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攻坚期如何给特权利益致命一击
1
作者 任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65,共2页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讲话精神,认真分析特权利益的成因,充分认识其造成的严重后果,面对特权利益敢出重拳,从而彻底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 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讲话精神,认真分析特权利益的成因,充分认识其造成的严重后果,面对特权利益敢出重拳,从而彻底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我国改革在推进市场化的同时,出现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问题,致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垄断、审批特权、支出特权、管理特权不同程度地延续下来。因此,遏制特权利益,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化改革 特权利益 体制创新
下载PDF
改革攻坚期如何给特权利益致命一击
2
作者 任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20,共1页
破除妨碍改革的思维定式,敢于用“渐进”与“突破”两种手段推进改革。改革就是破除旧体制并建立新体制的完整统一,破除旧体制需要突破手段;而建立新体制则需要渐进手段。敢于向特权利益决战,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解转轨的症结,... 破除妨碍改革的思维定式,敢于用“渐进”与“突破”两种手段推进改革。改革就是破除旧体制并建立新体制的完整统一,破除旧体制需要突破手段;而建立新体制则需要渐进手段。敢于向特权利益决战,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破解转轨的症结,给阻挠改革的特权利益以致命一击,没有果敢的政治勇气和铁腕手段是不行的。因此,“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攻坚 特权利益 旧体制 思维定式 政治勇气
下载PDF
特权利益恐是教育均衡的拦路虎
3
作者 瞿方业 《甘肃教育》 2012年第19期14-15,共2页
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秋季开学“监管令”共有30条:治理“小学化”倾向;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通知要求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禁止举办与入学挂钩的培训班。严禁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 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秋季开学“监管令”共有30条:治理“小学化”倾向;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通知要求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禁止举办与入学挂钩的培训班。严禁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据新华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均衡 特权利益 义务教育阶段 地方政府 小学化 教育部 中小学 培训班
下载PDF
前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
4
《理论与当代》 2007年第8期55-56,共2页
孟凡亮在2007年第4期的《随笔》上撰文指出:人们在谈及苏联的历史时,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苏共在2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20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在2000万人的时候,迎来的却是苏联的解体。苏共倒台... 孟凡亮在2007年第4期的《随笔》上撰文指出:人们在谈及苏联的历史时,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苏共在2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20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在2000万人的时候,迎来的却是苏联的解体。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原因有许多,但有一点人们或许没有注意到,在整个苏联时期,存在着一条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正是这条规律,使苏共背离了自己的宗旨,背离了人民,最终葬送了执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权利益 苏共 干部 苏联解体 《随笔》 十月革命 卫国战争 苏联时期
下载PDF
论利益型特权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政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6期80-85,共6页
根据对"权"的不同理解,特权可以分为权力型特权和利益型特权。利益型特权是指官员获得的超过自己正常劳动所得的不正当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法律认可的,也可能是法律不认可的,其共同点是这种不正当的利益被人们视为一种惯例... 根据对"权"的不同理解,特权可以分为权力型特权和利益型特权。利益型特权是指官员获得的超过自己正常劳动所得的不正当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法律认可的,也可能是法律不认可的,其共同点是这种不正当的利益被人们视为一种惯例。利益型特权的来源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恶意的。要反对利益型特权,必须建立具有竞争性的公务员劳动力市场、反对自我定价、公开财务信息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权 利益特权 特权来源
下载PDF
特权利益是苏共倒台的原因之一
6
作者 闵征(摘编) 《中国监狱学刊》 2008年第3期154-154,共1页
孟凡亮在《随笔》2007年第4期上著文《前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说,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在整个苏联时期,存在着一条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正是这务规律,使苏共背离了自己的宗旨,背离了人民,最终葬送了... 孟凡亮在《随笔》2007年第4期上著文《前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说,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在整个苏联时期,存在着一条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正是这务规律,使苏共背离了自己的宗旨,背离了人民,最终葬送了执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权利益 苏共 原因 《随笔》 苏联解体 苏联时期 执政地位 干部
原文传递
前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
7
作者 孟凡亮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08年第11期49-49,共1页
人们在谈及苏联的历史时,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苏共在党员有2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20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2000万人的时候,迎来的却是苏联的解体。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原因有许多,但有一点人们或... 人们在谈及苏联的历史时,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苏共在党员有2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20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2000万人的时候,迎来的却是苏联的解体。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原因有许多,但有一点人们或许没有注意到,在整个苏联时期,存在着一条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正是这奢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权利益 苏共 干部 苏联解体 十月革命 卫国战争 苏联时期 党员
原文传递
前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
8
作者 孟凡亮 《学习之友》 2008年第4期58-60,共3页
人们在谈及苏联的历史时,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苏共在2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20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在2000万人的时候,却迎来了苏联的解体。人们在为之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对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 人们在谈及苏联的历史时,经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苏共在2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20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在2000万人的时候,却迎来了苏联的解体。人们在为之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对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诸多的分析,但有一点人们或许没有注意到,在整个苏联时期,存在着一条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正是这条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权利益 苏共 干部 苏联解体 十月革命 卫国战争 苏联时期
原文传递
特权利益葬送了苏共
9
《党课》 2013年第7期35-35,共1页
苏共在2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20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在2000万人的时候,迎来的却是苏联的解体。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原因有许多,但有一点却是致命的,那就是在整个苏联时期,存在着一条苏共干部的... 苏共在2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200万人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在2000万人的时候,迎来的却是苏联的解体。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原因有许多,但有一点却是致命的,那就是在整个苏联时期,存在着一条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规律。正是这条规律,使苏共背离了自己的宗旨,背离了人民,最终葬送了执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权利益 苏共 苏联解体 十月革命 卫国战争 苏联时期 执政地位 背离
原文传递
制度变迁: 从机会利益角度的分析
10
作者 金伯富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共5页
关键词 机会利益 制度变迁 制度安排 公职人员 特权利益 选择集 滥用职权 制度创新 不完全信息 相对信息
下载PDF
论证人特权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吉才 王梓臣 《兰州学刊》 2003年第5期95-96,73,共3页
证人特权是英美普通法上一项传统的证据法则 ,且在世界许多国家刑事诉讼中加以确立。基于我国传统诉讼文化和现实需要 ,为适应刑事诉讼准则国际化潮流 。
关键词 证人特权 拒绝作证 刑事诉讼 婚姻关系特权 职业秘密特权 刑事诉讼法 公共利益保密特权 立法
下载PDF
行业特权该休矣
12
作者 赵保维 《正气》 1999年第10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特权利益 依法治国 行业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工商管理 民主意识 司法机关 特权现象 法律意识
下载PDF
汉代丧赠刍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书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厚葬之风 诸侯王 等级特征 地方官吏 特权利益 东汉初期 《诗经·国风》 “事死如事生” 玉衣 葬具
下载PDF
共同富裕与政府的作用
14
作者 孙关宏 李经中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20-24,共5页
共同富裕与政府的作用孙关宏,李经中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 共同富裕与政府的作用孙关宏,李经中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段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西方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 实施步骤 特权利益 生产资料 部分地区 社会成员
下载PDF
英美法律文化的混合与变异——以“蔑视法庭罪”为分析路径 被引量:5
15
作者 简海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了平衡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之间的冲突,英美国家以"蔑视法庭罪"对妨碍和侵犯司法尊严的行为进行了规制。由于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因此"蔑视法庭罪"在两国的实践与制度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说明在同一... 为了平衡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之间的冲突,英美国家以"蔑视法庭罪"对妨碍和侵犯司法尊严的行为进行了规制。由于两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因此"蔑视法庭罪"在两国的实践与制度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说明在同一法系的不同国家法律制度既有融合也有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蔑视法庭罪 法律文化 公众人物利益减损原则 公共利益特权原则
下载PDF
略谈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国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对于晚清和近代中外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所谓清政府不加抗争地轻易出让最惠国待遇的观点不符合事实,当时清政府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因不同的优惠内容而不同。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订立天津条约到清末,... 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待遇,对于晚清和近代中外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所谓清政府不加抗争地轻易出让最惠国待遇的观点不符合事实,当时清政府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因不同的优惠内容而不同。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订立天津条约到清末,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的特性发生了三个显著的重要变化:一是特定的最惠国条款衍变为一般的最惠国条款;二是除片面的最惠国条款外,出现了双方最惠国条款;三是从无文字规定到以文字明确规定最惠国条款的附加条件。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使中国处于不平等的屈辱地位。从经济上看,最惠国待遇的片面性特质在当时对中国的危害并不严重和明显,对中国造成危害的,是最惠国条款本身,它的均沾性本质。由于中国长期积弱不振,不平等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给中国的经济和外贸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并使列强结成了侵略中国的“神圣同盟”,中国的外交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惠国待遇条款 最惠国条款 清政府 平等条约 《天津条约》 《奥本海国际法》 附加条件 利益特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通商条约
下载PDF
晋代封爵制及其与门阀士族地主的关系
17
作者 倪春莉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1期36-60,共25页
一、西晋以前封爵制概述 封爵之爵称最早出现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见诸史籍,尧建国唐,舜建国虞,禹建夏朝,均立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商立爵公、侯、伯三等。西周的分封制是自天子而下的逐级层层分封,其中诸侯分封也立爵五等。但这... 一、西晋以前封爵制概述 封爵之爵称最早出现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见诸史籍,尧建国唐,舜建国虞,禹建夏朝,均立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商立爵公、侯、伯三等。西周的分封制是自天子而下的逐级层层分封,其中诸侯分封也立爵五等。但这些记载均出自后人之手,与先秦分封的实际情况出入很大。我们只能说,先秦确已存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称,而严格的五等封爵制仅是一种理想化的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激烈的变化过程中,赐爵封君制应运而生,秦朝建立,废西周五等之制,在商鞋变法以来的赐爵制基础上,实行秦朝的二十级赐爵制。 汉继秦而立,惩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大封同姓王。西汉初期,王国得自置御史大夫以下的官吏,自征赋税,自行纪年,自铸货币,有相当大的政治独立性。西汉中期,汉武帝在“剖分”、“削藩”的基础上,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诸侯王国自析为众多侯国,并且自汉景帝开始诸侯王已被取消了在王国内的治民权,仅衣食租税,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权势过重的局面,新的封王制度基本稳定下来,东汉继续实行封王制度,其情况与西汉武帝以后基本相同。 汉代分封列侯是秦朝列侯分封的继续和发展,但列侯的食邑范围逐渐缩小。秦朝的二十级赐爵制,在汉代也继续实行,但不同时期,内容有所变化。 曹魏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 五等封爵 门阀士族 特权利益
下载PDF
腐败:困扰国际政坛的毒瘤
18
作者 肖炳兰 王传利 《正气》 2001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反腐败 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 前总统 无产阶级先锋队 政坛 意大利 特权利益 印尼盾 腐败现象 苏联共产党
下载PDF
跳出“兴勃亡忽”的支配
19
作者 傅书松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兴勃亡忽 历史的教训 周期性 毛泽东同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民党 严刑峻 黄炎培 利益特权 密切联系群众
下载PDF
“董阳现象”:且听众人评说
20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干部分流 干部群体 机关干部 利益特权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机构改革 民主评议 上级领导 思想政治工作 干部选拔任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