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病态及其犯罪危险性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清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9年第4期3-12,共10页
精神病态是一种极端化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具有明确工具性攻击倾向的一系列人格特征。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与精神病态特征的发展有关:精神病态患者的杏仁核机能及移情功能发育明显受损,而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以不安全的依恋、忽视或虐待... 精神病态是一种极端化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具有明确工具性攻击倾向的一系列人格特征。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与精神病态特征的发展有关:精神病态患者的杏仁核机能及移情功能发育明显受损,而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以不安全的依恋、忽视或虐待等为代表的消极家庭因素与青少年人际创伤)与精神病态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神病态者具备以冷酷无情为核心的人格特质(人际关系/情感特征、生活方式/反社会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较高餉犯罪危险性与现实的社会危害性。对精神病态者的犯罪预防既包括特定个体神经生理学的医学维度,更应该强化儿童青少年时期亲于之间心理关怀与积极性人际互动,以及认知技能、社交技能方面的具体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态 依恋 创伤 犯罪危险性
下载PDF
假释案件再犯罪危险性评估的初步考察报告———以G省监狱为窗口
2
作者 缪伟君 《楚天法治》 2022年第21期217-222,共6页
提升假释的适用率是刑罚执行变更工作的必然方向,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究其原因,再犯罪危险性评估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核心关卡.实践中,各单位实质关停假释通道者居多,也存在架空“没有再犯罪危险”这一假释条件办案的做法.个别... 提升假释的适用率是刑罚执行变更工作的必然方向,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究其原因,再犯罪危险性评估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核心关卡.实践中,各单位实质关停假释通道者居多,也存在架空“没有再犯罪危险”这一假释条件办案的做法.个别单位运用排除法、限制法自行设计评估量表,采取貌似“定量”实为“定性”的评价法,将假释、减刑案件的审前程序不予区分,致使对再犯罪危险的把握、评估依据的运用以及认证权力的运作等均出现失范现象.改变这一现状,首要应当改变抽象的“没有再犯罪危险”为具体的量化指标,同时,纠正社区矫正机构的评估对象、调查项目,完善假释案件的终身问责制,方可有效实现假释制度激励罪犯重归社会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危险性评估量表 要件事实 评估依据 认定权力
下载PDF
假释“再犯罪危险性”条件的证明机制——基于假释适用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暾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23-36,共14页
假释制度是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执行变更制度。提高假释适用率是世界各国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现行《刑法》关于假释适用条件中“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合理理解与认定,是正确执行假释制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影响假释适用率... 假释制度是附条件提前释放的一项刑罚执行变更制度。提高假释适用率是世界各国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现行《刑法》关于假释适用条件中“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合理理解与认定,是正确执行假释制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影响假释适用率的重要因素。从立法层面上看,假释“再犯罪危险性”标准的认定过于含混不清,造成司法机关在审理假释案件时过于谨慎,从而使假释的适用率一直处于低位徘徊水平。通过对假释“再犯罪危险性”的条文进行理论解读,发现假释“再犯罪危险性”可以从报应刑因素、预防刑因素和社区可控性因素等层面进行司法认定,并引入量化证明方法,确定假释“再犯罪危险性”的危险区别系数,并参照风险位阶表,得出是否准予假释的意见,实现假释适用条件的相对标准化与客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释 适用条件 犯罪危险性 证明机制
下载PDF
大数据视域下犯罪危险性评估系统的应用调查
4
作者 谭雅雯 《信息系统工程》 2021年第12期132-136,共5页
犯罪危险性评估系统是预防再犯罪的重要工具,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犯罪危险性评估系统已逐步应用于减刑假释和社区矫正等方面。为加强监管场所安全及社会安全,研究人们对于犯罪危险性评估系统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为基于大... 犯罪危险性评估系统是预防再犯罪的重要工具,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犯罪危险性评估系统已逐步应用于减刑假释和社区矫正等方面。为加强监管场所安全及社会安全,研究人们对于犯罪危险性评估系统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为基于大数据的犯罪危险性评估系统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利用文献调查法研究现有犯罪危险性评估工具及技术的相关论文,对犯罪评估系统的发展分析调查,并用问卷调查法分析社会对其了解和接受程度。基于研究分析,近年来相对国外来说,国内使用范围较小,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故在新形势背景下,加强大数据视域下犯罪危险性评估的应用是保障监管场所安全和社会安全,及进一步提高罪犯矫正教育效果的一项重要司法创新点及发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犯罪 应用调查 犯罪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浅谈对有犯罪危险的两劳回归人员的强制性保护
5
作者 于世忠 朱慧勤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强制性 重新犯罪 犯罪行为 安机关 犯罪危险性 保护措施 保护管束 心理特征 价值评断 行为监督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理论新探——从刑法导向观变革视阈
6
作者 张文 《金陵法律评论》 2010年第1期48-55,共8页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联姻的"混血儿",其兴、衰的原因同两个学派的变迁直接相关。期待可能性理论从以往只重视考察行为人的行为,转变为在考察行为的同时重点考察行为人,这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精华之所在...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联姻的"混血儿",其兴、衰的原因同两个学派的变迁直接相关。期待可能性理论从以往只重视考察行为人的行为,转变为在考察行为的同时重点考察行为人,这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精华之所在。"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根据,应当是行为人的人格类型;"期待可能性"的未来命运,是在保留其精华的同时,用"犯罪危险性人格"取代"期待可能性"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刑法导向观 行为刑法 行为人刑法 犯罪危险性人
下载PDF
中外重点人口管理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宏斌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重点人口管理 保安处分 犯罪危险性人 管理方式 预防犯罪 刑事司法制度 监视控制制度 社会治安 户口管理 美国
下载PDF
保安处分制度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74-76,70,共4页
什么是保安处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主要是由于在保安处分理论上存在着一元主义和二元主义两种主张。一元主义从否定刑罚的报应性立场出发,认为刑罚的本质在于预防犯罪,矫正犯罪人,使其复归社会。它与保安处分并无本质区别,二... 什么是保安处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主要是由于在保安处分理论上存在着一元主义和二元主义两种主张。一元主义从否定刑罚的报应性立场出发,认为刑罚的本质在于预防犯罪,矫正犯罪人,使其复归社会。它与保安处分并无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实现社会防范目的的手段。因此,刑罚和保安处分应该一元化,而不应并存,保安处分可以代替刑罚,成为刑事制裁方法的总称。1921年的意大利刑法草案(也称菲利草案)和1926年的苏俄刑法典是采用保安处分一元主义的立法原则。二元主义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安处分制度 刑罚 二元主义 犯罪危险性 刑法典 刑事制裁 预防犯罪 行为人 犯罪 资产阶级
下载PDF
保安处分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朝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8-22,共5页
一保安处分是现代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刑法几乎都确立了这项制度。但是,究竟什么是保安处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保安处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保安处分,是对犯罪者或显然具有犯罪危险性者,采取防止其实施犯罪行为... 一保安处分是现代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各国刑法几乎都确立了这项制度。但是,究竟什么是保安处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保安处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保安处分,是对犯罪者或显然具有犯罪危险性者,采取防止其实施犯罪行为的社会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安处分制度 违法犯罪行为 刑法典 刑罚 预防犯罪 犯罪危险性 犯罪 社会行为 现代刑法 危害社会
下载PDF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强制处分体系初探
10
作者 力康泰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4-63,共10页
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不少同志在研究“保安处分”问题,笔者也拟从保安处分制度的建立及其理论的形成入手,谈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强制处分体系的拙见,作为一家之言,就教于同行的专家、学者。
关键词 保安处分 中国特色 劳动教养制度 行政强制 保安处分制度 预防犯罪 刑罚执行完毕 犯罪危险性 强制处分 分体系
原文传递
保安处分的诱惑与风险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啸平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3-54,共2页
从1893年成瑞士刑法草案起,保安处分挤身子现代刑法.它的出现,不仅对传统刑法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而旦还全面刷新了传统刑法及观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犯罪和刑法的基本看法.事实上,即使对其抱有成见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波兰、南... 从1893年成瑞士刑法草案起,保安处分挤身子现代刑法.它的出现,不仅对传统刑法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而旦还全面刷新了传统刑法及观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犯罪和刑法的基本看法.事实上,即使对其抱有成见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自觉地在自己的刑法中吸收了这一制度.因此,不论我们怎样否定它,也丝毫无损于它在现代刑法中的地位.相反,这种做法(无论动机如何)只会延缓我国刑法现代化的进程.所以,近来不少学人在批判这一制度的同时,大胆地肯定了它的科学性,进而提出将这一制度纳入我国刑法.对此,谈点个人看法,以供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安处分 行为刑法 现代刑法 我国刑法 刑法现代化 犯罪危险性 犯罪构成 行为者 制度 犯罪成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