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消除犯罪感,重在查病因 |
李玲
石勇
|
《医药与保健》
|
2005 |
0 |
|
2
|
癌症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和护理 |
王临英
郝萍
|
《护理研究(中旬版)》
|
2003 |
4
|
|
3
|
试论日本人错误历史观形成的中国因素 |
张小兵
王军
|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4
|
做世俗的学问要超凡脱俗 |
龚益鸣
|
《学习月刊》
|
2006 |
0 |
|
5
|
重评仇虎的复仇悲剧 |
吴建波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8 |
8
|
|
6
|
论蔡大嫂的“个性行为”特点 |
朱立立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2
|
|
7
|
罗素的快乐哲学 |
彭秀兰
|
《天中学刊》
|
2001 |
3
|
|
8
|
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论评析 |
陈吉庆
|
《湖湘论坛》
|
1990 |
0 |
|
9
|
相信儿童 聚焦学习——有魔力的“学习故事” |
周菁
|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
2015 |
6
|
|
10
|
与全民族共忏悔——读巴金的《随想录》的随想 |
陶鎔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1989 |
1
|
|
11
|
追求而软弱 憧憬而痛苦——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
胡永康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1993 |
1
|
|
12
|
克尔凯郭尔宗教哲学思想述评 |
蓝瑛波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3
|
性意识的觉醒及误区——《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与《岗上的世纪》比较刍议 |
宗源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14
|
王朔:后父亲时代的儿子 |
曾慧
|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5
|
幼儿侵犯行为的矫正 |
孙维胜
|
《当代教育科学》
|
1991 |
0 |
|
16
|
中国电影,在强大的“性”冲击波面前 |
张永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7
|
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形象的审美特征 |
曹斌
|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18
|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读成一的短篇小说集《外面的世界》 |
刘雪坚
|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19
|
廉政建设重在法制 |
朱生全
|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20
|
毁灭中诞生的灵魂——试论《荒原狼》和《沉沦》中主人公的自我毁灭 |
袁伟信
罗平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