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降低,第30天与免疫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脾脏中IL-10、IL-17、TNF-α、IFN-14种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趋势和血清中的变化一致。结论在B6小鼠的EAU中,Th1、Th2、Th17相关炎性因子IFN-γ、TNF—α、IL-10及IL-17具有特征性变化规律,IFN-γ可能与EAU的急性期病理过程相关;IL-17、TNF—α可能与葡萄膜炎的慢性化、复发性有关;IL-10可缓解EAU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实验性自身免疫 免疫 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辅助T细胞 炎性因子 白细胞介素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C57BL 6小鼠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伴常见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昊 汪春娟 +2 位作者 王戈 王宝洁 郭守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及不伴常见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36例NMOSD患者,其中伴有常见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者26例(阳性组),不伴常见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者10例(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伴有及不伴常见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36例NMOSD患者,其中伴有常见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者26例(阳性组),不伴常见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者10例(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36例NMOSD患者中伴有至少一种常见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者占72.22%,并以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为主。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晚于阴性组,且更易合并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阴性组患者首发症状中,视神经炎/脊髓炎比例明显高于阳性组,而阳性组的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间其他临床、实验室及病灶分布特点相似。结论伴有常见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NMOS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更严重,更易合并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及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非器官异性自身抗体 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抗核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