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9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病毒中和试验对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检测效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小红 赵丹华 +2 位作者 丁如霞 李玉华 聂建辉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组织不同的实验室分析假病毒中和法(Pseudo Virus-based Neutralization Assay,PBNA)对不同样品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能力,并比较其与经典的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以... 目的:组织不同的实验室分析假病毒中和法(Pseudo Virus-based Neutralization Assay,PBNA)对不同样品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能力,并比较其与经典的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RFFIT)以及小鼠中和试验法(Mouse Neutralization Test,MNT)的相关性。方法:共9家实验室,分别采用PBNA、RFFIT以及MNT法对6份样品进行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每个实验室进行3~5次重复实验。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系数对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BNA与RFFIT、PBNA与MNT、RFFIT与MNT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88和0.97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进行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重复检测6份样品的定量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BNA法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RFFIT、MNT的一种替代或补充方法,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临床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及抗狂犬病血清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中和试验 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 小鼠中和试验法 狂犬病毒中和抗体 协作研究
下载PDF
促伪狂犬病毒gD蛋白可溶性表达标签的筛选及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2
作者 王智豪 张冬萱 +3 位作者 乔岩 赵肖肖 范松杰 张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4-620,共7页
为筛选有助于伪狂犬病病毒(PRV)gD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标签,并检测其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扩增PRV gD基因后,分别连接携带MBP、SUMO、NusA和GST 4个不同促溶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1b-MBP-gD、pET21b-SUMO-gD、... 为筛选有助于伪狂犬病病毒(PRV)gD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标签,并检测其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扩增PRV gD基因后,分别连接携带MBP、SUMO、NusA和GST 4个不同促溶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1b-MBP-gD、pET21b-SUMO-gD、pET21b-NusA-gD和pET21b-GST-gD。经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采用IPTG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筛选可溶性表达效果最好的标签。结果显示,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均获得852 bp的目的条带与各自的载体条带,均与预期相符,进一步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基因序列与密码子优化后的PRV gD基因序列一致。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MBP标签融合gD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量最大,GST标签次之,SUMO标签和NusA标签融合的gD蛋白则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因此,选用重组MBP-gD蛋白(rMBP-gD)做后续鉴定。将rMBP-gD经Ni-NTA柱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检测其反应原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该重组蛋白与PK15细胞的结合;将该重组蛋白与PRV-GFP共孵育PK15细胞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竞争结合PK15细胞,从而抑制PRV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rMBP-gD具有反应原性,且可以结合PK15细胞,rMBP-gD蛋白可竞争结合PK15细胞抑制PRV的感染。上述结果首次证实,可溶性原核表达的rMBP-gD表达效果好,且具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PR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gD蛋白 可溶性原核表达 生物学活性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朱志坚 崔梦丽 +1 位作者 李金锋 刘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6,共10页
伪狂犬病毒(PRV)可引发多种动物的伪狂犬病并能感染人类,对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长期存在的免疫压力促使PRV不断产生变异毒株,给伪狂犬病的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其中,PRV介导的免疫逃逸是防控困难的重要原因。PRV编码基因在... 伪狂犬病毒(PRV)可引发多种动物的伪狂犬病并能感染人类,对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长期存在的免疫压力促使PRV不断产生变异毒株,给伪狂犬病的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其中,PRV介导的免疫逃逸是防控困难的重要原因。PRV编码基因在DNA复制、颗粒形成、疾病发展和免疫抑制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从病毒潜伏感染、先天免疫逃逸和获得性免疫逃逸3个方面,综述PRV劫持或干扰宿主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进展,总结病毒元件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对PRV介导的内质网应激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揭示PRV致病机制和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免疫逃逸 潜伏 先天免疫 获得性免疫
下载PDF
辣蓼黄酮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缓解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诱导的脾脏和肺脏氧化应激
4
作者 韦玉衡 赵雅琪 +3 位作者 陈奇 周家芳 周淑棉 胡庭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3-1225,共13页
本研究通过探索辣蓼黄酮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效果,以阐明辣蓼黄酮干预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小鼠诱导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只小鼠),即空白... 本研究通过探索辣蓼黄酮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及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效果,以阐明辣蓼黄酮干预伪狂犬病毒(PRV)感染小鼠诱导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只小鼠),即空白对照组、PRV组、维生素C(VC)组(灌服100 mg/kg BW VC)及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灌服200、100和50 mg/kg BW辣蓼黄酮混悬液),各组灌服量均为0.2 mL。PRV感染小鼠7 d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脾脏和肺脏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乙酰转移酶(HAT)和去乙酰转移酶(HDAC)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iNOS、Nrf2、HO-1、NQO1、乙酰化组蛋白H3(AcH3)和乙酰化组蛋白H4(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RV组脾脏组织中iNOS、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脏组织中HO-1、HDAC的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PRV组肺脏组织中iNOS、Nrf2、HO-1、NQO1、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iNOS、Nrf2、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脏组织中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PRV组相比,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脾脏组织中Nrf2、HO-1和HDAC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脏组织中HAT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肺脏组织中i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AcH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肺脏组织中AcH4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可见,辣蓼黄酮对Nrf2信号通路和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具有调控作用,且其通过该调控作用缓解PRV感染小鼠脾脏和肺脏诱导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 狂犬病毒 Nrf2信号通路 组蛋白乙酰化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卢立康 许楷惠 +4 位作者 黄元 蔡汝建 王晓虎 陈晶 向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伪狂犬病,也称阿氏病(Aujeszky's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在没有特定宿主的情况下,伪狂犬病毒可以侵入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猪、牛、羊等,从而导致易感动物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急性死亡。我国于20世... 伪狂犬病,也称阿氏病(Aujeszky'sdisease),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在没有特定宿主的情况下,伪狂犬病毒可以侵入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猪、牛、羊等,从而导致易感动物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急性死亡。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道猪伪狂犬病,且自2011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新的猪伪狂犬病变异株,致使养猪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诊断方法的设计和相关疫苗的开发,但伪狂犬病仍在养猪业广泛存在,近些年发现其对人类的健康也存在着潜在威胁,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关注。目前我国的猪场普遍实行伪狂犬疫苗免疫,因此检测免疫后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至关重要。本文总结目前对PRV的抗体检测方法,针对其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以对猪场临床上选择抗体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抗体检测 病毒中和试验 ELISA
下载PDF
影响猪伪狂犬病毒疫苗效果的因素
6
作者 陈学杰 王艳凤 +2 位作者 李芳 祝洪伟 郭宝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1期50-51,共2页
伪狂犬病最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暴发,可感染包括猪、牛、绵羊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其中对生猪的危害最大,可使不同日龄生猪有高热、神经共济失调、繁育生殖障碍等症状,传播快、致死率高、危害巨大,是全球公认的严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疫... 伪狂犬病最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暴发,可感染包括猪、牛、绵羊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其中对生猪的危害最大,可使不同日龄生猪有高热、神经共济失调、繁育生殖障碍等症状,传播快、致死率高、危害巨大,是全球公认的严重影响生猪产业发展的疫病之一。科学接种疫苗是防控猪伪狂犬病毒病的最有力手段,笔者对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总结概述,以期为生猪伪狂犬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狂犬病 接种疫苗 疫苗免疫效果 生猪产业发展 共济失调 生殖障碍 疫苗效果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在小鼠原代神经细胞中潜伏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向广韬 吴红霞 +6 位作者 王异民 周末 王亚林 王翌 尹航 仇华吉 孙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5,共7页
缺少PRV良好的潜伏感染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潜伏感染机制的障碍。为建立PRV潜伏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本研究通过分离新生鼠背根神经节(DRG)获取神经细胞,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鉴定,获得了DRG中的神经细胞。采用重组报告病毒r... 缺少PRV良好的潜伏感染模型已成为研究其潜伏感染机制的障碍。为建立PRV潜伏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本研究通过分离新生鼠背根神经节(DRG)获取神经细胞,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鉴定,获得了DRG中的神经细胞。采用重组报告病毒r PRV-EGFP感染神经细胞,同时添加阿昔洛韦(ACV)抑制病毒复制以建立潜伏感染,并采用棋盘法对病毒感染剂量和ACV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感染复数(MOI)为0.001,ACV浓度为0.5 mmol/L,病毒能够在神经细胞中稳定建立潜伏感染。采用荧光定量RT-PCR、病毒滴度测定、药物刺激再激活的方法对潜伏感染模型鉴定,结果显示,潜伏感染时病毒不能复制,且不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而经LY294002(PI3K抑制剂)诱导病毒再激活后,病毒大量复制并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本研究首次利用小鼠原代神经细胞建立了PRV的潜伏感染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PRV潜伏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小鼠背根神经节 潜伏感染 再激活 模型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GX074株P-M^(S20F)突变体构建及其生长特性鉴定
8
作者 彭璟 李文芳 +3 位作者 陆丽莹 韦显凯 李晓宁 罗廷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2,共10页
【目的】明确狂犬病病毒(RABV)强毒株GX074的P蛋白和M蛋白第20位苯丙氨酸(Phe)替换至弱毒株r RC-HL的重组突变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特性,为P蛋白和M蛋白转录复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反向遗传技术以强毒株GX074的M蛋白第2... 【目的】明确狂犬病病毒(RABV)强毒株GX074的P蛋白和M蛋白第20位苯丙氨酸(Phe)替换至弱毒株r RC-HL的重组突变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特性,为P蛋白和M蛋白转录复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反向遗传技术以强毒株GX074的M蛋白第20位Phe替换弱毒株r RC-HL(GX074P)的M蛋白第20位丝氨酸(Ser),构建r RC-HL(GX074P-M^(S20F))突变体感染性c DNA克隆并拯救病毒。以重组突变体感染BSR/T7-9细胞,进行多步生长曲线测定,比较重组突变体与亲本毒株的生长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N蛋白、P蛋白和M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基因、P基因和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RT-PCR和测序鉴定,拯救的突变体r RC-HL(GX074P-M^(S20F))M蛋白第20位Ser成功替换为Phe。多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突变体在感染24、48、72和96 h后,病毒滴度均高于亲本弱毒株r RC-HL和对照弱毒株r RC-HL(GX074PM1),平均约为亲本弱毒株r RC-HL的10倍。在蛋白表达水平上,r RC-HL(GX074P-M^(S20F))毒株在感染48 h后,N蛋白和M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亲本弱毒株r RC-HL(P<0.01),说明强毒株GX074的P蛋白联合M蛋白第20位Phe替换至弱毒株r RC-HL后,增加了突变体N蛋白和M蛋白表达。感染24和48 h后,r RC-HL(GX074P-M^(S20F))毒株N基因、P基因和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亲本弱毒株r RC-HL和对照弱毒株r RC-HL(GX074PM1)。【结论】强毒株GX074的M蛋白第20位Phe替换可提高病毒的增殖能力,同时增强病毒的复制与转录能力,M蛋白第20位Phe可能是影响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关键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rabv) P蛋白 M蛋白 生长特性 反向遗传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猪脾淋巴细胞的转录组学分析
9
作者 陈家骥 赵怡 +1 位作者 周家芳 胡庭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3,共8页
旨在探究伪狂犬病病毒(PRV)体外感染猪脾淋巴细胞基因组转录水平的变化,通过检测PRV感染猪脾淋巴细胞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基因表达水平,筛选感染关键时间点进行PRV感染细胞的高通量测序,分析PRV感染后基因... 旨在探究伪狂犬病病毒(PRV)体外感染猪脾淋巴细胞基因组转录水平的变化,通过检测PRV感染猪脾淋巴细胞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基因表达水平,筛选感染关键时间点进行PRV感染细胞的高通量测序,分析PRV感染后基因表达层面的变化。结果表明,PRV感染后共筛选出2293个差异基因(DEGs),其中有726个基因表达上调,1567个基因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DEGs广泛分布于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参与调节细胞膜受体活性、信号转导和免疫等生物学进程。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如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提示PRV致病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PRV感染猪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乙酰化 去乙酰化 差异转录组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BJC变异株分离鉴定及gB和gE基因序列分析
10
作者 娄昆鹏 李阳 +2 位作者 项伟 徐博 朱国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6,共7页
为了确定伪狂犬病疑似发病猪场PRV变异株病原及其病毒分子特征,通过病理剖检、病毒分离鉴定与纯化、ST细胞TCID_(50)和小鼠LD_(50)测定,对分离鉴定的病毒gB、gE基因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ious Prime... 为了确定伪狂犬病疑似发病猪场PRV变异株病原及其病毒分子特征,通过病理剖检、病毒分离鉴定与纯化、ST细胞TCID_(50)和小鼠LD_(50)测定,对分离鉴定的病毒gB、gE基因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ious Prime对gB、gE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PRV强毒株。该病毒在ST细胞生长良好,纯化后的病毒经测定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为10^(8.5)TCID_(50)/mL,对6周龄昆明小鼠的LD_(50)为10^(5.8)TCID_(50)。测序结果与预期的PRV gB、gE基因片段相符。遗传进化分析可知与国内代表PRV变异毒株如JS2012、HN1201、ZJ01等处于同一分支,与欧美分离株如Bartha、Kaplan、Becker等亲缘关系较远,处于不同的大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JC株与国外经典毒株和国内早期分离毒株存在多个特征性位点替换,符合国内流行变异毒株特征,BJC株为PRV变异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分离鉴定 BJC株 gB、gE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米非司酮的抗伪狂犬病毒作用及其与氢醌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紫彤 赵晨遥 +2 位作者 朱慧欣 蓝培如 王先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6-323,共8页
[目的]本试验探究药物米非司酮的抗伪狂犬病毒(PRV)作用及其与另一种抗伪狂犬病毒药物氢醌的协同作用,为抗PRV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Western blot和qPCR等方法检测米非司酮及其与氢醌联用在体外对伪狂犬病毒复制的影... [目的]本试验探究药物米非司酮的抗伪狂犬病毒(PRV)作用及其与另一种抗伪狂犬病毒药物氢醌的协同作用,为抗PRV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Western blot和qPCR等方法检测米非司酮及其与氢醌联用在体外对伪狂犬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影响的作用阶段,再通过小鼠攻毒保护试验进一步确认其抗病毒作用及与氢醌联用的协同作用。[结果]15μmol·L^(-1)米非司酮具有抗病毒作用,且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此作用发生于伪狂犬病毒复制早期。体内、体外试验结果表明,米非司酮(体内5μmol·L^(-1)、体外40 mg·kg^(-1))单独或与氢醌(体内5μmol·L^(-1)、体外50 mg·kg^(-1))联用均具有抗病毒作用,与氢醌具有协同抗病毒作用,同时能减轻单独用药对肝脏的损伤。[结论]米非司酮在病毒复制早期发挥抗病毒作用,与氢醌的联用具有更好的抗病毒效果,既减轻氢醌对肝脏的损伤,又弥补米非司酮药效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米非司酮 病毒 氢醌 协同效应
下载PDF
百里香酚体外抗伪狂犬病毒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方式
12
作者 宋天浩 庞莲凤 +5 位作者 陈凌霜 邓惠丹 徐志文 朱玲 任志华 邓俊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9,共9页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BHK-21细胞为研究模型,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百里香酚在体外抗伪狂犬病毒(PRV)的活性及其作用方式。使用CCK-8法检测百里香酚对BHK-21细胞的最大无害浓度(MNTC),计算得出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12.789±1.6...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BHK-21细胞为研究模型,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百里香酚在体外抗伪狂犬病毒(PRV)的活性及其作用方式。使用CCK-8法检测百里香酚对BHK-21细胞的最大无害浓度(MNTC),计算得出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12.789±1.652)μg·mL^(-1),对PR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30.710±0.303)μg·mL^(-1),对PRV的治疗指数(TI)为6.929,说明百里香酚属于高效低毒类抗PRV药物。使用CPE观察法检测百里香酚对PRV病毒滴度和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显示,百里香酚能够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PRV的病毒滴度,并降低PRV在BHK-21中增殖后的毒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处理下PRV感染的BHK-21细胞的PRV-gE基因的拷贝量,研究百里香酚体外抗PRV的作用方式,结果显示,百里香酚主要是通过抑制PRV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来发挥抗病毒活性的,同时能够直接杀灭部分PRV病毒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酚 狂犬病毒 体外抗病毒活性 作用方式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EP0蛋白拮抗宿主蛋白Spindlin1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鸿远 冯晗 +1 位作者 王迪 成温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2-728,共7页
为了分析Spindlin1 (Spin1)蛋白对猪伪狂犬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GE Dharmacon siRNA网站设计3条Spin1 si RNA (siSpin1-376、siSpin1-537与si Spin1-654),将其以1∶1∶1的比例混合,以30 pmol的剂量转染PK-15细胞,转染后48 h感... 为了分析Spindlin1 (Spin1)蛋白对猪伪狂犬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GE Dharmacon siRNA网站设计3条Spin1 si RNA (siSpin1-376、siSpin1-537与si Spin1-654),将其以1∶1∶1的比例混合,以30 pmol的剂量转染PK-15细胞,转染后48 h感染PRV He N1株,并分别于感染后6 h、12 h、18 h和24 h收集细胞及上清样品,进行病毒的TCID50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12 h,干扰Spin1的表达能够显著促进PR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P<0.05)。将PRV以MOI 0.1感染PK-15细胞后不同时间,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RV感染对Spin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转染siRNA-NO的对照组相比,PRV感染后12 h细胞中的Sp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余时间段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为了阐明PRV拮抗Spin1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分别构建PRV早期蛋白EP0与Spin1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分别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共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93FT),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独转染Spin1表达质粒的细胞相比,共转染Spin1与EP0表达质粒细胞中Spin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进一步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Co-IP)分析二者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显示,EP0与Spin1在共转染的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上述结果表明,PRV EP0蛋白能够通过与Spin1蛋白的相互作用下调其的表达。本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能够抑制PRV复制的宿主蛋白,并阐明了PRV拮抗宿主抗病毒因子的一种新机制,为揭示PRV的致病机理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EP0蛋白 Spindlin1(Spin1) 下调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GDSH2020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毒力基因分子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安琪 羊露露 +5 位作者 黄淑坚 袁生 黄良宗 白挨泉 温峰 郭锦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0,共9页
为了解目前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株的特点,本试验于2020年采集广东省四会市某猪场临床疑似PRV感染发病猪的组织样品,运用PCR、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随后将获得的病原接种新... 为了解目前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毒(PRV)野毒株的特点,本试验于2020年采集广东省四会市某猪场临床疑似PRV感染发病猪的组织样品,运用PCR、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随后将获得的病原接种新西兰白兔分析其致病性,并对该病原的主要毒力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经PCR检测可扩增出PRV特异性阳性条带;接种PK-15细胞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纯化后将获得病原命名为GDSH2020;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在感染细胞60 h后病毒滴度即达到最高(10~(6.625) TCID_(50)/mL)。GDSH2020株接种新西兰白兔2 d后即出现体温升高、注射部位奇痒、啃咬等症状,并在接毒后3~4 d全部死亡。GDSH2020株gB、gC、gD、gE和TK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参考毒株(Kaplan、Becker等)相比,gE基因氨基酸序列在第48、496位分别插入1个天冬氨酸,与国内变异株特征一致;而gC基因氨基酸序列有4个位点突变(S102P、H103R、A336V和T393A);gB基因氨基酸序列有2个位点突变(A36T和G331R);gD基因氨基酸序列有1个位点突变(I101T);TK基因氨基酸序列有1个位点突变(E171G)。序列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GDSH2020株gB、gC、gD、gE和TK基因与国内变异株属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分离鉴定了1株PRV变异株,为广东省进一步开展PR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亮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6期34-35,共2页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急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和贮存宿主,猪感染后可出现母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仔猪脑脊髓炎和高度致死,其他动物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奇痒、脑脊髓炎等,对家畜、野生动物和...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急性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和贮存宿主,猪感染后可出现母猪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症状、仔猪脑脊髓炎和高度致死,其他动物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奇痒、脑脊髓炎等,对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对伪狂犬病毒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伪狂犬病的基础研究以及疫苗、药物等防控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众 王新茹 +3 位作者 殷健 陈彤 庄林林 申秋平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9期92-96,共5页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猪伪狂犬病毒对于净化PR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猪狂犬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层析技术、荧...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猪伪狂犬病毒对于净化PR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猪狂犬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层析技术、荧光微球免疫检测方法;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包括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定量PCR、数字PCR、基于PCR的新型分子诊断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以及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文章对上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旨在为有效防控PR和科学净化PR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方法 等温扩增技术
下载PDF
紫外线对狂犬病毒的灭活效果
17
作者 曲晓蒙 张志刚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为探讨紫外线对狂犬病毒(RV)的灭活效果,为狂犬病疫苗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将制备好的狂犬病毒悬液置于∅9 cm玻璃平皿内,在生物安全柜内风干后于辐照强度≥7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下作用15 min,用病毒培养液复溶后,每... 为探讨紫外线对狂犬病毒(RV)的灭活效果,为狂犬病疫苗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提供参考,将制备好的狂犬病毒悬液置于∅9 cm玻璃平皿内,在生物安全柜内风干后于辐照强度≥7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下作用15 min,用病毒培养液复溶后,每只小白鼠按照0.03 mL的剂量脑腔注射,饲养14 d,根据小白鼠的死亡率确定紫外线对狂犬病毒的灭活效果。经过连续3次平行试验,阳性对照组死亡率为100%、100%、87.5%,供试品组全部存活,说明紫外线对狂犬病毒具有灭活作用,辐照强度≥7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下作用15 min能彻底杀灭狂犬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灭活 狂犬病毒 生物安全
下载PDF
铜仁市碧江区猪伪狂犬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明轩 《北方牧业》 2023年第12期18-19,共2页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重要成员,该病原感染可引起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即为伪狂犬病(PR)。PRV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其包括猪、犬、猫、牛和羊等,引起奇痒(猪以外)及发热等临床症状。猪为PRV唯一自然宿主,不同发育阶段猪群...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重要成员,该病原感染可引起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即为伪狂犬病(PR)。PRV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其包括猪、犬、猫、牛和羊等,引起奇痒(猪以外)及发热等临床症状。猪为PRV唯一自然宿主,不同发育阶段猪群对PRV均易感,其中仔猪感染PR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腹泻、发热和神经症状等;妊娠母猪出现繁殖障碍;育肥猪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等,影响料肉比等。此外,PRV可感染人,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视力减退及脑炎等。因此,PRV的流行不但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同时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呼吸困难 接触性传染病 繁殖障碍 自然宿主 妊娠母猪 神经症状 料肉比
下载PDF
THBS3蛋白新功能—伪狂犬病毒侵入辅助受体
1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24,共1页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以引起仔猪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母猪繁殖障碍,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病原之一。同时由于PRV能够感染多种人类细胞,病毒进化可能会促进PRV适应人类,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另一个新病原。PRV病毒...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以引起仔猪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母猪繁殖障碍,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病原之一。同时由于PRV能够感染多种人类细胞,病毒进化可能会促进PRV适应人类,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另一个新病原。PRV病毒粒子表面含有多种糖蛋白,能够介导病毒与表面受体结合、病毒囊膜与细胞融合和进入细胞3个过程。病毒侵入的这3个阶段是级联事件,其中病毒糖蛋白gC和携带硫酸肝素链(HSPGs)的细胞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病毒的吸附,而受体结合蛋白gD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启动病毒囊膜和细胞膜之间的融合。然而,在具有氨基多糖生物合成缺陷的小鼠L细胞中使用放射性标记的病毒粒子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gC和HSPG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PRV的传染性不是必需的,而且PRV gD主要有助于病毒粒子与HSPGs以外的细胞表面成分结合。此外,gB也是一种HSPGs结合蛋白,研究表明,gB结合HSPGs的能力是细胞外和细胞间人疱疹病毒有效进入细胞所必需的。在PRV感染的早期阶段,病毒糖蛋白gD和宿主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病毒的融合和进入。已经报道了3种gD受体,3-O-磺化修饰的硫酸肝素(3-O-S-HS),HveC(PRR1,nectin-1)和HveB(PRR2,nectin-2)。之前的一项研究表明gD可能参与病毒结合。然而,在病毒结合过程中宿主蛋白与gD的相互作用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繁殖障碍 放射性标记 狂犬病毒 病毒囊膜 早期阶段 病毒粒子 PRV 细胞膜蛋白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疑似感染人的实验室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彩华 班付国 +11 位作者 闫若潜 王东方 王翠 张利平 朱前磊 闫志玲 刘影 王淑娟 马震原 郭育培 程果 赵雪丽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4期41-46,共6页
为给人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RV)来源分析及其感染机理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对一例疑似感染PRV患者的血清、脑脊液、拭子及其工作猪场的病猪血清、组织等样品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及病毒分离,对其工作猪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同事... 为给人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RV)来源分析及其感染机理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对一例疑似感染PRV患者的血清、脑脊液、拭子及其工作猪场的病猪血清、组织等样品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及病毒分离,对其工作猪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同事血清样品进行PR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人样品经数字PCR检测均为PRV核酸阳性;病人发病后5~90 d内的血清样品均为PRV gB抗体阳性,gE抗体发病后18 d转为阳性并一直持续到发病后90 d;病人同事均未表现临床症状,其血清样品PRV gB抗体阳性率为22.2%,gE抗体均为阴性;从病人工作猪场的病猪样品中分离到PRV,且样品经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及ELISA抗体检测均检出阳性;病人工作猪场为PRV阳性场,病人及PRV gB抗体阳性同事均有直接接触病猪史。结果表明,患者感染的PRV来自其工作猪场猪群的可能性较大,人感染后表现出和动物感染相似的抗体消长规律。PRV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及其感染机制需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gB抗体 gE抗体 病原 数字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