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犹太文化困境及其空间隐喻——解读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中的文化身份书写
1
作者
张燕
吴晓梅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索尔·贝娄作为在美国的第二代犹太移民的代表,其作品对犹太后裔在美国的生存空间以及犹太文化的传承尤为关注。本文结合文学空间理论和文化身份理论,对《只争朝夕》的社会空间和家庭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五...
索尔·贝娄作为在美国的第二代犹太移民的代表,其作品对犹太后裔在美国的生存空间以及犹太文化的传承尤为关注。本文结合文学空间理论和文化身份理论,对《只争朝夕》的社会空间和家庭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纽约城市空间并置以及纽约城市空间和罗伯斯伯里乡下寓所的平行并置,隐喻了犹太文化面对强势主流文化的侵袭面临传承危机,犹太移民面临文化身份迷失的困境。小说中异化的家庭空间隐喻了看似是文化卫道士的犹太移民实则早已抛弃本民族的文化信条。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犹太移民的文化身份日益淡化,这种尴尬的文化身份处境也暗示着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犹太文化逐渐式微的存续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只争朝夕》
文学空间理论
文化
身份理论
犹太文化危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犹太文化困境及其空间隐喻——解读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中的文化身份书写
1
作者
张燕
吴晓梅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
北京工业大学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文摘
索尔·贝娄作为在美国的第二代犹太移民的代表,其作品对犹太后裔在美国的生存空间以及犹太文化的传承尤为关注。本文结合文学空间理论和文化身份理论,对《只争朝夕》的社会空间和家庭空间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纽约城市空间并置以及纽约城市空间和罗伯斯伯里乡下寓所的平行并置,隐喻了犹太文化面对强势主流文化的侵袭面临传承危机,犹太移民面临文化身份迷失的困境。小说中异化的家庭空间隐喻了看似是文化卫道士的犹太移民实则早已抛弃本民族的文化信条。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犹太移民的文化身份日益淡化,这种尴尬的文化身份处境也暗示着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犹太文化逐渐式微的存续危机。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只争朝夕》
文学空间理论
文化
身份理论
犹太文化危机
Keywords
Saul Bellow
Seize the Day
literary space theory
cultural identity theory
Jewish cultural crisis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犹太文化困境及其空间隐喻——解读索尔·贝娄《只争朝夕》中的文化身份书写
张燕
吴晓梅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