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原位电离-高分辨质谱技术结合特征脂肪酸含量鉴别菜籽油掺假的研究
1
作者 张季 凌蕾 +3 位作者 侯睿 覃宇 赵兴 向丽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建立了1种原位电离-高分辨质谱技术快速鉴定菜籽油是否掺假及气相色谱测定特征脂肪酸预测掺假比例的方法。通过收集不同品种油样和建立模型,建立实时鉴别菜籽油是否掺假大豆油、棉籽油或棕榈油的检测方法,并通过测定掺假菜籽油的特征脂... 建立了1种原位电离-高分辨质谱技术快速鉴定菜籽油是否掺假及气相色谱测定特征脂肪酸预测掺假比例的方法。通过收集不同品种油样和建立模型,建立实时鉴别菜籽油是否掺假大豆油、棉籽油或棕榈油的检测方法,并通过测定掺假菜籽油的特征脂肪酸,进一步确定掺假油品种及预测掺假比例。结果表明:原位电离技术鉴别纯品或掺假菜籽油准确度分别为89.1%和100%。根据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特征脂肪酸含量可准确定性掺假油品种,掺假大豆油、棉籽油和棕榈油的比例预测偏差分别为0~33%、2%~18%和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原位电离 高分辨质谱 掺假 特征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及脂肪酸比值的食用植物油掺假判别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卫国 刘真知 +3 位作者 彭思敏 唐芳 刘军鸽 田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0-273,共4页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获取茶籽油(n=12)、菜籽油(n=10)、花生油(n=8)、大豆油(n=7)、棉籽油(n=7)、棕榈油(n=2)、葵花籽油(n=2)共48个植物油纯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并结合每类纯油脂国家标准所标注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每类纯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获取茶籽油(n=12)、菜籽油(n=10)、花生油(n=8)、大豆油(n=7)、棉籽油(n=7)、棕榈油(n=2)、葵花籽油(n=2)共48个植物油纯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并结合每类纯油脂国家标准所标注的脂肪酸含量,分析每类纯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同时以茶油掺假为列,设计茶油中掺入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的掺假模型,绘制茶油掺假油脂样品中的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硬脂酸的二维图,建立基于特征脂肪酸及脂肪酸比值的食用植物油掺假判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掺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特征脂肪酸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的掺伪芝麻油快速鉴别模型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田硕 刘建学 +3 位作者 韩四海 罗登林 李佩艳 徐宝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07-210,共4页
脂肪酸是植物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种类的食用油中所含的脂肪酸含量也不相同,本研究据此对芝麻油掺入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的油样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测定4种脂肪酸含量的方法。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的脂肪酸含量作为化学值,校正集... 脂肪酸是植物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种类的食用油中所含的脂肪酸含量也不相同,本研究据此对芝麻油掺入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的油样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测定4种脂肪酸含量的方法。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的脂肪酸含量作为化学值,校正集样品数为122,验证集样品数为38,结果表明:掺假芝麻油油样的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木焦油酸(C24∶0)和肉豆蔻酸(C14∶0)对近红外有特异吸收。分别建立4种脂肪酸含量的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优化,校正集样品的化学值与近红外的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R2(C18∶3)=0.989、R2(C20∶0)=0.995、R2(C24∶0)=0.993、R2(C14∶0)=0.996。验证集样品的化学值与近红外的预测值的R2分别为0.984、0.949、0.956、0.988。4种脂肪酸含量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依次为6.0%、5.6%、4.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特征脂肪酸 掺假芝麻油 鉴别
下载PDF
真菌发酵生产鱼油特征脂肪酸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克刚 杨连生 柴向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5-47,共3页
DHA和EPA是鱼油的特征脂肪酸 ,具有调整血脂、改善大脑功能和维持正常视力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 ,其来源主要是海产鱼油。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的脂质中也含有DHA和EPA ,特别是一些低等真菌含量甚为丰富 ,利用其发酵生产DHA和EPA替代... DHA和EPA是鱼油的特征脂肪酸 ,具有调整血脂、改善大脑功能和维持正常视力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 ,其来源主要是海产鱼油。近年研究发现许多微生物的脂质中也含有DHA和EPA ,特别是一些低等真菌含量甚为丰富 ,利用其发酵生产DHA和EPA替代鱼油资源具有广阔的前景。阐述了能产生EPA ,DHA的真菌及其合成途径和发酵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特征脂肪酸 DHA EPA 真菌 发酵
下载PDF
GC-MS联用鉴别植物油中的特征脂肪酸 被引量:7
5
作者 尹庚明 马晓鸥 康思琦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采用氢氧化钾-甲醇衍生化体系,以正庚烷为提取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棕榈油、调和油、花生油和豆油中的特征脂肪酸进行了鉴别。
关键词 植物油 特征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棕榈油 调和油 花生油 豆油 质量鉴别
下载PDF
滩羊肉中特征脂肪酸含量的高光谱检测及可视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建宏 王彩霞 +1 位作者 王松磊 李亚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8-196,共9页
风味是影响肉品质和消费的重要因子,主要由一些风味前体物质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来。羊肉风味与油酸(C_(18:1))含量有显著相关性,且硬脂酸(C_(18:0))含量与羊肉膻味呈正相关。本文采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400~1 000 nm)快速检测滩... 风味是影响肉品质和消费的重要因子,主要由一些风味前体物质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来。羊肉风味与油酸(C_(18:1))含量有显著相关性,且硬脂酸(C_(18:0))含量与羊肉膻味呈正相关。本文采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400~1 000 nm)快速检测滩羊肉中风味前体特征脂肪酸含量。首先选取掩膜后光谱图像作为感兴趣区域,采用6种方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对比分析后优选出最佳预处理方法;然后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VE)和变量组合集群分析法(VCPA)提取特征波长并建立回归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建立的最优预测模型将脂肪酸含量定量反演到样本图像上。结果表明:油酸以MSC-UVE-MLR建模效果最优,其R_(C)=0.9099,R_(P)=0.8759;硬脂酸以SNV-SPA-MLR建模效果最优,其R_(C)=0.8691,R_(P)=0.8446。利用光谱反射率值结合最优模型参数实现了脂肪酸含量在羊肉样本高光谱图像上的可视化表达,可以通过更加直观清晰的方式对羊肉品质进行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特征脂肪酸 特征提取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的植物油特征脂肪酸高温热氧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剑 刘元法 李进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自制高温热氧化装置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降解曲线,同时采用微分法对热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参数(氧化活化能Ea,反应级数n,反应速率常数k,指前因子A)进行了计算,进而确定了反映... 利用自制高温热氧化装置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降解曲线,同时采用微分法对热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参数(氧化活化能Ea,反应级数n,反应速率常数k,指前因子A)进行了计算,进而确定了反映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在高温下热氧化降解历程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棕榈酸热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_A=-dcA/dt=9. 292×10^(66)exp(-648. 492/RT) c_A^(6. 504);油酸热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_A=-dc_A/dt=3. 213×10^(59)exp(-548. 724/RT) c_A^(5.201);亚油酸热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_A=-dc_A/dt=2. 865×10^(57)exp(-515. 468/RT) c_A^(3.220);亚麻酸热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_A=-dc_A/dt=4. 451×10^(39)exp(-350. 851/RT) c_A^(2.108)。4种脂肪酸的动力学方程分别反映了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的关系,同时揭示出不同脂肪酸热氧化的特性:随着不饱和度的升高,脂肪酸的热氧化稳定性降低;不饱和度越高,脂肪酸热氧化受自身浓度的影响越小;不饱和度越高,温度对其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脂肪酸 热氧化 动力学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含量的橄榄油掺假快速鉴定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振东 任雪梅 +3 位作者 王健 于艳艳 田洪芸 张红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6期5357-5362,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特征脂肪酸含量皀橄榄油掺假大豆油、葵花籽油皀百分比计算模型。方法采集市售橄榄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样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各样品皀脂肪酸组成,结合相应产品标准中脂肪酸限量值判定各类植物油样品合栺性,通过统... 目的建立基于特征脂肪酸含量皀橄榄油掺假大豆油、葵花籽油皀百分比计算模型。方法采集市售橄榄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样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各样品皀脂肪酸组成,结合相应产品标准中脂肪酸限量值判定各类植物油样品合栺性,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橄榄油皀特征脂肪酸含量。结果以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绘制橄榄油-大豆油中棕榈一烯酸、硬脂酸、亚麻酸,橄榄油-葵花籽油中棕榈酸、棕榈一烯酸、花生一烯酸含量分布三维图,三维图可有效区分掺假橄榄油,并直观显示橄榄油掺入大豆油时特征脂肪酸皀变化觃律。结论该斱法可为橄榄油掺伪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大豆油 葵花籽油 特征脂肪酸 单因素斱差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 掺假
下载PDF
基于标准指纹图谱和特征脂肪酸含量的植物调和油组成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海东 高火亮 +4 位作者 尹红娜 高瑞 张亚勋 刘兵戈 董建民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0-320,共11页
以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为研究对象,建立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的三元复配模型,利用气相色谱技术(GC)和共有模式法,建立四种纯油脂脂肪酸的标准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再利用GC结合化学计量法... 以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为研究对象,建立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的三元复配模型,利用气相色谱技术(GC)和共有模式法,建立四种纯油脂脂肪酸的标准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分析;再利用GC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四种纯油脂脂肪酸标准指纹图谱能量化地反映不同油脂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选择四种植物油中含量较高的棕榈酸(5.88%~10.72%)、硬脂酸(2.31%~4.57%)、油酸(15.04%~77.45%)、亚油酸(5.92%~53.67%)、α-亚麻酸(0.61%~6.71%)作为特征脂肪酸。根据相关性(R^2>0.95)和显著性(p<0.01)分析,分别将油酸和亚油酸、α-亚麻酸和油酸作为两组三元复配模型的代表脂肪酸;通过对代表脂肪酸的回归预测模型进行实例验证,两组复配模型验证RSD%分别小于8%和10%,表明该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反映了脂肪酸在不同组分植物调和油中的差异,可为食用油脂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相似度 食用植物调和油 特征脂肪酸 回归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羊肉脂肪酸指纹特征初探
10
作者 金鹿 张春华 +5 位作者 张振华 李胜利 张崇志 珊丹 胡晓晓 孙海洲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为了建立一种饲养方式与肉品质和脂肪酸特征关联的评价方法,该试验从内蒙古中部和西部3个盟市7个旗县采集羊肉样品194份,对肉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1)从不同饲养方... 为了建立一种饲养方式与肉品质和脂肪酸特征关联的评价方法,该试验从内蒙古中部和西部3个盟市7个旗县采集羊肉样品194份,对肉中的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1)从不同饲养方式的羊肉脂肪酸PCA结果来看,所有羊肉样品未见显著差异(P>0.05),山羊肉中放牧和舍饲2种饲养方式有显著分离。放牧羊肉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十六烷酸(C16:0)和十八烷酸(C18:0)的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羊肉,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和顺-9-十八碳烯酸(C18:1n9c)的含量显著低于舍饲羊肉(P<0.05)。(2)由不同地区的脂肪酸PCA结果得出,锡林郭勒、阿拉善地区与鄂尔多斯地区有显著的分离。鄂尔多斯地区羊肉SFA、C16:0、十七烷酸(C17:0)和C18:0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P<0.05);锡林郭勒地区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n-3PUFA和n-6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P<0.05),是其余2个地区的2~3倍;阿拉善盟MUFA和总脂肪酸(total fatty acids,TF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P<0.05),其中TFA含量是其它地区的3~5倍。(3)不同品种的脂肪酸PCA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细毛羊和苏尼特羊肉样品与阿拉善白绒山羊、蒙古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有显著分离。绵羊肉SFA、PUFA和α-亚麻酸(C18:3n3)含量显著高于山羊(P<0.05),其中n-3PUFA和n-6PUFA含量可达山羊的1.5~2倍;山羊肉MUFA和C18:1n9c含量显著高于绵羊(P<0.05)。(4)不同部位的脂肪酸PCA结果得出,3个部位羊肉样品聚类重叠,未见显著分离。肋间脂肪中SFA、十四烷酸(C14:0)、C16:0、C17:0、C18:0和顺-9-十六碳烯酸(C16:1)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P<0.05);股二头肌中MUFA、TFA和C18:1n9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P<0.05);背最长肌中PUFA、C18:3n3和顺-9,12-十八碳烯酸(C18:2n6c)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P<0.05)。由此可见,不同的饲养方式、品种、地区和部位对内蒙古地区羊肉的脂肪酸指纹特征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饲养方式 脂肪酸特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放牧草地类型及畜种下羊肉脂肪酸指纹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鹿 张春华 +9 位作者 桑丹 张振华 张崇志 李胜利 胡晓晓 珊丹 孙海洲 郭军 周俊文 张治军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0-48,共9页
为了建立一种畜种与肉品质特征关联的评价方法,从内蒙古阿拉善盟3个旗县采集羊肉样品132份,对其脂肪酸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1)从不同生态类型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绵羊肉的沙漠类... 为了建立一种畜种与肉品质特征关联的评价方法,从内蒙古阿拉善盟3个旗县采集羊肉样品132份,对其脂肪酸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1)从不同生态类型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绵羊肉的沙漠类型与戈壁、山地类型可显著分离。沙漠类型的特征脂肪酸有顺-10-十七碳烯酸(C17:1),丘陵类型的特征脂肪酸有顺-9-十八碳烯酸(C18:1n9c)和二十烷酸(C20:0),戈壁类型的特征脂肪酸有十八酸(C18:0),山地类型的特征脂肪酸有十六烷酸(C16:0)。(2)由不同畜种的PCA结果可知,白绒山羊与蒙古羊羊肉可见显著分离。阿拉善白绒山羊的特征脂肪酸有C18:1n9c和顺-9-十六碳烯酸(C16:1),蒙古羊的特征脂肪酸有十四烷酸(C14:0)和C16:0。(3)不同部位的PCA结果得出,股二头肌与肋间脂肪部位羊肉样品可见显著分离。背最长肌的特征脂肪酸有顺-9-十六碳烯酸(C16:1)和顺-10-十七碳烯酸(C17:1),股二头肌的特征脂肪酸有C18:1n9c和α-亚麻酸(C18:3n3),肋间脂肪的特征脂肪酸有十四烷酸(C14:0)、十七烷酸(C17:0)和十八烷酸(C18:0)。由此可见,脂肪酸指纹特征可为阿拉善羊肉真实性判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脂肪酸特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特征脂肪酸鉴别餐厨废弃油脂方法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莉 廖仕成 +2 位作者 陈春晓 毛丽莎 刘红河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5期620-624,共5页
目的建立食用油脂中特征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评估特征脂肪酸鉴别餐厨废弃油脂的有效性。方法采集植物油混合地沟油22份、煎炸老油20份、纯精炼地沟油7份、植物原油9份、精炼植物油48份、棕榈油6份、正常食用油加香精5份... 目的建立食用油脂中特征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评估特征脂肪酸鉴别餐厨废弃油脂的有效性。方法采集植物油混合地沟油22份、煎炸老油20份、纯精炼地沟油7份、植物原油9份、精炼植物油48份、棕榈油6份、正常食用油加香精5份,油样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UF-m FFAP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25mm,0.25μm),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样品中十一烷酸甲酯和13-甲基十四烷酸甲酯的含量,对检测结果以样品类别进行统计学检验,评估特征脂肪酸鉴别废弃油脂的有效性。结果通过特征脂肪酸指标鉴别地沟油的方法是有效的。13-甲基十四烷酸可选为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油脂的指标物,十一烷酸可选为反复煎炸油脂的指标物。两者结合可为鉴别正常植物油和餐厨废弃油提供有利依据。结论特征脂肪酸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但由于地沟油基本都是勾兑正常植物油出售,判定结果会出现假阴性,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研判,以提高鉴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废弃油脂 特征脂肪酸 有效性 评估 地沟油 检测方法 鉴别
原文传递
猪肉脂肪酸碱法甲酯化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13
作者 潘雷 刘志彬 +3 位作者 李月明 倪雪 王军茹 张根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32-139,共8页
基于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后的猪肉脂肪酸进行碱法甲酯化处理。以猪肉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碱法甲酯化工艺条件,获得最优的碱法甲酯化条件。结果表明:甲酯化时... 基于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后的猪肉脂肪酸进行碱法甲酯化处理。以猪肉脂肪酸中油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碱法甲酯化工艺条件,获得最优的碱法甲酯化条件。结果表明:甲酯化时间19.6 min、甲酯化温度69.5℃、酯化剂添加量6.8 mL,此条件下得到油酸含量为46.74%,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猪肉脂肪酸分离效果较好,且猪肉脂肪酸组成种类最多,达到17种,含量较多的脂肪酸为油酸(C18∶1)、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反亚油酸(C18∶2TT)、棕榈油酸(C16∶1)、月桂酸(C12∶0)含量分别为47.395%、22.433%、15.111%、4.040%、2.982%、1.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脂肪酸提取 碱法甲酯化 工艺优化 特征脂肪酸
下载PDF
海南常见红树植物叶片脂肪酸组成
14
作者 杨睿尧 谢丽梅 +3 位作者 安文硕 陈顺洋 陈彬 陈光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4-441,共8页
脂肪酸的组成分析对认识红树植物脂肪酸资源、红树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营养关系、食物网的结构,以及红树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海南岛铁炉港和清澜港两个港湾的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杯萼海桑(Sonnerati... 脂肪酸的组成分析对认识红树植物脂肪酸资源、红树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营养关系、食物网的结构,以及红树植物对生境的适应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分析了海南岛铁炉港和清澜港两个港湾的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杯萼海桑(Sonneratia alba)、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角果木(Ceriops tagal)、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等7种不同红树植物叶片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在样品中共检测出25种脂肪酸,其中月桂酸、棕榈酸和肉豆蔻酸等8种存在于所有样品中。样品中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均为棕榈酸(占比44.32%),其次为硬脂酸(占比7.7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有油酸(占比7.61%)、亚油酸(占比9.81%)和二十碳烯酸(占比12.16%)。植物样品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为0.24~1.13。除木果楝和清澜港采集的木榄样品外,其余样品种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饱和脂肪酸。铁炉港的红海榄、杯萼海桑、角果木和榄李4种植物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清澜港同一物种的,而木榄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表现为清澜港高于铁炉港。脂肪酸组成上,木果楝和正红树在两个港湾的相似性高于其他红树植物,棕榈酸、二十碳烯酸和亚油酸是造成红树植物脂肪酸组成差异的主要组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红树植物的脂肪酸组成与物种和区域有关,而热带地区红树植物可能具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树 叶片脂肪酸 特征脂肪酸 脂肪酸不饱和指数
下载PDF
花生油脂肪酸特征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伟雄 罗建波 江月碧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89-889,共1页
关键词 花生油 脂肪酸特征模式 食品检验 食用油卫生
下载PDF
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鉴别地沟油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韬睿 王鑫 《生命科学仪器》 2013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为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典型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植物油脂与动物油脂中的肉豆蔻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地沟油往往是既含有植物油又含有动物油的混合油脂,对照实验证明地沟油中肉豆蔻酸含量有别于植物油... 本为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典型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植物油脂与动物油脂中的肉豆蔻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地沟油往往是既含有植物油又含有动物油的混合油脂,对照实验证明地沟油中肉豆蔻酸含量有别于植物油和动物油。故可通过此法对未知油品的特征性脂肪酸肉豆蔻酸含量进行测定,从而鉴别地沟油、合格食用油与掺入地沟油的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沟油 气相色谱 特征脂肪酸 肉豆蔻酸
下载PDF
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婷 向刚 龙胜兴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125-132,共8页
通过调查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种分布,并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探究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结果表明,奇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 通过调查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种分布,并利用脂肪酸生物标记探究珠江广州虎门段鱼类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结果表明,奇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赤眼鳟(Squliobarbus curri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红狼牙鰕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七丝鲚(Coilia grayi)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珠江广州虎门段水体中常见的鱼种,鱼体中主要脂肪酸由饱和脂肪酸C14∶0、C15∶0、C16∶0、C17∶0、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ω7、C18∶1ω9、C20∶1ω11,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ω6、C16∶3ω3、C20∶2ω6、C20∶4ω6、C20∶5ω3和C22∶6ω3组成,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001.49~97634.47μg/g,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161.09~170924.8μg/g,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59.99~98269.52μg/g。脂肪酸生物标记表明,胡子鲶(Clarias fuscus)、海南红鲌(Erythroculter pseudobrevicauda)、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斑鳢(Channa maculate)、月鳢(Channa asiatica)、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花鲈、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赤眼鳟、鲫、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七丝鲚、鲻(Mugil cephalu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鲢、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奇氏罗非鱼等鱼类主要摄食附着生物、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且肉食性特性随体重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脂肪酸特征 珠江 食性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典型污水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6
18
作者 常军军 吴苏青 +2 位作者 梁康 王飞华 梁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0-1206,共7页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化强度,并通过脂肪酸甲酯图谱分析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解析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两种污水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处理生活污水的IVCW下行流池中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单元,四者平均值分别为其他单元的2.8-4.6、7.9-10.3、19.3-41.7和4.5-10.8倍.处理生活污水IVCW基质的硝化强度是尾水处理系统对应单元的1.4-5.3倍(下行流)和1.3-3.9倍(上行流),而两组IVCW对应单元基质的反硝化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IVCW下行流池中特征脂肪酸比值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污水类型的影响较小,均以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菌;上行流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则受到污水类型的一定影响,真菌的相对丰度较高.两种污水对IVCW基质酶活性和硝化强度的影响高于对反硝化强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 酶活性 硝化反硝化强度 特征脂肪酸比值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常见食用植物油中特征性脂肪酸的检测及鉴别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月晓 马玉霞 +2 位作者 陆颖 何梅 杨月欣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分析常见市售植物油中特征性脂肪酸构成及含量范围,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对常见植物油进行定性鉴别。方法从6个城市采集9个品种125份样品,每种两个批次。按照GB/T 22223—2008方法测定46种脂肪酸,分析植物油中的特... 目的分析常见市售植物油中特征性脂肪酸构成及含量范围,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对常见植物油进行定性鉴别。方法从6个城市采集9个品种125份样品,每种两个批次。按照GB/T 22223—2008方法测定46种脂肪酸,分析植物油中的特征脂肪酸及其构成。结果菜籽油中的特征脂肪酸为芥酸;花生油中为C20∶0、C24∶0和C22∶0脂肪酸;茶油中的油酸含量高达75.45 g/100 g,是其特征脂肪酸;亚麻籽油的特征脂肪酸为α-亚麻酸;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酸为亚油酸;稻米油中棕榈酸含量范围为15.13~16.37 g/100 g,可以此作为其特征进行鉴别;大豆油中n6/n3比值最接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比值;芝麻油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总含量及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的组成特征比较稳定,可以此作为芝麻油的鉴别依据;玉米油中脂肪酸特征不明显。结论结合单体特征脂肪酸、脂肪酸构成以及n6/n3比值分析可达到常见植物油定性检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特征脂肪酸 检测 鉴别
原文传递
破解“吃鱼聪明”小奥妙
20
作者 石秀 《农家致富》 2023年第8期59-59,共1页
“多吃鱼补脑”“多吃鱼更聪明”,每当餐桌上有鱼,家长往往都会这样叮嘱孩子。然而吃鱼和聪明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这里便给大家做一些简单分析。鱼肉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属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鱼油... “多吃鱼补脑”“多吃鱼更聪明”,每当餐桌上有鱼,家长往往都会这样叮嘱孩子。然而吃鱼和聪明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这里便给大家做一些简单分析。鱼肉富含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属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鱼油、特别是海产鱼油的特征脂肪酸。多项研究证实,这类物质不仅具有降血压、消疲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理活性,而且还能够显著促进婴儿智力发育,改善大脑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机能 动脉粥样硬化 多不饱和脂肪酸 智力发育 降血压 因果关系 特征脂肪酸 鱼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