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跃期和分娩前胎心监护图形与新生儿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翁侨 王志群 戴毅敏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分析活跃期和分娩前1 h的胎心监护图形,探讨产程不同时段的胎心监护图形对于判断新生儿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阴道分娩的181例单胎足月初产妇,记录并比较活跃期及分娩前... 目的:分析活跃期和分娩前1 h的胎心监护图形,探讨产程不同时段的胎心监护图形对于判断新生儿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4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阴道分娩的181例单胎足月初产妇,记录并比较活跃期及分娩前1 h的胎心监护图形;采用ROC曲线分析分娩前1 h胎心监护图形及第二产程时长对于新生儿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181例的胎心监护图形中,未出现III类图形,分娩前1 h胎心监护的I类图形比例低于活跃期,II类图形比例高于活跃期,特殊减速图形的比例较活跃期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不良预后组与新生儿良好预后组相比,活跃期各类图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1 h,新生儿不良预后组II类图形时长明显长于新生儿良好预后组,而I类图形时长短于新生儿良好预后组(P〈0.05);不良预后组中发生回复慢、非中度变异减速的比例高于新生儿良好预后组(P〈0.05)。分娩前1 h II类图形时长与新生儿预后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46[95%置信区间(95%CI):0.544~0.748]。结论:分娩前1 h的胎心监护更容易出现各类减速图形,判读活跃期和分娩前1 h的胎心监护图形可能需要不同的标准。分娩前1 h II类图形时长对判断新生儿预后有一定意义,尤其是出现回复慢、非中度变异减速时。第二产程时长与新生儿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心监护 三级分类系统 特殊减速 新生儿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