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矫治探究
1
作者 徐子静 陈世海 王浩 《华章》 2024年第9期171-173,共3页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探索社会工作介入该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服务手段,能够为该群体提供...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探索社会工作介入该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服务手段,能够为该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也是我国未成年人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一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状,指出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矫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矫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社会工作 犯罪矫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矫治的恢复性司法模式构建 被引量:8
2
作者 戴春来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73-76,共4页
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因犯罪行为引起的被害人、被告人和社区创伤,恢复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秩序。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模式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双保护"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是统一的。"双保护"原... 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因犯罪行为引起的被害人、被告人和社区创伤,恢复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秩序。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模式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双保护"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是统一的。"双保护"原则是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首要原则,基本含义是未成年人司法既要注重社会的安全、秩序,也要注重保护失足未成年人,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未成年人犯罪恢复性司法矫治体现了刑法谦抑主义所提倡的"非刑罚化"的刑事政策。刑法谦抑主义包括:一是刑法的补充性;二是刑法的不完整性;三是刑法的宽容性。通过恢复性司法,犯罪人将不用承受牢狱之苦,而由其他方式如赔偿损失、社区劳动等来代替刑罚的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司法 未成年人犯罪矫治 恢复性司法模式 刑法 谦抑主义
下载PDF
犯罪矫治措施的法理与心理学基础——以电影《发条橙》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鲁玥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7-19,共3页
对犯罪者的矫治和改造是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建立受法自信心的核心手段。犯罪矫治长期以来一直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复仇与威慑、效率与伦理、犯罪恶行的罪过与人道主义的善意,种种矛盾令矫治措施的效率和伦理性更加值得... 对犯罪者的矫治和改造是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建立受法自信心的核心手段。犯罪矫治长期以来一直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复仇与威慑、效率与伦理、犯罪恶行的罪过与人道主义的善意,种种矛盾令矫治措施的效率和伦理性更加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将通过对经典电影《发条橙》的分析,结合当今犯罪矫治工作的实际,运用文献研究法、思维方法、描述性方法、个案研究法,从法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犯罪矫治措施的底线和机制,最终提出对我国犯罪心理矫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矫治 犯罪心理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挽回——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
4
作者 张昱 金超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共19页
社会工作服务已经成为开展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但已有研究呈现出对服务对象生活世界忽视与割裂的倾向,将未成年人从其原有的生活境遇中抽离出来,将不同的支持系统割裂开来,这样一来就难以保障矫治工作有效性的持续... 社会工作服务已经成为开展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但已有研究呈现出对服务对象生活世界忽视与割裂的倾向,将未成年人从其原有的生活境遇中抽离出来,将不同的支持系统割裂开来,这样一来就难以保障矫治工作有效性的持续发挥。本研究从情境性和能动性视角出发,以社会分层为基本理论视角,沿着“身份—社会分层+社会支持—生活境遇”的分析框架,探索更具全面性、过程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发现,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生活境遇集中表现为“入坑”,即未成年人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后,社会地位下降,进而面临滑入下一社会阶层(“入坑”)的风险。而社会支持的无效、越轨亚文化的引力与社会排斥的压力,构成了其在“坑”中的生活境遇,使得未成年人难以自拔。据此,研究提出了“挽回—融合”式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分为挽回和融合两个阶段,挽回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未成年人回归原有社会阶层,融合阶段的主要目标则是促进未成年人与回归的社会阶层实现良好交融。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经常提及的挽救与融入相比,挽回与融合具有更多能动性视角和包容性的环境力量。挽回强调未成年人的自愈力和主体地位,社会工作者主要作为陪伴者,着力激发其内在生命力量;融合则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双向奔赴”,社会工作者从个体与社会两个方面共同着力,促进回归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 社会工作 服务模式 挽回 融合
下载PDF
从李某某事件看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矫治
5
作者 陈树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共4页
李某某事件并不是个案,而是众多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缩影。根据威尔伯提出的整合理论,对于像李某某这样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能从单一观点去探讨,而要从认识现实的四个维度即个体内部、个体外部、集体内部和集体外部去分析。李某某事件在四... 李某某事件并不是个案,而是众多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缩影。根据威尔伯提出的整合理论,对于像李某某这样的未成年人犯罪,不能从单一观点去探讨,而要从认识现实的四个维度即个体内部、个体外部、集体内部和集体外部去分析。李某某事件在四个维度中均有所表现,同时四个维度中也均存在造成李某某事件的原因。因此,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整合性方法,提升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水平,及时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某某事件 整合理论 未成年人 犯罪预防 犯罪矫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矫治与预防
6
作者 毕振志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23-126,共4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状况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形成了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道德水准的多层次化,使未成年人在成长中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状况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形成了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道德水准的多层次化,使未成年人在成长中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错误、消极的影响,形成犯罪心理,进而可能实施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决定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和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原因 犯罪矫治和预防
下载PDF
变态心理犯罪的防控及矫治问题研究
7
作者 包媛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7年第4期25-25,27,共2页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信息量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心理压力日益加重,社会整体呈现出一副日益严峻的高发犯罪态势,在一些耸人听闻的恶性案件中,有着变态心理的犯罪人所犯的案件数量亦大幅上升。变态心理对个人生活、工...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信息量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心理压力日益加重,社会整体呈现出一副日益严峻的高发犯罪态势,在一些耸人听闻的恶性案件中,有着变态心理的犯罪人所犯的案件数量亦大幅上升。变态心理对个人生活、工作、家庭、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年因变态心理导致的暴力行为令人触目惊心。基于此,对变态心理犯罪人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对变态心理犯罪人的防控及矫治是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安定的定海神针。因此本文主要从变态心理犯罪的防控及矫治角度出发,结合法学、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探讨变态心理犯罪的防控、矫治和处罚制度建设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心理犯罪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防控及矫治
下载PDF
外来人口的犯罪心理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旭辉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84-89,共6页
外来人口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致富需要与"社会屏蔽"障碍的冲突;外界诱惑增强与制约机制缺失的暗合;归属结群的需要与盲目从众的耦合;不公正的社会待遇与原始报应、报复观念的迎合等。对外来人口犯罪的心理矫治与... 外来人口犯罪的心理原因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致富需要与"社会屏蔽"障碍的冲突;外界诱惑增强与制约机制缺失的暗合;归属结群的需要与盲目从众的耦合;不公正的社会待遇与原始报应、报复观念的迎合等。对外来人口犯罪的心理矫治与预防应从外部措施和内部措施两方面入手。外部措施方面:首先清理完善法律法规,培育外来人口的守法情结;其次建立健全公平分配体系和保障制度,消除外来人口对社会的敌视心理;再次转变并尽量消除公众的歧视态度,营造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减缓现有模式带来的各种压力。内部措施方面:首先调整外来人口的心理预期,增强其心理免疫力和心理承受力;其次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各种教育,提高其自我适应力和自我约束力;再次丰富外来人口的社会生活,养成其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培育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外来人口的犯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犯罪 防治措施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 犯罪心理矫治 制约机制 社会待遇
下载PDF
精神病态者的神经生理和犯罪行为特点及其司法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平 石美玲 邵珠镇 《心理学进展》 2016年第5期543-554,共12页
精神病态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其与暴力犯罪存在紧密联系。精神病态患者的眶额皮层、杏仁核可能存在功能缺陷,这可能导致其负性情绪加工和恐惧条件反射存在问题。精神病态患者的外周神经系统唤醒水平低,这可能导致厌恶学习能力降低。... 精神病态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其与暴力犯罪存在紧密联系。精神病态患者的眶额皮层、杏仁核可能存在功能缺陷,这可能导致其负性情绪加工和恐惧条件反射存在问题。精神病态患者的外周神经系统唤醒水平低,这可能导致厌恶学习能力降低。这些神经生理特征可能是精神病态患者发生暴力攻击和犯罪的高风险因素。精神病态罪犯的犯罪起始年龄早,犯罪程度高而且再犯率高,工具性攻击较多,犯罪行为的虐待性程度高。对于精神病态罪犯的干预需要结合神经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开展。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法官需要谨慎地解读精神病态患者的脑成像证据并给予客观公正的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态 神经生理 犯罪行为 犯罪矫治 法庭证据
下载PDF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矫治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游劝荣 刘嘉静 +3 位作者 林元英 徐呈虎 雷莹 陈曦 《福建法学》 2006年第2期10-14,共5页
我国未成年人多达3.67亿,如何充分有效保护和促进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增多、在全部犯罪中所占比率增大、社会危害性日趋加剧,已成为“当今之患、未来之忧”。因此,预防和矫治未成年... 我国未成年人多达3.67亿,如何充分有效保护和促进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增多、在全部犯罪中所占比率增大、社会危害性日趋加剧,已成为“当今之患、未来之忧”。因此,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迫在眉睫,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课题和共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犯罪矫治 犯罪预防 社会危害性 特殊群体 有效保护 犯罪数量 共同责任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与我国少年处遇措施的变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旭 单勇 《法治论丛(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1-17,共7页
伴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新情况、新态势;人权保护观念的增强和刑事法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犯罪原因、犯罪矫治也有诸多新的理解。所有这些,都为少年司法制度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折射出少年处遇措施上的诸多... 伴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新情况、新态势;人权保护观念的增强和刑事法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犯罪原因、犯罪矫治也有诸多新的理解。所有这些,都为少年司法制度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折射出少年处遇措施上的诸多问题与缺陷。有鉴于此,本文以社会转型为视角,在对我国少年处遇措施重新审视和全面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少年处遇措施的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突然处遏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原因 犯罪矫治 少年司法制度 劳动教养
下载PDF
浅析英国及香港地区青少年司法制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封涌 虞浔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1年第6期86-88,共3页
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焦点问题。本文论述了英国以及香港地区青少年司法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希望对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少年司法制度 社区服务 犯罪矫治
下载PDF
行动研究及对罪犯改造的意义
13
作者 段晓英 周志宏 《法治论丛(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行动研究"是一种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提倡"行动"与"研究"相 结合,强调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相结合,以提高和改善行动为目的。行动研究方法在罪犯改 造领域中的应用,对于罪犯改造的研究和... "行动研究"是一种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提倡"行动"与"研究"相 结合,强调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相结合,以提高和改善行动为目的。行动研究方法在罪犯改 造领域中的应用,对于罪犯改造的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犯 行动研究 研究方法 教育改造质量 犯罪矫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