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moCue Hb 301血红蛋白分析仪在献血者筛查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何锐洪 阮天任 +1 位作者 孔庆铸 陈永灵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444-446,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HemoCue Hb 301血红蛋白分析仪在献血者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街头60例献血者血样本使用HemoCue Hb 301血红蛋白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结果为参考,进行比较分析;取医院... 目的分析比较HemoCue Hb 301血红蛋白分析仪在献血者筛查中的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街头60例献血者血样本使用HemoCue Hb 301血红蛋白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结果为参考,进行比较分析;取医院体检人群30个中轻度贫血的标本用HemoCue Hb 301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Hb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在街头献血者初筛中试用一段时间与传统的硫酸铜比重目测法进行比较。结果 HemoCue Hb301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与Sysmex-kx 21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献血者和中轻度贫血的批内精密度为0.74%和1.08%。硫酸铜比重目测法献血者淘汰率为2.05%,HemoCue Hb 301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献血者淘汰率为2.39%。结论 HemoCue Hb 301血红蛋白分析仪批内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偏倚度可接受,操作轻便、快速、容易标准化,能准确定量献血者的Hb含量,数据可查,更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很适合于街头献血者的初筛,尤其是以集体献血模式为主的采供血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用性 献血者筛查 血红蛋白
下载PDF
HIV抗原抗体诊断试剂在献血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朱碧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诊断试剂 抗原抗体HIV献血者/筛查
下载PDF
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探讨
3
作者 朱守兵 孙建杨 陆盈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873-877,共5页
目的探讨绍兴市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分析影响归队成功的因素及归队献血者存在的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3年10月绍兴市中心血站进入归队检测流程的献血者219人。分析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及其归队成功的影响因... 目的探讨绍兴市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分析影响归队成功的因素及归队献血者存在的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3年10月绍兴市中心血站进入归队检测流程的献血者219人。分析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及其归队成功的影响因素,跟踪成功归队献血者后续献血检测情况。结果219人进入归队检测流程的献血者中,成功归队124人,归队成功率56.62%;参加归队的以男性、重复献血者为主(分别为62.56%、81.28%),30~<40岁、核酸反应性、屏蔽时间6~12个月献血者比例最高(分别为37.90%、38.36%、42.01%)。不同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归队成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抗原/抗体反应性献血者和核酸反应性献血者、不同屏蔽时间献血者归队成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4人成功归队者中,有54人(43.55%)再次参加献血,核酸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成功后再次献血检测呈反应性的比例高于ELISA抗原/抗体反应性献血者(23.53%比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重复献血者、30~<40岁、核酸反应性、屏蔽时间6~12个月献血者进入归队程序意愿更强,ELISA抗原/抗体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成功率高于核酸反应性献血者,核酸反应性献血者归队风险较高,需要特别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归队 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 核酸检测 HBSAG 无偿献血
下载PDF
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应用于献血者血型筛查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国平 周喆 +5 位作者 向东 谢云峥 杨军 郑岚 曹斌 吴蓉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并评价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应用于献血者血型筛查和盐水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全自动法)对25 554例献血者标本作ABO及RhD血型鉴定、盐水不规则抗体初筛,并与加样仪加样手工比色法(半自动法)作比对实验。ABO正... 目的探讨并评价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应用于献血者血型筛查和盐水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全自动法)对25 554例献血者标本作ABO及RhD血型鉴定、盐水不规则抗体初筛,并与加样仪加样手工比色法(半自动法)作比对实验。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而无法定型、O细胞凝集、RhD阴性的标本送血型红细胞参比实验室鉴定。结果全自动法与半自动法比较,ABO、RhD阴性血型1次准确定型率:99.93%(25 535/25 554)vs99.95%(25 542/25 554)(P>0.05);O细胞凝集阳性率:0.18%(46/25 554)vs0.10%(26/25 554)(P<0.05),经参比实验室确认,盐水不规则抗体分别为43、24例(0.17%vs0.09%,P<0.05);正反定型不符:17例(0.06%)vs10例(0.04%),参比实验室确认,经参比实验室确认2种方法共同拥有亚型5例,亚型漏检各2例(0.01%),余为正常血型(10/17vs3/10,P>0.05)。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作ABO、RhD血型筛查的技术相关性好、重复性好;除了全自动化、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等优点外,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更易发现盐水不规则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RhD献血者筛查 血型分析仪 全自动 盐水不规则抗体 手工比色
下载PDF
献血者HBsAg及抗-HCV ELISA筛查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宋美兰 任芙蓉 +1 位作者 龚晓燕 王卓妍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了解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抗-丙型肝炎病毒(HCV)ELISA筛查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情况。方法对2009年2~5月常规国产和进口双试剂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的107份标本采用核酸和血清学中和试验加以确认,对常规国产和进口双试剂E... 目的了解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抗-丙型肝炎病毒(HCV)ELISA筛查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情况。方法对2009年2~5月常规国产和进口双试剂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的107份标本采用核酸和血清学中和试验加以确认,对常规国产和进口双试剂ELISA筛查抗-HCV不合格的184份标本采用核酸和血清学RIBA试验加以确认。核酸和(或)血清学补充试验阳性判为确认阳性,不能被确认阳性者判为假阳性。对假阳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筛查不合格标本中,HBsAg ELISA双试剂阳性、单试剂阳性、灰区标本的假阳性率分别为2.0%、58.7%、63.6%,总假阳性率为32.7%;抗-HCV筛查不合格标本中,抗-HCVELISA试剂假阳性率分别为23.9%、95.2%、96.1%,总假阳性率为67.9%。HBsAg国产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78.6%(11/14),100%(3/3)]高于进口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50.0%(16/32),50.0%(4/8);χ2=5.188,P<0.05];抗-HCV国产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96.3%(26/27),95.5%(21/22)]与进口试剂单阳及灰区的假阳性率[94.3%(33/35),93.5%(29/31)]差别不大(χ2=1.048,P>0.05)。结论灰区标本的假阳性率极高,但从血液安全考虑灰区设置有必要;抗-HCVELISA检测的假阳性问题较HBsAgELISA严重;针对血液筛查假阳性问题,建议对血液及献血者应独立管理,建立献血者归队方案。目前HBsAg进口试剂的特异性优于国产试剂,而抗-HCV试剂的特异性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抗-丙型肝炎病毒 献血者筛查 确证阳性率 假阳性率
下载PDF
梅毒抗体反应性献血者筛查方案和归队策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秦龑丽 冯惟萍 +3 位作者 戴田 吴康乐 杨树龙 薛双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优化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筛查方案,制定Anti-TP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方法收集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16年5月-2017年5月ELISA筛查Anti-TP反应性标本249份,经TPPA法确证以及3个月后追踪检测,鉴别这些献血者Anti-TP是否为... 目的优化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筛查方案,制定Anti-TP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方法收集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16年5月-2017年5月ELISA筛查Anti-TP反应性标本249份,经TPPA法确证以及3个月后追踪检测,鉴别这些献血者Anti-TP是否为真(假)阳性,确定其归队还是继续屏蔽。结果 249份Anti-TP反应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89份,不确定16份,此105名献血者作暂时性屏蔽;阴性144份,这部分献血者可以归队。任1种ELISA反应性标本中有2份为TPPA阳性,其S/CO值均≥1。符合归队的献血者追踪到61人,TPPA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完善了一个适合兰州地区初筛Anti-TP ELISA反应性献血者的筛查方案和归队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筛查 献血者归队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原文传递
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威 刘晋辉 +3 位作者 朱立苇 孙淼军 朱发明 胡伟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2525-2528,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筛查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来浙江省血液中心申请归队的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进一步筛查,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和化学发光法,HBV/HCV/HIV核... 目的分析血液筛查反应性的献血者归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来浙江省血液中心申请归队的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进一步筛查,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和化学发光法,HBV/HCV/HIV核酸检测采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和实时荧光PCR法。结果共461例献血者申请归队,其中男293例,女168例。申请归队献血者年龄35~45岁最多,164例,占35.6%。归队间隔时间最短180 d,最长8156 d,中位数为583 d。在418例完成归队流程者中231例允许归队、116例永久屏蔽、71例进入下一轮归队流程。按HBsAg、抗-HCV、HIV Ag/Ab、抗-TP、核酸联检原因分组,允许归队比例分别为64.2%、59.3%、74.5%、65.2%、33.1%,核酸联检组允许归队比例最低(P<0.05)。结论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检测后有一定比例的允许归队者,多数可能在屏蔽后的1年半左右申请归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 归队 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确证试验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HTLV筛查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玲 何流 +5 位作者 谢金镇 宋秀宇 周娟 朱帮强 欧山海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98-1000,共3页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无偿献血者HTLV感染特征,建立1种新型的经济有效的筛查模型。方法收集2014—2017年,厦门中心血站所有无偿献血者标本,用ELISA法进行抗-HTLV筛查,ELISA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做确证实验,确定是否为真阳性。收集...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无偿献血者HTLV感染特征,建立1种新型的经济有效的筛查模型。方法收集2014—2017年,厦门中心血站所有无偿献血者标本,用ELISA法进行抗-HTLV筛查,ELISA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法(WB)做确证实验,确定是否为真阳性。收集确证阳性献血者人口特征信息,分析其特征并建立新的筛查模型。结果 2014—2017年共筛查献血者标本201 362份,初筛反应性标本270份,4年的流行率分别为0. 21%、0. 07%、0. 14%和0. 13%。经WB确证实验检测,20份标本确证为抗-HTLV阳性,确证阳性率分别为0. 008 7%、0. 008 5%、0. 012%和0. 010%。20位确证抗-HTLV阳性献血者全部为首次献血者。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建立1个新的筛查模型,在常规筛查的地区,可以只对首次献血者筛查HTL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HTLV ELISA 献血者筛查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HIV血清学假阳性献血者的归队条件探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东 邓雪莲 +3 位作者 王新梅 陈辉 臧亮 梁晓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排除HIV血清学筛查中的假阳性献血者,探讨HIV血清学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条件。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大连市血液中心常规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NAT)无反应性、HIV血清学反应性且不被免疫印迹法(WB)确证的献血者做归队复... 目的排除HIV血清学筛查中的假阳性献血者,探讨HIV血清学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条件。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大连市血液中心常规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NAT)无反应性、HIV血清学反应性且不被免疫印迹法(WB)确证的献血者做归队复查。复查方式同血液筛查,但血清学检测不设"灰区"。结果共筛查出HIV血清学反应性且确证阳性83例,流行率为0.43‰(83/192 065),其中第3代ELISA漏检4例(漏检率0.2/万),第4代ELISA漏检2例(漏检率0.1/万);ELISA试剂设置"灰区"的特异性低于取消"灰区"的特异性(特异性差D的95%可信区间:第3代试剂0.06‰-0.17‰,第4代试剂0.18‰-0.32‰);研究期间归队复查献血者68人,归队检测总次数为112次,单次归队复查的时间跨度为47-867(中位数194)d,单人归队的时间总跨度为89-908(中位数373)d。41人仅做了1次复查,合格率为70.73%(29/41);14人做了2次复查,合格率为57.14%(8/14);10人做了3次复查,90.00%(9/10);3人做了≥4次复查,合格率为33.33%(1/3)。归队反应性标本的确证试验全部为阴性。结论采用NAT和第4代ELISA联合检测模式同时取消HIV血清学检测的"灰区"可以减少血液筛查及归队检测中的假阳性,利于更多的献血者归队;血清学HI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标准宜为每次复查间隔时间≥3个月,2次复查合格者即可再次献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筛查 HIV 血清学检测 ELISA 假阳性 献血者归队
下载PDF
3311例ALT单项检测不合格献血者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玲 李飞 +3 位作者 何华庆 黄丽红 尤榕 吴欣欣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622-623,共2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淘汰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与性别、血型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A¨不合格者进行追溯性调查及分析。结果在199427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3311例ALT不合格(不合格率...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淘汰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与性别、血型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A¨不合格者进行追溯性调查及分析。结果在199427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3311例ALT不合格(不合格率1.66%),对不合格人群的统计分析发现,ALT不合格与献血时间、性别、年龄及血型有关。结论献血前对献血者ALT筛检时,应重点对25~45周岁男性献血者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AIJT 不合格 献血者筛查
下载PDF
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旭东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究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血站)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无偿献血人员标本33,698份,均接受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予以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员标本33,698份进行血清学与核酸检测... 目的探究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血站)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无偿献血人员标本33,698份,均接受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予以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员标本33,698份进行血清学与核酸检测,其中,有32,904份合格标本,794份不合格标本;酶联免疫检测双试剂反应性核酸检测无反应性显示: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分别有14例、26例、0例;酶联免疫检测双试剂与核酸检测同时有反应性显示: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分别有11例、10例、25例。46份单纯核酸反应性标本用科华试剂检测HBV、HCV、HIV、无反应性分别有5例、0例、0例、2例;46份单纯核酸反应性标本用华益美试剂检测HBV、HCV、HIV、无反应性分别有10例、0例、1例、28例。结论核酸检测在血清学阴性HBV感染的检出率较高,但对感染了HBV但病毒载量很低的献血者有漏检的可能;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不能取代血清学检测;科学对待核酸检测假阳性结果,有效制定献血者评估策略可使献血者流失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献血者血液筛查 相关性
下载PDF
大连地区献血前HBsAg筛查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12
作者 高慧卉 邓雪莲 +3 位作者 王新梅 孙鹏 刘笑春 郭笑寒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82-885,共4页
目的评价大连地区献血前HBsAg筛查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提高HBsAg筛查效率、改进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HBsAg确认阳性标本进行HBsAg定性定量检测和初筛试剂复测。计算献血前HBsAg筛查效率,比较首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的筛查效率... 目的评价大连地区献血前HBsAg筛查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提高HBsAg筛查效率、改进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HBsAg确认阳性标本进行HBsAg定性定量检测和初筛试剂复测。计算献血前HBsAg筛查效率,比较首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的筛查效率。结果2017~2018年间,共完成199553人次的献血前筛查,首次献血者95321人(63.2%)、重复献血者55396人(36.8%)。HBsAg初筛不合格献血者有1015人(首次/重复:999/16),初筛合格但经实验室检测确证为HBsAg+标本有113份(首次/重复:108/5)。首次献血者HBsAg初筛效率为10.9‰,远高于重复献血者的0.3‰(P<0.05)。初筛复测阳性率为41.1%(39/95),其中中强阳标本占比达70%(27/39)。复测阴性、弱阳性、中阳性和强阳性标本对应的HBsAg浓度中位数和范围依次为0.41 IU/mL(<0.05~11.35 IU/mL)、6.71 IU/mL(2.49~23.15 IU/mL)、36.48 IU/mL(7.01~>130 IU/mL)和92.44 IU/mL(18.7~>130 IU/mL),分布呈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中心初筛选用的HBsAg快检试剂能够达到预期的使用要求,仅对首次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可以实现更高的筛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快速检测 HBSAG定量 献血者筛查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献血者HIV ELISA反应性标本的结果分析及其灰区设置的探讨 被引量:21
13
作者 胡文佳 王亚武 +3 位作者 冯晨晨 朱绍汶 林红 黄成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抗-HIV ELISA双试剂检测结合血液核酸检测(NAT)应用后ELISA(试剂)有无必要设置灰区。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苏省血液中心2010年6月—2017年8月采用2种HIV ELISA试剂(分别为第3、4代试剂)筛查反应性、并经核酸检测(NAT)和...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抗-HIV ELISA双试剂检测结合血液核酸检测(NAT)应用后ELISA(试剂)有无必要设置灰区。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苏省血液中心2010年6月—2017年8月采用2种HIV ELISA试剂(分别为第3、4代试剂)筛查反应性、并经核酸检测(NAT)和蛋白免疫印迹(WB)确证试验的585(人)份献血者标本,根据HIV ELISA初筛S/CO值和WB确证试验结果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ELISA检测最适临界值;分析HIV ELISA检测反应性标本的NAT及WB确证结果,比较灰区临界值及厂商推荐临界值判定的反应性标本的确认阳性率。对抗-HIV不确定的8名献血者进行追踪并重新采样,根据追踪标本的检测结果确定其HIV感染状况。结果所用第3、4代HIV ELISA试剂最大约登指数对应的最适临界值分别为9.783和9.084;0.5≤S/CO<1灰区反应性标本确证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第3、4代ELISA试剂双反应性且NAT阳性标本的WB确证试验阳性率91.24%(125/137);8例WB结果不确定标本中,有4例为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反应性且WB结果不确定,对其中3名献血者成功随访,随访时间3—8周,追踪检测≥2次,3人抗-HIV均转阳。结论采用第3、4代抗-HIV ELISA试剂检测不必设置灰区,第4代抗-HIV ELISA试剂检测结果结合NAT结果,可作为HIV窗口期感染和WB不确定结果献血者追踪检测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献血者血液筛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核酸检测 蛋白免疫印记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灰区”
下载PDF
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抗-HIV结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聚林 周仲民 +1 位作者 王荔 覃柳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了解各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抗-HIV的效果,探讨血清学方法的恰当及妥善应用以提高抗-HIV的准确性和检出率。方法收集广西血液中心2006年1月-2012年5月2次ELISA检测抗-HIV阳性及可疑标本972例检测结果,比较2个时间段检测结果符合性... 目的了解各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献血者抗-HIV的效果,探讨血清学方法的恰当及妥善应用以提高抗-HIV的准确性和检出率。方法收集广西血液中心2006年1月-2012年5月2次ELISA检测抗-HIV阳性及可疑标本972例检测结果,比较2个时间段检测结果符合性;在2次检测的基础上,再增加1次高特异性ELISA、或Determine、或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或胶体金标记法检测,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B)做确证试验,对比与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IV ELISA 2次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83%(844/972),后阶段的检测符合率91.85%(383/417)优于前阶段83.06%(461/555)(P〈0.01),双试剂检测符合性优于单试剂检测(P〈0.01);2次抗-HIV ELISA检测均为阳性的标本,再使用Determine、或胶体金、或ELISA、或PA试剂检测1次并阳性,其与WB确证试验阳性的符合率可分别达100%、94.96%、77.05%和58.33%;ELISA检测抗-HIV阳性的标本相应的S/CO〉10者占87.90%(138/157);抗-HIV阳性者确证条带gp160和gp120的阳性率为100%,gp41和p24的阳性率均为96.86%(154/159),p55和p39阳性率为62.89%(100/159)和54.09(86/159)。结论在常规应用ELISA法检测献血者抗-HIV的基础上,恰当使用其他血清学方法可提高抗-HIV的准确性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IV检测 血清学方法 抗-HIV阳性 献血者血液筛查
下载PDF
献血者中低水平HBsAg乙肝病毒感染者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晓绚 叶贤林 +5 位作者 王霞 李彤 赵钰 李然 刘衡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27-831,共5页
目的了解核酸检测初筛阴性献血者中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从本中心2017~2018年100363(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中,收集HBsAg酶联免疫试验(ELISA)阳性核酸检测(NAT)阴性献血者标本,用... 目的了解核酸检测初筛阴性献血者中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从本中心2017~2018年100363(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中,收集HBsAg酶联免疫试验(ELISA)阳性核酸检测(NAT)阴性献血者标本,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复检HBsAg,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再做NAT单人份复检,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病毒BCP/PC和S区,用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病毒载量。结果本中心2017~2018年HBV DNA(-)的低水平HBsAg献血者(标本)的检出率0.054%(60/100363),其中HBsAg ELISA试剂1检出比例90%(54/60),试剂2检出比例95%(57/60);60例中有33个可做HBV基因分型的标本,B型占87.9%(29/33),其中3.4%(1/29)为血清型ayw1、96.6%(28/29)血清型adw2;C型占12.1%(4/33),均为血清型adqr+。巢式PCR扩增:在B型S基因区发现影响HBsAg检测Q101R、Q129H、T131I、M133L/T、F134L、G145R、V168A、L175S和V177A变异株,在BCP/PC区发现减少HBV复制的高频突变C1799G(87.5%,21/24)。qPCR测得病毒载量中位数49.6(0~628)IU/ml。结论ELISA检测低水平HBsAg且NAT阴性献血者标本中存在少数未能被目前ELISA方法检出的HBV。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的HBsAg和NAT检测方法可提高检出HBV突变株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血液筛查 献血者 酶联免疫试验 核酸检测 化学发光法 病毒株突变
下载PDF
随机质控加样方法在献血者血液ELISA法检测中的应用与评价
16
作者 冯友江 俞凯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 评价将随机质控加样方法应用于献血者血液ELISA法筛查的质控效果。方法 选择本站2022年5月-2022年7月的献血者血样5 mL/(人)份,在全自动加样仪上常规加样操作,将J标准物质(3.0 mL/支)作为日常标本分别加入HBsAg、抗-HCV、抗-HIV和... 目的 评价将随机质控加样方法应用于献血者血液ELISA法筛查的质控效果。方法 选择本站2022年5月-2022年7月的献血者血样5 mL/(人)份,在全自动加样仪上常规加样操作,将J标准物质(3.0 mL/支)作为日常标本分别加入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酶标板A1孔、H12孔以及随机孔位后,置于全自动酶免分析仪中检测:以随机孔位质控作为室内质控判定标准,连续检测20次,按照孔位不同分为A1(孔位)组、H12(孔位)组和随机(孔位)组3个组,以随机组质控为框架,利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绘制质控图,再以实验室当日相对应的A1、H12组检测结果绘制在质控图并与随机组比较。结果 献血者输血感染性指标ELISA检测质控水平均值:HBsAg为3.87±0.28,抗-HCV为3.79±0.38,抗-HIV为3.64±0.30,抗-TP为4.53±0.51;随机组、A1组、H12组比较:HBsAg(3.87±0.28、4.09±0.30、3.64±0.26),抗-HCV(3.78±0.37、3.96±0.38、3.63±0.38),抗-HIV(3.63±0.31、3.82±0.32、3.48±0.28),抗-TP(4.51±0.51、4.71±0.52、4.36±0.51),每项指标S/CO值均为H12(孔)组<随机(孔)组<A1(孔)组(P<0.05),其中随机组与每项检测指标的质控水平均值相近(P>0.05)。以随机组为质控框架(标准),A1组中有5个点落在■+2s外,H12组中有1个点落在■-2s外,亦即发生6次“告警”,这意味着只要将质控物置于酶标板A1孔,势必会影响到对整个酶标板检测结果的判断,特别是对酶标板最后1排低浓度病毒标志物标本的结果判断有一定影响。结论 随机质控加样方法应用在献血者血液ELISA检测中,不仅有效减少了人为设置酶标板固定孔位质控引起的系统误差,还可能发现影响检测结果的边缘效应,是很适合血站的1种科学、合理的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质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献血者筛查 输血传染性指标 随机孔加样 酶标板
下载PDF
干式生化法用于无偿献血者初筛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8
17
作者 童辉 李海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9-340,共2页
目的 探讨干式自动生化仪快速初筛献血者ALT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Reflotron干式生化仪及其配套测试条在采血前初筛检测献血者ALT :取 30 μl全血置于测试条的样本区检测 ,2min内读取结果 ,以 <4 0U(卡门氏单位 )为合格。同时与全自... 目的 探讨干式自动生化仪快速初筛献血者ALT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Reflotron干式生化仪及其配套测试条在采血前初筛检测献血者ALT :取 30 μl全血置于测试条的样本区检测 ,2min内读取结果 ,以 <4 0U(卡门氏单位 )为合格。同时与全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做准确性对比 ,以罗氏生化正常失控血清做重复性及稳定性分析。结果 使用干式化学法初筛后 ,血液报废数显著降低 ;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结论 干式生化仪化学法是一种筛除ALT异常献血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 献血 献血者/筛查
下载PDF
两种核酸血液筛查系统降低HBV残余风险的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立林 朱为刚 +7 位作者 聂冬梅 杜鹏 叶贤林 熊文 古醒辉 许晓绚 曾劲峰 杨宝成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原理核酸检测(NAT)血液筛查系统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6 88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常规血清学检测,应用转录介导的扩增(TMA)技术(Ultrio试剂)对所有血样平行单样本定性检测HBV/HCV/HIV,对血清学... 目的评估不同原理核酸检测(NAT)血液筛查系统在降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6 88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常规血清学检测,应用转录介导的扩增(TMA)技术(Ultrio试剂)对所有血样平行单样本定性检测HBV/HCV/HIV,对血清学无反应性标本5 165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MPX试剂)以6人份混样模式做NAT。追踪2个NAT平台得到的反应性标本,罗氏CAP/CTM核酸定量检测系统做核酸鉴别试验,罗氏电化学发光做乙肝血清学5项检测,QPCR法测定HBV病毒载量,巢氏-PCR方法做HBV DNA基因分型,统计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之间关联及差异。结果 TMA初筛检出HBV DNA单独反应性标本12例[反应率0.17%(12/6 889),鉴别试验阳性7例(占TMA初筛阳性数的58.3%)],PCR-荧光探针法拆分后检出HBV DNA单独反应性9例[0.17%(9/5 165)],2种NAT平台检测HBV DNA均为阳性4例,合计检出17例反应性标本。该2种原理的NAT检测系统对HBV 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差(TMA vs QPCR,K<0),检出率明显不同(TMA vs QPCR,P<0.05)。阳性标本乙肝血清学5项检测:HBs Ag、HBe Ag均为阴性(0/16),抗-HBc阳性12例(12/16),抗-HBs阳性6例(6/16),抗-HBe阳性3例(3/16)。HBV DNA定量阳性4例,含量均<5 IU/m L。献血者追踪结果:TMA检出HBV DNA单独反应性3例(3/10),鉴别试验HBV DNA阳性3例,MPX检出HBV DNA单独阳性5例(5/10),2种NAT平台检测均为阳性者3例,合计检出5例;10例追踪标本的HBs Ag、HBe Ag仍均为阴性,抗-HBc阳性8例(新转阳3例),抗-HBs阳性5例(新转阳1例),抗-HBe阳性2例(新转阳1例),HBV DNA定量阳性4例(新检出1例),含量均<5 IU/m L。巢氏-PCR S区序列阳性标本做HBV基因分型:B型占66.7%(6/9),C型占33.3%(3/9)。结论 TMA与PCR-荧光定量法均能有效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但针对检出限附近低病毒载量标本均有部分漏检,血站在条件具备时可使用更高灵敏度的新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献血者筛查 转录介导扩增 PCR-荧光探针 HBV DNA 乙型肝炎 隐匿性 残余风险
下载PDF
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冬雁 沈有华 +23 位作者 田志彬 项征国 李涛 张微 张国权 李玲 徐今晶 薛双林 张丹 王晓颖 袁晓华 侯玲华 马立仙 段志倩 李丽 贾红志 赵兰青 王振兴 范丽莉 张珩 张秀琪 程念念 赵超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3期388-395,共8页
目的对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延迟献血相关数据。采供血机构根据省级(血液中心)和地市级(中心血站)不... 目的对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2021年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延迟献血相关数据。采供血机构根据省级(血液中心)和地市级(中心血站)不同分为甲乙2组,献血人群分为全血献血人群、单采献血人群,主要研究饮酒、服用药物、月经生理期、既往病史、体重不达标、体温异常、脉搏异常、血压异常、乳糜血、血红蛋白(Hb)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抗-TP)阳性、艾滋病毒抗体(抗-HIV)阳性、其他等16个延迟献血原因。根据分组、献血人群和延迟献血原因排序不同,分别收集延迟献血率和延迟献血原因排在第1、第2、第3位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血献血人群延迟献血率(中位数8.57%)低于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率(中位数10.79%);甲组不同年度不同献血人群的延迟献血率中位数均高于乙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所报告的排在前3位的延迟献血原因数据中,全血献血人群涉及11个,较单采献血人群多了饮酒、服用药物、脉搏异常3个原因;ALT升高、乳糜血、Hb异常3个原因在全血献血人群累计被报告194(74.33%)次,在单采献血人群累计被报告187(71.65%)次,是最主要的延迟献血原因。结论我国部分采供血机构全血献血人群和单采献血人群延迟献血因素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献血 血液安全 献血者筛查 献血者选择
下载PDF
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温茹 徐以勒 +1 位作者 陈荣仓 董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4期356-357,共2页
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HTLV)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HTLV-Ⅰ相关脊髓病以及热带痉挛性下肢瘫痪等疾病相关[1],可通过输血、性接触和哺乳等途径传播,其中输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浙江省在2016年开始将H... 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HTLV)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HTLV-Ⅰ相关脊髓病以及热带痉挛性下肢瘫痪等疾病相关[1],可通过输血、性接触和哺乳等途径传播,其中输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浙江省在2016年开始将HTLV-Ⅰ/Ⅱ抗体检测列入献血者筛查项目。为了调查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TLV感染情况,本次研究对2019~2020年温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脊髓病 性接触 无偿献血人群 HTLV 温州地区 抗体检测 献血者筛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