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孜尔石窟中犍陀罗艺术元素嬗变考 被引量:6
1
作者 满盈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克孜尔石窟中的佛传图、本生图、交脚像、焰肩像、禅定像、化佛像,包含着典型的犍陀罗艺术元素,其画面组织、人物动态及表现手法都全部或部分地来源于犍陀罗艺术,然而又有着某些细微的变化。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和犍陀罗浮雕图像的比对... 克孜尔石窟中的佛传图、本生图、交脚像、焰肩像、禅定像、化佛像,包含着典型的犍陀罗艺术元素,其画面组织、人物动态及表现手法都全部或部分地来源于犍陀罗艺术,然而又有着某些细微的变化。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和犍陀罗浮雕图像的比对,找出犍陀罗艺术元素在克孜尔石窟中的嬗变与重建,考察克孜尔石窟在艺术汇流中的抉择,明确犍陀罗艺术的地位,并探讨图像转变背后的历史文化成因。最后,对犍陀罗艺术元素传入龟兹的路线和方式作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犍陀艺术元素 嬗变
下载PDF
从犍陀罗到云冈──对云冈石窟雕刻艺术表现中有关片断的讨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恒 《文物世界》 1999年第1期66-76,共11页
佛教艺术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发育生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佛教雕刻是佛教艺术产生以来最为辉煌的部分。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至公元5世纪云冈石窟开凿之前,在印度以及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都先后产生和发育了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 佛教艺术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发育生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佛教雕刻是佛教艺术产生以来最为辉煌的部分。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至公元5世纪云冈石窟开凿之前,在印度以及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都先后产生和发育了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犍陀艺术 佛教艺术 屋形龛 雕刻艺术 鹿野苑 安置方式 科林斯式 象征物 高浮雕
下载PDF
浅析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题材样式--兼谈犍陀罗艺术对它的影响
3
作者 杨程斌 《美术大观》 2014年第8期95-95,共1页
克孜尔石窟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塔格山。洞窟凿于木扎河谷北岸悬崖上,西距库车73公里,东距拜城67公里。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始凿于公元3世纪,5~7世纪为最盛期,至8世纪末逐渐停... 克孜尔石窟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塔格山。洞窟凿于木扎河谷北岸悬崖上,西距库车73公里,东距拜城67公里。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始凿于公元3世纪,5~7世纪为最盛期,至8世纪末逐渐停凿,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犍陀艺术 石窟壁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样式 题材 地理位置 拜城县
下载PDF
犍陀罗艺术东传漫谈
4
作者 林染 《丝绸之路》 1995年第6期21-22,共2页
犍陀罗艺术东传漫谈林染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及其毗邻的阿富汗东部,是古印度键陀罗佛教王国所在地。犍陀罗是丝绸之路的支点之一,它甚至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19世纪,从印度到达犍陀罗区域的最早的西方旅行... 犍陀罗艺术东传漫谈林染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及其毗邻的阿富汗东部,是古印度键陀罗佛教王国所在地。犍陀罗是丝绸之路的支点之一,它甚至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19世纪,从印度到达犍陀罗区域的最早的西方旅行家,在富楼沙(即今巴基斯坦白沙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艺术 印度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 希腊艺术 印度河上游 亚历山大大帝 斯坦因 丝绸之路 东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佛教东传与丝路石窟艺术
5
作者 黄剑华 《美育学刊》 2014年第2期51-67,共17页
随着佛教东传,丝路沿线的西域诸国,不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寺院,还修建和凿造了众多的佛教石窟,创作了绚丽的壁画和精美的造像。塔里木盆地周围留存至今的文化遗址,大部分都同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些佛寺建筑废墟中的精美遗存,以及石窟... 随着佛教东传,丝路沿线的西域诸国,不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寺院,还修建和凿造了众多的佛教石窟,创作了绚丽的壁画和精美的造像。塔里木盆地周围留存至今的文化遗址,大部分都同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些佛寺建筑废墟中的精美遗存,以及石窟寺群中的大量泥塑、雕刻和壁画,作为西域历史文化的见证和各族人民智慧才能的结晶,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昔日的灿烂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佛教传播 犍陀艺术 石窟艺术 千佛洞
下载PDF
从龟兹石窟寺探索西域佛教艺术的发展道路(下)
6
作者 肖尧轩 陈梓曦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14期165-167,共3页
龟兹石窟是我国现存大量西域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址,它是探索龟兹佛教历史、思想和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犍陀罗佛教就是龟兹石窟中主要的佛教,其艺术特色除了在佛像、笔画上直观的展露,更深刻的思想艺术更是在石窟的每一个地方表... 龟兹石窟是我国现存大量西域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址,它是探索龟兹佛教历史、思想和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犍陀罗佛教就是龟兹石窟中主要的佛教,其艺术特色除了在佛像、笔画上直观的展露,更深刻的思想艺术更是在石窟的每一个地方表露无遗,不管是建筑形式、经文残卷还是石窟中流淌的空气,都带有古代西域佛教的艺术气息。文章对西域犍陀罗佛教的思想艺术进行探究,从龟兹石窟寺探究西域佛教艺术的发展道路,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 犍陀佛教 西域佛教艺术 西域佛教
下载PDF
天龙山石窟艺术特色浅析
7
作者 王金花 《文物世界》 2011年第5期61-62,共2页
石窟艺术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它吸收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艺术特色 犍陀艺术 中国社会史 文化交流史 佛教故事 石窟艺术 宗教文化
下载PDF
龟兹文化与犍陀罗文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英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5-25,共11页
龟兹文化在我们多民族祖国中是久负盛名的。我国史籍中所反映的龟兹文化主要为佛教文化,如《晋书·四夷传》所载:“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旧唐书·西戎传》所载:龟兹“尤重佛法”。《唐书·西域... 龟兹文化在我们多民族祖国中是久负盛名的。我国史籍中所反映的龟兹文化主要为佛教文化,如《晋书·四夷传》所载:“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旧唐书·西戎传》所载:龟兹“尤重佛法”。《唐书·西域传》所载:龟兹“贵浮图法。”其中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所载最为详细,如“伽蓝百余人,僧徒五千余所,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取则印度。其习读者,即本文矣。尚拘渐教,食杂三净,洁清耽玩,人以功竞。”如“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装饰,殆越人工。僧徒清肃,诚为勤励。”如“大城西门处路左右,各有立佛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文化 佛教艺术 千佛洞 犍陀 佛教文化 印度 石窟艺术 公元前 佛像 西域传
下载PDF
佛教的传播与甘肃石窟艺术
9
作者 张德芳 《丝绸之路》 1995年第5期38-40,共3页
佛教的传播与甘肃石窟艺术张德芳甘肃地区由于地处中西文化的交汇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就是由印度传至西域,再由西域进入河陇而传到中原的。现在遍布甘肃的50多处石窟就是佛教东渐的座座丰碑。它们融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 佛教的传播与甘肃石窟艺术张德芳甘肃地区由于地处中西文化的交汇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就是由印度传至西域,再由西域进入河陇而传到中原的。现在遍布甘肃的50多处石窟就是佛教东渐的座座丰碑。它们融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在东西一千四、五百公里的狭长地带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石窟 石窟艺术 十六国时期 印度佛教 甘肃地区 麦积山石窟 犍陀艺术 炳灵寺石窟 天梯山石窟 壁画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降魔图像源流考
10
作者 满盈盈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6,共7页
克孜尔石窟中的保留比较完整的降魔图像现仅存于第76窟、第98窟和第110窟。这三个洞窟中降魔图像展示出了克孜尔石窟艺术中相同题材图像的发展与嬗变,极具代表性。图像中出现的地神作证、魔军进攻和魔王苦思情节都反映出与犍陀罗艺术的... 克孜尔石窟中的保留比较完整的降魔图像现仅存于第76窟、第98窟和第110窟。这三个洞窟中降魔图像展示出了克孜尔石窟艺术中相同题材图像的发展与嬗变,极具代表性。图像中出现的地神作证、魔军进攻和魔王苦思情节都反映出与犍陀罗艺术的渊源关系,而降魔佛陀、飞腾魔军和多臂魔王形象则呈现出多元艺术融合的态势。图像的差异除了与所依据的文本和粉本关系密切外,在石窟中的不同位置、不同的功能也造成了图像的差异,文化的变迁也一并反映在图像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降魔图像 犍陀艺术
下载PDF
克孜尔石窟壁画裸体形象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霍旭初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52,共13页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裸体形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学者所关注,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至今仍存在一些资料不确、论述偏颇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再讨论。本文着重从克孜尔石窟裸体形象的基本资料和造像的"表法"原则、功能以及相...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裸体形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学者所关注,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至今仍存在一些资料不确、论述偏颇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再讨论。本文着重从克孜尔石窟裸体形象的基本资料和造像的"表法"原则、功能以及相关问题进行评述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壁画 裸体形象 笈多佛教艺术 犍陀佛教艺术
下载PDF
云冈石窟装饰的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长广敏雄 水野清一 王雁卿 《文物世界》 1997年第2期96-102,104-105,共9页
云冈石窟装饰的意义(日)长广敏雄水野清一著王雁卿译(大同市博物馆)图一云冈石窟各种佛龛1.尖拱龛(八窟东壁)2.楣拱龛(五窟东壁)3.宝盖龛(八窟东壁)4.屋形龛(十二窟东壁)一云冈石窟的所有表层都经过各种各样的装饰... 云冈石窟装饰的意义(日)长广敏雄水野清一著王雁卿译(大同市博物馆)图一云冈石窟各种佛龛1.尖拱龛(八窟东壁)2.楣拱龛(五窟东壁)3.宝盖龛(八窟东壁)4.屋形龛(十二窟东壁)一云冈石窟的所有表层都经过各种各样的装饰,题材丰富,为云冈石窟增色不少。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犍陀艺术 装饰图案 棕榈叶 斯坦因 佛教艺术 爱奥尼亚式 印度石窟 莲花纹 建筑结构
下载PDF
炳灵寺石窟概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亨通 《丝绸之路》 1997年第5期15-18,共4页
炳灵寺石窟概述●王亨通炳灵寺在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约35公里的黄河北岸。《河州志》卷四载:“丙灵寺,州北六十里,上倚云表,俯临黄河,琢山石为佛,立者高十余丈,卧者长数丈,上中下各八洞,石成五彩。地产檀香异药,泉水洒落,... 炳灵寺石窟概述●王亨通炳灵寺在甘肃省永靖县城西南约35公里的黄河北岸。《河州志》卷四载:“丙灵寺,州北六十里,上倚云表,俯临黄河,琢山石为佛,立者高十余丈,卧者长数丈,上中下各八洞,石成五彩。地产檀香异药,泉水洒落,清人心脾。每遇孟夏季冬八日,近远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寺石窟 犍陀艺术 供养人 灵岩寺 北魏 壁画 艺术风格 窟龛 墨书题记 华严经
下载PDF
中国早期石窟犍陀罗造像艺术的民族化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冬梅 《国画家》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犍陀罗艺术作为外来艺术随佛教传入我国,这是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次输入。所谓民族化的犍陀罗艺术其实是印度犍陀罗艺术加中国本土雕像风格的构成体,是两种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它表现为异域文化的本土化进程。
关键词 犍陀艺术 中国早期 民族化 造像艺术 本土化进程 石窟 异域文化 佛教传入
原文传递
克孜尔石窟女性乐舞及裸体形象研究
15
作者 杨程斌 《美术大观》 2015年第2期78-,共1页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始凿于3世纪。石窟遭到的破坏较为严重,仅70余座洞窟尚有残存的壁画,但... 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始凿于3世纪。石窟遭到的破坏较为严重,仅70余座洞窟尚有残存的壁画,但都是我国石窟壁画的精华,和墓室、寺观壁画一样,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修史、补史的作用,对了解上古时期西域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形象研究 克孜尔千佛洞 寺观壁画 中西文化交流 犍陀艺术 龟兹乐舞 伎乐天 佛教艺术
下载PDF
从模仿到创新:龟兹石窟中的犍陀罗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苗利辉 《美成在久》 2021年第4期37-47,共11页
位干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上的龟兹,与犍陀罗地区一直有着密切联系,两地的佛教艺术也因此互相影响。关于龟兹石窟中的犍陀罗艺术因素,以往的研究.为对现象的描述,对其进入龟兹地区以后的发展演变并未给于足够关注,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有鉴... 位干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上的龟兹,与犍陀罗地区一直有着密切联系,两地的佛教艺术也因此互相影响。关于龟兹石窟中的犍陀罗艺术因素,以往的研究.为对现象的描述,对其进入龟兹地区以后的发展演变并未给于足够关注,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有鉴于此,作者特撰本文,从建筑、雕塑和壁画三个方面对龟兹石窟中的犍陀罗因素进行探讨,发现龟兹石窟艺术的发展是从开始对犍陀罗艺术的模仿,逐渐演变为将犍陀罗因素融合进自身的审美体系,从而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龟兹风佛教艺术,并向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石窟 犍陀 佛教艺术 审美体系 丝绸之路 本土特色 重要节点 龟兹风
原文传递
云冈石窟早期造像在犍陀罗风格中融入中国元素
17
作者 陈雪雪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69,共2页
昙曜五窟的开凿,始于和平年(460),是北魏文成帝实施佛教复兴政策的产物,处在不同艺术风格相互交融的历史十字路口,造像具有较明显的犍陀罗风格,与此同时,呼之欲出的是佛教艺术中国化时代的到来。云冈石窟第16至20窟是最早被开凿的石窟,... 昙曜五窟的开凿,始于和平年(460),是北魏文成帝实施佛教复兴政策的产物,处在不同艺术风格相互交融的历史十字路口,造像具有较明显的犍陀罗风格,与此同时,呼之欲出的是佛教艺术中国化时代的到来。云冈石窟第16至20窟是最早被开凿的石窟,主尊都是十五米上下的雄浑巨像,在云冈石窟中最为雄伟。因由北魏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故而也常称其为“昙曜五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昙曜五窟 犍陀风格 北魏 佛教艺术 沙门统 十字路口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梵天劝请图像考释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宝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0,共5页
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壁画梵天劝请,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说法图。本文认为该图像内容是梵天劝请释迦说法图。梵天劝请源于印度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中,都是梵天与帝释天侍于释迦两侧,而本图则是梵天单一跪拜求请,更接近佛经的描述。
关键词 炳灵寺石窟 梵天劝请 梵天 帝释天 犍陀艺术
下载PDF
鹿头梵志的早期形象及宗教内涵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德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犍陀罗艺术中的鹿头梵志基本位于佛陀右侧,与之相对分布的多是一位手拿骷髅头的沙门,雕刻沙门可能是为了平衡画面。鹿头梵志的头顶有一缕头发,这与涅槃图中的须跋陀罗类似。库木吐拉石窟中的鹿头梵志是沙门形象,画面中未出现执雀尼乾子... 犍陀罗艺术中的鹿头梵志基本位于佛陀右侧,与之相对分布的多是一位手拿骷髅头的沙门,雕刻沙门可能是为了平衡画面。鹿头梵志的头顶有一缕头发,这与涅槃图中的须跋陀罗类似。库木吐拉石窟中的鹿头梵志是沙门形象,画面中未出现执雀尼乾子。北朝流行鹿头梵志可能与当时佛教宣传五戒十善的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头梵志 犍陀艺术:库木吐拉石窟
下载PDF
阿富汗巴米扬河谷的历史文化遗存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力欣 《建筑创作》 2006年第9期98-107,共10页
本文依据自1922年法国考古队以来的历年考古成果,结合对古代文献的重新解读,着重介绍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特色,以及古代阿富汗地区作为古代希腊、印度、中国这三大文明圈的中介和枢纽的特殊地位。阿富汗古代佛教文... 本文依据自1922年法国考古队以来的历年考古成果,结合对古代文献的重新解读,着重介绍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特色,以及古代阿富汗地区作为古代希腊、印度、中国这三大文明圈的中介和枢纽的特殊地位。阿富汗古代佛教文化遗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向世人表明:三大文明圈的互相接触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样式的传导和物质交流上,更有许多涉及各文明圈自身变化的影响,有待我们继续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米扬石窟 《大唐西域记》 希腊-犍陀式佛教艺术 三大文明圈的接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