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6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细胞色素P4503A5*3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膜性肾病遗传易感性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纪伟超 郭红英 +2 位作者 李曼曼 成雪红 任美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细胞色素P450(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将IMN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另将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入组患... 目的:探讨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细胞色素P450(CYP)3A5*3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将IMN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另将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入组患者的HLA-DQA1(rs2187668)、CYP3A5*3(rs776746)基因型,判断各基因型与IMN患者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中HLA-DQA1 rs2187668基因型AA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型GG、AG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等位基因A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CYP3A5*3 rs776746不同基因型占比及等位基因占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HLA-DQA1 rs2187668AA基因型IMN患者24 h尿蛋白量和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AG和GG型,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AG和GG型(均P<0.05)。结论:HLA-DQA1 rs218766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IMN的发生有关,A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A可增加IMN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 细胞色素P4503A5*3 基因多态性 特发性膜性肾病 遗传易感性 关联性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Asia1型猪源中和抗体的筛选与抗原表位鉴定
2
作者 董开恒 黄书伦 +7 位作者 李凤娟 李坤 刘果 张强 包慧芳 李洪炫 卢曾军 张小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11-5221,共11页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免疫猪PBMCs中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通过巢式PCR扩增单个B细胞Ig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分别构建IgG抗体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将其共转染CHO-S细胞进行抗体表达;通过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病毒中和试验(VNT)验证抗体反应性和中和活性,利用免疫印迹、中和抗体逃逸突变株筛选鉴定中和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类型和抗原表位关键氨基酸。结果显示:获得了5株反应性良好的Asia1型FMDV特异性抗体,其中PD3和PD7为中和抗体,两株中和抗体识别相同表位,关键氨基酸为VP2蛋白72位残基(D)。本研究首次获得Asia1型FMDV特异性猪源中和抗体,鉴定VP272D是中和表位的关键氨基酸,进一步丰富了Asia1型FMDV抗原位点信息,为FMDV Asia1型分子疫苗和新诊断检测技术研究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Asia1 源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下载PDF
猪等孢球虫顶膜抗原蛋白AMA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3
作者 叶欣 欧璇 +3 位作者 黄仪娟 陆肖 翁亚彪 林瑞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76,共8页
[目的]预测分析猪等孢球虫顶膜抗原蛋白AMA1的生物学特性、结构及功能,并构建AMA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AMA1蛋白。[方法]本研究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猪等孢球虫AMA1基因序列,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对AMA1基因编码的蛋白进... [目的]预测分析猪等孢球虫顶膜抗原蛋白AMA1的生物学特性、结构及功能,并构建AMA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AMA1蛋白。[方法]本研究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猪等孢球虫AMA1基因序列,使用相关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对AMA1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3a-AMA1,并将其转入至大肠埃希菌表达菌株BL21 (DE3)中,对诱导时间、温度及IPTG浓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法进行蛋白纯化,获得AMA1重组蛋白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分析。[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AMA1蛋白由317个氨基酸组成,蛋白分子式为C1 512H2 310N394O490S14,是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其二级结构α螺旋占17.74%,β折叠占30.65%,转角占30.65%,无规则卷曲占20.96%;属于无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具有5个B细胞抗原表位。成功构建pET23a-AMA1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后,确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0.2 mmol/L IPTG浓度下于28℃诱导12 h,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 800,纯化蛋白质量浓度为0.25 mg/mL。[结论]阐明了猪等孢球虫AMA1蛋白的结构特征,通过原核诱导表达获得了重组蛋白,为建立猪等孢球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并为后续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孢球虫 顶膜抗原 AMA1 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咯利普兰对猪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的作用及有关信号机制
4
作者 张旭日 张溪园 +4 位作者 王恩慈 郭雨楠 李姣 黄安琦 姜代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阐明咯利普兰为代表的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的抗炎新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molecular antigen-1,Mac-1);Real-time qPCR和... 【目的】阐明咯利普兰为代表的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的抗炎新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中性粒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表达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Macrophage surface molecular antigen-1,Mac-1);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猪中性粒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65核转录因子(p65 NF-κB)mRNA表达和磷酸化活性。【结果】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 PMA)可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P<0.01),咯利普兰对PMA上调的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5μmol/L咯利普兰可极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P<0.01);PMA可极显著上调中性粒细胞p38 MAPK、ERK和p65 NF-κB mRNA表达和磷酸化活性(P<0.01),5μmol/L咯利普兰对PMA升高的中性粒细胞p38 MAPK、p65 NF-κB mRNA表达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ERK mRNA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PMA升高的中性粒细胞p38 MAPK、ERK和p65 NF-κB磷酸化活性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咯利普兰可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表达Mac-1,其机制与阻遏p38 MAPK、ERK、p65 NF-κB基因表达和磷酸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抗原-1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p65核转录因子 咯利普兰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猪、牛成纤维细胞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的敲除以及人白细胞抗原-G1基因的敲入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健 林爱星 陈永福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6,共6页
构建了敲除猪α-1,3-GT并敲入人白细胞抗原HLA-G1基因的打靶载体pZJ,其中以新霉素抗性基因(Neo)为正筛选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负筛选基因。采用优化的脂质体转染法将打靶载体pZJ转染于一个长势良好的胎猪成纤维细胞系中,经7... 构建了敲除猪α-1,3-GT并敲入人白细胞抗原HLA-G1基因的打靶载体pZJ,其中以新霉素抗性基因(Neo)为正筛选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负筛选基因。采用优化的脂质体转染法将打靶载体pZJ转染于一个长势良好的胎猪成纤维细胞系中,经7天G418(600μg/ml)药物筛选,共获得30个Neo抗性细胞克隆,其中12个为非绿色荧光细胞克隆,7个扩大培养良好,提取阳性克隆细胞的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检测。经PCR结果检测,打靶载体转入到胎猪成纤维细胞中,其中3个非荧光阳性单克隆细胞在细胞基因组中进行了定点整合。以同样的脂质体转染条件将pZJ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经筛选并对其进行PCR检测,其中2个均为定点整合阳性。该研究为今后克隆出表达HLA-G1而不表达α-1,3-GT基因的个体猪,从而提供可以真正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打下了基础,也为猪牛之间的跨物种敲除提供了一个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 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 基因打靶 白细胞抗原HLA-G1
下载PDF
甲状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7、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周航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5期2277-2279,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病理组织CCR7、CD147水平及血清IGF-1R水平的异常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45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45例为良性结节组。收...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病理组织CCR7、CD147水平及血清IGF-1R水平的异常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外科接受治疗的45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45例为良性结节组。收集甲状腺癌及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患者病理组织中CCR7、CD147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GF-1R表达水平。结果甲状腺癌组患者病理组织中CCR7、CD147的表达含量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血清IGF-1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组织中CCR7、CD147表达及血清IGF-1R表达在临床上可用于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蛋白表达 趋化因子受体7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G1转染猪内皮细胞降低异种细胞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振雄 韩军艳 +7 位作者 王树森 曹荣华 朱珉 祁洪刚 陈栋 吴雄文 龚非力 陈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研究转染人类白细胞抗原G1(humanleukocyteantigenG1,HLA-G1)基因后的猪内皮细胞系(porcineendothelialcells,PECs)细胞,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和自然杀伤细胞92(naturekillercell92,NK-92)细... 目的研究转染人类白细胞抗原G1(humanleukocyteantigenG1,HLA-G1)基因后的猪内皮细胞系(porcineendothelialcells,PECs)细胞,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和自然杀伤细胞92(naturekillercell92,NK-92)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的改变。方法利用脂质体包裹的方法,将携带HLA-G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转染PECs细胞,在蛋白质水平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在RNA水平通过RT-PCR,检测HLA-G1的表达;取6名健康志愿者,每人5ml静脉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和NK-92作为效应细胞,利用51Cr释放试验来检测其杀伤作用的改变。结果转染HLA-G1基因后,在转染的内皮细胞中蛋白质水平和RNA水平均检测到HLA-G1基因的表达;PBMC和NK-92细胞介导的对PECs细胞的杀伤作用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HLA-G1后的PECs,可有效地降低由人NK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从而为抑制异种细胞排斥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排斥反应 内皮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G1
下载PDF
丁酸钠经AMPK/Nrf2/HO-1信号通路调节脂多糖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陈健 周卫东 +2 位作者 王艳华 刘勤富 杨晓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LPS组、SB组、LPS+SB(LB)组、LPS+SB+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 目的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LPS组、SB组、LPS+SB(LB)组、LPS+SB+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LC)组、LPS+S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LM)组。通过CCK8检测MH-S细胞活力,筛选出最佳的1000 ng/mL LPS、1 mmol/L SB、10μmol/L Compound C、5μmol/L ML385药物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MH-S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分化抗原86(CD86)、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AMPK、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IL-6、TNF-α、IL-1β和IL-10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M1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标记物CD86和CD206的表达。各组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法进行检验。结果通过CCK8选取了1000 ng/mL LPS、1 mmol/L SB、10μmol/L Compound C和5μmol/L ML385进行造模和干预。qRT-PCR和ELISA结果一致显示,与LPS组比较,LB组M1型巨噬细胞相关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显著降低(均P<0.01),但M2型巨噬细胞相关抑炎细胞因子IL-10显著升高(均P<0.01)。qRT-PCR和流式细胞术结果一致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CD8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S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PS组比较,LB组CD8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但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的变化趋势与CD86相反。qRT-PCR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LB组促进AMPK/Nrf2/HO-1的表达(均P<0.05);与LB组比较,LC组降低了AMPK/Nrf2/HO-1的表达(均P<0.05),LM组降低了Nrf2/HO-1的表达(均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LB组比较,LC组和LM组逆转了SB对CD86水平的抑制作用(均P<0.01);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206的表达趋势与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D86相反。结论SB通过激活AMPK/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M1型、促进M2型肺泡巨噬细胞极化,改善了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巨噬细胞极化 炎症 白细胞分化抗原86 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下载PDF
苏紫猪SLA-1基因多态性及其抗病潜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泽平 王飞飞 +6 位作者 张芮铭 付言峰 赵为民 戴超辉 程金花 廖超 李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18-1927,共10页
【目的】探究苏紫猪白细胞抗原-1(swine leukocyte antigen-1,SLA-1)基因多态性,并对其抗病潜能进行分析,以期为苏紫猪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苏紫猪血细胞c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苏紫猪SLA-1基因并测序,利用DNAStar和Mega 5.... 【目的】探究苏紫猪白细胞抗原-1(swine leukocyte antigen-1,SLA-1)基因多态性,并对其抗病潜能进行分析,以期为苏紫猪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苏紫猪血细胞c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苏紫猪SLA-1基因并测序,利用DNAStar和Mega 5.0软件分别进行相似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利用NetMHCpan 4.1 server分析SLA-1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抗原表位结合的能力及特征;运用生物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结构和功能等进行预测。【结果】试验成功扩增6条苏紫猪SLA-1等位基因序列,分别为SLA-1*sz01、SLA-1*sz02、SLA-1*sz03、SLA-1*sz04、SLA-1*sz05和SLA-1*sz06,其高变异位点主要位于肽结合沟(peptide-binding groove,PBG)α1区和α2区;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6条苏紫猪SLA-1等位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在92.9%~96.9%、87.0%~94.8%之间,与不同品种猪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在92.8%~98.8%、84.3%~98.0%之间;ASFV来源多肽结合能力的预测结果显示,SLA-1*sz01蛋白具有较强的ASFV抗原呈递能力,与ASFV来源B354L蛋白多肽片段FIDKTTVLY具有最高亲和力;SLA-1*sz01蛋白功能域及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SLA-1*sz01与免疫系统相关,具有经典的SLA-1三级结构。【结论】本研究扩增得到6条苏紫猪SLA-1基因序列,其中SLA-1*sz01能够限制性结合较多的ASFV来源抗原表位多肽,与多肽片段FIDKTTVLY具有最高亲和力,可作为苏紫猪抗病育种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ASFV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紫 sla-1基因 多态性 抗原结合位点 抗病潜能
下载PDF
实验用荣昌猪SLA-1等位基因鉴定及分子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弘毅 罗霆宇 +5 位作者 李昌文 于海波 路小野 陈洪岩 夏长友 高彩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64-3077,共14页
旨在明确实验用荣昌猪SLA遗传背景,深入研究SLA-1分子相关的抗原递呈和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对27头荣昌猪采集抗凝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SLA-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对获得序列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 旨在明确实验用荣昌猪SLA遗传背景,深入研究SLA-1分子相关的抗原递呈和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对27头荣昌猪采集抗凝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SLA-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对获得序列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荣昌猪中共获得11个SLA-1等位基因,其中,9个为新等位基因,全部获得GenBank登录号和ISAG SLA命名委员会官方命名,SLA-1^(*)24:01等位基因在该群体中频率最高。SLA-1基因编码区全长1086 bp,存在127个核苷酸多态位点,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高于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核苷酸多样度为0.0449,单倍型多样度为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8.782,G+C含量为64.9%。SLA-1基因编码的361个氨基酸中,有75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第2和第3外显子编码区多态性最高,且第2外显子区域的氨基酸变异程度高于第3外显子区,组成抗原肽结合槽6个口袋的33个关键氨基酸位点中,11个在人与荣昌猪之间高度保守,与β2-微球蛋白结合的19个关键氨基酸位点中,10个保持一致,CD8分子与MHC结合的关键氨基酸位点中,只有225(Thr/Ser)和228(Thr/Met)位点不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LA-1^(*)10:03和SLA-1^(*)18:03分别与人HLA-A^(*)02:01和HLA-A^(*)11:01等位基因的同源性最高,荣昌猪与亚洲野猪、巴马小型猪和融水小型猪等亚洲猪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成功获得了中国地方猪种荣昌猪SLA-1基因,发现其具有极为丰富的多态性,为揭示荣昌猪的SLA遗传背景和开展异种移植研究奠定了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 sla-1等位基因 鉴定 分子特征
下载PDF
通心络抑制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小型猪冠状动脉早期炎症反应及内膜增殖 被引量:14
11
作者 关启刚 曾定尹 +6 位作者 孙喜琢 周旭晨 程颖 苗志林 何学志 韩凤桐 张利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小型猪冠状动脉早期炎症反应及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头小型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喂养普通饲料,通心络组喂养普通饲料+通心络[1 g/(kg.d)]...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白细胞介素1β介导的小型猪冠状动脉早期炎症反应及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头小型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喂养普通饲料,通心络组喂养普通饲料+通心络[1 g/(kg.d)]。2周后麻醉行左侧开胸手术,选择左前降支及回旋支近端管腔外径近似相同的两处节段进行仔细分离,假手术组在血管外膜包裹吸附生理盐水的纸巾,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包裹吸附白细胞介素1β(2.5μg)的纸巾,术后继续以上喂养方法。2周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各组管腔狭窄情况。造影结束后处死动物,截取包裹血管段,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各组手术处理血管段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P选择素、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模型组冠状动脉管腔20%~30%狭窄,病理学检查可见模型组内膜增殖、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内膜下迁移。通心络组管腔狭窄程度、内膜增殖及炎性细胞浸润现象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示通心络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P选择素、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通心络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冠状动脉炎症反应及内膜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动脉粥样硬化 通心络 白细胞介素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炎症反应 小型
下载PDF
猪带绦虫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 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惠 王雪梅 +2 位作者 方强 李柏青 孙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7-561,共5页
目的检测猪带绦虫不同虫期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囊虫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或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 目的检测猪带绦虫不同虫期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囊虫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猪带绦虫六钩蚴抗原或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别在刺激的第0d、5d、10d和15d时检测Th1/Th2细胞因子(IFN-γ及IL-4),对分泌IFN-γ或IL-4的不同细胞群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囊虫病患者新鲜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与CD4+细胞较正常人升高,CD4+/CD8+较正常人升高,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较正常人升高;猪囊尾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第0d、5d、10d和15d时,分泌IFN-γ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42%±5.53%,30.46%±4.94%,36.52%±4.73%,38.69%±5.58%;分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52%±0.52%,3.00%±0.57%,3.81%±0.70%,5.03%±0.73%。六钩蚴抗原刺激囊虫病患者PBMC分泌IFN-γ及IL-4的CD3+细胞百分率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囊虫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PBMC中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CD3+与CD4+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免疫功能紊乱;随着囊尾蚴抗原刺激外周血PBMC时间延长,分泌IFN-γ和IL-4的CD3+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抗原 六钩蚴抗原 囊虫病 流式细胞 TH1/TH2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多态性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海山 戴宇飞 +8 位作者 黄汉林 冯秀丽 程娟 牛勇 孙耀峰 张林媛 李来玉 陈彪 郑玉新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比较112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例和142例健康三氯乙烯接触工人HLA-DRB1基因第2外显子氨基酸密码子多态性及...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比较112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例和142例健康三氯乙烯接触工人HLA-DRB1基因第2外显子氨基酸密码子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计算相对危险度(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病例组与接触对照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DRB1*1501、*1202和*0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8%vs7.7%,OR=2.748,95%CI=1.587~4.761;12.5%vs6.0%,OR=2.244,95%CI=1.195~4.214;17.4%vs11.3%,OR=1.660,95%CI=1.002~2.750),而DRB1*0301、*0901、*13和*150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vs4.6%,OR=0.093,95%CI0.012~0.720;7.6%vs13.7%,OR=0.516,95%CI=0.283~0.939;1.3%vs6.7%,OR=0.189,95%CI=0.055~0.648;2.7%vs8.5%,OR=0.298,95%CI=0.120~0.743);病例组与接触对照组间12个位点(密码子9、11、12、13、26、28、30、33、37、70、71、74)氨基酸密码子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LA-DRB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导致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 基因多态性 药疹样皮炎
下载PDF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1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房崇芸 吴雄文 龚非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建立表达可溶性 HL A- G1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 s HL A- G1。方法从绒癌细胞系 Jeg- 3细胞中提取总 RNA,借助 RT- PCR技术扩增可溶性 HL A - G1的 c DNA并把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 3,然后经酶切和测序法鉴定。结果经酶... 目的建立表达可溶性 HL A- G1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 s HL A- G1。方法从绒癌细胞系 Jeg- 3细胞中提取总 RNA,借助 RT- PCR技术扩增可溶性 HL A - G1的 c DNA并把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 3,然后经酶切和测序法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 ,证实已成功构建 pc DNA3- s HL A- G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可溶性 HL 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HLA-G1 克隆 序列分析 CDNA 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自身免疫多腺体综合征、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甲状腺病与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迪 朱逞 +1 位作者 巩纯秀 桑艳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426-1428,共3页
自身免疫多腺体综合征(APS)是指由自身免疫引起的以多内分泌腺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共分3型,1型糖尿病(T1DM)并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为APSⅢ型最常见的类型。白细胞抗原(HLA)是T1DM和AITD的主要遗传因素之一,现将近几年国内外... 自身免疫多腺体综合征(APS)是指由自身免疫引起的以多内分泌腺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共分3型,1型糖尿病(T1DM)并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为APSⅢ型最常见的类型。白细胞抗原(HLA)是T1DM和AITD的主要遗传因素之一,现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APS、T1DM和AITD基因型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多腺体综合征 1型糖尿病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 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晓牧 肖丽华 +3 位作者 王朝东 张昆南 屈新辉 胡国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M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SBT)对42例南方汉族MS患者及4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QB1等位基因的检测,并比较MS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型频率的...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M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SBT)对42例南方汉族MS患者及4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QB1等位基因的检测,并比较MS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共检测到15种HLA-DQB1等位基因片段,其中DQB1*0502等位基因频率MS组(35.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8.9%)(P=0.0018,Pc=0.027,OR=4.29);DQB1*0303等位基因频率MS组(19.0%)低于健康对照组(39.6%)(P=0.04,OR=0.48),但差异经校正后无统计学意义。HLA-DQB1*0601和DQB1*0602等位基因频率在MS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南方汉族人群MS与HLA-DQB1*0502等位基因有关,而与HLA-DQB1*0601和DQB1*0602等位基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4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伟华 江红 匡洪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亚型的遗传多态性,探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对合并...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及其大血管病变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4亚型的遗传多态性,探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对合并/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北方汉族2型DM患者的HLA-DRB1*04亚型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东北地区汉族2型DM患者中共检出9种HLA-DRB1*04亚型。2型DM伴大血管病变组DRB1*0404等位基因频率较2型DM无并发症组显著增高;但DRB1*0403等位基因频率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减少。结论1型DM与2型DM可能具有相似的HLA遗传背景。DRB1*0404单倍型可能是2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易患基因,DRB1*0403单倍型可能是2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保护性基因。HLA-DRB1*0404等位基因是患免疫相关性疾病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尤其是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04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QA_1基因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意平 叶红军 +4 位作者 王俊萍 宋晨 邹兵 李坚 李伏娥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4-316,T001,共4页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人类白细胞抗原 DQA1 (HLA DQA1 )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遗传关联。方法 应用HL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 ,以等位基因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 (ApalⅠ、BsajⅠ、HphⅠ、Fok... 目的 研究广东地区汉族人人类白细胞抗原 DQA1 (HLA DQA1 )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遗传关联。方法 应用HL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 ,以等位基因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 (ApalⅠ、BsajⅠ、HphⅠ、FokⅠ、MboⅡ、MnlⅠ )消化DQA1座位特异的PCR扩增产物 ,对 60例UC患者和 60例对照组的HLA DQA1 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UC患者HLA DQA1 0 30 1等位基因频率 (0 .5 0 )与对照组 (0 .19)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9,RR =5 .881,Pc=0 .0 2 3)。结论 HLA DQA1 0 30 1与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关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发病机制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纤突蛋白S1抗原表位的串联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19
作者 刘阳坤 王国川 +2 位作者 韩雪英 冷超粮 姚伦广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7,129,共8页
为了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纤突蛋白S1抗原表位的串联重组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试验将S1蛋白的抗原表位COE和S1D连接起来组成串联表位S1CD,合成相应的基因片段后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上,然后... 为了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纤突蛋白S1抗原表位的串联重组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试验将S1蛋白的抗原表位COE和S1D连接起来组成串联表位S1CD,合成相应的基因片段后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上,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通过蓝白斑和PCR扩增筛选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mid-S1CD,再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blot检测方法鉴定重组蛋白S1CD的表达情况。将小鼠随机均分为S1CD蛋白组、PEDV灭活疫苗组和PBS组,分别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重组蛋白S1CD、PEDV HeN170821灭活病毒和PBS与弗氏佐剂等体积混合制成的抗原,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及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以评价重组蛋白S1CD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重组蛋白S1CD成功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并能与鼠抗His单克隆抗体和PE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首次免疫后第28天,S1CD蛋白组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PBS组(P<0.01);首次免疫后第42天,S1CD蛋白组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及IL-4和IFN-γ含量均极显著高于PBS组(P<0.01)。说明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蛋白S1CD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S1蛋白 抗原表位 串联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垂体腺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白细胞分化抗原147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深誉 阳永东 +3 位作者 黄蕃俊 陈前 罗朗昭 严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47-2749,共3页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的表达,关注二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手术患者48例为观察组,6例尸检中留取的垂体(腺垂体)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石蜡包埋组织。...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的表达,关注二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手术患者48例为观察组,6例尸检中留取的垂体(腺垂体)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HIF-1α、CD147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HIF-1α、CD147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HIF-1α、CD147和VEGF的表达与是否为侵袭性垂体腺瘤、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均P<0.05),而三者均与是否为功能性的腺瘤无关(均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HIF-1α、CD147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垂体腺瘤中HIF-1α、CD147和VEGF表达升高可能与肿瘤侵袭性生长有关。HIF-1α、CD147均与VEGF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