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独柱高架站台组合结构体系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许立言
聂建国
+2 位作者
丁然
马国友
王永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4-41,共8页
高架站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具有站桥合一的特点。针对"干"字形独柱-长悬臂体站台的复杂结构,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方案进行优化,介绍了工程设计中结构建模,构件设计,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问题。分别采用有限元计算软...
高架站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具有站桥合一的特点。针对"干"字形独柱-长悬臂体站台的复杂结构,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方案进行优化,介绍了工程设计中结构建模,构件设计,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问题。分别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GEN和MSC.MARC进行反应谱法设计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二次开发的纤维模型,适用于组合结构体系的非线性分析,能高效准确地模拟罕遇地震作用下站台结构的动力弹塑性行为;采用组合结构的高架站台结构能有效减小自质量,降低地震作用,提高抗震性能,实现结构轻量化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独柱高架站台
弹塑性时程分析
纤维模型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混合消能减震技术的组合结构独柱高架站台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许立言
聂鑫
+1 位作者
庄亮东
陶慕轩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62,共13页
结合高性能组合结构形式以及混合消能减震体系的双重技术优势,研发了适用于独柱长悬臂式高架站台结构的抗震体系。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MARC分别对该体系进行了强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SC...
结合高性能组合结构形式以及混合消能减震体系的双重技术优势,研发了适用于独柱长悬臂式高架站台结构的抗震体系。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MARC分别对该体系进行了强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SC. MARC二次开发的纤维模型和采用宏观本构的一维非线性弹簧模型能高效准确地模拟站台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特征以及损伤破坏规律。混合消能减震技术可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在降低主体构件耗能的同时增强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在体系层面,混合消能减震技术可明显改善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地降低结构的整体变形和层间位移角;在构件层面,消能减震体系能减少或避免主体构件的出铰,有效地降低主要承重构件的截面应力水平,降低悬臂梁所承受的扭矩。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合消能减震体系中,由于结构的各个薄弱环节均得到了加强,未受到消能减震构件保护的其他结构构件的地震响应可能会被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结构
独柱高架站台
混合消能减震技术
有限元分析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题名
独柱高架站台组合结构体系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许立言
聂建国
丁然
马国友
王永
机构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4-41,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J09B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291)
文摘
高架站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具有站桥合一的特点。针对"干"字形独柱-长悬臂体站台的复杂结构,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方案进行优化,介绍了工程设计中结构建模,构件设计,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问题。分别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GEN和MSC.MARC进行反应谱法设计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二次开发的纤维模型,适用于组合结构体系的非线性分析,能高效准确地模拟罕遇地震作用下站台结构的动力弹塑性行为;采用组合结构的高架站台结构能有效减小自质量,降低地震作用,提高抗震性能,实现结构轻量化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
组合结构
独柱高架站台
弹塑性时程分析
纤维模型
抗震性能
Keywords
composite structure
single-column elevated station
elasto-p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fiber beam-column model
seism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TU398.9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混合消能减震技术的组合结构独柱高架站台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许立言
聂鑫
庄亮东
陶慕轩
机构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北京市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62,共13页
基金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7YJ094)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M62004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C0703405)
文摘
结合高性能组合结构形式以及混合消能减震体系的双重技术优势,研发了适用于独柱长悬臂式高架站台结构的抗震体系。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 MARC分别对该体系进行了强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SC. MARC二次开发的纤维模型和采用宏观本构的一维非线性弹簧模型能高效准确地模拟站台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特征以及损伤破坏规律。混合消能减震技术可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在降低主体构件耗能的同时增强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在体系层面,混合消能减震技术可明显改善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地降低结构的整体变形和层间位移角;在构件层面,消能减震体系能减少或避免主体构件的出铰,有效地降低主要承重构件的截面应力水平,降低悬臂梁所承受的扭矩。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合消能减震体系中,由于结构的各个薄弱环节均得到了加强,未受到消能减震构件保护的其他结构构件的地震响应可能会被放大。
关键词
组合结构
独柱高架站台
混合消能减震技术
有限元分析
抗震性能
Keywords
composite structure
single-column elevated station
hybrid energy dissipation technique
FEA
seismic behavior
分类号
TU398.9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11.4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独柱高架站台组合结构体系设计及分析
许立言
聂建国
丁然
马国友
王永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4
原文传递
2
基于混合消能减震技术的组合结构独柱高架站台抗震性能研究
许立言
聂鑫
庄亮东
陶慕轩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