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道叩玄篇 妙唱发幽情——论何光顺《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的玄言诗学建构
1
作者 王利锁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3-98,共6页
何光顺《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是中古文学和诗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此前,魏晋玄言诗研究着重关注语言、修辞、文体问题,将玄言诗看作一种消极文学现象或部分肯定,或认为受门阀士族影响有一定积极意义等。何著首次明确提出魏晋三... 何光顺《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是中古文学和诗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此前,魏晋玄言诗研究着重关注语言、修辞、文体问题,将玄言诗看作一种消极文学现象或部分肯定,或认为受门阀士族影响有一定积极意义等。何著首次明确提出魏晋三极政治文化结构(皇家-世族-平民鼎立)相较于秦汉两极政治文化结构(皇权与平民结盟)所带来的对于文学风貌和诗学精神的重大影响,充分肯定以世族文化为其生存条件所催生的魏晋玄言诗实际上体现着世族名士和玄言诗人注重自由与超脱的人生境界,提出魏晋玄言诗具有得意忘言与辨名析理的思维方式。何著承继易学通感思维与非易学逻辑思辨的玄学思维,在与传统抒情诗学和异域佛教诗学比较的基础上,建构出魏晋玄言诗学,认为谢灵运山水诗、陶渊明田园诗、东晋后僧侣诗都渗透着玄言诗的精神气质,只是在两极政治文化结构恢复过程中,世族名士与玄言诗人失去其生存条件与接受土壤,而后渐趋衰落。玄言诗体与玄学精神的没落,标志着中国自由知识阶层的衰败。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结构亦未曾为这样一个阶层的出现准备好足够条件,这也是魏晋名士风流成为后世难以超越的人格范本的重要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光顺 《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 世族文化 玄言诗 玄言诗
下载PDF
刘勰论魏晋玄言诗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可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9-35,共7页
刘勰论魏晋玄言诗张可礼魏晋玄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现象,南朝的不少文人对此都十分关注,分别表述了自己的见解。刘勰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明诗》和《时序》等篇中,都论述了玄言诗,提出了... 刘勰论魏晋玄言诗张可礼魏晋玄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现象,南朝的不少文人对此都十分关注,分别表述了自己的见解。刘勰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明诗》和《时序》等篇中,都论述了玄言诗,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南朝以来,玄言诗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刘勰 《文心雕龙》 东晋玄言诗 诗歌 《晋书》 简文帝 谢灵运 魏晋 萧子显
下载PDF
玄言诗二题 被引量:4
3
作者 卢盛江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4期36-41,共6页
本文认为不应把一般地表现清雅隐逸情思的诗都看作玄言诗,只有谈玄畅理成为诗的主题,才称得上玄言诗、玄言诗阶段的起点既不在永嘉年间,也不在郭璞,而是庾阐。玄言诗的形成,与尚玄之风自身的发展、文学自身的发展、士人心态的变化... 本文认为不应把一般地表现清雅隐逸情思的诗都看作玄言诗,只有谈玄畅理成为诗的主题,才称得上玄言诗、玄言诗阶段的起点既不在永嘉年间,也不在郭璞,而是庾阐。玄言诗的形成,与尚玄之风自身的发展、文学自身的发展、士人心态的变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士人心态 玄学思潮 东晋玄言诗 玄学思想 山水审美 山水诗 世说新语 理论探讨 艺术情趣
下载PDF
论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的延续与新变
4
作者 林家骊 孟国中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9-191,共13页
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仍然延续并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体现在诗人的主体精神层面、艺术审美情趣以及作品的内容、艺术风貌等诸多方面。这类诗歌突破了传统的"玄言诗"义界,展现出新时期的思想与艺术面貌,可称为"玄思态诗歌&q... 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仍然延续并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体现在诗人的主体精神层面、艺术审美情趣以及作品的内容、艺术风貌等诸多方面。这类诗歌突破了传统的"玄言诗"义界,展现出新时期的思想与艺术面貌,可称为"玄思态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值得引起重视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玄言诗 南齐诗坛 延续与新变
下载PDF
从本体到历史:玄言诗的重新定位——读杨合林《玄言诗研究》
5
作者 刘泰然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玄言诗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数量可观的成果。但如何将玄言诗研究推向纵深,如关于玄言诗的义界、历史阶段、类型、历史定位等问题,仍有值得探讨的空间。在诸多研究中,杨合林的《玄言诗研究》在方法...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玄言诗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数量可观的成果。但如何将玄言诗研究推向纵深,如关于玄言诗的义界、历史阶段、类型、历史定位等问题,仍有值得探讨的空间。在诸多研究中,杨合林的《玄言诗研究》在方法和思路上都有一定的开拓性意义。作者将本体研究与历史研究、诗歌研究与文化研究有效结合起来,既注重玄言诗自身的发展理路,也注重它与整个文学史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加深了对玄言诗本身的认识,还弥合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链条中缺失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历史 玄言诗 玄言诗研究》
下载PDF
东晋玄言诗与佛偈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允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9-116,142,共9页
东晋时代生成的玄言诗,以述说形而上的玄虚哲理为其主要职志,并风靡笼罩诗坛数十年之久。厥类诗作之所以在此际大量出现,除了受曹魏、西晋以来士人清谈习尚之直接影响外,还同佛法自东晋开始深入本土文化结构这个大背景有关。当时翻... 东晋时代生成的玄言诗,以述说形而上的玄虚哲理为其主要职志,并风靡笼罩诗坛数十年之久。厥类诗作之所以在此际大量出现,除了受曹魏、西晋以来士人清谈习尚之直接影响外,还同佛法自东晋开始深入本土文化结构这个大背景有关。当时翻译过来的众多天竺说理佛渴,业已具备了对本地诗歌潜移默化的能力,完全可以充当许询、孙绰、支遁等人创撰“理过其辞”篇章的兰本。这种诗体上的参照和借鉴,就是催促玄言诗成熟分娩具有关键意义的直接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玄言诗 “三世之辞” 魏晋玄学 《骚》 世说新语 《诗》 诗歌 佛理诗 佛教 余嘉锡
下载PDF
英国玄学派诗歌与东晋玄言诗之比较——兼谈诗歌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吴丽 丛日珍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与东晋玄言诗同称为"玄"诗,在历史背景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乱中求进,积极介入生活,十分注重诗歌形式,努力进行艺术创新,而后者则乱中求退,消极避世,脱离生活,忽视甚至违背诗歌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前者&...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与东晋玄言诗同称为"玄"诗,在历史背景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乱中求进,积极介入生活,十分注重诗歌形式,努力进行艺术创新,而后者则乱中求退,消极避世,脱离生活,忽视甚至违背诗歌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前者"玄"在其艺术手段,后者则"玄"在其思想内容.二者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亦大相径庭,显然不能等量齐观.玄言诗的失败是与诗歌的基本特征、美学标准和艺术的基本规律相悖的必然结果,但其教训和英国玄学派诗歌的成功经验同样都为当今的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为揭示诗歌与哲学和宗教的悖论关系,以及探讨二者有机融合的正确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 东晋玄言诗 比较 根源 悖论关系 有机融合
下载PDF
大陆近二十年玄言诗流变研究之检讨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国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5期19-26,共8页
研究玄言诗 ,首先须明了其义界和流变问题。玄言诗 ,实为以玄学思维方式来体悟玄理的诗 ,其中的玄理包括三玄和佛理。对玄言诗流变的研究 ,关键在于对其起始阶段的确定 ,这又涉及到对其义界的界定以及对“何晏之徒 ,率多浮浅”的理解。... 研究玄言诗 ,首先须明了其义界和流变问题。玄言诗 ,实为以玄学思维方式来体悟玄理的诗 ,其中的玄理包括三玄和佛理。对玄言诗流变的研究 ,关键在于对其起始阶段的确定 ,这又涉及到对其义界的界定以及对“何晏之徒 ,率多浮浅”的理解。“浮浅”实指“浮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研究 中国大陆 流变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启功先生论魏晋玄学、玄言诗及玄言诗人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廷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8,共5页
启功先生不以研治魏晋玄学及玄言诗闻名,但他在这些方面至少有三个观点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关于道教对魏晋玄学及玄言诗兴起的启示,启先生认为,早期五斗米道、太平道等道教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和破坏力,使意图从思想、理论上颠覆... 启功先生不以研治魏晋玄学及玄言诗闻名,但他在这些方面至少有三个观点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关于道教对魏晋玄学及玄言诗兴起的启示,启先生认为,早期五斗米道、太平道等道教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和破坏力,使意图从思想、理论上颠覆儒学独尊地位的人,有足够的信心以道家思想为基础来构建一种反传统的新思想;二是关于《兰亭诗》与玄言诗的关系,启先生认为无论是从使用的词汇还是从表达的意趣上来看,《兰亭诗》都应该算作非常重要的玄言诗。同一个诗人所写的四言和五言,在词语和意义上都有一定的联系,这反映了他们探索诗歌体式的过程;三是对于陶渊明、谢灵运、支遁等玄言诗人,启功先生也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说明了他们在生活和创作上是否自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功 魏晋玄学 玄言诗 道教 兰亭诗
下载PDF
“理感”:玄言诗的创作情感 被引量:6
10
作者 伍晓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5-147,共3页
与传统诗歌的“应物斯感”不同 ,玄言诗的创作情感可称之为“理感” ,即诗人对玄理的感性热忱和感性体悟。“理感”有以理释情、以性统情两个层次 ,在具体的生成方式中 ,更有以玄对山水一途。它受“言意之辨”的玄学思维方式影响 ,却又... 与传统诗歌的“应物斯感”不同 ,玄言诗的创作情感可称之为“理感” ,即诗人对玄理的感性热忱和感性体悟。“理感”有以理释情、以性统情两个层次 ,在具体的生成方式中 ,更有以玄对山水一途。它受“言意之辨”的玄学思维方式影响 ,却又立足于“情” ,与哲学思辨有本质区别。在诗歌情感的扩大、审美空间的开拓 ,山水审美意识的促发上 ,“理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创作情感 理感
下载PDF
观此遗物虑 一悟得所遣——试论谢灵运的审美心态及其对玄言诗创作的开拓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启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76,共6页
一谢灵运以擅长刻画山水自然景物饮誉南朝晋宋诗坛。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且足以垂范后世的写景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白云抱幽石,绿筿媚清涟”(《过始宁墅》)... 一谢灵运以擅长刻画山水自然景物饮誉南朝晋宋诗坛。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且足以垂范后世的写景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白云抱幽石,绿筿媚清涟”(《过始宁墅》),……无一不是写得绘声绘色,形象鲜明,从不同侧面生动逼真地再现出大自然的旖旎秀美,给人以感官的审美愉悦,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文学史家们普遍认为谢灵运开创并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作,比如清代的王士祯就说:“迨元嘉间,谢灵运出,始创为刻画山水之词,务穷幽极渺,抉山谷水泉之情状,昔人所云‘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者也。宋齐以下,率以康乐为宗。至唐,王摩诘、孟浩然、杜子美、韩退之,皮日休、陆龟蒙之流,正变互出,而山水之奇怪灵闷,刻露殆尽,若其滥觞于康乐,则一而已矣。”(见《带经堂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谢灵运 佛教 玄佛合流 般若性空 审美心态 诗创作 道安 玄言诗 启示
下载PDF
再论玄言诗的定义与分类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0-84,共5页
玄言诗长期处于被忽视、被否定的尴尬境地,近年这种研究局面有所改观,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如定义与分类———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于此提出:玄言诗是魏晋特殊人文环境下作为上层士人体玄慕道的高雅生活之补充和组成部分的、以玄... 玄言诗长期处于被忽视、被否定的尴尬境地,近年这种研究局面有所改观,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如定义与分类———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于此提出:玄言诗是魏晋特殊人文环境下作为上层士人体玄慕道的高雅生活之补充和组成部分的、以玄学思想为旨归的文人言志诗;应分为直言玄理类、游仙体道类、山水悟道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定义 分类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玄言诗的世俗底蕴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国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在对玄言诗人界简要探讨的基础上,把前人的材料摆出来进行充分分析,可以看出玄言诗时代存在的可疑性。实际上,东晋文人们的诗歌趣尚不是玄言诗,而仍是汉魏体制的诗歌。从玄言诗主体的创作心态可以看出,玄言诗其实是一种“雅化的世... 在对玄言诗人界简要探讨的基础上,把前人的材料摆出来进行充分分析,可以看出玄言诗时代存在的可疑性。实际上,东晋文人们的诗歌趣尚不是玄言诗,而仍是汉魏体制的诗歌。从玄言诗主体的创作心态可以看出,玄言诗其实是一种“雅化的世俗”,而山水诗则只是对玄言诗误人歧途时的无意间的一种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雅化 《世说新语》 文学研究 世俗化 山水诗 诗歌
下载PDF
玄言诗的类型及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合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文学史上对玄言诗的评价一直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其原因是对玄言诗缺乏"区别对待"。玄言诗有两种创作类型,即铺演玄理和立象尽意。铺演玄理的玄言诗有对玄理的"隔"与"不隔"之分,立象尽意的玄言诗有意、象&q... 文学史上对玄言诗的评价一直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其原因是对玄言诗缺乏"区别对待"。玄言诗有两种创作类型,即铺演玄理和立象尽意。铺演玄理的玄言诗有对玄理的"隔"与"不隔"之分,立象尽意的玄言诗有意、象"未融"与"已融"之别。通过对玄言诗类型的分别与分析,可以对玄言诗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作出新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类型 铺演玄理 立象尽意 评价
下载PDF
何为玄言诗——兼论当下玄言诗研究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云岷 韩国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147-151,共5页
在魏晋南朝时期并没有"玄言诗"的名字,"玄言诗"的概念是今人提出的。结合南朝人的论述不难看出,所谓玄言诗其实就是南朝人所说的受了玄学之风不良影响的诗。不过,南朝人所指的不良影响包括思想趋向、作品基调、辞... 在魏晋南朝时期并没有"玄言诗"的名字,"玄言诗"的概念是今人提出的。结合南朝人的论述不难看出,所谓玄言诗其实就是南朝人所说的受了玄学之风不良影响的诗。不过,南朝人所指的不良影响包括思想趋向、作品基调、辞采和词趣四个方面,而当下的研究却并未完全据此立论,往往脱离南朝人的评价,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魏晋诗歌中选出一部分作品,然后名之曰"玄言诗",并据此为他们的玄言诗研究提供支持。由于研究者所面对的作品互不相同,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就无法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钟嵘 玄言诗 玄学
下载PDF
“淡乎寡味”吗?——玄言诗风行百年原因试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归青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99-104,共6页
“淡乎寡味”吗?———玄言诗风行百年原因试析归青玄言诗在文学史上评价历来很低。人们往往认为,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序》),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种诗在西晋永嘉年间至... “淡乎寡味”吗?———玄言诗风行百年原因试析归青玄言诗在文学史上评价历来很低。人们往往认为,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钟嵘《诗品序》),没有多少艺术价值。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种诗在西晋永嘉年间至晋宋之交的一百多年里竟然风靡了诗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老子》 《世说新语》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审美趣味 兰亭诗 《古诗十九首》 哲学思考 《诗品序》 哲理诗
下载PDF
从东晋玄言诗看佛、玄之际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合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3-118,共6页
佛、玄之间的交争与融合构成了东晋文化思想的基本特点,这从当日名僧与名士的玄言诗创作中亦可得到印证。较能反映东晋佛、玄之际的玄言诗创作主要有:支遁的以玄释佛;康僧渊和张翼的佛、玄之争;慧远的净化佛学。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析,... 佛、玄之间的交争与融合构成了东晋文化思想的基本特点,这从当日名僧与名士的玄言诗创作中亦可得到印证。较能反映东晋佛、玄之际的玄言诗创作主要有:支遁的以玄释佛;康僧渊和张翼的佛、玄之争;慧远的净化佛学。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析,可对当日士人信念之实际和社会文化思想演进之归向得一亲切深入之感受和解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佛学 玄学
下载PDF
以情体道情道同化——略论晋代玄言诗的美学取向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南珊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49-51,共3页
晋代玄言诗的美学取向,崇尚以情体道(玄理)、情道同化,既是对儒学的以理制情、“以情从理”的传统思维范式的有力反叛,又是与六朝尚情重情、畅情求美时代美学新潮迥然异趣。玄学思维和玄言诗的价值标向,在强调以情体道、情道同化... 晋代玄言诗的美学取向,崇尚以情体道(玄理)、情道同化,既是对儒学的以理制情、“以情从理”的传统思维范式的有力反叛,又是与六朝尚情重情、畅情求美时代美学新潮迥然异趣。玄学思维和玄言诗的价值标向,在强调以情体道、情道同化中使情感作为人的自由本质真正返归自身,进入“神超形越”的人生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代 玄理 玄言诗 “忘情”境界 情感的“理遣”化
下载PDF
论东晋玄言诗兴盛的原因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顺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3-167,共5页
东晋玄言诗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要因而论,或当在于玄学哲学的终结向玄学人生观的实践的转化,诗歌创作主体由崇尚诗骚传统向习玄传统的变化,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与文化心理向玄学人生观的倾斜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 东晋 玄言诗 玄学理论 习玄传统 社会环境
下载PDF
从“遣有”到“即有”--论玄言诗转入山水诗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向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5-148,共4页
玄言诗的产生与作为具体物象的山水有内在联系,但玄言诗所体现的贵无贱有思想又隐含着理论上的危机和实际操作的困难。针对"遣有"和"涉无"的矛盾,孙绰提出了"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的解决之道,一方... 玄言诗的产生与作为具体物象的山水有内在联系,但玄言诗所体现的贵无贱有思想又隐含着理论上的危机和实际操作的困难。针对"遣有"和"涉无"的矛盾,孙绰提出了"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的解决之道,一方面实现了由被动"遣有"到了主动"即有"的审美态度的转变,另一方面,直觉观物方式也解决了"即有"如何"得玄"的审美体验问题,由此形成了玄言诗转入山水诗的契机。山水诗的出现是玄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由玄言诗转入山水诗实际上体现了体玄者由外部脱落山水形相到从主观内心超越山水形相思路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玄言诗 山水诗 遣有 即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