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心·猛志·悲慨——论陶渊明人格与文风之关系
1
作者 蒋文燕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素心"、"猛志"与"悲慨"是陶渊明人格境界的三个侧面,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定使诗人在面对现实"悲慨"时,仍保有浓厚的赤子情怀。这使得陶诗的诗风在平淡自然之外,还具有豪放劲直、悲慨沉郁的特点... "素心"、"猛志"与"悲慨"是陶渊明人格境界的三个侧面,对理想的执著与坚定使诗人在面对现实"悲慨"时,仍保有浓厚的赤子情怀。这使得陶诗的诗风在平淡自然之外,还具有豪放劲直、悲慨沉郁的特点。而陶渊明人格与文风三个侧面的一致内涵则是"傲然自足"的自由意志,诗人以此蔑视苦难、超越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素心 猛志 悲慨 超越精神
下载PDF
猛志逸四海,性本爱丘山——论中国古代文人性格和志趣
2
作者 沈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S1期1-5,共5页
古人有古人的性格,文人又有文人的性格。但我这里说的性格,是就他们的志趣和事业观来谈的。人的思想和品操,应当说是复杂多变的,不是单一的。如果认为某个人志在仕途功名,另外一个人喜欢淡泊人生,这只能相对而言。说陶渊明只求世外桃源。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人 陶渊明 中国古代文学 性格 猛志 文学艺术 事业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爱国诗人 四海
下载PDF
“归田”实无奈“猛志”难释怀——对陶渊明“归隐”的再思索
3
作者 洪山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往往被视为中国隐士的代表人物。但实际上,陶渊明并不是真正的“隐士”,他只是迫不得已而“归田”,其内心深处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至死也没有泯灭。
关键词 陶渊明 归隐 归田 猛志
下载PDF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抗日名将方振武
4
作者 蒋二明 段泽源 《决策》 1995年第8期46-47,共2页
望门投止思张俭 1933年10月12日,北平商会会长冷家骥等团体代表再到方部,说南京政府已允诺,保证方、吉生命安全,给资以考察名义出国;军队由蒋收编;师长以上军官不咎既往,礼送到天津;旅长以上发资遣散。方、吉既不愿离开抗日战场,又不愿... 望门投止思张俭 1933年10月12日,北平商会会长冷家骥等团体代表再到方部,说南京政府已允诺,保证方、吉生命安全,给资以考察名义出国;军队由蒋收编;师长以上军官不咎既往,礼送到天津;旅长以上发资遣散。方、吉既不愿离开抗日战场,又不愿热血抗日的部下作无谓牺牲,大有“满目山川极望哀,周原禾黍重徘徊”之慨,最后又不得不同意和平解决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志 刑天 抗日 徐谦 蒋介石 方部 军长 天津 望门投止 何应钦
下载PDF
猛志如虹唱大风——读长篇小说《人间正道》
5
作者 韩瑞亭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0-42,共3页
猛志如虹唱大风———读长篇小说《人间正道》韩瑞亭正当文学界和社会读者为近年来出现的长篇小说创作的兴旺势头而欣悦,却又为反映变革时代的精采之作缺席而惋叹之际,周梅森的《人间正道》悄然问世,它来得可谓及时,它给予许多对于... 猛志如虹唱大风———读长篇小说《人间正道》韩瑞亭正当文学界和社会读者为近年来出现的长篇小说创作的兴旺势头而欣悦,却又为反映变革时代的精采之作缺席而惋叹之际,周梅森的《人间正道》悄然问世,它来得可谓及时,它给予许多对于长篇小说迅捷而成功地表现当下变革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变革时代 社会变革 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变革 民族精神气质 叙事框架 南水北调工程 猛志 平川
原文传递
扬州衰败的悲歌--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绍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39,44,共5页
表面看来,微观分析局限于个案,但是个案分析如果绝对化,可能造成自我蒙蔽。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中举陶渊明为例:“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表面看来,微观分析局限于个案,但是个案分析如果绝对化,可能造成自我蒙蔽。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中举陶渊明为例:“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这提醒我们:拘泥于个案可能造成片面性,遮蔽全面性。就姜變《扬州慢·淮左名都》而言,这首词并不能展现他的全面,故联系其另一方面,在矛盾对立中分析,深入理解其思想和艺术,确立其在词史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词 悠然见南山 词史 猛志 扬州慢 矛盾对立 陶渊明 微观分析
下载PDF
陶渊明《闲情赋》的创作旨归
7
作者 耿振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0-32,共3页
陶渊明的《闲情赋》,历来解说纷纭。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整个诗文创作可以看出,《闲情赋》中的"美人"有象征意义,她寄托了陶渊明少年的"猛志"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以及在晚年的生活潦倒中,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力... 陶渊明的《闲情赋》,历来解说纷纭。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整个诗文创作可以看出,《闲情赋》中的"美人"有象征意义,她寄托了陶渊明少年的"猛志"和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以及在晚年的生活潦倒中,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力守田园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美人 猛志 田园
下载PDF
陶渊明诗歌风格之我见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杰军 《宿州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26-28,共3页
本文试图重新审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认为古今学者的“平淡”一词来概括陶诗风格之不确,并且分别从陶诗的题材感情及陶诗的语言两方面具体分析陶诗风格的多样化特征。
关键词 陶渊明诗歌 田园诗 苏轼 陶诗风格 园田居 组诗 猛志 刘裕 朱熹 语言
下载PDF
试还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以本来面目——驳南宋曾纮以来“刑天舞干戚”之讹说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振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5-57,62,共4页
南宋曾紘首发异端,曰:“余尝评陶公诗,语造平淡而寓意深远,外若枯槁而中实敷腴真诗人之冠冕也。平生酷爱此作,每以世无善本为恨,顷因阅《读山海经》诗。
关键词 陶渊明诗 《山海经》 本来面目 刑天 《读山海经》 《陶渊明集》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邵康节 猛志 周必大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人生悲剧
10
作者 许晓晴 《晋阳学刊》 2000年第2期39-43,共5页
陶渊明在文学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但陶渊明本人却一生坎坷,颇不得志,是一个 悲剧性的人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却苦于没有机 会发挥才能,仕途受阻,政治理想破灭。二、归隐田园,原本希望成... 陶渊明在文学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但陶渊明本人却一生坎坷,颇不得志,是一个 悲剧性的人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却苦于没有机 会发挥才能,仕途受阻,政治理想破灭。二、归隐田园,原本希望成为有道隐士,并能够给时人 指点迷津,却始终无人知遇。三、生活上,灾难频频,诗人又不善于耕种,致使他穷困潦倒,形 成了生活层面上的悲剧。这三个悲剧伴随着诗人走完生命的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意识 陶渊明 猛志 归隐 灾难
下载PDF
陶渊明人格论
11
作者 李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6期66-74,共9页
陶渊明的诗品和人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羡慕。他的诗,可以说是他的人格的焕发;而他的人格,则又是一首蕴含深刻的感人的诗。梁萧统指出:陶渊明“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 陶渊明的诗品和人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羡慕。他的诗,可以说是他的人格的焕发;而他的人格,则又是一首蕴含深刻的感人的诗。梁萧统指出:陶渊明“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为此乎?”(《陶渊明集·序》)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对陶渊明真实人格所作出的公正评价。尔后,宋代苏轼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现实人格 人格论 理想人格 固穷 儒家 道家 “伪” 猛志 “真”
下载PDF
读史随笔:济天下与善其身
12
作者 罗克岩 《创作评谭》 2009年第5期43-44,27,共3页
后人谈起陶渊明,最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彭泽扔印归田。无独不仅有偶,中国古代有那么一批士人,因与陶公有相似的际遇,被后世推崇备至,称作'笃志'的'大贤'。大贤们传记主线基本相似:开初既有猛志,... 后人谈起陶渊明,最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彭泽扔印归田。无独不仅有偶,中国古代有那么一批士人,因与陶公有相似的际遇,被后世推崇备至,称作'笃志'的'大贤'。大贤们传记主线基本相似:开初既有猛志,亦有高趣。猛志必定要救天下苍生;高趣必定向往安贫守节饿死不仕的古人。然后步入或称误入仕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安 猛志 大贤 大司寇 天下 孔子 孔丘(前551-前479)
下载PDF
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13
作者 钟书林 《决策探索》 2021年第5期76-77,共2页
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其实,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从他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到中年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大... 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其实,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从他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到中年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大济于苍生”的济世热情,贯穿陶渊明的一生。每位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并希望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也是这样。诗人“总角闻道”(《荣木》),少年“游好在六经”,植根于儒家学术思想土壤,崇拜孔子的“士志于道”(《论语·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诗》 士志于道 《读山海经》 少年时代 隐者 陶渊明 猛志 隐士
下载PDF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赏析
14
作者 张亚欣 《孙子研究》 2015年第5期123-124,共2页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口衔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挥舞着盾斧,勇猛的斗志始终存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同为生灵不存余惧,化成异物并无悔意。)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徒然存有往昔...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口衔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挥舞着盾斧,勇猛的斗志始终存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同为生灵不存余惧,化成异物并无悔意。)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徒然存有往昔的猛志,天赐良机岂可等待.)提起陶渊明(1),恐怕人们便会在头脑中绘出一位田园信步、悠然采菊的隐者形象来。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也说:'晋陶渊明独爱菊。'其实,陶渊明写菊并不多,只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太著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组诗 猛志 舞干戚 田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读山海经》
下载PDF
陶渊明的理想王国——浅析《桃花源记》
15
作者 滕碧城 《高校教育管理》 1980年第1期17-19,共3页
《桃花源记》是我国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是他的社会理想的艺术结晶,是他不满现实反抗现实的战斗武器,也是他思想、艺术发展到高峰的表现.陶渊明原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曾在《杂诗》中写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 《桃花源记》是我国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是他的社会理想的艺术结晶,是他不满现实反抗现实的战斗武器,也是他思想、艺术发展到高峰的表现.陶渊明原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曾在《杂诗》中写道:“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充分反映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晋宋交替之际,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动乱黑暗的时代,当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复杂,门阀制度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真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作为家境已经没落的陶渊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理想王国 桃源 世外 理想社会 现实社会 《桃花源诗并记》 门阀制度 猛志
下载PDF
狂歌当哭的李世南
16
作者 聂雄前 《艺术界》 1996年第Z2期18-21,共4页
和世南先生相交已经四年了。从表面看,他是一位不与世事的都市隐士,尽管没有条件“采菊东篱下”,但“悠然见南山”的神色总在眉宇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但正如陶渊明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时候一样,李世南的艺术世界并不一... 和世南先生相交已经四年了。从表面看,他是一位不与世事的都市隐士,尽管没有条件“采菊东篱下”,但“悠然见南山”的神色总在眉宇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但正如陶渊明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时候一样,李世南的艺术世界并不一派静穆,有些作品中近乎狂野的生命张力,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去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先生 叛道 生命张力 深圳 猛志 狂野 刑天 艺术创作 学画 艺术个性
原文传递
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17
作者 钟书林 《智慧中国》 2021年第1期56-58,共3页
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其实,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从他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到中年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 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其实,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从他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到中年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大济于苍生"的济世热情,贯穿陶渊明的一生。每位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并希望在社会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也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诗》 《读山海经》 少年时代 隐者 陶渊明 猛志 隐士 底色
原文传递
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18
作者 钟书林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1年第1期61-63,共3页
虽然归隐田园,但还在眼观政治。严酷的政治形势使他对抱负的施展不再抱任何幻想,坚隐不仕。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其实,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从他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到中... 虽然归隐田园,但还在眼观政治。严酷的政治形势使他对抱负的施展不再抱任何幻想,坚隐不仕。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其实,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从他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杂诗》其五),到中年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大济于苍生"的济世热情,贯穿陶渊明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诗》 《读山海经》 少年时代 隐者 陶渊明 猛志 政治形势 归隐田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