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山地区冬半年降水相态判据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婧 倪大敬 +3 位作者 黄骏凯 吴文君 孙蓓蓓 汪栩加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0年第4期292-298,共7页
利用2008—2018年逐年11月至翌年3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配置、降水相态与特征层气温、0℃层高度和层结厚度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归纳了黄山地区冬半年雨、冻雨、雨夹雪和雪四类降水相态的判别依据,并利用一次雨雪转换天气过程对... 利用2008—2018年逐年11月至翌年3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配置、降水相态与特征层气温、0℃层高度和层结厚度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归纳了黄山地区冬半年雨、冻雨、雨夹雪和雪四类降水相态的判别依据,并利用一次雨雪转换天气过程对判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黄山地区固态降水和固液混合型降水主要发生在1—2月。850 hPa高度层及以下各层气温对雨雪转换的判别效果较好,当850、925、1000 hPa特征层气温和地面气温分别大于等于-3.9、-2.6、0.5、1℃时可判定为雨,各层气温继续降低将出现雨夹雪或雪。当0℃层高度在1000 hPa高度层以上时可能出现雨,反之出现雨夹雪或雪。此外,厚度层结也能较好地区分雨和雨夹雪或雪。冻雨(冰粒)的判据与其他降水相态的判据不同之处是在700 hPa高度层附近存在融化层。判据能较好地区分黄山地区不同降水相态,但对冻雨和冰粒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雨雪转换 特征层气温 厚度 0 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