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齐亚东 雷群 +3 位作者 于荣泽 晏军 刘学伟 战剑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4,共6页
以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恒速压汞技术深入分析其微观孔隙结构,通过低渗透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该类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单相流体渗流以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 以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恒速压汞技术深入分析其微观孔隙结构,通过低渗透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该类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单相流体渗流以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观孔隙结构是决定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的根本性因素;当渗透率小于2×10-3μm2时,孔喉微细,储层动用难是开发面临的最核心的矛盾,但储层一旦得到有效动用,因其良好的喉道分选,开发效果会比较好;而当渗透率大于5×10-3μm2时,流体流动通道较宽,建立起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较为容易,开发此类储层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微观非均质性降低了储层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低-超低渗透油藏 孔喉结构 应力敏感性 启动应力梯度 开发效果 因素分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特低—超低渗透油藏递减规律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建民 魏天存 +3 位作者 魏文科 郭向东 迟静 杨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49,共6页
密切结合油田开发实际,综合运用动态分析、典型曲线拟合以及公式法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特低—超低渗透油藏的自然开采特征及递减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可大致划分为滚动建产、快速递减、减速递减、... 密切结合油田开发实际,综合运用动态分析、典型曲线拟合以及公式法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特低—超低渗透油藏的自然开采特征及递减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可大致划分为滚动建产、快速递减、减速递减、缓慢衰减等四个阶段.滚动建产阶段持续时间很短,油藏投产后2个月内即可实现最大产能;随后开发进入一个漫长的递减历程.递减初期为快速递减阶段,亦称指数递减阶段,历时约5个月,月均综合递减率5.8%;之后为减速递减阶段,亦称双曲递减阶段,历时约7个月,月均综合递减率3.7%;再后为缓慢衰减阶段,亦称调和递减阶段,历时70个月以上,月均综合递减率0.92%,折合年递减率为11%.缓慢衰减阶段几乎贯穿了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的始终,成为其开发历程中最主要的开发阶段,其递减率大致代表了特低—超低渗透油藏的综合递减率.滚动建产和快速递减阶段该油藏以溶解气驱动为主,减速递减阶段以弹性—溶解气混合驱动为主,缓慢衰减阶段以弹性驱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超低渗透油藏 递减规律 中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3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蔡玥 赵乐 +5 位作者 肖淑萍 张磊 龚嘉顺 孙磊 孙阳 康丽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113,共4页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为主,发育低排驱压力—粗喉道型、较低排驱压力—较粗喉道型、中排驱压力—中喉道型、较高排驱压力—较细喉道型、高排驱压力—细喉道型5种孔隙结构类型。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储层的平均孔隙半径为100~200μm,为中孔—小孔型,个别为大孔型,孔隙分布曲线偏粗态;平均喉道半径为0.2~0.7μm,主要为微细喉道,喉道分布曲线偏细态。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半径关联性较差,主要受平均喉道半径及其分布形态的控制,并进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低—超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长3油层组富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与物性差异 被引量:26
4
作者 高辉 孙卫 +2 位作者 费二战 齐银 李达5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4-250,共7页
为揭示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物性差异的关系,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个典型的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芯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喉道类... 为揭示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物性差异的关系,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高压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个典型的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芯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喉道类型多样;但整体细小,对渗透率起主要贡献的较大喉道含量小是其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同时微裂缝的发育也加剧了物性差异。统计对比发现,孔喉的分选系数在2.0~3.0,变异系数在0.15~0.3,对渗透率贡献相对较大。可见,储层物性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综合反映,不同类型孔隙、喉道组成的储集空间,渗透率存在较大差异,物性差异正是孔喉特征差异的一种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喉 物性差异 微观非均质性 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特低-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影响因素分析及储层吸水能力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旗 穆朗枫 +4 位作者 邓西里 李锦 吕洲 顾斐 张洋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72-476,共5页
为特低-超低渗透油藏选择合适开发方式以实现高效开发,建立了一种以注水井注入能力和采油井见效情况为标准的储层评价方法。在分析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实际生产动态资料采用视吸水指数对注水井的储层... 为特低-超低渗透油藏选择合适开发方式以实现高效开发,建立了一种以注水井注入能力和采油井见效情况为标准的储层评价方法。在分析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储层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实际生产动态资料采用视吸水指数对注水井的储层吸水能力进行分级;根据视吸水指数与各测井曲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储层分类图版,将储层分为3类,确定了各类储层的物性下限。不同油藏储层物性下限不同,这种差异主要受储层水敏性差异影响。通过建立水敏指数与各类储层渗透率下限关系图可知,水敏指数越高,注水开发储层渗透率下限越高,储层水敏指数与储层渗透率界限呈指数关系;根据各类储层的渗透率及水敏指数的分界线,可将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划分为3类储层区,Ⅰ、Ⅱ类储层较适合注水开发,Ⅲ类储层需要探索新的地层能量补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低-超低渗透油藏 视吸水指数 储层敏感性 水敏指数 储层水敏性
下载PDF
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渗流效应分析及开发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民 张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9-225,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烟雾峁区块延长组长4+5,长6储层为例,基于岩心渗流实验的归一化处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引入有效驱动系数及油水粘度比,将渗流理论与室内实验及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综合分析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渗流效应,探讨其... 以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烟雾峁区块延长组长4+5,长6储层为例,基于岩心渗流实验的归一化处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引入有效驱动系数及油水粘度比,将渗流理论与室内实验及生产实践密切结合,综合分析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渗流效应,探讨其注水开发启示。结果表明,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受启动压力影响,启动压力将导致油井提前见水;当含水饱和度大于某一临界值后,油层含水变化率逐渐减小,无因次采液指数与采油指数之间的分化逐渐加剧,其相对稳定的变化区间则是油层提液增产及调整挖潜的重要机遇期。依据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变化规律及其相应的含水率变化区间,可将特低~超低渗透油层开采过程划分为初产、稳产、有效提液、低效循环等4个阶段;在中高含水期,较高的有效驱动系数有利于油层提液增产;在特高含水后期,较小的有效驱动系数及油水粘度比则有利于油层提高低效循环阶段的最终采收率。流体饱和度不仅对特低~超低渗透油层含水率及采液采油指数等变化具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而且也是导致区块生产差异的主要因素。对于那些饱和度分布不同、平面及层间生产差异比较突出的井区,应依据其所处开采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参数,以改善油田整体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超低渗透储层 油水粘度比 流体饱和度 含水上升率 无因次采液及采油指数 渗流效应
下载PDF
注水在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雪芬 辜文治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6期4-8,共5页
特低渗/超低渗透油气资源在能源供应方面越来越重要,是极具开发意义的非常规油气领域。注水是这类油藏重要的开发手段。论文调研了我国特低渗/超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研究现状,分析了特低/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有技... 特低渗/超低渗透油气资源在能源供应方面越来越重要,是极具开发意义的非常规油气领域。注水是这类油藏重要的开发手段。论文调研了我国特低渗/超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研究现状,分析了特低/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有技术水平,提出了改善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超低渗透 开发 注水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_1储层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赵丁丁 孙卫 +5 位作者 杜堃 雒斌 吴育平 李冠男 孟子圆 欧阳思琪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7-164,共8页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的微观流动特征及其表现出差异性的因素,以马岭油田长8_1储层为代表,对典型样品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并结合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测试结果对储层流体的微观...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的微观流动特征及其表现出差异性的因素,以马岭油田长8_1储层为代表,对典型样品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并结合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测试结果对储层流体的微观驱替机理及导致驱油效率高低不同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长8_1油藏按微观渗流通道类型可分为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微孔型3类,其驱油效率逐类降低,不同微观渗流通道类型样品的渗流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溶孔-粒间孔型样品平均驱油体积为0.010 cm^3,最终平均驱油效率高达45.60%,驱替效果最为理想。储层微观条件中,喉道半径大小及分布状况对驱油效率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物性和可动流体饱和度两者对驱油效率的大小均具有较低程度的控制作用;外部实验条件中,对驱油效率产生较大控制作用的为注入水体积倍数和驱替压力。因此,在油藏实际水驱采油过程中应当采用较为合理的注水压力和注入水体积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油田 水驱油 驱油效率 低-超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下载PDF
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彭梦玲 张金亮 杨川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783-1790,共8页
莫里青地区的储层微观研究尚不完善,表现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结构差异性成因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通过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等技术,结合多元分析方法等数学手段对莫里青断陷双二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精... 莫里青地区的储层微观研究尚不完善,表现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孔隙结构差异性成因及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认识不清。通过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等技术,结合多元分析方法等数学手段对莫里青断陷双二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精细表征并划分孔隙结构类型,从沉积和成岩作用方面剖析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成因,并借鉴多元回归分析思想建立储层渗透率预测方程,筛选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莫里青地区储层具有特低-超低渗透、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孔隙结构特征总体表现为排驱压力偏低、曲线平台不明显、分选性略差、细歪度为主的特点,可划分为3大类、4小类,即Ⅰ类中孔低渗细喉型、Ⅱ类低孔特低渗微细喉型、Ⅲa类低孔特低渗微喉道和Ⅲb类低孔超低渗微喉道型;原始沉积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的初始差异,成岩过程中的压实和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导致孔隙结构复杂的另一重要因素。孔喉半径均值、孔隙结构系数、排驱压力3个参数对储层物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孔喉半径均值影响最大。该研究方法与结果对类似的特低-超低渗透砂砾岩储层研究及后期储层分类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地质学 低-超低渗透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压汞曲线 莫里青断陷
下载PDF
孔喉半径对松辽盆地南部青一段特低-超低渗透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洲 王玉普 +5 位作者 李莉 张文旗 顾斐 张洋 于利民 林晓海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204-4214,共11页
针对青山口组一段特低-超低渗储层开发时,仍然存在储层认识程度低的问题.其中,明确特低-超低渗储层物性、含油性及流动性的主控因素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常规压汞、核磁共振、孔渗测定、粒度分析和X衍射等实验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 针对青山口组一段特低-超低渗储层开发时,仍然存在储层认识程度低的问题.其中,明确特低-超低渗储层物性、含油性及流动性的主控因素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常规压汞、核磁共振、孔渗测定、粒度分析和X衍射等实验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一段特低-超低渗储层特征参数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一段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平均孔喉半径主要分布于0.3~1.7μm之间.大于1.5μm的孔喉半径对应常规低渗透储层,以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0.5~1.5μm孔喉半径对应特低渗透储层,以极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粗粉砂岩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大于65%;0.1~0.5μm孔喉半径对应超低渗透储层,以粗-细粉砂岩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介于50%~60%.孔喉半径决定了储层物性和流体饱和度特征,并在宏观上受控于沉积相带,应作为特低-超低渗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半径 低-超低渗透储层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一段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腰英台油田集输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探讨
11
作者 姜涛 《化工管理》 2014年第12期181-181,共1页
针对腰英台油田高寒、低产、特超低渗透的特性,在对东北地区类似低产油区原油集输工艺调研基础上,开展集输工艺多样化研究。通过简化工艺流程,勇于探索新模式,集输流程由单井井口不加热集输工艺发展到单管串联或环状掺水集输工艺,实现... 针对腰英台油田高寒、低产、特超低渗透的特性,在对东北地区类似低产油区原油集输工艺调研基础上,开展集输工艺多样化研究。通过简化工艺流程,勇于探索新模式,集输流程由单井井口不加热集输工艺发展到单管串联或环状掺水集输工艺,实现了从二、三级布站到一级布站的飞跃,降低了地面工程建设投资,对于开发其它低渗油田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英台油田 特超低渗透 集输工艺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