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犯而能避方法下的《雷雨》人物和结构分析
- 1
-
-
作者
秦瑞英
-
机构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知与行》
2017年第7期92-96,共5页
-
文摘
犯而能避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人称道的创作和评价方法之一,讲究特犯而后避之,即在创作中选其事虽同,而其描写则异。《雷雨》作为一部简短而韵味悠长的现代话剧,在它的诗意叙事格局中不仅处处可见犯而能避之匠心,而且"犯而能避"方法的"正犯"和"略犯"案例俯拾皆是。曹禺为在《雷雨》这部命运巨作中展现悲剧命运的循环和残忍、众生的盲目和挣扎,故精心构思,巧于结构,命题着眼虽同而刻画各异,从而塑造出一系列相互映衬的典型人物,展现了一幕幕映照互补的命运悲剧。在"犯而能避"和详细的文本分析方法下观照《雷雨》,在"略犯"案例中选取繁漪和侍萍这两个典型人物形象,重在从性格发展和"因痛致疯"的结局阐述其运用犯中求避来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正犯"案例则选取《雷雨》结构中的"少爷和丫头"这一禁忌故事的循环模式,从繁漪在两组爱情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读者"完形"的阅读基础上,在读者期待和反期待的平衡中,从身份、叙事角度及结局等方面剖析其对同中见异的巧用化用,进而在此基础上展现曹禺作为戏剧大师的匠心独运:他巧用妙用"犯而能避"这一手法,不仅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行文更富变化,而且在反复皴染中强化了《雷雨》隐含的悲剧命运主题,从而使整部作品达到了"重章复沓"却能层层递进以至含蕴无穷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
犯而能避
典型人物
命运悲剧
-
分类号
I207.3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