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法益研究——兼析《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争议问题 被引量:38
1
作者 赵军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隐私 隐私权 犯罪法益
下载PDF
环境犯罪法益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虹 赵生霞 《天津法学》 2012年第3期100-105,共6页
环境犯罪,是在新形势下频发的一种犯罪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该种犯罪,各国都在其法律中规定了打击方式和杜绝形式,我国也在1997年《刑法》第六章中规定了相关罪名。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我... 环境犯罪,是在新形势下频发的一种犯罪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该种犯罪,各国都在其法律中规定了打击方式和杜绝形式,我国也在1997年《刑法》第六章中规定了相关罪名。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我国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现实,这就需要从理论角度对完善环境刑事法规提供借鉴。目前,学者们对该类犯罪的范围、主体、责任等研究较多,但对其客体,即法益研究较少且成果不一,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环境犯罪的法益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权和公民的生态安全权,为完善环境刑事犯罪体系提供立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环境犯罪法益 国家生态安全权 公民的环境权
下载PDF
困境与对策:恢复性司法于环境犯罪中的适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国歆 邓建华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55-61,共7页
伴随《刑法修正案(八)》对生态环境犯罪法益的立法转向,有条件地承认了环境资源即是刑法所值得保护的利益。生态环境犯罪法益理论侧重法益恢复与轻缓刑罚的思想与恢复性司法的利益平衡、犯罪人再社会化具有目标一致性,因而相互契合。恢... 伴随《刑法修正案(八)》对生态环境犯罪法益的立法转向,有条件地承认了环境资源即是刑法所值得保护的利益。生态环境犯罪法益理论侧重法益恢复与轻缓刑罚的思想与恢复性司法的利益平衡、犯罪人再社会化具有目标一致性,因而相互契合。恢复性司法应用于生态环境犯罪的探索正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然而实践中仍然存在适用方式法律依据不足、适用范围存有局限、司法裁量标准缺位以及配套制度残缺等突出问题和现实困境。应当通过完善立法、健全裁量标准、完善配套制度的对策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 环境犯罪 犯罪法益 限定环境本位思想 非刑罚措施 裁量标准 生态环境损害司鉴定
下载PDF
论我国死刑的宪法正当性 被引量:8
4
作者 范进学 张玉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8,191-192,共11页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能够判处死刑的罪名可以分为严重侵害生命法益的犯罪和非严重侵害生命法益的犯罪。对严重侵害生命法益的犯罪实施死刑,是维护人的尊严、社会契约理论的要求,也是民意的共同选择,因而在宪法上具有正当性;但是对非严重...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能够判处死刑的罪名可以分为严重侵害生命法益的犯罪和非严重侵害生命法益的犯罪。对严重侵害生命法益的犯罪实施死刑,是维护人的尊严、社会契约理论的要求,也是民意的共同选择,因而在宪法上具有正当性;但是对非严重侵害生命法益的犯罪适用死刑,不仅有损人的尊严、与社会契约理论不符,也违背了刑罚的目的,挑战了生命的至上性,因而不具有宪法正当性。在这个意义上,死刑在我国未来的前景必然是在生命权入宪的基础上罪名逐渐限缩,直至完全取消对非严重侵害生命法益犯罪的死刑,与此同时死刑的司法适用将逐步严格化,死刑的执法也将逐步人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严重侵害生命犯罪 非严重侵害生命犯罪 正当性
下载PDF
论经济犯罪的“条件性出罪机制”——以犯罪的重新分类为视角 被引量:22
5
作者 庄绪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7,共9页
近年来刑事立法机关对于涉税犯罪案件、信用卡诈骗犯罪等经济犯罪的处理呈现轻罪化、出罪化的趋势,将特定类型的经济犯罪纳入到"条件性出罪机制",这对于刑法评价某些经济犯罪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这种"条件... 近年来刑事立法机关对于涉税犯罪案件、信用卡诈骗犯罪等经济犯罪的处理呈现轻罪化、出罪化的趋势,将特定类型的经济犯罪纳入到"条件性出罪机制",这对于刑法评价某些经济犯罪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这种"条件性出罪机制"对于犯罪分类的重新界定提供了新的研究契机,应该以法益是否受到实际侵害、是否能够完全恢复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一双重依据将犯罪划分为法益可恢复性犯罪与法益不可恢复性犯罪,以使刑法理论契合并推进经济犯罪"条件性出罪机制"的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性出罪机制 犯罪分类 可恢复性犯罪 不可恢复性犯罪
下载PDF
民法典绿色原则对刑法环境犯罪认定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艳红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9,共17页
绿色原则进入《民法典》之后,基于法秩序统一原理和刑民一体化思维,其对刑法环境犯罪的认定将带来重要影响:环境犯罪保护法益的确立如何从刑法思维转向刑民一体化思维,环境犯罪刑事责任的追究如何与民法典"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绿色原则进入《民法典》之后,基于法秩序统一原理和刑民一体化思维,其对刑法环境犯罪的认定将带来重要影响:环境犯罪保护法益的确立如何从刑法思维转向刑民一体化思维,环境犯罪刑事责任的追究如何与民法典"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之间协调化,环境犯罪的处理如何充分发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作用,以确保《民法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刑法环境犯罪的认定与处罚必须充分考虑作为前置法的民法绿色原则的影响和作用,并及时调整环境犯罪认定中的法益思维、责任转向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等问题,才能推动刑民一体化背景下环境犯罪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刑法环境犯罪的理论与实务如何因应《民法典》绿色原则提出的新挑战,将是今后环境犯罪研究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原则 环境犯罪法益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民事公诉讼
原文传递
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对流机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卢勤忠 夏陈婷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35,共18页
行政犯在我国的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中多体现为行政处罚是启动刑罚的前提条件,行政处罚是相应行政犯罪的违法性构成要件,此类规定体现了行政处罚的入罪机能,但行政处罚的出罪机能的立法适用却总数寥寥。按照与法益关联程度的高低之分,可... 行政犯在我国的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中多体现为行政处罚是启动刑罚的前提条件,行政处罚是相应行政犯罪的违法性构成要件,此类规定体现了行政处罚的入罪机能,但行政处罚的出罪机能的立法适用却总数寥寥。按照与法益关联程度的高低之分,可以将行政犯区分为低关联法益类行政犯和高关联法益类行政犯,对之采取不同处置措施。相较于高关联法益类行政犯,低关联法益类行政犯罪的刑事不法内容较少,尽管其创设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但因为欠缺实然的损害后果,因此可以通过其他相应措施降低或解除其创设的风险,可以考虑通过行政处罚措施进行除罚化。在充分实现刑法的功能和价值的前提下,均衡发展非犯罪化及刑罚替代措施是缓冲犯罪化所带来负面效果的有效方式。因此,在低关联法益类行政犯罪中尝试构建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对流机制,在行政处罚作为启动刑罚的前提的同时,扩大行政处罚作为刑罚解除事由的立法适用,实现"入罪"与"免刑"的量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 刑罚 对流机制 低关联犯罪 刑罚解除事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