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警察对犯罪实施的影响性因素分析——基于天津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丛梅 《净月学刊》 2015年第5期17-20,共4页
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控制犯罪是警察的首要职能。民众普遍认为警察可以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用来防控犯罪的措施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是预防性巡逻,提高警察的可见度即"见警率"。提高... 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控制犯罪是警察的首要职能。民众普遍认为警察可以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用来防控犯罪的措施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是预防性巡逻,提高警察的可见度即"见警率"。提高"见警率"是抑制犯罪的重要影响性因素,而警察快速反应,也可在预防伤害、及时侦破案件和威慑犯罪等方面产生正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 犯罪实施 影响性因素 犯罪防控
下载PDF
测谎技术用于区分犯罪实施者、知情者和无辜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兴乐 《警察技术》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犯罪情节测试法(简称GKT测试法)是以犯罪人对犯罪事实情节的记忆和识别为基础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理论根据在于 ,犯罪实施者对犯罪过程留有记忆 ,当再现犯罪过程中的某些情节时能够再认 ,而无辜者对犯罪过程中的细节则一无所知 ,当呈... 犯罪情节测试法(简称GKT测试法)是以犯罪人对犯罪事实情节的记忆和识别为基础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理论根据在于 ,犯罪实施者对犯罪过程留有记忆 ,当再现犯罪过程中的某些情节时能够再认 ,而无辜者对犯罪过程中的细节则一无所知 ,当呈现这些细节时他不能再认 ,由此可以把有罪者和无辜者显著地区分出来。但是 ,运用GKT技术的重要条件是有关案件的情节必须绝对保密 ,如果被测试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案情 ,则有可能把无辜的知情人错判为有罪 ,这使得GKT技术的适用受到极大的局限。本实验研究旨在观察无辜的知情人和犯罪实施者在GKT测试中到底有无区别 ,及有何区别 ,并探讨在案情暴露情况下准确区分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犯罪实施者和知情者在GKT测试的对应率上有较大区别 ,对应强度上有微弱区别 ,在CQT测试中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实施 知情者 无辜者 GKT CQT 测谎技术 犯罪情节测试法
下载PDF
非人格化:犯罪实施与犯罪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建龙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2年第4期17-21,共5页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一个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是 ,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一个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是 ,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智。对非人格化过程的阻却 ,提供了一个潜在被害人避免犯罪侵害、国家与社会控制犯罪、矫治犯罪人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格化 犯罪实施 犯罪控制 犯罪
下载PDF
非人格化:犯罪实施与犯罪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建龙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40-46,共7页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智。对非... 犯罪人在犯罪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对被害人非人格化的技巧 ,以规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国家和社会在犯罪控制中也有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过程 ,但这种对犯罪人的非人格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今天已经变得不应该、不必要也不明智。对非人格化过程的阻却 ,提供了一个潜在被害人避免犯罪侵害、国家与社会控制犯罪、矫治犯罪人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实施 被害人 被害人学 非人格化 犯罪控制 犯罪心理学 社会公众
下载PDF
浙江立法鼓励新闻媒体对职务犯罪实施舆论监督
5
作者 和苗 方列 《共产党员》 2007年第02S期49-49,共1页
在浙江,新闻媒体对职务犯罪的舆论监督作用通过立法得到专门强调。
关键词 舆论监督作用 新闻媒体 职务犯罪 犯罪实施 立法 浙江
下载PDF
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及侦查对策研究
6
作者 刘朔邑 《法制与经济》 2019年第9期124-125,共2页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具有的预谋性和手段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其迷惑性来越大,成为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的一道难题。犯罪实施阶段反侦查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公安机关传统、静态的侦查对策不能完全有效地应对当... 犯罪行为人在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具有的预谋性和手段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其迷惑性来越大,成为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的一道难题。犯罪实施阶段反侦查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公安机关传统、静态的侦查对策不能完全有效地应对当前快速发展的反侦查行为。文章从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入手,对反侦查行为的特点和表现进行研究,以期探求应对反侦查行为的侦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实施阶段 反侦查行为 侦查对策
下载PDF
警察对犯罪实施的影响性因素分析——基于天津的实证调查
7
作者 丛梅 《中国监狱学刊》 2015年第5期71-74,共4页
借助犯罪学的日常活动理论和理性选择等理论,统计分析天津犯罪调查科研数据库,结果显示:提高“见警率”和接警反应速度以及增强警民互动可有效抑制犯罪的发生,这从实证角度证实了警察在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警察 犯罪实施 影响性因素 犯罪防控
原文传递
恶势力犯罪认定标准的教义学分析
8
作者 龚振军 龚彦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8-24,共7页
基于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本质特征的不可欠缺性、《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对恶势力犯罪归纳表达的逻辑意蕴以及“势力”形成的客观规律,恶势力犯罪中的“多次”实施违法犯罪,应当界定为每次违法犯罪行为都体现为... 基于为非作恶、欺压百姓本质特征的不可欠缺性、《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对恶势力犯罪归纳表达的逻辑意蕴以及“势力”形成的客观规律,恶势力犯罪中的“多次”实施违法犯罪,应当界定为每次违法犯罪行为都体现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的特征。“间接欺压百姓”的规范属性应体现为具体危险犯,不是任何间接破坏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情形,都会成立恶势力犯罪。只有间接破坏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威胁或威慑感呈具象可能性、等同直接欺压百姓法益侵害的时候,才能成立恶势力犯罪。基于动机、目的、起因的合法并不意味着后面违法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起因合法,事出有因规定存在例外具备法理性、妥当性、可能性和可行性。基于对组织属性、刑法规定以及文义解释的精神与实质内涵的把握、恶势力犯罪与普通共同犯罪的本质差异,结合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恶势力犯罪存在的不同场域,一人、二人恶势力均有成立的空间和可能。一人、二人成立恶势力犯罪契合刑法的基本原则,吻合意见规定的精神和实质,既具有正当性,也具有合法性,同时亦符合时代的发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势力犯罪 多次实施违法犯罪 间接欺压百姓 事出有因例外 一人、二人恶势力
下载PDF
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的刑法应对研究
9
作者 吕江鸿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24-35,共12页
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并应用于学习、存储、计算、决策甚至行动的计算机网络程序或机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给法律界提出了刑法应对研究的挑... 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并应用于学习、存储、计算、决策甚至行动的计算机网络程序或机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给法律界提出了刑法应对研究的挑战。该文根据犯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范围不同,探讨了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的5种类型,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传统犯罪、故意“破坏”人工智能运行实施犯罪、利用人工智能的“错误运行”实施犯罪、利用人工智能产品实施犯罪、人工智能失去控制时成立的犯罪,进而提出完善应对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的现代刑法制度的建议:增设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的刑法立法罪名、增加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的刑法主体界定、以刑法解释学规制刑法的适用问题、完善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的现代刑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犯罪 刑法界定 刑法应对 预防和惩治
下载PDF
论国际腐败犯罪的预防措施及我国预防腐败犯罪的对策——兼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健全和完善我国预防法律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雷 Chen Lei 《犯罪研究》 2005年第3期9-18,35,共11页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专门的法律文件,它在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更强调对腐败犯罪实施综合预防战略。《公约》设立专章,对预防腐败的措施作了系统的规定。《公约》的相关规定将对构建...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专门的法律文件,它在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更强调对腐败犯罪实施综合预防战略。《公约》设立专章,对预防腐败的措施作了系统的规定。《公约》的相关规定将对构建和完善我国反腐败预防法律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腐败犯罪 法律机制 预防措施 国际 健全 反腐败斗争 法律文件 综合预防 犯罪实施 预防腐败 腐败预防 相关规定 强调
下载PDF
美国的现代犯罪预防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强 《社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33-34,共2页
七十年代末期,面对犯罪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灾难,鉴于矫正罪犯希望的破灭,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司法管理系的约翰·C·克洛特教授提出了对犯罪进行预先防范的没想。作为对此设想的响应,专事研究犯罪预先防范原理和操作技能,并进行业... 七十年代末期,面对犯罪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灾难,鉴于矫正罪犯希望的破灭,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司法管理系的约翰·C·克洛特教授提出了对犯罪进行预先防范的没想。作为对此设想的响应,专事研究犯罪预先防范原理和操作技能,并进行业务培训的全国犯罪预防研究所(NCPT)于1971年宣告成立。以此为发端,一场旷日持久的现代犯罪预防运动在美国拉开了序幕。人们对这场运动寄予厚望,称犯罪预防控制策略是“新的、最有希望的创造性设想”。现代犯罪预防控制策略传统的犯罪预防,素以犯罪者为控制重点。无论对罪犯的惩罚报应,还是对囚犯的矫治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预防 现代犯罪 打击犯罪 矫正罪犯 司法管理 犯罪 业务培训 矫治 犯罪实施 犯罪动机
下载PDF
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霍建中 韩文成 《河北法学》 1999年第1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被害人 犯罪 犯罪行为 被害要因 实施犯罪 互动关系 犯罪过程 预防犯罪 犯罪动机 强奸行为
下载PDF
国外环境与犯罪研究简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跃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8-29,共2页
犯罪学,传统上是研究人的犯罪行为因素和寻求改变人的犯罪倾向的方法。它对犯罪行为的解释往往基于社会学或心理学理论。到了七十年代,有关专家开始认识到要靠同时研究犯罪者、犯罪地点和环境情况来认识犯罪活动。因此,他们便把环境与... 犯罪学,传统上是研究人的犯罪行为因素和寻求改变人的犯罪倾向的方法。它对犯罪行为的解释往往基于社会学或心理学理论。到了七十年代,有关专家开始认识到要靠同时研究犯罪者、犯罪地点和环境情况来认识犯罪活动。因此,他们便把环境与犯罪的理论研究称为“环境犯罪学”,把环境犯罪学的应用方面称为“防犯环境规划”。在这方面的研究时间较早的是一个叫奧萨卡·纽曼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学家。他在1972年出版的《防卫空间:城市规划的防犯》一书中指出,犯罪上升的部分原因是目前人为造成许多无人所属或无人问津的区域,便于犯罪的产生。因此在城市的规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犯罪实施 犯罪 城市规划学 犯罪行为 犯罪 环境规划 行为因素 七十年 心理学理论
下载PDF
关于犯罪学的基本内容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其高 《政治与法律》 1988年第5期64-64,共1页
中国犯罪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犯罪表现研究犯罪表现研究是犯罪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1)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简析。其中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概念和本质;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结构;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形态;犯罪... 中国犯罪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犯罪表现研究犯罪表现研究是犯罪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1)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简析。其中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概念和本质;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结构;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形态;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分类。(2)犯罪实施。包括:犯罪实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情势;犯罪实施需要的个人条件;犯罪实施的空间、时间;犯罪实施的模式和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内容 社会环境 个人条件 犯罪实施 中国犯罪 犯罪行为 犯罪现象 模式 犯罪表现 社会学
下载PDF
论推断犯罪分子的职业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勇哲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7-20,共4页
侦查实践告诉我们,正确地推断犯罪分子的职业,对有效地开展摸底排队,以迅速破获案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以个人的有关体会为基础,对有关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讨论。 一、职业活动的长期性和特殊性 必然要在每个从... 侦查实践告诉我们,正确地推断犯罪分子的职业,对有效地开展摸底排队,以迅速破获案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以个人的有关体会为基础,对有关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讨论。 一、职业活动的长期性和特殊性 必然要在每个从业者身上镂刻出不同的特征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现代社会具有难以统计的许多职业,但对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成员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活动 行为人 职业特征 犯罪分子 侦查人员 犯罪实施 知识和技能 犯罪案件 重要情况 虚假成分
下载PDF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自主调控的系统工程(下)
16
作者 武汉 《刑侦研究》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二、犯罪行为的外部条件与制约 犯罪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人在社会上所进行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离开了社会这个外部条件的各种因素,犯罪行为是无从产生也无所依附,犯罪行为除了其内部结构要件之外,还必须具备有利于实施犯... 二、犯罪行为的外部条件与制约 犯罪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人在社会上所进行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离开了社会这个外部条件的各种因素,犯罪行为是无从产生也无所依附,犯罪行为除了其内部结构要件之外,还必须具备有利于实施犯罪的社会条件和相关因素,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犯罪行为外部环境即外部条件。据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行为 犯罪 外部条件 系统工程 结构要件 被害人 犯罪实施 犯罪动机 实施犯罪 犯罪分子
下载PDF
关于黑恶势力有组织犯罪的刑法思考
17
作者 张建 胡云雄 《犯罪研究》 2010年第5期93-98,共6页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历来是我国一项极为重要的法律任务。我国刑法对惩处这种犯罪有着明确的金科玉律,同时,我国的刑事政策以"不手软、出重拳"的原则予以体现。这次重庆对以文强、陈明亮等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实施严惩...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历来是我国一项极为重要的法律任务。我国刑法对惩处这种犯罪有着明确的金科玉律,同时,我国的刑事政策以"不手软、出重拳"的原则予以体现。这次重庆对以文强、陈明亮等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实施严惩,又进一步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严惩不贷的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黑恶势力 刑法 黑社会性质 刑事政策 犯罪实施 陈明亮 严惩
下载PDF
集体有意识犯罪 《美国田园下的罪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佩索阿 《电影世界》 2008年第9期101-101,共1页
导演:汤米·奥·哈沃主演:艾伦·佩姬、凯瑟琳·基纳、詹姆斯·弗兰科、杰瑞米·桑普特出品:美国2007★★★☆本片根据1965年发生在印第安纳州的真实事件改编,影片的拍摄主要根据当时法庭的纪录,这告诉观众尤... 导演:汤米·奥·哈沃主演:艾伦·佩姬、凯瑟琳·基纳、詹姆斯·弗兰科、杰瑞米·桑普特出品:美国2007★★★☆本片根据1965年发生在印第安纳州的真实事件改编,影片的拍摄主要根据当时法庭的纪录,这告诉观众尤其是东方观众,这个集体有意识犯罪之个案值得再三评说,一个人是如何被孤立之后,然后被不动声色的虐待至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意识 犯罪实施 集体 田园 凯瑟琳 观众 语言暴力 电影 罪恶 扮演
下载PDF
“预备行为实行化”的立法检视与反思--以“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为论域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胜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2-51,共10页
"预备行为实行化"是立法机关把刑事处罚视线前移而体现预防范式的一种活性立法,它通过提前保护法益、设立抽象危险犯、弱化因果关系以及强调行为无价值等整体融贯、功能耦合的前沿理论获得正当性支撑。我国已在刑法分则中将... "预备行为实行化"是立法机关把刑事处罚视线前移而体现预防范式的一种活性立法,它通过提前保护法益、设立抽象危险犯、弱化因果关系以及强调行为无价值等整体融贯、功能耦合的前沿理论获得正当性支撑。我国已在刑法分则中将恐怖活动犯罪的预备行为拟制为实行行为加以对待,从而实现对该预备行为的独立可罚性。该立法对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确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或将面临犯罪圈扩张与刑法谦抑性、应罚性与需罚性、安全与自由等方面的紧张乃至冲突。因此,司法机关需要平衡各方利益,遵循比例原则,在刑法教义学层面对我国"预备行为实行化"立法的适用尽可能进行限缩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行为实行化” 立法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犯罪 可罚性 预防
下载PDF
工读教育在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20
作者 黄荣庆 《青少年犯罪问题》 1988年第3期40-44,共5页
犯罪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力量,动员整个社会,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实施预防、控制、教育和挽救等综合治理的手段,以达到“挽救孩子、造就人才”之目的。
关键词 工读教育 青少年犯罪 治理 社会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 青少年学生 犯罪问题 犯罪实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