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献血者HIV RNA窗口期标本的追踪和随访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维 尹丹 +6 位作者 毕蕾静 刘东 韩治国 张蕾 秦伟斐 欧阳熊妍 YANG Hu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对处于HIV RNA窗口期的献血者做追踪、随访和验证。方法分别使用第3、4代酶联免疫试验(ELISA)方法(试剂)、免疫印迹试验(WB),以及核酸检测技术(NAT)定性和定量等方法,对在血液筛查中检出的1例献血者HIV窗口期不同时间(根据献血者的... 目的对处于HIV RNA窗口期的献血者做追踪、随访和验证。方法分别使用第3、4代酶联免疫试验(ELISA)方法(试剂)、免疫印迹试验(WB),以及核酸检测技术(NAT)定性和定量等方法,对在血液筛查中检出的1例献血者HIV窗口期不同时间(根据献血者的配合度间隔4-8 d)的血液标本做追踪和随访检测。采用ELISA方法以双试剂检测抗-HIV;同时采用全自动NAT单检分析系统,对该例血液标本做了HBV、HCV、HIV 3项NAT联检和鉴别试验。结果该例献血者标本首次检测:ELISA抗-HIV非反应性,NAT定性试验反应性;随后NAT定量试验和抗-HIV确认试验(WB)也同为阴性。采用双试剂ELISA和WB确认方法对献血者追踪、随访检测4次,至3周后确认为血清学抗-HIV转阳,获得到了1个完整的血清学转化结果。结论首次追踪、随访检测得以确认1例重庆地区病毒载量较高的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NAT检测有利于阻截该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血液流向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窗口期 献血者追踪检测 献血随访 核酸检测 ELISA WB确认试验 血液筛查
下载PDF
芜湖地区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及追踪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洁 潘洁 +5 位作者 余国庆 张莺 黄慧 马怡 袁松 杨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 使用核酸单检和化学发光技术对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进行检测分析,探讨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方法 使用血站信息管理软件对2018年1月~2021年10月芜湖地区献血者的血筛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全部HBsAg... 目的 使用核酸单检和化学发光技术对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进行检测分析,探讨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方法 使用血站信息管理软件对2018年1月~2021年10月芜湖地区献血者的血筛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全部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献血信息,再进行电话联系召回,获取知情同意后采样进行HBV DNA核酸单检、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5项、谷丙转氨酶(ALT)检测。结果 2018年1月~2021年10月无偿献血共142 051人次,单HBV DNA反应性率为0.06%(91/142 051),成功随访检测33人(37人次)。HBsAg、抗-HBs和抗-HBc检出率分别为6.06%(2/33)、39.39%(13/33)和96.97%(32/33),HBeAg全阴。经2次NAT单检后,HBV DNA双系统检测均无反应性有8人,转阴率为24.24%(8/33),至少有1次HBV DNA单检呈反应性结果的有25人,其中有23人属于血清学反应性的隐匿性HBV感染;另有2人HBsAg阳转同时HBV DNA持续反应性,为窗口期感染,感染率为6.25%;HBV DNA重复单检且血清学结果均无反应性1人,判为假反应性(未感染HBV)。结论 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相比酶联免疫法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利于窗口期标本的尽早检出。本地区血液筛查检出的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抗-HBc检出率很高,且大多属于隐匿性感染,建议归队策略中核酸单检次数应不少于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DNA 核酸单检 化学发光法 窗口期感染 OBI 献血随访
下载PDF
深圳地区HBV、HCV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结果分析与策略探讨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欣 许晓绚 +3 位作者 曾劲峰 陈云龙 刘衡 熊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HBV、HCV反应性无偿献血者随访检测结果数据,探讨献血者归队检测确证方案与归队策略。方法按献血者归队规则程序,适用HBV、HCV酶免(ELISA)与核酸检测(NAT)项目,153例来自2008-2017年初筛为HBsAg+/HBV DNA-、HBsAg-/HBV ...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HBV、HCV反应性无偿献血者随访检测结果数据,探讨献血者归队检测确证方案与归队策略。方法按献血者归队规则程序,适用HBV、HCV酶免(ELISA)与核酸检测(NAT)项目,153例来自2008-2017年初筛为HBsAg+/HBV DNA-、HBsAg-/HBV DNA+、抗-HCV+/HCV RNA-、抗-HCV-/HCV RNA+、且在本血液中心的献血次数达≥10次(≥4000 mL)的无偿献血者进入归队流程,于第3、6个月后进行2次追踪随访检测,采用酶免试验(ELISA)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复检反应性项目,并对2次复检结果统计分析其合格率情况。结果本中心于2008-2017年无偿献血812162献血人次,献血人数429927,占52.93%。在HBsAg、抗-HCV阳性献血者中分别有34.62%(1113/3215)、78.33%(1048/1338)为HBsAg+/HBV DNA-、抗-HCV+/HCV RNA-献血者。153例归队复查献血者,其中67 HBsAg+/HBV DNA-献血者经2次随访检测,有91.04%(61/67)成功归队;39例HBsAg-/HBV DNA+献血者经复查,有79.49%(31/39)成功归队;45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有73.33%(33/45)成功归队;2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追踪复查确认为抗-HCV-/HCV RNA-。该153例随访复查献血者,总的合格归队率为83.01%(127/153)。其中有2例献血者在第2次随访(6个月后)才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献血者中存在HBV、HCV感染康复期群体,也存在HBsAg、抗-HCV指标检测"假阳性"结果,开展献血者归队策略有利于血筛检测结果确证、减少血源流失、完善献血后续服务;本研究也为反应性献血者复检归队的科学管理程序、复检模式、间隔时间提供了实践与理论支撑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HBV HCV 献血随访 策略
下载PDF
献血2周内访谈调查献血者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雪 樊晶 +1 位作者 李红珠 刘锐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043-1048,共6页
目的 探讨献血后访谈了解献血者捐献全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ADRs)的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捐献全血2周内ADRs调查问卷,2021年9月~10月随机选择812名全血献血者,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在献血后未离场前现场访谈、... 目的 探讨献血后访谈了解献血者捐献全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ADRs)的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捐献全血2周内ADRs调查问卷,2021年9月~10月随机选择812名全血献血者,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在献血后未离场前现场访谈、献血后24 h及2周时电话随访,统计ADRs出现的频率和类型,收集调查对象性别、年龄、血压、平均动脉压(MAP)、体重等体检数据,与ADRs做相关度分析。结果 通过在献血现场访谈与献血2周内2次随访,并结合所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及体检指标的有效性,最终纳入734人[90.39%(734/812)]为研究对象,本组ADRs发生率13.22%(97/734),其中献血当时(采血现场)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10.49%(77/734)[占本组79.38%(77/97)ADRs];离开采血现场后≤2周的ADRs发生率2.73%(20/734)[占本组20.62%(20/97)ADRs;含局部发生症状者1.63%(12/7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Rs发生的因素依次为1次献血量400 mL(OR 6.312,95%CI 3.336-11.944)、体重45~60 kg(OR 3.744,95%CI 2.017-6.949),MAP≤90 mmHg(OR 3.101,95%CI 1.416-6.788),初次献血(OR 2.237,95%CI 1.199-4.174),年龄18~30岁(OR 2.197,95%CI 1.107-4.361),女性(OR 1.871,95%CI 1.026-3.413);献血者血压、职业、学历、身体质量指数(BMI)、Hb并非ADRs影响与风险预测因素。结论 利用献血后访谈与随访可有效地获得献血者ADRs的真实信息,及时掌握和预测影响ADRs发生地相关因素,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现场访谈 献血 献血随访 多因素分析 献血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