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于阗木雕与中亚贵霜文化渊源考释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张健波
李钦曾
-
机构
西安美术学院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
出处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17-124,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丝绸之路南道佛教艺术及其中亚传播路线研究"(14YJA7600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术学重点学科重点项目(2013MSXZDXKEZ)
-
文摘
于阗木雕是西域重要的民间艺术样式,尼雅遗址中所发现的木雕具有三重不同的图像志来源。这三重图像志分别与塞人文化、犍陀罗佛教造像、大月氏人的游牧文化相关,这也是贵霜文化的混合型艺术特征在于阗木雕中的体现。
-
关键词
于阗
木雕
贵霜文化
中亚艺术
犍陀罗造像
-
Keywords
Khotan
woodcarving
Kushan culture
Central Asian art
Gandhara statues
-
分类号
J314.2
[艺术—美术]
-
-
题名热瓦克佛寺雕塑综考
- 2
-
-
作者
张健波
-
机构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
-
出处
《艺术探索》
2019年第6期71-84,共14页
-
基金
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重点学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南道佛教壁画的构图学研究”(2018MSXZDXKE[Z])
-
文摘
热瓦克佛寺的营造法式,空间结构及其塔、像并重的布局与犍陀罗有密切关系,其方形院落的围墙内外两面装饰有巨大的灰泥塑像。热瓦克龛下立佛的形式来源于大夏艺术,造像风格则受到秣菟罗和犍陀罗造像的共同影响,佛像的头光、施无畏印和磨光式发髻造型延续了秣菟罗造像的传统。热瓦克佛寺雕塑对于新疆早期佛教艺术的源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热瓦克
立佛雕塑
犍陀罗造像
秣菟罗造像
磨光式发髻
-
Keywords
Rewak
Standing Buddha Sculpture
Gandhara Sculpture
Mathura Sculpture
Polished hairpin
-
分类号
J19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克孜尔石窟降伏六师外道图探究
- 3
-
-
作者
杨文博
-
机构
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2023年第2期49-5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美术史”(20ZD14)
甘肃省教育厅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龟兹石窟‘本生’‘因缘’‘因缘佛传’故事画研究”(2022CXZX-0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克孜尔石窟第80、97、114窟出现的降伏六师外道图在经典上与《贤愚经》的记载最为接近。第80、97窟中所绘的画面主要为释迦与六师外道长达十五日的斗法过程,龟兹画师用七身坐佛表现释迦施展神通,表示比试的开始,用手持金刚杵的力士表示比试的高潮,化现地狱是释迦与六师比试神通力的最后一日,所以出现化现地狱也就象征着比试的结束。从降伏六师外道图中释迦左手握袈裟的动作及其强调事件过程的叙事方式上可以判断,克孜尔石窟的降伏六师外道图受到犍陀罗造像的深刻影响。
-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降伏六师外道
犍陀罗造像
-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从克孜尔木佛谈西域早期佛像的域外渊源
- 4
-
-
作者
张同标
-
机构
湖南工业大学
-
出处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年第1期398-402,共5页
-
文摘
克孜尔石窟以壁画闻名,而佛像很少,留存至今的克孜尔佛像多为五六世纪时期的,明显采取了笈多造像风格。以装饰性衣纹著称的笈多佛像,兴起于新德里东南的秣菟罗地区,然后向西北传播到中亚,产生了巴米扬等重要造像,再往前影响了新疆地区的佛像艺术。当是之时,僧侣往来于中印之间的路线,多取西线,出西域向西,经巴米扬折变向东途经犍陀罗故地,进入印度本土。这种交通路线与造像风格的传播之路是吻合的。然而,许多学者受到西方学者强调犍陀罗的影响,认为新疆佛像的风格特征多来自犍陀罗,事实上,以克孜尔等地为例的造像,明显与犍陀罗无关,由此引出了如何重新评价犍陀罗影响中国的重要问题。
-
关键词
克孜尔佛像
笈多造像
犍陀罗造像
西域佛教
-
Keywords
Qizil Buddhist statues
Gupta statues
Gandhara statues
Buddhism in the west region
-
分类号
K879.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金刚手:匠人创造的神
- 5
-
-
作者
李翎
-
机构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雕塑》
2018年第5期90-93,共4页
-
文摘
金刚手是佛教中的重要神灵,据经典所说,这位手持金刚杵的秘密神代表着佛教密意。从图像学来看,这位秘密神手持大杵于佛一侧,保护佛陀的安全。本文从图像发生学的角度入手,试图证明这个重要的佛教神,原本并无经典记载,他的出现完全是罗马工匠的创造,而创造灵感来自印度传统观念中的持杵勇士。
-
关键词
金刚手
杵
犍陀罗造像
罗马工匠
-
分类号
J315
[艺术—美术]
-
-
题名佛在心间
- 6
-
-
作者
波音
-
出处
《世界遗产》
2017年第6期6-6,共1页
-
文摘
有的事物想永生,却毁灭了自己;有的事物被毁灭,却得以永生。巴米扬立佛,因被极端组织塔利班摧毁而名扬天下,迈向不朽。反观肆意破坏阿富汗文物的塔利班政权,在倒行逆施后迅速被推翻,走向了灭亡。从佛教的历史看,佛教早期并不执着于修建庙宇和佛像,佛陀时代是摒弃物质具象的,多以菩提树、手印等佛迹来表现佛的形象。由于亚历山大东征直抵印度河流域,擅长建筑与雕塑的希腊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东西合璧的犍陀罗文化,具象化的佛教造像开始风靡大陆。
-
关键词
亚历山大东征
犍陀罗
巴米扬
佛教造像
文化融合
塔利班
巴米扬石窟
立地成佛
玄奘
石龛
-
分类号
B96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