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玄络”新概念创新运用风药开玄法防治心脑疾病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思进 董丽 +6 位作者 罗钢 任维 刘平 刘佳利 杨露银 刘薇 陈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9期3490-3494,共5页
杨思进教授是国内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知名中医,师从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在临床工作30余年,继承并深化“玄府理论”,提出“五脏六腑皆有玄府,心脑亦不例外”等观点,尤其在心脑血管方面,提出“心玄府”“脑玄府”“玄络”新概念,重视“治血先... 杨思进教授是国内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知名中医,师从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在临床工作30余年,继承并深化“玄府理论”,提出“五脏六腑皆有玄府,心脑亦不例外”等观点,尤其在心脑血管方面,提出“心玄府”“脑玄府”“玄络”新概念,重视“治血先治风,风行血自通”理论,善于运用“风药开玄”法防治中风、痴呆、胸痹、心悸等疾病,巧妙运用风药及虫类药,并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研发了10余种纯中药医院制剂,临床疗效显著。现简要总结现杨思进教授运用玄府理论论治心脑血管疾病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玄络 络脉 风药开玄法
下载PDF
刍议“玄络”理论 被引量:5
2
作者 董丽 杨思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2-1625,共4页
脉络学说源自《黄帝内经》,“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共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是形成“络病”发生的物质基础。“玄府为络脉之门户”,玄府闭塞不通,导致形成络病“虚、毒、瘀、滞、痰”等病理特点。杨思进教授在... 脉络学说源自《黄帝内经》,“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共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是形成“络病”发生的物质基础。“玄府为络脉之门户”,玄府闭塞不通,导致形成络病“虚、毒、瘀、滞、痰”等病理特点。杨思进教授在前期“络病-玄府”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玄络”新概念,更好地丰富其科学内涵,启迪中医传统理论创新发展思路,并运用“风药开玄”法论治心脑血管疾病,指导临证遣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 玄府 玄络 风药 杨思进
原文传递
“络玄府”理论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兴旺 杨露银 +7 位作者 江花 梁盼 毛琳慎 毕涛 周雅楠 罗钢 任维 杨思进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2期51-55,共5页
玄府与络脉都是遍及人体全身的微小结构,二者共同构成人体微循环网络系统,但彼此具体交互关系及作用机制并不明朗,且单纯线性交互关系难以解释复杂的空间网络系统。笔者结合文献分析及现代医学微观形态和功能研究,提出“络玄府”结构假... 玄府与络脉都是遍及人体全身的微小结构,二者共同构成人体微循环网络系统,但彼此具体交互关系及作用机制并不明朗,且单纯线性交互关系难以解释复杂的空间网络系统。笔者结合文献分析及现代医学微观形态和功能研究,提出“络玄府”结构假说,即络脉上的玄府,并发现其与内皮细胞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存在高度相似性,其中又以血管内皮细胞为最。同时,络玄府作为“玄府-络脉”空间网络之中的交汇点,其聚散一体、开阖有度,通过聚散调控物质流通状态属性,借开阖调节物质流通数量,相互为用使气血精津液遍布全身,以达“玄络和合”的生理状态。基于上述,笔者拟从“络玄府”角度完善“玄府”与“络脉”理论体系内涵,以期为临床的微观病变提供辨证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玄府 玄络和合 聚散开阖
下载PDF
张茂平教授“辛温开玄通络”理论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庆 张茂平 +1 位作者 沈宏春 唐瑛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5期57-58,共2页
从络脉、玄府论肾消。"络脉"是人体精、气、血、津液流通横贯于全身的细小通道,而"玄府"则是"络脉"道路上的孔穴,或门户(枢纽),为气血津液出入之门户,亦为废气、痰湿、糟粕排泄之孔穴,两者都以通为顺。... 从络脉、玄府论肾消。"络脉"是人体精、气、血、津液流通横贯于全身的细小通道,而"玄府"则是"络脉"道路上的孔穴,或门户(枢纽),为气血津液出入之门户,亦为废气、痰湿、糟粕排泄之孔穴,两者都以通为顺。络脉是通路,行使功能靠络脉上玄府开合有节。张师提出玄府是肾脏组织结构学物质基础,将肾小球毛细血管喻为肾之络脉,肾之筛孔为肾之腠理,即玄府,通行肾之气血津液之道路。玄府荣,络脉荣;玄府闭,络脉闭。消渴因热、燥伤阴,阴枯玄府失养,开合失司。消渴日久,元气内虚,血行瘀滞,湿邪、热毒及风邪等郁结肾络,堵塞玄府这个微细结构通道,肾络痹阻不通,而致消渴病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茂平 名老中医 辛温开玄通络 糖尿病肾病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基于“玄府-肺络”理论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Th1/Th2免疫失衡的证治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港 俞赟丰 +2 位作者 邓羿駃 曾洁 王孟清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08,共6页
Th1/Th2免疫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础,Th1/Th2免疫失衡与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密切相关。Th1/Th2免疫失衡会促使炎症因子大量释放,从而介导机体的炎症反应,从Th1/Th2免疫失衡探... Th1/Th2免疫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础,Th1/Th2免疫失衡与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密切相关。Th1/Th2免疫失衡会促使炎症因子大量释放,从而介导机体的炎症反应,从Th1/Th2免疫失衡探究小儿MPP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玄府-肺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玄府遍布周身,外邪侵袭首犯玄府,致使玄府闭塞、肺络郁闭,气机失调,津液输布不畅。加之小儿具有“阳常有余”的特点,易从热化,致使痰热内生,而痰热又会耗伤正气,日久易致肺气阴亏虚。邪气侵袭玄府的过程即是肺炎支原体入侵机体的过程,玄府闭塞、肺络郁闭,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的过程即是Th1/Th2免疫失衡的过程,而气机郁闭、痰热化生、蕴结于肺的过程则是Th1/Th2免疫失衡形成炎症反应介导肺部炎症损伤的过程。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小儿的生理特点,亦是玄府闭塞、肺络郁闭的内在原因,即小儿免疫功能的不完善为支原体感染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医干预小儿MPP Th1/Th2免疫失衡以通为治则,急性期以清热化痰立法,而慢性期则以补虚通络为治法,从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恢复Th1/Th2免疫平衡,改善小儿MPP的预后,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Th1/Th2免疫失衡 玄府-肺络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