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重证据·N级编码·“玉教”理论——叶舒宪先生访谈兼答李永平教授 被引量:5
1
作者 叶舒宪 栾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0,共6页
自1996年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成立至今,文学人类学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不断提出新的学术探索命题并逐渐积累成一种理论体系的创新。"四重证据"是该学科标志性的理论工具,是人类学"田野"与文学"场域&qu... 自1996年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成立至今,文学人类学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不断提出新的学术探索命题并逐渐积累成一种理论体系的创新。"四重证据"是该学科标志性的理论工具,是人类学"田野"与文学"场域"对接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其在神话学领域的应用,产生出文化符号的"N级编码"理论,将西方"神话—原型"批评的应用范围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在对中国文学和文化"大传统"探寻过程中,文学人类学提出了华夏"玉教"理论。从"四重证据"到"N级编码"再到"玉教"理论,中国文学人类学一直努力通过本土神话的溯源研究为中国文化找回失落已久的信仰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证据 N级编码 玉教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从玉教到儒教和道教——从大传统的信仰神话看华夏思想的原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从源流和演变的历史传承视角,考察史前文化大传统的玉教神话对后代小传统的文化衍生作用:其一是儒教的君子佩玉制和君子比德于玉说,其二是道教信仰的三清宇宙观和主神玉皇大帝。通过其源流和演化过程的具体分析,揭示儒道两家思想的观念... 从源流和演变的历史传承视角,考察史前文化大传统的玉教神话对后代小传统的文化衍生作用:其一是儒教的君子佩玉制和君子比德于玉说,其二是道教信仰的三清宇宙观和主神玉皇大帝。通过其源流和演化过程的具体分析,揭示儒道两家思想的观念原型和物质原型。进而梳理出中国思想史前史的信仰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 君子佩玉 玉皇大帝 国族想象
下载PDF
玉教神话与华夏核心价值——从玉器时代大传统到青铜时代小传统 被引量:4
3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132,共7页
考察玉石崇拜和神话信仰现象(即"玉教"),作为史前玉器时代的文化大传统要素,如何在进入华夏文明国家的过程中衍生出金属崇拜及神话信仰。依据出现时间的早晚,将伴随文明而来的青铜时代和随后的铁器时代视为小传统,将先于文明... 考察玉石崇拜和神话信仰现象(即"玉教"),作为史前玉器时代的文化大传统要素,如何在进入华夏文明国家的过程中衍生出金属崇拜及神话信仰。依据出现时间的早晚,将伴随文明而来的青铜时代和随后的铁器时代视为小传统,将先于文明和文字而存在的玉器时代作为大传统,提示构成并拉动玉器时代发展的神话观,在物质与精神的数千年互动中探寻华夏核心价值的原型编码及再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神话 玉器时代 大传统 金属神话 核心价值
下载PDF
多元“玉成”一体--玉教神话观对华夏统一国家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3-174,共12页
中国史前期产生以玉为神和以玉通天的神话观念,简称玉教神话。从文明发生的观念动力要素视角,运用四重证据法考察夏商周三代玉礼器的王权建构意义,解析玉石之路的开通对西周王朝国宝资源从多源向一源转化的过程,揭示促使华夏国家形成的... 中国史前期产生以玉为神和以玉通天的神话观念,简称玉教神话。从文明发生的观念动力要素视角,运用四重证据法考察夏商周三代玉礼器的王权建构意义,解析玉石之路的开通对西周王朝国宝资源从多源向一源转化的过程,揭示促使华夏国家形成的核心物质与主导精神(即核心价值)的认同纽带作用,阐发早期文明内部多元文化融合的奥秘,从战略资源整合互动关系上厘清广幅的多民族国家从"多元"到"一体"的生成。依据远古不同地域族群在华夏中央王权象征圣物的原料供给网络中的关联地位,重新梳理出"满天星斗"说与"多元一体"说所缺失的动力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满天星斗 大传统 玉教神话观 四重证据法
下载PDF
中华文明起源“玉教说”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周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6,共7页
"玉教说"将中华文明起源的内在驱动力探究聚焦于物质—精神一体化的巫教氛围中。"玉教说"为文明源点的复杂动力机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模型,并以大小传统双向互释的方法,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质做出深度阐释。&qu... "玉教说"将中华文明起源的内在驱动力探究聚焦于物质—精神一体化的巫教氛围中。"玉教说"为文明源点的复杂动力机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模型,并以大小传统双向互释的方法,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质做出深度阐释。"玉石之路"不仅具有思想考古的意义,更是一种勾画中华文明精神发展"路线图"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探源 玉教 文明动力学 思想考古 玉石之路
下载PDF
玉石神话背后有一种“玉教”吗?——华夏文明的信仰之根的讨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2014年秋文学人类学青年学者读书会分别在京沪两地举行,讨论主题是:玉石神话信仰是否可以视为一种独立的宗教现象?怎样才能从考古学资料重建出的大传统新知识出发,探寻华夏文明的信仰之根?由此问题讨论所引发的另外的问题是,相对于西学... 2014年秋文学人类学青年学者读书会分别在京沪两地举行,讨论主题是:玉石神话信仰是否可以视为一种独立的宗教现象?怎样才能从考古学资料重建出的大传统新知识出发,探寻华夏文明的信仰之根?由此问题讨论所引发的另外的问题是,相对于西学的理论优势,为什么中国的人文学界迄今少有自己的理论建构和理论输出?学者要怎样努力才能实现理论的突破?回答是必须从青年学者开始培育理论思维的训练功夫,引导其思考重大理论问题的自觉。玉教的深入探讨能够突破有关中国无宗教的现代偏见,找回驱动华夏文明发生的信仰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 大传统 白玉崇拜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如何理解上古:简析“玉教”的理论意义及商榷
7
作者 谭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5-181,共7页
中国文明的诸项起源特点共同指向上古最重要的物质文化——玉,针对此,相关的理论建构却是真空地带,"玉教"理论的提出正是对这种空白的呼应与弥补。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一直在寻找包括中国在内不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此... 中国文明的诸项起源特点共同指向上古最重要的物质文化——玉,针对此,相关的理论建构却是真空地带,"玉教"理论的提出正是对这种空白的呼应与弥补。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学界,一直在寻找包括中国在内不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此反思现代性和西方学术理论的有限性。在此思潮背景下,"玉教"的提法既是对中国文化大传统的知识经验表述,以此区别于学术界习以为常的西学研究话语,同时,又多少有重新走入西方宗教学的窠臼之嫌。在实证与阐释之间,"玉教"理论如何通过对物质文化的研究,扩散出一套能阐释上古文化的理论话语,这是它的生命力,也是难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中国文明探源 玉教 宗教学
下载PDF
中华文明起源“玉教说”的方法论意义与观念效应
8
作者 赵周宽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8-35,共8页
中华文明发生萌芽的"玉教说"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富有弹性和精神向度的阐释空间,玉教说的文明发生动力学机制不仅可以阐释文明源头的发生动力,并且可以为当代中华文明的精神革新提供动力,对当代中国精神重建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 玉教说” 玉神观 文明动力学 中华文明连续性 “中国梦”
下载PDF
玉教与儒道思想的神话根源——探寻中国文明发生期的“国教” 被引量:15
9
作者 叶舒宪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91,共9页
玉教是迄今可知中国境内最早发生的信仰现象。玉,不仅代表着神灵和天意,而且也象征着永生不死及人类精神的最高价值。中国拥有独特的玉器时代,并形成了独特的玉教信仰。从兴隆洼文化玉器到红山文化玉器,在近三千年的发生和演化过程中,... 玉教是迄今可知中国境内最早发生的信仰现象。玉,不仅代表着神灵和天意,而且也象征着永生不死及人类精神的最高价值。中国拥有独特的玉器时代,并形成了独特的玉教信仰。从兴隆洼文化玉器到红山文化玉器,在近三千年的发生和演化过程中,可以较清楚地看出玉教形成其信仰和仪式综合体的脉络。而从中华文明发生期特有的文化基因——围绕着玉的神圣化信仰所形成的生命力强大而持久的玉文化传承中,可以找到在中国神话宇宙观背后的史前信仰要素,以及其相对连贯的历史发生脉络和相对完整的地域空间分布图景。玉教在华夏文明史展开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揭示,对本土文化的整体把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 国教 宗教神话 中华文明发生 原型编码
原文传递
从玉教神话看“天人合一”——中国思想的大传统原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舒宪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中国玉教信仰的基本教义:以玉为神;玉代表天(天命);玉象征永生。玉教的传承不像西方宗教在教堂内的有意识传教,而是通过"无意识的习惯",即通过神话观念与语言惯例而世代相传。玉教神话所建构的天人合一观犹如潜藏在文化表层... 中国玉教信仰的基本教义:以玉为神;玉代表天(天命);玉象征永生。玉教的传承不像西方宗教在教堂内的有意识传教,而是通过"无意识的习惯",即通过神话观念与语言惯例而世代相传。玉教神话所建构的天人合一观犹如潜藏在文化表层之下的深层结构,对文化符号生产始终发挥着支配作用。梳理玉教神话的兴衰演变,相当于重新找回处在潜隐状态的国族信仰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神话 天人合一 玉人合一 玉帝 中国思想
原文传递
从玉教神话到金属神话--华夏核心价值的大小传统源流 被引量:6
11
作者 叶舒宪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41,72,共9页
从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神话可知,玉教信仰认为玉石来自天神世界。而陨石即陨铁从天而降的自然现象,也被神话思维想象为金属来自天宇,在神话思维中引发的是同类的天神恩赐人间圣物的想象。从出土文物看,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标志着玉教... 从女娲用五色石补天神话可知,玉教信仰认为玉石来自天神世界。而陨石即陨铁从天而降的自然现象,也被神话思维想象为金属来自天宇,在神话思维中引发的是同类的天神恩赐人间圣物的想象。从出土文物看,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标志着玉教神话在东亚地区的萌生,而四千年前后金属器物开始批量出现在中原文明的情况,表明玉教神话向金属神话演化和转换的时代,大致上与华夏文明史的展开是同步的。由玉到金的物质演变,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与精神上的新贵,还有新老价值组合而成的金玉共振式华夏神话理想看,这和黄金独尊的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形成鲜明的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神话 金属神话 核心价值 大小传统
原文传递
从玉教到佛教--本土信仰与外来信仰的置换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舒宪 公维军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2,99,共9页
文明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宗教信仰和神话观念,而不是理性与哲学。宗教信仰的人类普遍性与信仰内容(一神、多神、拜物教、人格神)和形式(偶像、禁绝偶像)的文化差异性,成为认识每一个文明特质的关键所在。玉教在东亚绵延数千年的偶像崇拜传... 文明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宗教信仰和神话观念,而不是理性与哲学。宗教信仰的人类普遍性与信仰内容(一神、多神、拜物教、人格神)和形式(偶像、禁绝偶像)的文化差异性,成为认识每一个文明特质的关键所在。玉教在东亚绵延数千年的偶像崇拜传统,成为成功接引佛教东传的内在引力。而以禁绝偶像崇拜为特色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统治下的西亚、中亚地区则有效阻挡着佛教的传播,使得这个产生于南亚的宗教只能向东传播,不得向西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 本土信仰 神话观念 佛教 原型与置换
原文传递
玉教的理想类型及其合理化问题——对叶舒宪《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的韦伯式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户晓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21,共10页
叶舒宪对中国大传统中的历史事实的再度发现和深度阐释,不仅取决于清醒的理论前沿意识和不懈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以从实证科学到文化阐释学的根本转变为逻辑条件。他不仅在理想类型的理论意义上提出小传统与大传统、小历史与大历史、文... 叶舒宪对中国大传统中的历史事实的再度发现和深度阐释,不仅取决于清醒的理论前沿意识和不懈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以从实证科学到文化阐释学的根本转变为逻辑条件。他不仅在理想类型的理论意义上提出小传统与大传统、小历史与大历史、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中国神话与神话中国等对立概念并由此对中国大传统和大历史做出理论性的区分与阐释,而且创造性地从中国本土材料中抽绎出文化想象的理想类型,他对中国玉教信仰的研究就相当于对理想类型的一种本质还原。他的研究应该能够让我们站在普遍史和人类史的立场重新反思:以玉教为重要来源和基调的中国文化具有多少合理性与合理化的因素,我们如何克服玉教信仰及其"拜物教"性质给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造成的特殊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 叶舒宪 韦伯 理想类型 合理化
原文传递
玉教伦理与华夏文明——访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
14
作者 徐杰舜 《民族论坛》 2014年第11X期35-41,共7页
华夏文明是如何形成的?从文化大传统视角考察文明发生期的核心物质与核心价值相互作用情况,找到玉石神话信仰(简称"玉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参照韦伯的历史因果诠释模式("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建立一套... 华夏文明是如何形成的?从文化大传统视角考察文明发生期的核心物质与核心价值相互作用情况,找到玉石神话信仰(简称"玉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参照韦伯的历史因果诠释模式("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建立一套诠释华夏文明所以然的理论模型,深度解说"神话——物质——信仰——观念——行为——事件——历史"之间的因果链。玉石神话大传统向文字教化小传统转化的标志是伦理化,突出表现在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教义中,用四重证据法说明"君子温润如玉"的取象原型为昆仑山和田玉,揭示西玉东输的玉石之路四千年,及其造就的多民族互惠生存理想"化干戈为玉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 玉石神话信仰 玉德 华夏文明 西玉东输
原文传递
从“玉教”说到“玉教新教革命”说——华夏文明起源的神话动力学解释理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叶舒宪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4,共10页
从玉石神话信仰(玉教)到白玉独尊的文化价值观体系形成是驱动华夏文明发生的特殊动力要素,它使中国掀起最高价值以和田白玉为原型的"玉教新教革命",建构白玉崇拜为核心的华夏核心价值,周代以来的"白圭之玷"与"... 从玉石神话信仰(玉教)到白玉独尊的文化价值观体系形成是驱动华夏文明发生的特殊动力要素,它使中国掀起最高价值以和田白玉为原型的"玉教新教革命",建构白玉崇拜为核心的华夏核心价值,周代以来的"白圭之玷"与"白璧无瑕"、夏商周以来的出土白玉玉器以及白玉为尊的价值谱系皆是上古国家统治者的神话观与西玉东输的文化现象构成的因果链条,揭示了华夏文明数千年来所独有的资源依赖现象的宗教信仰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观念 玉教新教革命 白玉崇拜 和田玉 文化动力
原文传递
玉石之路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舒宪 唐启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7-66,共10页
人类文明史经验表明,文明形成往往需要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播、认同与资源再配置运动的拉动,而神话信仰和王权秩序等意识形态建构所需象征物的生产和使用是源动力。在中国"多元一体"的文明进程和王权意识形态建构中,较为活跃的... 人类文明史经验表明,文明形成往往需要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播、认同与资源再配置运动的拉动,而神话信仰和王权秩序等意识形态建构所需象征物的生产和使用是源动力。在中国"多元一体"的文明进程和王权意识形态建构中,较为活跃的动力要素是玉石神话信仰(简称"玉教")的跨地域传播和优质玉料的远距离定向输送所形成的道路网。广义的"玉石之路"概念可以兼指上述两种运动,即玉文化传播线路和玉料运输线路,从文化线路遗产角度甚至可概括出"玉成中国"的华夏文明发生学原理。本文在广义上使用"玉石之路"概念,使之兼指西部优质玉石资源向东运输这一持续性的历史现象,以及直接驱动这种玉料资源定向输送现象的玉石神话信仰(玉教)的传播及由此带来的文化认同过程和地理路径,这也是中华民族多元走向一体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之路 玉帛之路 玉教信仰 昆仑神话 西玉东输
下载PDF
从文学中探寻历史信息--《山海经》与失落的文化大传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叶舒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1,共8页
本文以《山海经》从小说变为可信史料这一现代学术案例,说明从文学中探寻历史信息的重要性,展示多学科视野的四重证据法对于走出文本束缚,打通文史哲的界限,重建中国文化大传统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神话历史 文化大传统 山海经 玉教信仰 瑞玉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6
18
作者 公维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91,共10页
21世纪以来,国内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发生重要转变,研究者努力探寻并建构出一套适合中国本土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发展脉络清晰: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从文学本位的神话观到信仰驱动的神话观,依靠整合多学科知识的四重证据法,重建... 21世纪以来,国内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发生重要转变,研究者努力探寻并建构出一套适合中国本土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发展脉络清晰:从文学文本到文化文本,从文学本位的神话观到信仰驱动的神话观,依靠整合多学科知识的四重证据法,重建文化的大、小传统理论,并细化为N级编码理论,发掘出作为文明发生潜在驱动力的玉教信仰,梳理出从玉教神话到华夏核心价值生成的完整符号化过程,以期探索中华文明认同的深层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证据法 大小传统 玉教信仰 N级编码论 白玉崇拜
下载PDF
从应激的生化反应谈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兰玉萍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0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从应激的生化机制这一角度出发 ,融合吸收了近期内最具权威性的资料论述了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认为A型行为者易发生应激 ,应激引起情绪的较大波动 ,强烈的情绪波动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同时交感———肾上腺髓质轴持... 本文从应激的生化机制这一角度出发 ,融合吸收了近期内最具权威性的资料论述了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认为A型行为者易发生应激 ,应激引起情绪的较大波动 ,强烈的情绪波动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同时交感———肾上腺髓质轴持续兴奋 ,两种作用会在体内引起不适当的激素环境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 ,降低人体防御效能。神经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行为 心身疾病 应激 生化反应
下载PDF
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石峁玉器新发现及其文明史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叶舒宪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0,28,共11页
玉兵器和玉礼器的出现是华夏文明起源期的特有文化现象。玉制干戈的功能在于从精神信仰上防御和化解实际的武力攻击,即"化干戈为玉帛"的中国式和平理想,其物质的和观念的前提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在5000年前奠定基... 玉兵器和玉礼器的出现是华夏文明起源期的特有文化现象。玉制干戈的功能在于从精神信仰上防御和化解实际的武力攻击,即"化干戈为玉帛"的中国式和平理想,其物质的和观念的前提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在5000年前奠定基础的。石峁龙山文化古城建筑用玉器的现象凸显玉石神话信仰(玉教)的避邪禳敌功能,而其大批量玉器生产的原材料供应则预示着华夏文明资源依赖的"西玉东输"现象,以及"玉石之路黄河段"的存在,比所谓"丝绸之路"更早也更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教信仰 建筑用玉 避邪神话 玉兵器 玉石之路黄河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