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现特征景观意蕴的规划策略探讨——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典型景观规划 被引量:3
1
作者 罗仁朝 曹智华 《规划师》 2007年第6期60-63,共4页
长江岸线的变迁,使三山风景名胜区的特征景观面临消失的威胁。三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以重现风景区特征景观的意蕴为目标,通过对山水关系的解读,从对风景区内涵的延伸、山水关系的重塑、特征景观的展示、保护范围的拓展及风景区视廊的控制... 长江岸线的变迁,使三山风景名胜区的特征景观面临消失的威胁。三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以重现风景区特征景观的意蕴为目标,通过对山水关系的解读,从对风景区内涵的延伸、山水关系的重塑、特征景观的展示、保护范围的拓展及风景区视廊的控制五个方面探讨规划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区 特征景观 规划策略 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山地城市崖壁景观特征及保护利用策略——以重庆两江四岸区域为例
2
作者 李波 张钰姣 杜春兰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1,共8页
【目的】崖壁作为山地城市重要的地域性景观之一,在城市意象、社会生活和相关城市职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崖壁景观的地位和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崖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于城市及其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崖壁景观... 【目的】崖壁作为山地城市重要的地域性景观之一,在城市意象、社会生活和相关城市职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崖壁景观的地位和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崖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于城市及其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崖壁景观的系统性认知比较匮乏。【方法】以崖壁景观分布集中的重庆两江四岸区域为例,综合运用实地调查、史料梳理、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对山地城市崖壁景观特征及保护利用途径进行深入调查和讨论。【结果】两江四岸区域崖壁景观在总体空间分布上呈现依附山形地势与滨江临水两大特征;在空间形态上可划分为自然崖壁、人工介入崖壁,人工崖壁3种类型,自然崖壁生境类型丰富多样,人工介入崖壁和人工崖壁则相对单一;崖壁景观提供了多元复合的功能空间,是重要的人文景观载体。【结论】从崖壁空间功能转型、周边资源整合利用和自然生境保育3个方面提出崖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山地城市崖壁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崖壁景观 崖壁空间 崖壁生境 景观特征 山地城市 重庆两江四岸
下载PDF
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特征对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影响——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
3
作者 干靓 唐艺源 尹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景观环境感知特...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景观环境感知特征数据及感知自然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评分数据,探索与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相关的公园绿地景观环境影响要素。研究发现:1)场景内存在水体、植被物种丰富度越高、视觉主体植被健康程度越高、场地的整洁程度越高、无硬质铺地道路或道路类型为线性延伸路径,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更有利;2)场景内有动物出现、人工修剪痕迹更少会显著提升人群对自然的感知程度,但与人群的感知复愈程度相关性不显著;3)场景内的土地裸露度会负向影响公众在自然中的复愈感受,而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无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提出设计优化建议:1)增加水体要素;2)提高植被物种丰富度;3)提高场景整洁度,降低土地裸露度,同时也须避免对植被的过度修剪;4)营造丰富生境,提高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可观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感知 感知复愈性 景观环境特征 设计优化 上海
下载PDF
嘉陵江沿线古城“山-水-城”景观特征研究
4
作者 杜春兰 陈丹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4,共9页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并以上、中、下...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并以上、中、下游8个古城为例,通过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及结合GIS平台的历史地图空间转译,提炼其“山-水-城”景观特征。具体为“宏观格局把控”方面“巴蜀要冲,控扼形胜”的城市选址、“襟江带河,群山四望”的山水格局、“江山聚结,生气聚集”的风水脉络;“中微观空间结构塑造”方面“迎山接水,不拘一格”的城市空间结构、“依形江山,因地制宜”的城市功能营建;以及“沿江山集群,南北人文关联”的“跨尺度风景审美经营”等在地特征,以期为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西南山地宜居城乡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嘉陵江流域 古城 “山-水-城” 景观特征 巴蜀文化走廊
下载PDF
地方性与现代性:江南水网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文脉传承
5
作者 王敏 宋祥 《园林》 2024年第5期4-14,共11页
人居环境“地方性”侧重立足本土特质的空间表达,“现代性”倾向立足功能主义的空间表达,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基于“地方性”与“现代性”辩证统一的视角,评析1984–2023年国内有关江南水网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文脉传承研究进展... 人居环境“地方性”侧重立足本土特质的空间表达,“现代性”倾向立足功能主义的空间表达,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基于“地方性”与“现代性”辩证统一的视角,评析1984–2023年国内有关江南水网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文脉传承研究进展。基于筛选获得的498篇有效文献,首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识别出研究热点方向,包括景观空间形态认知、演变认知、价值认知、机制认知以及景观文脉传承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共6个方面。在进一步分析文献内容的基础上,分别评述各个热点方向的研究内容进展,并针对研究局限提出5点研究展望,分别是构建景观空间形态认知框架、扩展景观空间演变研究内容、探索景观空间多元价值评价体系、重视景观空间机制“过程”研究,以及搭接文脉传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之间的桥梁。以期能为江南水网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文脉传承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为该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 地方性 文脉传承 研究评述 江南水网乡村
下载PDF
水利开发影响下雷州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6
作者 潘莹 范佳伟 施瑛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 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系统结构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和四大功能结构单元;进一步从宏观聚落空间分布、中观聚落景观格局和微观居住地景观特征进行多层级分析;最后从“人-地-海”互动关系揭示了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内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传统聚落 景观特征 水利开发 滨海洋田
下载PDF
沈阳福陵文化遗产景观区域层级与景观特征关联研究
7
作者 莫娜 蒋明辉 张伶伶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文化遗产景观是一个具有文化与自然双重属性的复杂系统。复杂适应系统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分析文化遗产景观内在结构层级关系,进而加强对文化遗产本体的认识与保护。该文将复杂适应系统与景观特征评价两种方法结合,建构... 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文化遗产景观是一个具有文化与自然双重属性的复杂系统。复杂适应系统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分析文化遗产景观内在结构层级关系,进而加强对文化遗产本体的认识与保护。该文将复杂适应系统与景观特征评价两种方法结合,建构景观区域层级研究方法,进行福陵文化遗产景观区域的景观特征研究;从自相关、占据与连接等区域层级分析景观特征在不同层级中的关联性。为福陵文化遗产景观区域的保护提供多维路径,探究文化遗产保护性发展的多元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福陵 文化遗产 景观区域层级 景观特征 关联研究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冲积区农业景观特征评估及管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姚韵娇 周剑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农业景观是区域内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的客观呈现,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评估农业景观特征可为农业景观管理及保护提供重要基础。【方法】应用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对珠江三角洲... 【目的】农业景观是区域内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的客观呈现,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评估农业景观特征可为农业景观管理及保护提供重要基础。【方法】应用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对珠江三角洲冲积区农业景观进行景观特征分类,选择地理演变分区、土地覆盖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作为特征叠加要素。【结果】通过GIS分析和人工辅助修正,划分出6类一级、14类二级农业景观特征类型,并绘制出区域尺度的农业景观特征地图;同时对特征类型进行了属性归纳和类型学分类,总结出3类农业景观:基塘农业景观、田园农业景观、花卉苗木农业景观,并进行典型样本(5 km×5 km)图解与特征描述。【结论】明确了堤围及堤围所划分的水系结构和土地边界是该地区农业景观的关键特征,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景观,分别提出保护、更新、维持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景观特征评估 农业景观类型 农业景观管理与保护
下载PDF
太行八陉古道沿线的传统景观特征与景观体系研究
9
作者 王子尧 林箐 王向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4,共7页
太行八陉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线路与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陉道沿线设置关隘驿站、营建聚落、发展农业,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营建高度融合的传统景观体系。通过梳理太行八陉的历史脉络、空间落位和景观价值,... 太行八陉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线路与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陉道沿线设置关隘驿站、营建聚落、发展农业,形成了自然环境与人工营建高度融合的传统景观体系。通过梳理太行八陉的历史脉络、空间落位和景观价值,从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2个维度系统性探究陉道沿线的传统景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太行八陉沿线的传统景观体系,明确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影响、耦合协调的陉道沿线传统景观营建逻辑与人居环境营建智慧,以期从新的视角为陉道沿线地区传统地域景观的转译复写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道 太行八陉 传统景观体系 景观特征
下载PDF
福州市晋安区景观特征类型识别及评价
10
作者 林榕 叶应迪 +1 位作者 赖雯凯 陈顺和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景观特征评价可以为城市景观科学建设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研究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定量聚类分析,对景观特征类型进行了识别,并对景观特征分类图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晋安区景观具有良好的多样性... 景观特征评价可以为城市景观科学建设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研究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定量聚类分析,对景观特征类型进行了识别,并对景观特征分类图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晋安区景观具有良好的多样性,地区分离度较高,优势较为明显。晋安区6类景观类型的斑块共为2647个,其中以平原林地景观的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和景观形状指数等均为最高。晋安区作为平原林地景观和休闲景观等重要斑块,其中山地林地景观优势明显,存在一定的景观异质性与丰富度。城乡景观、休闲景观、园地景观以及休闲景观形成了一个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域,是该地区重要的景观类型,可以作为该地区旅游发展的首选景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类型 景观特征评价 景观特点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沙田的景观特征与生物文化多样性解析
11
作者 吴伟枫 张坤月 许自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0,共11页
分析自然和文化协同驱动下珠江三角洲沙田景观特征与生物文化多样性的演变机制,为沙田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生物文化多样性理论为支撑,通过划分沙田景观类型并选取连续样方对沙田典型单元的景观特征及其生物文化... 分析自然和文化协同驱动下珠江三角洲沙田景观特征与生物文化多样性的演变机制,为沙田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生物文化多样性理论为支撑,通过划分沙田景观类型并选取连续样方对沙田典型单元的景观特征及其生物文化多样性的关联进行剖析;对研究单元的“城-水-田”肌理及模式进行概括和纵向对比,量化分析城市化影响下三角洲典型沙田景观特征的演变机制。人工干预对沙田景观特征和生物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为垦殖、沙田农业生计活动、多样化的文化群体的生活实践等方面。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地区城市化和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已成为改变沙田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程度的城镇化影响了沙田“城-水-田”的空间肌理及景观构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沙田 景观特征 景观成因 生物文化多样性 保护价值
下载PDF
人地关系视角下传统村落景观特征识别和保护——以鄂西南为例
12
作者 李子健 赵骏 吴雪飞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地矛盾已然成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中心问题。基于此,以鄂西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鉴地理学人地关系和景观特征评估等相关理论,在区域尺度筛选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因子,并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分类、分区、分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地矛盾已然成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中心问题。基于此,以鄂西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借鉴地理学人地关系和景观特征评估等相关理论,在区域尺度筛选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因子,并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分类、分区、分级的系统性保护框架;通过二阶聚类分析方法完成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与分类,运用景观群系划分、核密度工具以及景观脆弱性分析等方法,得到相应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分类、分区、分级图,并结合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类型识别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保护策略。研究结果能够为鄂西南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利用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其它地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传统村落 景观特征 景观保护
下载PDF
基于原住民地方感的乡村景观特征认知与评价体系构建——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
13
作者 王欣言 李欢 +2 位作者 丁涣茹 何羽丰 张云路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大多从外来者视角出发,忽视了原住民需求,同时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不够客观。文章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结合地方感理论,运用高频词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出自然景观、景观空...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大多从外来者视角出发,忽视了原住民需求,同时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不够客观。文章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结合地方感理论,运用高频词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出自然景观、景观空间、景观质量、乡村文化4类共13项重要景观特征指标及原住民地方感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问卷验证,进而构建基于原住民需求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探究景观特征对于地方感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乡村景观规划贴近居民需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景观特征感知程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景观(3.91)>景观质量(3.83)>乡土文化(3.81)>景观空间(3.63);原住民在乡村景观特征认知方面有着不同的偏好和关注点,与日常生活关联度高的要素能为北宅村村民提供更为强烈的地方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原住民 地方感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体系
下载PDF
“三生融合”视角下乡村景观特征解析
14
作者 廖佳 张定青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快速城镇化影响下,乡村发展面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割裂、景观功能衰退的困境。乡村景观作为乡村功能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三生”效能并影响其作用机制。文章从“三生融合”的视角出发,解析乡村景观与“三生”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 快速城镇化影响下,乡村发展面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割裂、景观功能衰退的困境。乡村景观作为乡村功能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三生”效能并影响其作用机制。文章从“三生融合”的视角出发,解析乡村景观与“三生”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取承载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三生”景观要素;考察各类景观要素的空间融合方式,探究其“三生”功能融合机制;进一步提取体现“三生融合”效能的乡村景观特征,构建实现“三生融合”的乡村景观特征指标体系,为指导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促进“三生”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三生融合” 景观特征 融合机制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闫景村公共空间景观特征分析与优化研究
15
作者 张文浩 侯钰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闫景村公共空间景观特征分析,厘清现存问题,构建闫景村公共空间景观优化方案,依据传达特色文化、丰富特色体验、协调整体色彩、改善人居环境的设计原则,构建“一心、一环、三轴、八区”的总体格局,控制生产、生活、生态系统景观风貌... 通过闫景村公共空间景观特征分析,厘清现存问题,构建闫景村公共空间景观优化方案,依据传达特色文化、丰富特色体验、协调整体色彩、改善人居环境的设计原则,构建“一心、一环、三轴、八区”的总体格局,控制生产、生活、生态系统景观风貌,优化重点旅游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公共空间 景观特征 景观优化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的景迈山景芒布朗族传统村寨景观特征研究
16
作者 张新 谢荣幸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121-125,共5页
本文以景迈山芒景布朗族传统村寨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基因识别法,对其进行基因识别和村寨景观特征解读。研究表明:景迈山芒景布朗族传统村寨整体环境格局受地理条件和民族信仰影响,呈现出森林—古茶林—传统村寨的平面布局特征和原始森... 本文以景迈山芒景布朗族传统村寨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基因识别法,对其进行基因识别和村寨景观特征解读。研究表明:景迈山芒景布朗族传统村寨整体环境格局受地理条件和民族信仰影响,呈现出森林—古茶林—传统村寨的平面布局特征和原始森林—古茶林—传统村寨—现代茶园—旱地—水田—河流的垂直布局特征。村寨外部环境地域特征明显,以古茶林景观为主。村寨内部整体风貌保存较好,民族特色鲜明。通过景观特征解读,以期为景迈山芒景布朗族传统村寨内在特质的深度挖掘和村落风貌的保护提供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布朗族传统村寨 景观特征 景迈山
下载PDF
潇贺古道江永段沿线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研究
17
作者 石柳 宋建军 +1 位作者 李子菁 任周扬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138-142,共5页
潇贺古道见证了中国南北的交融历史,沿线传统村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是古道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瑰宝。本文基于景观学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在梳理潇贺古道及其江永段俩侧20km范围内传统村落分布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 潇贺古道见证了中国南北的交融历史,沿线传统村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是古道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瑰宝。本文基于景观学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在梳理潇贺古道及其江永段俩侧20km范围内传统村落分布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村落布局形态、建筑、地域文化4方面深入研究潇贺古道江永段沿线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得知其自然环境优越,村落空间形态多样,建筑特征鲜明,地域文化丰富。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保护和发展的思路,以期重塑古道及沿线传统村落的价值,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传统村落 景观特征 江永县
下载PDF
南江流域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云浮郁南近江村落为例
18
作者 陈玮婷 赵建华 邱丽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5,共12页
南江流域地处山岭逶迤的粤西山区,山多地少,地形复杂,贯穿腹地的南江水道是旧时沟通粤西北与广州通道,为江海山河古道汇通之要。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与古驿道贸易之利为南江流域带来繁荣与昌盛,传统聚落因水而兴、依水而兴,形成了具有南... 南江流域地处山岭逶迤的粤西山区,山多地少,地形复杂,贯穿腹地的南江水道是旧时沟通粤西北与广州通道,为江海山河古道汇通之要。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与古驿道贸易之利为南江流域带来繁荣与昌盛,传统聚落因水而兴、依水而兴,形成了具有南江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景观特征。通过实地踏勘、历史文献与村落族谱整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方法,以南江流域郁南沿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切入,揭示南江流域“人地”关系下形成的传统聚落总体分布、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的特征,最后得出形成南江流域景观特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适应南江水环境而形成的山水景观、古驿道商贸促成的生产生活景观以及“募民占籍”政策催生出多元景观。通过对南江流域景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期为南江流域乃至粤西传统聚落的景观特征研究贡献相关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南江流域 景观特征 郁南 古驿道
下载PDF
民国时期广州水上文化景观——游船河的景观特征
19
作者 许自力 李舒丽 张坤月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8,共10页
游船河是一种地域性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水上文化景观,是老广州文化景观中地域特色最为突出的部分,民国时期,广州的游船河文化景观达到了最繁盛的阶段。在分析游船河景观的自然及文化背景基础上,以文化景观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梳理了民... 游船河是一种地域性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水上文化景观,是老广州文化景观中地域特色最为突出的部分,民国时期,广州的游船河文化景观达到了最繁盛的阶段。在分析游船河景观的自然及文化背景基础上,以文化景观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梳理了民国时期游船河景观的活动类型——水上娱乐、水上饮食和水上商业,以及游船河的空间载体——船艇的类型;分析了这种存在于水上的动态文化景观以白鹅潭与西关湿地河网区为中心,沿外江及内河延伸扩散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而总结提炼了其自然地理特征、社会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自然地理特征突出体现在潮涨潮落、岭南水枝两方面;社会时代特征体现在新旧交替、重商崇洋等方面;地域文化特征则重点表现在滨水建筑特色、世俗性与享乐性、中西杂糅的文化样态等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水上文化景观 游船河 景观特征
下载PDF
基于景观图式语言的壮族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特征——以云南省马洒村为例
20
作者 铁占哲 张云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马洒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图式语言理论,构建马洒村文化景观的图式语言体系,通过对其语汇和语法进行研究,探索马洒村文化景观特征。结果表明,马洒村空间可被划分为公共空间、连接空间、居住空间、... 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马洒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图式语言理论,构建马洒村文化景观的图式语言体系,通过对其语汇和语法进行研究,探索马洒村文化景观特征。结果表明,马洒村空间可被划分为公共空间、连接空间、居住空间、复合空间4类,共提取72种图式语汇,建立了马洒村空间图式语言体系;分析马洒村文化景观空间语法,发现马洒村文化景观特征在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等物质空间中有深刻反映,同时,壮族传统村落通常借助天人合一等风水观念进行要素的设计和布局。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对促进马洒村生态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村落规划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特征 壮族传统村落 景观图式语言 云南省马洒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