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新世的中国犀类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洪杰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7-42,共6页
全新世的中国犀类有苏门犀和爪哇犀两种。它们的分布区在全新世早期随气候的转暖而向北推进,到最为温暖的全新世中期,其北界达至黄河下游地区。在全新世的晚期犀类分布区又因气候的不断变冷而向南退缩,加之后期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更... 全新世的中国犀类有苏门犀和爪哇犀两种。它们的分布区在全新世早期随气候的转暖而向北推进,到最为温暖的全新世中期,其北界达至黄河下游地区。在全新世的晚期犀类分布区又因气候的不断变冷而向南退缩,加之后期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更使其分布区的退缩速度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中国犀类 犀类 动物地理学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统中犀类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孟宪刚 朱大岗 +7 位作者 邵兆刚 杨朝斌 孙立倩 王建平 韩同林 杜建军 韩建恩 余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9-612,共4页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犀类化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为犀类额鼻角犀亚科第三?骨化石,在同一层位中还采集了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犀类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犀类化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为犀类额鼻角犀亚科第三?骨化石,在同一层位中还采集了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犀类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札达盆地上新世时代表着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以及新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札达 青藏高原 犀类化石 上新统
下载PDF
甘肃庆阳晚中新世板齿犀类的骰骨材料及其形态学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晓 孙丹辉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1,共13页
描述了一件来自甘肃庆阳晚中新世地层的犀牛的骰骨标本,尺寸巨大,超过泥河湾高加索板齿犀(Elasmotherium caucasicum)的平均值。庆阳标本的形态与板齿犀族其他标本相同,很可能属于大型板齿犀类的中华板齿犀。与现生犀牛相比,其骨体与结... 描述了一件来自甘肃庆阳晚中新世地层的犀牛的骰骨标本,尺寸巨大,超过泥河湾高加索板齿犀(Elasmotherium caucasicum)的平均值。庆阳标本的形态与板齿犀族其他标本相同,很可能属于大型板齿犀类的中华板齿犀。与现生犀牛相比,其骨体与结节的组合形式具有功能上的意义,骨体平面和结节主轴之间的夹角暗示着板齿犀类所占据的生态类型。通过骰骨的形态分析推测,中华板齿犀和更进步的板齿犀类生活在以森林为主的环境,这与之前关于板齿犀类生活环境的推断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庆阳 晚中新世 板齿犀类 骰骨 古生态
下载PDF
安徽嘉山凹凸棒石粘土矿中发现的犀类化石 被引量:2
4
作者 房迎三 李汪晴 《安徽地质》 1994年第3期62-65,共4页
本文记述了1987年在嘉山县官山凹凸棒石粘土中发现的犀类化石,包括同一个体的犀类下颔骨和部分椎骨等,从而讨论了产出化石的粘土矿层的时代。
关键词 晚第三纪 犀类化石 安徽嘉山
下载PDF
山东临朐中中新世山旺组沉积环境及犀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戈红宾 《地质研究》 1990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中新世 山旺组 沉积 犀类 化石
下载PDF
Allacerops(奇蹄目、犀超科)化石在我国的发现及其分类地位的讨论 被引量:11
6
作者 邱占祥 王伴月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61,87,共14页
记述了一段属于Allacerops of. A. turgaica幼年个体的下颌骨。化石采自甘肃兰州盆 地渐新世地层中。Allacerops 是亚洲一类较原始的犀。在基本特征上,特别是在门齿和犬齿构 造上,它和欧洲的Eg... 记述了一段属于Allacerops of. A. turgaica幼年个体的下颌骨。化石采自甘肃兰州盆 地渐新世地层中。Allacerops 是亚洲一类较原始的犀。在基本特征上,特别是在门齿和犬齿构 造上,它和欧洲的Eggysodon最为接近,有人把它们合为一属。研究表明,它们在门齿的数目 和颊齿的形态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应是跑犀科内不同的属。文中主要根据犀类门齿、犬齿的 分异,对犀超科内科一级的现行划分提出质疑,认为Indricotheriidae科的地位应予恢复,跑犀 科只应包括那些门齿、犬齿未特化,也不急剧退化的中、小型犀类。这样,除两栖犀外,犀超科 包括三科: Hyracodontidae,Indricotheriidae和Rhinocerotid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盆地 渐新世 犀类 奇蹄目 超科
下载PDF
晚始新世紧齿犀类新属种
7
《生物进化》 2012年第3期8-9,共2页
紧齿犀类是一群已绝灭的中等大小的犀类动物,因其犬齿离前臼齿很近而得名。由于化石发现不多,古生物学家对这类动物并不十分了解,仅发现于渐新世的欧亚大陆,
关键词 犀类 晚始新世 新属种 古生物学家 欧亚大陆 渐新世 动物 绝灭
原文传递
神农架高冠板齿犀化石被定为新属新种
8
作者 尹笋君 《江汉考古》 1986年第S1期24-24,共1页
近年来,在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孙家坡出土的一块重达六斤半(3250克)的高冠板齿犀牙齿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属于首次发现的板齿犀新属新种,被命名为“高冠神农犀”。板齿犀是古哺乳动物的一亚科,是犀类中一个... 近年来,在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孙家坡出土的一块重达六斤半(3250克)的高冠板齿犀牙齿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属于首次发现的板齿犀新属新种,被命名为“高冠神农犀”。板齿犀是古哺乳动物的一亚科,是犀类中一个高度特化的分支,身体巨大。板齿犀化石,目前仅发现于亚洲北部和欧洲的少数地区,限于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早期历史 板齿 新属新种 神农架林区 首次发现 犀类化石 哺乳动物 古脊椎动物 专家鉴定
下载PDF
化石的记忆
9
作者 郭殿勇 《西部资源》 2008年第5期32-32,共1页
●晚始新世中期乌兰戈楚哺乳动物群1929年发现的乌兰戈楚哺乳动物群,主要分布于四子王旗境内,以兔形类的链兔,雷兽类的大角雷兽、副雷兽、晚雷兽,两栖犀类的副两栖犀、副卡地犀,鼷鹿类的脊齿鼷鹿,及古老的娅兽、蒙古中兽等繁盛为特征。
关键词 哺乳动物群 始新世中期 雷兽 兔形 四子王旗 乌兰 鼷鹿 两栖 犀类 副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