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最少的公猪存栏获得最高的繁殖率
1
作者 郭式健 《中国牧业通讯》 2001年第4期42-43,共2页
所有的育种群体似乎都在尽量使用人工授精技术以减少公猪的饲养量提高公猪的配种量。但是是否能够保持足够的公猪配种能力呢?这与公猪的数量有关,也与公猪的管理有关。熟练的公猪管理从来没有那么重要,丝毫不能保证这些保留下来的少... 所有的育种群体似乎都在尽量使用人工授精技术以减少公猪的饲养量提高公猪的配种量。但是是否能够保持足够的公猪配种能力呢?这与公猪的数量有关,也与公猪的管理有关。熟练的公猪管理从来没有那么重要,丝毫不能保证这些保留下来的少量公猪得以优化利用。 即使是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工授精持照经营者,也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公猪用于在人工授精时试情,并在第一次授精失败后进行本交来补救。它们的影响主要是包括提高母猪妊娠率,保持正常的发情周期和妊娠,也刺激后备母猪的发情。 我们必须确定所需公猪的最小数量。过度扩大性别比例可能会由于发情刺激或测试的减少、初配母猪产仔性能的降低而导致单位产出的降低。 公母比例的界线由群体大小决定。一个100头母猪的企业至少需要两头公猪来照顾到刺激发情,试情和对那些重复发情的母猪配种。换句话说,公母比例要超过1:50。但是一个500头母猪的群体,在操作时只需8头公猪,公母比例为1:63,而1000头母猪运行时需l5头公猪,公母比例达到1:67。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没有考虑公猪的年龄。对于刺激和测试发情,理想的公猪应该相对较成熟,虽然较年轻的公猪和体重较小的公猪相比,爬跨后备母猪较为便利。建议对所有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者来说,必须保留有效数量的年轻、体重小的公猪用于与年轻母猪的本交。这在较大型的猪群,比如说母猪群体在300头以上的种猪场,容易做到。采用人工授精可以使配种率提高到75-80%。另一方面,l00头母猪的群体人工授精比例大概超不过50%,其它年轻母猪为自然交配。 下面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不得不注意我们公猪的过大比例。对期间淘汰最常见原因各种调查信息可能有帮助。调查表明,虽然公猪在一个群体中应该不超过2年,实际多数公猪淘汰或转群还要快。法国的调查表明,1/5的公猪达不到l3个月龄。其他调查发现,近2/3公猪尚未老化就被强行淘汰。 在这些调查中,被淘汰的一系列原因中繁殖性能通常排列相当靠后。但是这可能直接反映了识别干扰因素的困难。甚至在有非常详细记录的情况下,一头公猪能够得出几乎令人满意的理论基础上的繁殖力之前,即在达到其可繁殖寿命一半时就被决定淘汰。决定一头公猪是否真的产仔数较小时,应该有50窝的结果,并与这一群体平均每窝活产仔数进行比较。根据窝产仔数作出合理的淘汰决定,应取决于至少20次与群体平均水平比较差异在20%以上的观察结果。 当然,性欲低下是比较容易证实的,而且被淘汰公猪很大比率是此原因。这些公猪之所以缺乏性欲,可以追溯到原来饲养的周边环境。在性成熟前,小公猪被单独饲养在有着密闭的围墙内禁止与其它猪的生理接触,持续地对性欲造成抑制性影响。性成熟后与母猪隔离也可能对年轻公猪的性行为导致长时间损害。成熟的公猪也同样需要母猪存在的刺激,由于缺乏公猪造成的性欲降低的显示,但它是可靠的,主要是因为表现为很短暂而已。 舍饲的另一方面是对性欲降低的影响很少受到注意。众所周知热应激可以杀死发育中的精子,周围的高温或高度兴奋均可以使体温高于正常体温2-3℃。还有一个共识是在精子质量受到损害前这种炎热的气候至少要持续4天,并且产生的降低繁殖力在应激结束后2-6周才可能显示出来。对比之下,很少人知道性欲的降低伴随着当地较高的气温出现。或许它可以解释为疲劳,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说明在配种舍要有好的通风与光照。此外,如果在每天的早晨当温度较低时进行配种,这种性欲降低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一些证据表明,特别是年轻的成熟公猪当被允许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地点而不是在1.9米×2.2米这样的公猪圈配种时会显示出高水平的性行为。这种选择的可能原因是这些公猪更偏爱没有角落的场地,干燥的有一定摩擦力的地面,以及由没有类似饮水器那样的突出物的固体墙围圈的地方。同时还要确认没有饲槽和其它构造物存在。木杆和木条的隔板是引起伤害潜在危险的其它因素。为获得较大的支持力,最好在固体地面设有沟槽。混凝土在完全凝固之前经过冲洗或表面放一层沙,以保证在配种区域有安全的立足点。 确实,地板的质量是公猪管理策略上至关重要的。所有淘汰调查报告都显示,跛行作为一项淘汰的主要原因,通常都占淘汰总数的20%以上。公猪跛行最普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长期与混凝土地面接触造成脚底骨质化的胼胝形成的。卧圈的自由使用可以减少这种问题发生。因此,理想的公猪圈应是有一个抬高的并向缝隙区域倾斜的固体地板,上面铺垫刨花或稻草的圈舍。这个斜面的坡度在1/24到1/60之间。 虽然一些标准对一头公猪来说,6平方米的圈栏足够了,但是7.5平方米最好。若是在圈内配种至少要l0平方米,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狭窄的宽度不少于2.5米。用钢管的围栏隔离猪圈普遍被接受。事实上许多人喜欢用围栏隔离物代替固定的木板墙,因为那样可以给动物在听觉、视觉和生理上的外界接触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样的联系在配种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在视觉上,配种中心每天还需提供l6个小时的光照。 也许在一个猪群中存在着妊娠率或繁殖力不高的问题,在查找公猪的毛病之前,更多的应检查一下其饲养所在的圈舍。为保持卧圈清洁卫生,应该每6-8周定期冲洗消毒一次,较差的配水系统会使圈舍变得潮湿,供热不足也会使褥草垫料不够干燥,容易造成严重的细菌污染,并且导致公猪包皮污染。结果通过交配将这种感染转移到母猪阴道或子宫。在发情后期进行交配时有较大风险,因为这时母猪产生的赖以保护子宫的雌激素比其它时间少。 有时没有足够的猪圈,作为配种间隔的一项临时措施,把公猪放入妊娠圈栏。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应该避免的。在妊娠圈内,公猪特别容易引起感染,其原因是阴道分泌物的污染曾在母猪中传播。 比起人工授精站来说,育种群里淘汰公猪的原因较少是由于其攻击性,但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那样的公猪都应被立即淘汰。饲养人员的安全始终应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饲养者温和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对公猪进行严格的而不是粗暴的调教。粗暴的调教会导致公猪攻击性的形成。后备群体中的每头公猪都应在7-8月龄时进行一段简单的训练,包括有机会熟悉一下配种区,在那里它将与接受交配的同体型的母猪进行最初的3-4次交配。在这个敏感阶段,有攻击性的母猪一定不能引入配种区。 虽然这个介绍对管理所有配种都是相当正确的,但也需要被证实。调教不等同于帮助。除非完全有必要,应尽量避免给予帮助,否则,公猪就会变得懒惰。使用体重过大的公猪会导致小母猪受伤害,所以要选择适合母猪体型的公猪。作为一个特殊的要求,在配种时对每头公猪按同样的日程,因为日程的一致可以使公猪建立起自信。 最后一步涉及到饲喂。宁可让公猪在配种后采食也不能在采食后马上用它配种,并且要选择一个饲喂计划保持其体型得当而不能过于肥胖。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度都会引起性欲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栏数 繁殖率 群体大小 猪年龄 公母比例 地板质量 圈舍环境 调教 配种
下载PDF
母猪分娩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韦明宇 邓志欢 +3 位作者 李林东 温建梅 张胜斌 陈琼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母猪分娩率的关键因素,为调整猪场的猪群结构和准确掌握母猪的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方法,跟踪调查了2010~2011年广西某规模猪场配种的1856胎的分娩状况,分别对母猪胎次、季节、发病史、... 【目的】探讨影响母猪分娩率的关键因素,为调整猪场的猪群结构和准确掌握母猪的繁殖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方法,跟踪调查了2010~2011年广西某规模猪场配种的1856胎的分娩状况,分别对母猪胎次、季节、发病史、公猪年龄和母猪品种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母猪胎次、季节和发病史极显著影响母猪分娩率(P<0.01);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5个因素中母猪胎次、季节和发病史3个因素对母猪分娩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品种对母猪分娩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且都是负向影响,其中以发病史的影响最大。【结论】母猪分娩率主要受母猪胎次、母猪品种、季节、发病史等4个因素的影响,且都是负向影响,其中以发病史的影响最大。因此,今后在母猪的生产管理上要重点控制母猪产道感染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因不同季节激应带来的负面影响,选择优良抗应激品种,调节好母猪群的胎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率 胎次 季节 品种 发病史 猪年龄 逻辑回归模型分析
下载PDF
殷墟孝民屯遗址出土家猪的死亡年龄与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志鹏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6,共8页
家猪是殷墟孝民屯遗址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消费对象,本文对该地点出土家猪的死亡年龄结构、宰杀模式、畜产品开发与晚商城市的肉食供应等问题进行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认为当时人养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肉产品,殷墟文化一、二期时孝民屯... 家猪是殷墟孝民屯遗址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消费对象,本文对该地点出土家猪的死亡年龄结构、宰杀模式、畜产品开发与晚商城市的肉食供应等问题进行动物考古学的研究,认为当时人养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肉产品,殷墟文化一、二期时孝民屯居民可能主要靠自己养猪获得猪肉,而殷墟文化二、四期时该地点居民日常食用的猪肉则很可能主要依赖外来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死亡年龄 城市供应 动物考古学
原文传递
2009年我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8
4
作者 韩雪 蔡林 +10 位作者 倪建强 夏应菊 訾占超 汪葆玥 周智 吴佳俊 宁昆 邱鹏 遇秀玲 翟新验 田克恭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1-944,共4页
为了解我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感染情况,分析感染与猪年龄的关系,本试验于2009年在我国28个省市的71个中小规模场、22个屠宰场和62家散养户采集了2 905份猪血清样品,用PCR法对PCV2进行检测。结果显... 为了解我国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的感染情况,分析感染与猪年龄的关系,本试验于2009年在我国28个省市的71个中小规模场、22个屠宰场和62家散养户采集了2 905份猪血清样品,用PCR法对PCV2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检出阳性血清429份,阳性率为14.8%。在被调查的场/户中,86.4%屠宰场、52.1%中小规模场和58.1%散养户为PCV2感染阳性,其中48.6%的PCV2阳性中小规模场的群阳性率低于10%。分析中小规模场PCV2感染情况和猪年龄之间的关系发现,在5个年龄组中,2~4周龄组未检出PCV2感染,5周龄以上各组均检出PCV2感染,其中11~14周龄组和15~26周龄组阳性率较高,高于5~7周龄组和8~10周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病毒2型 PCV2感染 PCR 场阳性率 群阳性率 猪年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