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犹在镜中的现代都市——浅评影片《玻璃是透明的》
1
作者 张燕 王卓明 +2 位作者 丁一岚 张江艺 陈念群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影片 都市电影 喜剧情境 犹在镜中 现代都市
下载PDF
《对照记·犹在镜中》的跨文化传播理念与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蒋茜茜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4-47,共4页
三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于2013年7月29日至31日亮相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引起广泛关注。此部纪录片围绕1927年中国上海犹太摄影师沈石蒂的一批近百年老照片,展开时隔80多年的"对照寻人"之旅,从中窥探上海... 三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于2013年7月29日至31日亮相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引起广泛关注。此部纪录片围绕1927年中国上海犹太摄影师沈石蒂的一批近百年老照片,展开时隔80多年的"对照寻人"之旅,从中窥探上海在这100年中的沧桑变化与发展轨迹。文章从跨文化传播与现代表达的角度,探析了这部纪录片的纪录理念及其表现方式的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对照记· 犹在镜中 跨文化传播 现代手法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跨文化传播理念与效果分析
3
作者 蒋茜茜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8-30,共3页
三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于2013年7月29日至31日亮相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引起广泛关注。此部纪录片围绕1927年中国上海犹太摄影师沈石蒂的一批近百年老照片,时隔80多年后展开"对照寻人"之旅,从中窥探上海... 三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于2013年7月29日至31日亮相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引起广泛关注。此部纪录片围绕1927年中国上海犹太摄影师沈石蒂的一批近百年老照片,时隔80多年后展开"对照寻人"之旅,从中窥探上海在这100年中的发展轨迹与沧桑变化。从跨文化传播与现代表达的角度,探析该部纪录片的纪录理念及其表现方式的创新与突破,以期对中国当下人文历史文献类纪录片的创作有所启迪,也对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对照记·犹在镜中 跨文化传播 现代手法
下载PDF
时代面孔 犹在镜中
4
作者 宋义东 《国家人文历史》 2014年第9期31-37,30,共8页
一个人的面孔,大致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和气质。一国人的面孔,大致能看出这个国家普遍生存状态和幸福程度。摄影师不只是拍一张张人像,而是为时代留下面孔。透过笨重的木制大相机的镜头,从毛玻璃上观察人们的脸庞。照片上记录的"喜、... 一个人的面孔,大致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和气质。一国人的面孔,大致能看出这个国家普遍生存状态和幸福程度。摄影师不只是拍一张张人像,而是为时代留下面孔。透过笨重的木制大相机的镜头,从毛玻璃上观察人们的脸庞。照片上记录的"喜、怒、哀、惧、爱、厌、勇、怯",最客观还原了当时社会图景,折映出民族的心灵与精神面貌。时代面孔影响着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在镜中 生存状态 民族命运 精神面貌 上海机床厂 央银行 社会生活 铸工车间 四川省德阳市 毛主席去安源
下载PDF
犹在镜中:永平元年四神纹镜
5
作者 祝勇 《长江文艺》 2016年第10期122-127,共6页
一在北京故宫,收藏着四千多面古代(青)铜镜。这些镜子,自春秋战国一路蔓延下来,照亮两千多年的岁月。我常想,《二十四史》里的许多人物,他们的面孔都在这些镜子里闪现过吧。只不过,在今天的镜子里,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那些圆形的或... 一在北京故宫,收藏着四千多面古代(青)铜镜。这些镜子,自春秋战国一路蔓延下来,照亮两千多年的岁月。我常想,《二十四史》里的许多人物,他们的面孔都在这些镜子里闪现过吧。只不过,在今天的镜子里,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那些圆形的或者菱纹的、无柄的或者有柄的镜子,只是一些空的、已然失忆的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纹 《二十四史》 犹在镜中 贾南风 北京故宫 司马衷 四山纹 位宫 何不食肉糜 蟠螭纹
原文传递
犹在镜中 人·鬼·情
6
作者 小船问鱼 《环球银幕》 2022年第6期140-141,共2页
2022年4月21日,著名导演黄蜀芹离世。作为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在83年的人生历程中,黄蜀芹拍摄了《青春万岁》《人·鬼·情》《画魂》等电影和《围城》《擎缘》等多部电视剧。她的作品数量不多,却堪称部部经典。
关键词 黄蜀芹 《人·鬼·情》 犹在镜中 作品数量 《围城》 《画魂》 《青春万岁》 第四代导演
原文传递
浅析伯格曼黄金时期电影中的哲学思想变迁
7
作者 王文东 王梓儒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以独特晦涩的作者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表达著称,他的电影中常出现的死亡、生存、信仰、怀疑、亲近与疏离等主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通过《第七封印》《处女泉》《犹在镜中》三部拍摄于伯格曼黄金时期的电影来... 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以独特晦涩的作者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表达著称,他的电影中常出现的死亡、生存、信仰、怀疑、亲近与疏离等主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通过《第七封印》《处女泉》《犹在镜中》三部拍摄于伯格曼黄金时期的电影来浅析伯格曼的哲学思想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格曼 《第七封印》 《处女泉》 犹在镜中 哲学思考
下载PDF
被光线牵连 英格玛·伯格曼与斯文·尼科维斯特
8
作者 时间之葬 《电影世界》 2013年第9期118-119,共2页
伯格曼的电影总是具备一种清冽冷峻的影像风格,这一独特的影像风格固然来自于斯堪迪纳维亚血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例如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坚持在袓国瑞典创作。但另一方面,那些精致的光影也是经由与他合作长达30年之久的斯文·尼科维... 伯格曼的电影总是具备一种清冽冷峻的影像风格,这一独特的影像风格固然来自于斯堪迪纳维亚血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例如他绝大部分时间都坚持在袓国瑞典创作。但另一方面,那些精致的光影也是经由与他合作长达30年之久的斯文·尼科维斯特之手才得以呈现在胶片和银幕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格曼 尼科 影像风格 维斯特 英格 于斯 黑泽明 电影史 犹在镜中 维亚
下载PDF
镜与灯:戴锦华的电影寓言
9
作者 谭杉杉 《长江文艺》 2017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综观戴锦华的电影研究,她所做的工作不是想象或杜撰出作品的真正所是的样子,不是用批评再现"理念",而是与时间进程一道,让"理念"在现象的世界上以一系列化身再现自身,在镜与灯的双重投射之下戴锦华的电影寓言若隐若现,似幻还真。一... 综观戴锦华的电影研究,她所做的工作不是想象或杜撰出作品的真正所是的样子,不是用批评再现"理念",而是与时间进程一道,让"理念"在现象的世界上以一系列化身再现自身,在镜与灯的双重投射之下戴锦华的电影寓言若隐若现,似幻还真。一镜在阅读戴锦华的《犹在镜中》、《昨日之岛》、《雾中风景》、《电影批评》以及近年来的文章时,注意到她反复使用的一个词:"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锦华 寓言 犹在镜中 潜意识 意象化 现代文明 影像 《霸王别姬》
原文传递
异质的镜像
10
作者 何桂彦 《东方艺术》 2004年第4期114-117,共4页
何剑的画作常给人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源自当代人的记忆,无需谱词便能走进人们的心里,让人有种既熟悉而又异样的感觉.
关键词 观众 个人图式 永乐宫壁画 异质 何剑 古代壁画 犹在镜中 艺术家
原文传递
“救赎”抑或“自救”?——伯格曼电影中的牧师形象
11
作者 王玉良 《电影画刊》 2007年第12期76-79,共4页
英格玛·伯格曼,将电影艺术带进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丰富的视觉意象、闪回和极端特写等手法,展现心灵深处的憧憧幽影,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关系。
关键词 伯格曼 英格 视觉意象 心理分析 托马斯 世界末日 最佳外语片 犹在镜中 心灵深处 痛苦挣扎
原文传递
质朴节制的导演处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安.塔尔科夫斯基 张久江 富澜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2-113,共32页
这里呈献给读者的是塔尔科夫斯基在苏联国家电影委员会所属高级编导讲习班上讲授的讲义。1981年,讲习班毕业生、导演K.罗普商斯基曾将讲授的速记记录加以整理以便付梓,并得到塔尔科夫斯基的首肯。但当时因故未能出版。
关键词 塔尔科夫斯基 伯格曼 鲁勃廖夫 人物性格 布莱松 苏联国家 犹在镜中 人类情感 假定性 安东尼奥尼
原文传递
车建全作品
13
作者 车建全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布面油画 犹在镜中 C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