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关于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新秤 焦书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8年第3期30-33,57,共5页
自发特质推理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说明自发特质推理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自发特质推理的几种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有争议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特质推理 自发特质推理
下载PDF
特质推理的神经机制:来自脑成像的证据
2
作者 邹吉林 闫秀梅 王美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5-156,154共3页
特质推理一直是社会认知研究的重要主题,它包括有意图的特质推理和自发特质推理。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蓬勃发展,研究者开始探讨二者的神经机制。fMRI研究表明,特质推理期间主要大脑活动定位于mPFC和TPJ这两个广泛脑区,有意图和自... 特质推理一直是社会认知研究的重要主题,它包括有意图的特质推理和自发特质推理。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蓬勃发展,研究者开始探讨二者的神经机制。fMRI研究表明,特质推理期间主要大脑活动定位于mPFC和TPJ这两个广泛脑区,有意图和自发特质推理分别更多地激活rmPFC与TPJ。ERP研究发现,P300是特质推理期间与不一致信息探测和解决过程相关的EEG成分,有意图和自发特质推理在时间进程上大多同步,却激活了不同脑区。总之,当前已积累了较多可信的脑成像证据,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探讨特质推理的神经机制是未来较有前途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推理 有意图特质推理 自发特质推理 脑成像
下载PDF
儿童特质推理的发展及其性别刻板效应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闫秀梅 张庆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4年第4期17-20,共4页
特质推理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人们的社会判断和人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特质推理不仅是成年人朴素心理理论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更是儿童心理理论研究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近十几年来,揭示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特质推理... 特质推理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人们的社会判断和人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特质推理不仅是成年人朴素心理理论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更是儿童心理理论研究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近十几年来,揭示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特质推理的影响,成为特质推理领域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在对特质推理内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梳理了儿童特质推理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特质推理的影响。在综述和评价的基础上,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有意图特质推理 自发特质推理 性别刻板印象
下载PDF
自发特质推理的指向性之争
4
作者 闫秀梅 王美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6-1009,共4页
自发特质推理是个体根据他人行为信息自发推断人格特质的过程,自发特质推理的指向性则是指个体将根据行为信息推理出的特质指向谁。文章首先概述了自发特质推理的指向性及其研究范式,接着介绍了关于自发特质推理指向性的两种对立观点。... 自发特质推理是个体根据他人行为信息自发推断人格特质的过程,自发特质推理的指向性则是指个体将根据行为信息推理出的特质指向谁。文章首先概述了自发特质推理的指向性及其研究范式,接着介绍了关于自发特质推理指向性的两种对立观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近二十年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就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特质推理 自发特质推理的指向性 重学节省范式 错误再认范式
下载PDF
儿童特质推理的研究方法
5
作者 陈多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34-135,共2页
特质推理是观察者从其他人的行为信息推论其人格特质,形成印象的过程,包括自发特质推理和有意图的特质推理。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主要借鉴了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可分为语义启动和图片启动两大范型。在心理理论研究指导下的特质推理是一... 特质推理是观察者从其他人的行为信息推论其人格特质,形成印象的过程,包括自发特质推理和有意图的特质推理。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主要借鉴了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可分为语义启动和图片启动两大范型。在心理理论研究指导下的特质推理是一种有意图的特质推理,包括行为预测和心理预测两大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推理 自发特质推理 有意图特质推理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社会刻板效应 被引量:7
6
作者 闫秀梅 王美芳 +1 位作者 张庆 邹吉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6-364,共9页
近来,考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社会刻板效应,成为自发特质推理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在介绍自发特质推理及其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概述了刻板印象与特质的概念联系,并阐明了考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社会刻板效应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接着,对自发特质... 近来,考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社会刻板效应,成为自发特质推理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在介绍自发特质推理及其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概述了刻板印象与特质的概念联系,并阐明了考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社会刻板效应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接着,对自发特质推理中的职业、种族和性别刻板效应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刻板印象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主要通过它对自发特质推理的阻碍作用体现出来,在高认知负荷下,这种阻碍作用更为明显。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特质推理 内隐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效应 探测词再认范式
下载PDF
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的发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美芳 陈会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47-957,共11页
选取4岁组、5岁组、7岁组、10岁组、12岁组儿童和成人共192名(各年龄组32名,男女各半)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学前和小学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发展。结果表明:(1)4岁时儿童已能进行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5岁时才能进行心理水... 选取4岁组、5岁组、7岁组、10岁组、12岁组儿童和成人共192名(各年龄组32名,男女各半)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学前和小学儿童行为与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发展。结果表明:(1)4岁时儿童已能进行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5岁时才能进行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即使用特质引发规则进行特质推理,10岁时两者均达到成人水平。(2)4岁、5岁时儿童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显著落后于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至少7岁时两者处于同一水平上。(3)儿童使用概念相似规则而不是情境匹配规则进行行为预测。(4)4岁儿童不使用简单效价规则进行行为预测,5岁及以上儿童使用简单效价规则,但他们是在区分同一特质范畴和不同特质范畴的基础上、在较低的确定程度上使用该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推理 行为预测 情绪预测 规则
下载PDF
学前儿童特质推理中的行为频次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闫秀梅 王美芳 张庆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7-1130,共4页
以3岁、4岁、5岁和6岁组共150名儿童为被试,综合采用质的判断和量的判断两种任务,考察了学前儿童特质推理中的行为频次效应。结果发现,(1)儿童特质推理中存在"积极偏向",他们更倾向于对积极行为进行特质推理。(2)与低频行为相... 以3岁、4岁、5岁和6岁组共150名儿童为被试,综合采用质的判断和量的判断两种任务,考察了学前儿童特质推理中的行为频次效应。结果发现,(1)儿童特质推理中存在"积极偏向",他们更倾向于对积极行为进行特质推理。(2)与低频行为相比,儿童更倾向于对高频行为进行特质推理。(3)6岁儿童开始使用—贯性行为和区别性行为进行特质推理,但更倾向于根据区别性行为进行特质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推理 频次效应 学前儿童
下载PDF
心理距离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钟毅平 黄柏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1-1036,共6页
采用错误再认范式,考察了心理距离是否影响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1采用2(配对类型:图片-可推测的特质词、图片-不可推测的特质词)×2(空间距离:近、远)的混合设计,要求被试判断特质词是否在前面的行为句中出现过,以探... 采用错误再认范式,考察了心理距离是否影响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1采用2(配对类型:图片-可推测的特质词、图片-不可推测的特质词)×2(空间距离:近、远)的混合设计,要求被试判断特质词是否在前面的行为句中出现过,以探讨自发特质推理形成情况。结果表明,与近空间距离相比,被试对远空间心理距离的行为主体产生了更多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2采用2(配对类型:图片-可推测的特质词、图片-不可推测的特质词)×2(时间距离:近、远)的混合设计,被试反应与实验1相同。结果发现,与近时间心理距离相比,被试对远时间心理距离的行为主体产生了更多的自发特质推理。实验结果提示远心理距离比近心理距离更利于自发特质推理,并在解释水平理论的框架内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特质推理 解释水平理论 心理距离
下载PDF
自发特质推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10
作者 廖全明 黄希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4,共4页
自发特质推理是指个体在没有特定目的甚至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根据他人的行为信息推论其人格特质、形成印象的过程。国外对自发特质推理现象的理论解释有直觉模型和过程模型,用语义启动和图形启动两种范型加以研究,结果显示,知觉... 自发特质推理是指个体在没有特定目的甚至在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根据他人的行为信息推论其人格特质、形成印象的过程。国外对自发特质推理现象的理论解释有直觉模型和过程模型,用语义启动和图形启动两种范型加以研究,结果显示,知觉者的练习、年龄、意识目的、人格特点及被知觉者的特点都会影响自发特质推理。自发特质推理的研究在人格评价、职业面试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特质推理 内隐理论 人格特质 无意识推理
下载PDF
大学生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庆 闫秀梅 王美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8-1491,共4页
采用探测词再认范式,探讨了中国个体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实验1通过姓名激活性别刻板印象,发现个体能够进行自发特质推理,但该过程不受性别刻板的影响。实验2以性别分类标签激活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个体自发特质推理受性... 采用探测词再认范式,探讨了中国个体自发特质推理中的性别刻板效应。实验1通过姓名激活性别刻板印象,发现个体能够进行自发特质推理,但该过程不受性别刻板的影响。实验2以性别分类标签激活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个体自发特质推理受性别刻板的影响,当性别分类标签激活的性别刻板信息与后续行为所隐含的特质不一致时,个体自发特质推理受到阻碍。反之,个体自发特质推理并未得到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特质推理 性别刻板印象 探测词再认范式
下载PDF
自发特质推理的神经基础——基于“镜像系统-心理化系统”模型的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磊 张常洁 张庆林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3-399,共7页
自发特质推理是一种无需意识努力即可从他人行为描述自动推论其人格特质的社会认知过程;它与心理理论及内隐加工均存在紧密联系。本文从Van Overwalle"镜像系统-心理化系统"的社会脑模型出发,围绕二者在行为知觉编码及特质表... 自发特质推理是一种无需意识努力即可从他人行为描述自动推论其人格特质的社会认知过程;它与心理理论及内隐加工均存在紧密联系。本文从Van Overwalle"镜像系统-心理化系统"的社会脑模型出发,围绕二者在行为知觉编码及特质表征下的功能特性,及其与语义记忆系统和中枢控制系统的协作联系,分析了自发特质推理的认知过程及其神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特质推理与有意特质推理 心理化系统 镜像系统
下载PDF
大学生自发特质推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秀梅 王美芳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6期58-62,共5页
该研究采用内隐的错误再认范式以及外显的特质评定方法考察了我国大学生的自发特质推理现象。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在对行为句子进行编码时,会自发激活其隐含的特质概念,即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实验一)。而且,大学生不仅自发地将激活的特质... 该研究采用内隐的错误再认范式以及外显的特质评定方法考察了我国大学生的自发特质推理现象。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在对行为句子进行编码时,会自发激活其隐含的特质概念,即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实验一)。而且,大学生不仅自发地将激活的特质与行为者建立联结(实验二),还进一步将推理出的特质归于行为者,认为表现出特定行为的行为者具有其行为所隐含的特质(实验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特质推理 实验研究 Chinese 行为 自发激活 特质概念 评定方法 错误再认 现象 联结 考察 句子 范式 编码
下载PDF
儿童特质推理中的信息利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琴 李红 《社会心理科学》 2010年第5期3-7,50,共6页
特质研究是心理理论框架中一个重要方面。儿童进行特质推理时对特质信息的利用,是考察其是否拥有完整特质概念的一个重要指标。综述以往研究可以看到在获得完整的特质概念之前,儿童倾向于运用到特质以外的其他信息做出跨特质范畴的推论... 特质研究是心理理论框架中一个重要方面。儿童进行特质推理时对特质信息的利用,是考察其是否拥有完整特质概念的一个重要指标。综述以往研究可以看到在获得完整的特质概念之前,儿童倾向于运用到特质以外的其他信息做出跨特质范畴的推论,尤其是这些信息比特质信息更加具体明显时。文章概述了六个可能影响到儿童特质推理的信息:情境信息、行为频率、示例频率、效价信息、随意性信息、规则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推理 儿童 信息 心理理论
下载PDF
内、外归因个体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情境推理的比较
15
作者 闫秀梅 王美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59,共5页
通过探测词再认范式的变式,考察了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情境推理。实验1发现,当给个体呈现既隐含特质又隐含情境的行为句子时,个体既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又进行自发情境推理。实验2表明,内、外归因的个体均能够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和自发... 通过探测词再认范式的变式,考察了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情境推理。实验1发现,当给个体呈现既隐含特质又隐含情境的行为句子时,个体既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又进行自发情境推理。实验2表明,内、外归因的个体均能够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和自发情境推理,但内归因个体的自发特质推理与自发情境推理无显著差异,而外归因个体的自发情境推理强于自发特质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特质推理 自发情境推理归因
下载PDF
幼儿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特质推理研究
16
作者 胡俊 郑莉君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9-51,共3页
通过设计故事与被试访谈法,以124名3-6岁儿童的心理特质为中介,探究其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作出推理的能力。得出:特质推理现象存在于3-6周岁儿童对于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3-6岁儿童在该方面的特质推... 通过设计故事与被试访谈法,以124名3-6岁儿童的心理特质为中介,探究其对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作出推理的能力。得出:特质推理现象存在于3-6周岁儿童对于性别角色与攻击行为关系的认知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3-6岁儿童在该方面的特质推理能力发展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性别角色 攻击行为 特质推理
下载PDF
大学生自发特质推理的特点
17
作者 陈友庆 王洪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89-93,124,共6页
选取在校大学生46名(男生22名,女生24名),并根据不同人格特质词汇编制相应特质句,采用错误再认范式,以被试对隐含特质句对应的特质词的反应时为指标,考察大学生在对他人的行为信息进行加工时,是否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同时,通过对行为者... 选取在校大学生46名(男生22名,女生24名),并根据不同人格特质词汇编制相应特质句,采用错误再认范式,以被试对隐含特质句对应的特质词的反应时为指标,考察大学生在对他人的行为信息进行加工时,是否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同时,通过对行为者的行为信息设置情境匹配、简单效价、概念相似等不同的行为情境来考察大学生在进行自发特质推理时使用推理规则的情况。结果表明:(1)男大学生对隐含积极性质的特质信息进行加工时进行了自发特质推理,并且使用了情境匹配规则和概念相似规则,而女大学生没有进行自发特质推理;(2)男、女大学生在对隐含消极性质的特质信息进行加工时都没有进行自发特质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特质 自发特质推理 推理规则
下载PDF
以貌取人可行吗?——基于面孔的特质推理及准确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晨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56,共7页
面孔特质推理是知觉者凭借目标对象的面部线索推理其特质的过程,其线索主要包括面部特征、面部构型、表情以及面孔的社会分类线索。基于面孔的特质推理具有适度准确性,采用客观指标的准确性研究发现,知觉者能由目标对象面孔准确推断其... 面孔特质推理是知觉者凭借目标对象的面部线索推理其特质的过程,其线索主要包括面部特征、面部构型、表情以及面孔的社会分类线索。基于面孔的特质推理具有适度准确性,采用客观指标的准确性研究发现,知觉者能由目标对象面孔准确推断其外向性、可信性等特质;而基于主观指标的研究表明人们并不能准确评估自身基于面孔的特质推理能力。面孔特质推理的准确性主要受到知觉对象的生理特征、知觉者的生理心理因素以及情境的影响。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明确特质推理的面部线索,完善和丰富准确性指标,并在中国文化下背景下考察面孔和特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面孔的特质推理 推理准确性 面部线索 客观指标 主观指标
下载PDF
小学阶段儿童特质推理能力的发展及其教学促进策略
19
作者 张常洁 陈奕曦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第6期59-61,共3页
特质推理能力,是指认识他人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特质归纳和判断的能力。研究发现,小学阶段是儿童特质推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且同一年龄段中儿童语文成绩与自发特质推理能力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提高儿童特质推理能力,教师应... 特质推理能力,是指认识他人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特质归纳和判断的能力。研究发现,小学阶段是儿童特质推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且同一年龄段中儿童语文成绩与自发特质推理能力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提高儿童特质推理能力,教师应立足语文,深度解构人物形象,加深学生对特质概念、符号的理解;立足语文,融合德育和美育,在培养特质认知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关注课堂内外,创设交流平台,引导儿童在实践中提升特质认知能力,为儿童认识他人和实现社会化发展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儿童 特质推理 语文教学 德育
下载PDF
基于儿童“特质推理”能力发展特征的语文教学策略
20
作者 贾磊 毛张舒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第12期59-61,共3页
“特质推理”是指个体认识他人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特质归纳和判断的能力。幼儿至小学中段是儿童获得与发展特质推理能力的关键期,其中文化和语言环境对其影响巨大。依据儿童对不同特质推理规则掌握的先后顺序,儿童特质推理能力大致会... “特质推理”是指个体认识他人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特质归纳和判断的能力。幼儿至小学中段是儿童获得与发展特质推理能力的关键期,其中文化和语言环境对其影响巨大。依据儿童对不同特质推理规则掌握的先后顺序,儿童特质推理能力大致会经历行为水平和心理水平两个发展阶段。其中,小学低段是儿童由行为水平的特质推理向心理水平的特质推理过渡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特质推理能力的发展,兼顾儿童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人物解构、情境分析、故事预测和结果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导儿童逐级掌握特质推理规则,实现语言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特质推理 语文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