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22特枯年洞庭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郭小虎
刘亚
陈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
2022年洞庭湖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湖区水文情势发生较大改变,直接导致汛期洞庭湖区洲滩大面积提前出露,从而对洲滩湿地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研究了2022年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征,初步分析了其变化对湿...
2022年洞庭湖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湖区水文情势发生较大改变,直接导致汛期洞庭湖区洲滩大面积提前出露,从而对洲滩湿地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研究了2022年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征,初步分析了其变化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2022年1~6月城陵矶站水位一般高于2003~2021年同期水位值,7月份开始城陵矶站水位持续走低,水位由7月初的30.40 m下降至9月30日的19.43 m;(2)除10月上旬城陵矶站水位抬高外,其他月份该站水位基本变化不大;(3)与2013~2021年相比,2022年7~11月份湖区洲滩面积分别增加了340,680,860,660 km^(2)及510 km^(2);(4)湖区洲滩面积不断增大引起苔草类和芦苇群落生物量不断向水深区域增加,导致沉水植被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不利于耐旱能力较差的植物生长繁殖与以鱼类、沉水类植物为食的鸟类捕食,同时一旦来年汛期水量较大,将有可能导致东方田鼠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面积
湿地环境
特枯年
汛期反
枯
洞庭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2017特枯年入海有机碳的输运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丹
姚鹏
+1 位作者
黄新莹
赵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8-127,共10页
河流是连接陆地和海洋两大碳库的重要通道,正确认识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碳输运规律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于2017年每月在黄河利津浮桥采集水样和颗粒物样品,通过分析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颗粒有机碳(P...
河流是连接陆地和海洋两大碳库的重要通道,正确认识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碳输运规律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于2017年每月在黄河利津浮桥采集水样和颗粒物样品,通过分析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及其稳定同位素(δ13C-POC),结合流量、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温度、pH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等水文参数讨论了黄河在此特枯年入海有机碳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有机碳的入海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17年利津的流量和SPM含量明显低于以往年份,年均分别为(262±144) m3/s和(126.8±79.9) mg/L。DOC的年均浓度为(3.06±0.95) mg/L,夏季最高,其它季节变化不显著。POC(%)(1%代表0.01 g/gdw (g dry sediment))的年平均值为(2.12±1.85)%,夏秋季节较高,高值出现在7、8和9月份。POC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3±1.43) mg/L。颗粒物的δ13C和C/N范围分别为-26.9‰^-25.1‰和3.2~12.5,表明2017年利津POC可能主要来源于黄河流域土壤和淡水浮游植物。2017年DOC和POC的入海通量(以C计)分别为2.8×1010和1.3×1011 g,两者均表现为夏秋季节较高。年入海有机碳通量之比,即DOC/POC(g/a/g/a)为0.22,这一数值高于以往年份,说明2017年黄河入海的有机碳中溶解态有机碳所占比例有增大趋势。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黄河水沙通量持续降低,近些年来甚至达到特枯状态,其对黄河碳输运及河口、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的深远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特枯年
颗粒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碳输运
入海通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枯2006年长江中下游径流特征及江湖库径流调节过程
被引量:
14
3
作者
戴志军
李九发
+2 位作者
赵军凯
蒋陈娟
张小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7-581,共5页
利用1978特枯年、2000~2006年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大通、城陵矶及湖口等水文实测资料,对2006年长江中下游出现特大枯水水情条件下的径流变化和江、湖与水库的调节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径流变化出现洪季不洪、枯季不枯...
利用1978特枯年、2000~2006年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大通、城陵矶及湖口等水文实测资料,对2006年长江中下游出现特大枯水水情条件下的径流变化和江、湖与水库的调节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径流变化出现洪季不洪、枯季不枯特征,洪季来水量不到平常年的60%~70%,枯季基本维持平常年的来水量;其中长江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洪季不洪的主要因素,三峡在枯水期间的调蓄对维持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水量有一定的贡献,洞庭湖与鄱阳湖两大湖泊在枯季因干流水位显著降低形成的胁迫效应是长江中下游枯季不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径流调节
长江中下游
三峡水库
特枯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1年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
8
4
作者
胥加仕
《中国水利》
2022年第1期8-11,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目前我国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健全,防洪安全等风险隐患仍客观存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洪、御大旱,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快构建抵御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目前我国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健全,防洪安全等风险隐患仍客观存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洪、御大旱,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2021年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主要江河来水持续偏枯,东江、韩江流域及粤东沿海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面对严峻抗旱防咸保供水形势,按照水利部部署要求,珠江委强化“四预”措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雨情、水情、咸情、旱情,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实施各项措施,全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本刊特别推出“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珠江抗旱保供水”专题,特别约请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胥加仕介绍2021年珠江流域雨情、水情、咸情和旱情基本特点及主要防御举措,总结抗旱保供水的经验启示,同时约请相关专家就珠江流域抗旱抑咸“四预”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分析抗旱防咸的过程及成效,以期对防御和战胜后续可能出现的旱情咸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
调度
流域治理管理
特枯年
珠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2特枯年洞庭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郭小虎
刘亚
陈栋
机构
长江科学院水利部长江中下游河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4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U2240206,U2240224)
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1SS01)。
文摘
2022年洞庭湖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湖区水文情势发生较大改变,直接导致汛期洞庭湖区洲滩大面积提前出露,从而对洲滩湿地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研究了2022年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征,初步分析了其变化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2022年1~6月城陵矶站水位一般高于2003~2021年同期水位值,7月份开始城陵矶站水位持续走低,水位由7月初的30.40 m下降至9月30日的19.43 m;(2)除10月上旬城陵矶站水位抬高外,其他月份该站水位基本变化不大;(3)与2013~2021年相比,2022年7~11月份湖区洲滩面积分别增加了340,680,860,660 km^(2)及510 km^(2);(4)湖区洲滩面积不断增大引起苔草类和芦苇群落生物量不断向水深区域增加,导致沉水植被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不利于耐旱能力较差的植物生长繁殖与以鱼类、沉水类植物为食的鸟类捕食,同时一旦来年汛期水量较大,将有可能导致东方田鼠暴发。
关键词
洲滩面积
湿地环境
特枯年
汛期反
枯
洞庭湖
Keywords
beach and flat area
wetland environment
extreme dry year
flood season turning dry
Dongting Lake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2017特枯年入海有机碳的输运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丹
姚鹏
黄新莹
赵彬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高等研究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8-127,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6YFA0600902)资助。
文摘
河流是连接陆地和海洋两大碳库的重要通道,正确认识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碳输运规律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于2017年每月在黄河利津浮桥采集水样和颗粒物样品,通过分析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及其稳定同位素(δ13C-POC),结合流量、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温度、pH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等水文参数讨论了黄河在此特枯年入海有机碳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有机碳的入海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17年利津的流量和SPM含量明显低于以往年份,年均分别为(262±144) m3/s和(126.8±79.9) mg/L。DOC的年均浓度为(3.06±0.95) mg/L,夏季最高,其它季节变化不显著。POC(%)(1%代表0.01 g/gdw (g dry sediment))的年平均值为(2.12±1.85)%,夏秋季节较高,高值出现在7、8和9月份。POC浓度的年平均值为(2.23±1.43) mg/L。颗粒物的δ13C和C/N范围分别为-26.9‰^-25.1‰和3.2~12.5,表明2017年利津POC可能主要来源于黄河流域土壤和淡水浮游植物。2017年DOC和POC的入海通量(以C计)分别为2.8×1010和1.3×1011 g,两者均表现为夏秋季节较高。年入海有机碳通量之比,即DOC/POC(g/a/g/a)为0.22,这一数值高于以往年份,说明2017年黄河入海的有机碳中溶解态有机碳所占比例有增大趋势。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黄河水沙通量持续降低,近些年来甚至达到特枯状态,其对黄河碳输运及河口、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的深远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
黄河
特枯年
颗粒有机碳
溶解有机碳
碳输运
入海通量
Keywords
Yellow River
extreme drought year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transport
flux
分类号
P71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343.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枯2006年长江中下游径流特征及江湖库径流调节过程
被引量:
14
3
作者
戴志军
李九发
赵军凯
蒋陈娟
张小玲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7-58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50939003)
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062512076)资助
文摘
利用1978特枯年、2000~2006年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大通、城陵矶及湖口等水文实测资料,对2006年长江中下游出现特大枯水水情条件下的径流变化和江、湖与水库的调节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径流变化出现洪季不洪、枯季不枯特征,洪季来水量不到平常年的60%~70%,枯季基本维持平常年的来水量;其中长江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洪季不洪的主要因素,三峡在枯水期间的调蓄对维持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水量有一定的贡献,洞庭湖与鄱阳湖两大湖泊在枯季因干流水位显著降低形成的胁迫效应是长江中下游枯季不枯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湖泊
径流调节
长江中下游
三峡水库
特枯年
Keywords
lakes
runoff adjustment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xtreme drought year
分类号
P3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1年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
8
4
作者
胥加仕
机构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出处
《中国水利》
2022年第1期8-11,共4页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目前我国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健全,防洪安全等风险隐患仍客观存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洪、御大旱,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2021年以来,珠江流域降雨持续偏少,主要江河来水持续偏枯,东江、韩江流域及粤东沿海地区遭遇196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面对严峻抗旱防咸保供水形势,按照水利部部署要求,珠江委强化“四预”措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雨情、水情、咸情、旱情,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实施各项措施,全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本刊特别推出“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珠江抗旱保供水”专题,特别约请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胥加仕介绍2021年珠江流域雨情、水情、咸情和旱情基本特点及主要防御举措,总结抗旱保供水的经验启示,同时约请相关专家就珠江流域抗旱抑咸“四预”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分析抗旱防咸的过程及成效,以期对防御和战胜后续可能出现的旱情咸情提供借鉴。
关键词
抗旱
调度
流域治理管理
特枯年
珠江
分类号
TV882.4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22特枯年洞庭湖区洲滩面积变化特性分析
郭小虎
刘亚
陈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2017特枯年入海有机碳的输运特征
吴丹
姚鹏
黄新莹
赵彬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特枯2006年长江中下游径流特征及江湖库径流调节过程
戴志军
李九发
赵军凯
蒋陈娟
张小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2021年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实践与启示
胥加仕
《中国水利》
202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