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涤除玄鉴”美学义涵形成考
1
作者 韩伟 周春雨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中国美学史著作在谈及老子美学时,通常会涉及“涤除玄鉴”这一命题。对于“涤除玄鉴”与通行本“涤除玄览”的文本差异,移译者常视其为通假现象而不求甚解。我们理解老子“脩除玄监(鉴)”的本义后,便会发现“涤除玄览”并非“脩除玄鉴... 中国美学史著作在谈及老子美学时,通常会涉及“涤除玄鉴”这一命题。对于“涤除玄鉴”与通行本“涤除玄览”的文本差异,移译者常视其为通假现象而不求甚解。我们理解老子“脩除玄监(鉴)”的本义后,便会发现“涤除玄览”并非“脩除玄鉴”的假借。西汉中期之后“涤除玄览”才出现,在魏晋时期其发展为哲学命题,后经学者们的阐发逐渐美学化,成为近代“涤除玄览”美学命题产生的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史写作进程中,现代意义上的“涤除玄鉴”美学命题才真正诞生,并且逐渐发展为囊括“虚静”“直觉”“审美无功利”的道家美学核心命题。观此命题的演进过程,亦可折射出“中国美学”命题发展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脩除玄监 王弼 涤除玄览 涤除玄鉴
下载PDF
道家思想“涤除玄鉴”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实现方式的探究——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2
作者 张鹏祥 伍越 王洪涛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涤除玄鉴”是道家的重要命题,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总结了“涤除玄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种实现方式,造园家通过这三种方式为观者经营一个审美的环境,使得山石花木得以在游人无功利的审美下展现其不同寻常... “涤除玄鉴”是道家的重要命题,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总结了“涤除玄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三种实现方式,造园家通过这三种方式为观者经营一个审美的环境,使得山石花木得以在游人无功利的审美下展现其不同寻常的一面。并选取经典古典园林拙政园作为实例,对园内景观进行分析,具体的论证了“涤除玄鉴”在古典园林中的三种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 涤除玄鉴 无功利审美
下载PDF
佛教的般若禅定学说与中国的静观玄鉴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志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4,共6页
般若禅定说是佛教认识论的一部分。般若,是认识佛教真理的特殊智慧,以无知而无不知为特点;禅定,是佛教智慧的特殊修炼之法,以虚静专一为特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庄的玄鉴论,管、荀的虚静论和《大学》的止定说存有相通之处。佛教的... 般若禅定说是佛教认识论的一部分。般若,是认识佛教真理的特殊智慧,以无知而无不知为特点;禅定,是佛教智慧的特殊修炼之法,以虚静专一为特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庄的玄鉴论,管、荀的虚静论和《大学》的止定说存有相通之处。佛教的般若禅定学说传入中国后,又以其静以观动、虚以照有、思专志一丰富了中国文化的静观玄鉴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般若禅定学说 中国 静观玄鉴理论
下载PDF
玄鉴与迷狂——中西审美观照之源比较考察
4
作者 李冬生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期75-80,共6页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观照理论渊远流长.西方主要有柏拉图、席勒、叔本华、尼采、狄尔泰、柏格森、弗洛依德、海德格尔、马塞尔、伽达默尔等,中国主要有老子、庄子、陆机、刘勰、郭熙、苏轼、严羽、王国维、宗白华等,他们无一不是这一学...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观照理论渊远流长.西方主要有柏拉图、席勒、叔本华、尼采、狄尔泰、柏格森、弗洛依德、海德格尔、马塞尔、伽达默尔等,中国主要有老子、庄子、陆机、刘勰、郭熙、苏轼、严羽、王国维、宗白华等,他们无一不是这一学说提倡的中坚.在这两条人流里,老子和柏拉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轴心时代的东西方民族的伟大代表,他们的哲学,美学思想是中西方审美观照理论的源头.对这一源头进行一番比较性的考察,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将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西审美观照理论的各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照 玄鉴 柏拉图 比较考察 美的理念 《老子》 “象” “美本身” 万物 “气”
下载PDF
“理事无碍”与“虚心玄鉴”——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方法论新诠
5
作者 龚隽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23-27,22,共6页
本体论与方法论是中西哲学史上长期存在而又颇为恼人的问题。康德把本体论作为形而上学的问题,赶出知识的王国,还原为道德与信仰的领域。分析哲学家也大都把本体论问题视为超验的“无意义”命题而悬置于哲学的门外。他们都认为,知识与... 本体论与方法论是中西哲学史上长期存在而又颇为恼人的问题。康德把本体论作为形而上学的问题,赶出知识的王国,还原为道德与信仰的领域。分析哲学家也大都把本体论问题视为超验的“无意义”命题而悬置于哲学的门外。他们都认为,知识与方法的范围应囿定在现象与经验之中。在他们的哲学中,本体与现象,方法与本体,自然律与道德律都是截然二分,两橛对峙的。中国传统哲学一向比较注重综合与融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本体论 中国哲学 方法论 般若无知 形而上学 思维模式 玄鉴 认识方法 长期存在
下载PDF
脑缘医学的玄鉴(2)——《脑内革命》道缘尝试的神话
6
作者 华敏 鸟羽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8-31,共4页
脑缘医学的玄鉴(2)———《脑内革命》道缘尝试的神话华敏鸟羽倾听右脑的声音:《脑内革命———右脑的使用将改变你的人生》(第2卷)中指出:左脑是掌管人出生以后输入的信息的脑子。左脑储存着继承祖先的遗传因子的信息。右脑信... 脑缘医学的玄鉴(2)———《脑内革命》道缘尝试的神话华敏鸟羽倾听右脑的声音:《脑内革命———右脑的使用将改变你的人生》(第2卷)中指出:左脑是掌管人出生以后输入的信息的脑子。左脑储存着继承祖先的遗传因子的信息。右脑信息才是不为感情所支配的心灵。我们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导思维 心理健康 宇宙生命力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玄鉴 原生命 脑内吗啡 紧张情绪 医学 左脑
下载PDF
脑缘医学的玄鉴(1)——《脑内革命》道缘尝试的神话
7
作者 华敏 鸟羽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1-25,共5页
《脑内革命———重新认识、开发、利用你的大脑》(第1卷)、《脑内革命———右脑使用将改变你的人生》(第2卷)是日本著名医学家春山茂雄的学术专著,作者以切身的经验、亲自实验以及自我体验,进行了脑内探险,阅历了天路历程的... 《脑内革命———重新认识、开发、利用你的大脑》(第1卷)、《脑内革命———右脑使用将改变你的人生》(第2卷)是日本著名医学家春山茂雄的学术专著,作者以切身的经验、亲自实验以及自我体验,进行了脑内探险,阅历了天路历程的道缘尝试,写下了观想沉思录,堪为医道、医德、医经交缘组合立身之本的健康神话,从而揭开了“心灵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结构 荷尔蒙 Β-内啡肽 去甲肾上腺素 脑内吗啡 时空层次 心灵成长 玄鉴 无意识心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下载PDF
试析“涤除玄鉴”新解
8
作者 吴荣榕 《河北画报》 2020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涤除玄鉴”一直作为一条审美心胸的美学范畴。许多学者都默认“涤除”和“玄鉴”是两个动词在文言文语法中省略宾语的用法,所以完形填空给两个动词加上了宾语。但回归后句翻译成文,明显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既然都已洗去尘埃还以明镜了,... “涤除玄鉴”一直作为一条审美心胸的美学范畴。许多学者都默认“涤除”和“玄鉴”是两个动词在文言文语法中省略宾语的用法,所以完形填空给两个动词加上了宾语。但回归后句翻译成文,明显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既然都已洗去尘埃还以明镜了,后面又问“能没有小瑕疵吗”这种反问显得逻辑不通。反观全文也与前后的反问排比句式不统一。所以试其新解,使其由原来的观照心胸转为观照宇宙。不是先洗涤了心灵而后得虚静的“道”,而是先观照宇宙的本源变化规律而得道,从而审美心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除玄鉴
下载PDF
论“涤除玄鉴”的美学意蕴
9
作者 左漪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1期31-33,共3页
在《道德经》第十章中,老子提出"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将心灵比喻成一面神秘的镜子,其本性是明亮干净的,但是却受到各种污染使其蒙尘,老子旨在揭示观道的就要去除心灵种种成见偏见的遮蔽和污染,回归心灵本身的空无澄净,这样才... 在《道德经》第十章中,老子提出"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将心灵比喻成一面神秘的镜子,其本性是明亮干净的,但是却受到各种污染使其蒙尘,老子旨在揭示观道的就要去除心灵种种成见偏见的遮蔽和污染,回归心灵本身的空无澄净,这样才能映照万物,万物自身才能向心灵呈现出其本性,才能体悟到道本身。"涤除玄鉴"是悟道的方式,要求心灵要保持虚静,也就是"致虚极,守静笃"。"涤除玄鉴"还有其丰富的美学意义,老子对美的欣赏正如对道的观照,保持心灵的光明,在虚静的心境下,自由的观照中得到至美的体验的精神活动,这就是"涤除玄鉴"。而这样一种精神活动就具有审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涤除玄鉴 美学意蕴
下载PDF
涤除玄鉴回归本我——石虎先生的艺术精神
10
作者 王庚 《中国书画》 2013年第08Z期12-19,共8页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一语道破绘画中所争论不休的“笔墨”二字实则源于内心,心受万物,万物受天,天受道,道法自然。石涛所言,在以四王为主导的艺术环境中,颇为“另类”。但历史是具...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一语道破绘画中所争论不休的“笔墨”二字实则源于内心,心受万物,万物受天,天受道,道法自然。石涛所言,在以四王为主导的艺术环境中,颇为“另类”。但历史是具法眼的,致使后来石涛倚仗“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精神冲破了传统的定论,逾越了四王乃至他所生存的年代,成为画史上的一座巍巍雄峰。石虎先生亦提出了更为洗练的“神觉”二字,并在《象论》中说:“我使之思,我发之喜,我觉之伤悲,如上般般皆客体存在之实,按夫子后字的涵义它们皆属于前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精神 涤除玄鉴 石虎 《苦瓜和尚画语录》 本我 回归 “笔墨” 道法自然
下载PDF
涤除玄鉴 回归本我——石虎先生的艺术精神
11
作者 王庚 《书画艺术》 2013年第4期2-6,共5页
石虎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0年入浙江美术学院。1962年入伍。1968年任教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9年从事牙雕、编辑等工艺创作。1977年任职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出访非洲13个国家。1979年出版非洲... 石虎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0年入浙江美术学院。1962年入伍。1968年任教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9年从事牙雕、编辑等工艺创作。1977年任职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出访非洲13个国家。1979年出版非洲写生画集。1982年南京博物馆个展。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虎画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除玄鉴 艺术精神 石虎 人民美术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我 回归 美术学校
下载PDF
涤除玄鉴的审美方式研究
12
作者 周凹凸 王伯勋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23,共3页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提出的“涤除玄鉴”审美方式,为理解其审美观念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文旨在通过对“涤除玄鉴”的审美主体、条件状态和实践方法的深入分析,揭示老子审美趣味和境界的独特性。不仅...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提出的“涤除玄鉴”审美方式,为理解其审美观念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文旨在通过对“涤除玄鉴”的审美主体、条件状态和实践方法的深入分析,揭示老子审美趣味和境界的独特性。不仅丰富了对老子哲学的理解,也为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除玄鉴 老子 审美方式 审美境界 自然审美
原文传递
论《老子》“玄鉴”与“静观”的直觉主义认识论 被引量:6
13
作者 萧汉明 严曼萍 《哲学研究》 1986年第9期58-65,共8页
东方世界给予人类认识史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理论贡献是直觉主义的认识论,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与奠基者老聃,最先提出用“玄鉴”、“静观”的直觉方式把握他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道”,进而再以“道”观“德”,认识日常所能感知的客观事物... 东方世界给予人类认识史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理论贡献是直觉主义的认识论,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与奠基者老聃,最先提出用“玄鉴”、“静观”的直觉方式把握他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道”,进而再以“道”观“德”,认识日常所能感知的客观事物的道理,从而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直觉主义认识路线。《老子》的这一认识理论,在两千三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鉴 《老子》 “道” 直觉主义 认识论 气功 无名 静观 哲学体系 认识路线
原文传递
精书玄鉴鸿儒志 济世修身赤子心——张伯英历史地位再认识
14
作者 梁鸿 《荣宝斋》 2017年第11期84-127,共44页
张伯英作为二十世纪一位集官员、学者、诗人、书家于一身的集大成者,是在个人修为、艺术成就、政治抱负、民族气节等方面都具有垂范意义的一代翘楚。然而学界对其研究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对其历史定位的髙度尚有距离,还停留在就书法论书法... 张伯英作为二十世纪一位集官员、学者、诗人、书家于一身的集大成者,是在个人修为、艺术成就、政治抱负、民族气节等方面都具有垂范意义的一代翘楚。然而学界对其研究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对其历史定位的髙度尚有距离,还停留在就书法论书法,就鉴评论鉴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鸿儒 玄鉴 再认 修身 济世 二十世纪 集大成者
原文传递
才华 学养 玄鉴——记学者、诗人、书法家陈恒安先生
15
作者 戴明贤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69,共3页
书法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一个特点,在于不能直接取材于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只能以文字为唯一载体。文字是一种人造的表意符号,自身就有一部源流演变的历史;而书法唯一的艺术手段——线条.
关键词 书法家 才华 学养 学者 玄鉴 诗人 艺术门类 人类社会
原文传递
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论姚鼐对中国古典美学大厦的建设之功
16
作者 周丽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8-72,共5页
桐城派巨擘姚鼐凭借天赋的才情,家乡俊美山水的浸润,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以及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真诚挚守,于文章写作中运用灵心慧眼,有意无意创造了一代文学大美观象,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架构的系统性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从姚鼐作... 桐城派巨擘姚鼐凭借天赋的才情,家乡俊美山水的浸润,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以及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真诚挚守,于文章写作中运用灵心慧眼,有意无意创造了一代文学大美观象,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架构的系统性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从姚鼐作品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入手,结合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理论精髓,可以见证姚鼐对中国古典美学大厦的建设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美善统一 涤除玄鉴 得意忘象 气韵生动
下载PDF
关于颜色感知的几个心理学问题 被引量:6
17
作者 霍大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2,共7页
从颜色的物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对中国传统的颜色感知理论进行分析。包括阴阳五色理论;强调“形”的本土传统与强调“色”的印度传统的对立;法家的刑名说;名家的形色分离;道家的玄鉴与佛教的明镜概念蕴含着两种不同的视知觉理论... 从颜色的物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对中国传统的颜色感知理论进行分析。包括阴阳五色理论;强调“形”的本土传统与强调“色”的印度传统的对立;法家的刑名说;名家的形色分离;道家的玄鉴与佛教的明镜概念蕴含着两种不同的视知觉理论和认识论。提出了一个能同时知觉到颜色的三种属性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心理学 颜色感知 玄鉴 明镜 刑名说 法家 名家 视知觉理论 认识论
下载PDF
老子“道”论的本体论哲学内涵辨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516-520,共5页
通过对老子“道”论的理论旨趣及其思辨特性的疏析 ,指明老子“道”论乃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哲学形态 ,其体 (无 )用 (有 )合一的本体论思辨特性奠定了中国哲学思辨的理性传统 ;提出由“道”论展开的哲学认识论乃是不同于西方哲学... 通过对老子“道”论的理论旨趣及其思辨特性的疏析 ,指明老子“道”论乃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哲学形态 ,其体 (无 )用 (有 )合一的本体论思辨特性奠定了中国哲学思辨的理性传统 ;提出由“道”论展开的哲学认识论乃是不同于西方哲学逻辑认识论的精神认识论 ,它不是逻辑范畴的认知 ,而是精神范畴的体认 ,并指明老子“道”论内涵着天人合一的哲学 (而非宗教 )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 "无" 本体论 精神认识论 天人合一 老子 "体用合一" "静观" "玄鉴"
下载PDF
老子的修道论美学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建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15-18,24,共5页
老子的修道论美学王建疆老子修道论美学包括审美方法论、审美人格论和审美体验论三大部分。其审美方法论探讨如何致道审美的问题;其审美人格论则展示得道之人或“玄德”之人的风采,意在垂示一种理想人格的标本,体现人与道通的境界,... 老子的修道论美学王建疆老子修道论美学包括审美方法论、审美人格论和审美体验论三大部分。其审美方法论探讨如何致道审美的问题;其审美人格论则展示得道之人或“玄德”之人的风采,意在垂示一种理想人格的标本,体现人与道通的境界,为后世浪漫主义创作开了先河;其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美学范畴 道论 审美方法论 哲学本体论 无为而无不为 “道” 涤除玄鉴
下载PDF
柏拉图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柏拉图与老子美学思想的比较,可透视中西文化现象及思维上的一些差异。二人虽然都在向着探究世界本源的方向努力,却有明显的不同:柏拉图注重的是逻辑推理与概念分析,试图对立于现实世界之外寻找更本真的世界与真美。因此他排斥感性... 通过柏拉图与老子美学思想的比较,可透视中西文化现象及思维上的一些差异。二人虽然都在向着探究世界本源的方向努力,却有明显的不同:柏拉图注重的是逻辑推理与概念分析,试图对立于现实世界之外寻找更本真的世界与真美。因此他排斥感性,崇尚理智;老子寻求的不是如何脱离现实世界,而是如何与天地宇宙共融相通,他的实现途径既不排斥感性,也不排斥理智,而是一种综合式的观照与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灵魂回忆 涤除玄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