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树7.1级地震热红外与长波辐射异常 被引量:15
1
作者 魏从信 张元生 +3 位作者 郭晓 秦满忠 宁亚灵 高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44-2452,共9页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2E遥感亮温和长波辐射资料,通过小波变换和相对功率谱估计,分析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热红外与长波辐射异常特征.该地震热辐射异常明显且易于提取,总体特征为:1)震前约一个月出现,震后逐渐消散,至5月底... 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2E遥感亮温和长波辐射资料,通过小波变换和相对功率谱估计,分析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热红外与长波辐射异常特征.该地震热辐射异常明显且易于提取,总体特征为:1)震前约一个月出现,震后逐渐消散,至5月底完全消失;2)异常特征周期都为13天;3)最大幅度达到9倍以上;4)异常总体方向与该区域断层走向呈十字交叉型;5)震中位于异常出现-消失的过渡区域;6)对比亮温和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异常更接近于震中附近且相对集中,而亮温异常在时间方面的指示作用优于长波辐射.也研究了中国大陆3次7级以上地震热异常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 1级地震 亮温 射出长波辐射 小波变换 相对功率谱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佳运 张茂省 +2 位作者 张成航 高波 冯卫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共6页
在参与玉树7.1级地震震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汛期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前人调查与研究的成果数据,分析了震后玉树震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震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可能的持续时间、演化趋势以及高风险区的分布区域。... 在参与玉树7.1级地震震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汛期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前人调查与研究的成果数据,分析了震后玉树震区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震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可能的持续时间、演化趋势以及高风险区的分布区域。结果表明,震后玉树灾区地质灾害将持续10年左右,并以周期震荡式的衰减下降,最终恢复到震前水平;震后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将分布在巴塘河谷、结古镇周边山区与郭央烟宋多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 1级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持续时间 发展趋势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能量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禾青 杨明芝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490,597,共6页
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分析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震中周围区域和沿玉树断裂带地震能量场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在高能量释放的背景上。震中周围区域几个主要典型场的时间因子以平稳变化为主要特... 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分析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震中周围区域和沿玉树断裂带地震能量场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在高能量释放的背景上。震中周围区域几个主要典型场的时间因子以平稳变化为主要特征,但在地震发生前,主要典型场的时间因子出现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变化,异常以尖点突跳为主要特点。第一个典型场的时间因子在震前3年出现大幅度异常,表现出相对于背景场能量增高的释放图像;其余典型场异常则表现出突出的短临异常特征,出现在震前1~3月,表现为大幅度短期异常变化。可能表明地震活动结构的变化出现得较早,而临震时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扰动。沿玉树断裂带主要典型场时间因子异常均出现在震前2~3年,可能表明孕震区场的异常变化也会较早出现。典型场时间因子异常特征与以往关于能量场方面开展的工作所得结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场 自然正交函数 时间因子异常 玉树7 1级地震
下载PDF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前后气温变化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铁宝 路茜 +1 位作者 辛华 刘放 《四川地震》 2013年第4期7-11,共5页
利用距平方法分析了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后玉树及周边台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在玉树地震前,从2001年到2010年,气温存在一个长达10年的趋势上升变化,总升温幅度约1.7℃,地震后气温很快下降恢复到趋势上升前的水平。比较玉树气温与... 利用距平方法分析了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后玉树及周边台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在玉树地震前,从2001年到2010年,气温存在一个长达10年的趋势上升变化,总升温幅度约1.7℃,地震后气温很快下降恢复到趋势上升前的水平。比较玉树气温与周边气温的变化过程,在玉树地震前后,玉树气温变化与周边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初步分析认为玉树气温的异常变化与玉树地震孕育和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玉树7 1级地震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强震活动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玉虎 马辉青 《高原地震》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巴颜喀拉地块北、东、南边界带的构造特征、各个边界带上的强震活动、部分强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地震活动,从而探讨了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生前巴颜喀拉地块地震活动特征。从2008年玉树地区地震活动变化、巴颜喀拉块... 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巴颜喀拉地块北、东、南边界带的构造特征、各个边界带上的强震活动、部分强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地震活动,从而探讨了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发生前巴颜喀拉地块地震活动特征。从2008年玉树地区地震活动变化、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和南边界强震呼应及块体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地震趋势预测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 1级地震 巴颜喀拉块体 强震活动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建武 董治平 +1 位作者 郑卫平 郭雪莲 《内陆地震》 2013年第3期195-204,共10页
为了解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活动背景和构造背景,探讨其发震的动力学过程,综合历史和现代地震资料,通过对玉树地震发震前的青藏高原东部地震活动特征分析,探讨了地震活动的大尺度时-空图像与玉树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研究其发... 为了解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活动背景和构造背景,探讨其发震的动力学过程,综合历史和现代地震资料,通过对玉树地震发震前的青藏高原东部地震活动特征分析,探讨了地震活动的大尺度时-空图像与玉树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研究其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和余震序列特征,从而综合探讨玉树地震发生的动力学背景和过程。结果表明,玉树地震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地震孕育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必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7 1级地震 地震活动 发震构造 动力学 活动断裂带
下载PDF
玉树7.1级地震强震动流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田秀丰 张璇 +2 位作者 姚凯 张晓芳 蒲举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80,共7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7.1地震。震后在地震现场架设了7台强震动流动观测仪,记录了大量强震动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该次流动观测所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对典型记录进行了初步处理,并对记录特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M7.1地震。震后在地震现场架设了7台强震动流动观测仪,记录了大量强震动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该次流动观测所获得的强震动记录,对典型记录进行了初步处理,并对记录特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7 1地震 流动观测 强震动记录 数据处理
下载PDF
2008年汶川M_S8.0与2010年玉树M_S7.1地震前电磁现象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范莹莹 解滔 +4 位作者 安张辉 杜学彬 谭大诚 刘君 陈军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5-291,340,共17页
应用全局小波能谱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地磁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汶川地震震中周围的台站观测到震前地电、地磁场全局小波能谱值增大的现象;②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代乾等3个地... 应用全局小波能谱法对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地磁场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汶川地震震中周围的台站观测到震前地电、地磁场全局小波能谱值增大的现象;②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代乾等3个地电、地磁台站在玉树地震前均发生显著的小波能谱增大的现象,震后恢复;③对于上述两次大震周边地区的不同台站的不同测道,在震前多次出现谱值时间上同步增大或减少的现象;④距玉树地震震中距离相同的山丹和古丰地电场台站,北南、北西测向长极距在地震前后能谱值的变化几乎一致.基于上述分析,初步研究认为震源孕育激发的电磁辐射是造成震前电磁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 0地震 玉树Ms7 1地震 地电场 地磁场 变化
下载PDF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同震破裂、余震分布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邵志刚 马宏生 +2 位作者 张浪平 黄建平 闻学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00-3810,共11页
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MS7.1地震,本文利用InSAR数据给出同震视线向位移确定出的发震断层空间展布,并以该同震位移为约束反演得到主震和最大余震的同震位错分布.结果表明,主震同震位错发生在东玉树断裂,最大余震同震位错发生在西玉... 针对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MS7.1地震,本文利用InSAR数据给出同震视线向位移确定出的发震断层空间展布,并以该同震位移为约束反演得到主震和最大余震的同震位错分布.结果表明,主震同震位错发生在东玉树断裂,最大余震同震位错发生在西玉树断裂东端;基于位错分布计算了同震库仑应力变化与西部余震集中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反映玉树主震后最为活跃的余震活动可能受控于近东西向的次级断层(走向约为85°),而非玉树主干断裂;玉树断裂带整体呈现为左旋走滑运动,但其具体断层运动形式表现出主干断裂典型走滑运动、走滑断裂间的拉张和逆冲性质的次级运动、次级断裂与主干断裂相互作用下更为复杂的多方向次级断层活动等等不同变形特征,而主震同震破裂与余震空间分布均与这些不同断层变形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S7 1地震 同震位错 余震 地震构造
下载PDF
2008年于田M_S7.3和2010年玉树M_S7.1两次地震前中波红外遥感异常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晓 张元生 +1 位作者 魏从信 钟美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以静止卫星中波红外亮温为数据源,应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08年新疆于田MS7.3和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率谱信息增强现象,特征周期分别为64和13天;两次地震前特征功率谱幅值... 以静止卫星中波红外亮温为数据源,应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对2008年新疆于田MS7.3和2010年青海玉树MS7.1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率谱信息增强现象,特征周期分别为64和13天;两次地震前特征功率谱幅值达到近几年来的相对最大值或极值,且功率谱幅值均在6倍以上;两次地震前、后功率谱幅值大于2倍的持续时间均为近80天,异常极值时功率谱幅值大于6倍的范围面积分别达12万和4万平方千米.上述结果与长波辐射通量和热红外亮温资料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为将来实现多波段同时监测热辐射变化进行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烈地震 热辐射 功率谱 于田Ms7 3地震 玉树Ms7 1地震
下载PDF
玉树M_S7.1地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姚璐 申旭辉 张学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85,共12页
本文基于美国JPL实验室提供的全球电离层GPS TEC(GIM)数据和COSMIC掩星探测电子密度剖面,利用滑动四分位异常检测方法,综合分析了2010年4月13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后15天内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震前11天电离层TEC... 本文基于美国JPL实验室提供的全球电离层GPS TEC(GIM)数据和COSMIC掩星探测电子密度剖面,利用滑动四分位异常检测方法,综合分析了2010年4月13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前后15天内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震前11天电离层TEC开始出现扰动异常,4月13日出现了明显的TEC增强现象,且峰值电子密度也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空间活动水平等因素,认为这些异常很可能与玉树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异常 GPS TEC COSMIC 电子密度剖面 玉树MS7 1地震
下载PDF
2010年玉树M_S 7.1级震区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1
12
作者 莘海亮 杨卓欣 +4 位作者 张元生 刘巧霞 贾宇鹏 李源 沙成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45-1853,共9页
综合利用震后应急流动台阵和青海台网部分固定台站观测数据,采用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玉树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震源位置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和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结... 综合利用震后应急流动台阵和青海台网部分固定台站观测数据,采用多震相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对玉树震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震源位置参数进行了联合反演,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图像和余震序列重新定位结果.结果显示:玉树MS7.1级地震余震整体沿北西向玉树-甘孜断裂呈条带状分布,长约120km;以隆宝镇为界,呈现两段不同的分布特征;震区上地壳速度分布存在横向非均匀性;沉积层厚约6~7km,壳内存在厚约为7~8km的低速层;地震多发生于低速层上方即高、低速过渡区域,区内多条断裂走向与高低速过渡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MS7 1地震 三维速度成像 震源参数 联合反演
下载PDF
汶川和玉树地震前MODIS卫星红外异常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铁宝 路茜 +1 位作者 刘放 辛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6-501,554,共6页
对MODIS/Terra卫星遥感红外亮温月距平图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汶川8.0级地震前2年、玉树7.1级地震前1年,遥感红外亮度温度均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度升温异常,且异常面积较大,达几十万平方公里,距离发震时间较近的升温异常幅度更大,升温... 对MODIS/Terra卫星遥感红外亮温月距平图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汶川8.0级地震前2年、玉树7.1级地震前1年,遥感红外亮度温度均出现了明显的大幅度升温异常,且异常面积较大,达几十万平方公里,距离发震时间较近的升温异常幅度更大,升温面积更大.汶川地震前升温异常面积比玉树地震前的大,这可能表明异常面积大小与地震震级大小存在一定关联.亮温月距平图像异常次数统计结果表明,1年里出现1~3个月升温异常为背景水平,1年里出现大于等于6个月的异常次数对升温地区未来7级以上强震发生时间具有1~2年的中期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遥感红外亮度温度 汶川8 0级地震 玉树7 1级地震
下载PDF
青海玉树地区小学生认知地震灾害现状的描述统计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仵焕杰 苏桂武 +2 位作者 魏本勇 田青 刘峰贵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35-849,共15页
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对该地区小学生认知地震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其防震减灾教育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当地小学生对地震灾害基本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掌握差;对地震是自然现象认识不清,甚至... 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对该地区小学生认知地震灾害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其防震减灾教育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当地小学生对地震灾害基本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掌握差;对地震是自然现象认识不清,甚至有严重的错误;基本不知道只有政府部门才有权发布地震预报;大部分小学生不能辨别地震谣言;对紧急避震注意事项的了解差,对各具体注意事项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下。加强针对该地区小学生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2)亲身经历了玉树MS7.1地震发生的全过程后,当地小学生对地震灾害知识与防震减灾技能的求知欲明显提高,应抓紧时机,加强针对性的教育与宣传。3)玉树小学生学习和了解地震灾害知识与防震减灾技能的途径主要来自课堂、书本及老师的传授;其次是学校针对性的宣传;寺院、政府和科普书籍的作用大致相当;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和网络等没有优势。因此需要强化学校教育,同时推动当地政府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恰当地发挥宗教人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认知 小学生 玉树MS7 1地震
下载PDF
基于公里网格数据的地震救援区域划分方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文秀 卓力格图 +2 位作者 李晓莉 特木其勒 张亦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1-228,共8页
地震救援区域的划分是搜救工作的基础,且不同的救援区域面临的救援难度也不一样。房屋倒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救援难度的主要指标。除此以外救援队还受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以公里网格的房屋... 地震救援区域的划分是搜救工作的基础,且不同的救援区域面临的救援难度也不一样。房屋倒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救援难度的主要指标。除此以外救援队还受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以公里网格的房屋倒损程度作为救援区域划分的主要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实现对地震灾区救援区域的分级划分。通过对救援区域的划分,同一分区内的救援工作难度相似,对救援能力、搜救设备类型、救援物资的需求都较为一致。不仅对压埋人员分布及救援难度一目了然,而且也为救援力量、物资的合理调度分配、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最后,以2010年玉树7.1级地震为例,实现玉树灾区救援区域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救援 区域划分 公里网格数据 玉树7 1级地震
下载PDF
一体化低功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研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朝勇 杨建思 +4 位作者 薛兵 陈阳 朱小毅 张妍 李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5,159,共10页
流动观测台网与固定观测台网的结合是当前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针对流动观测时地震计与地震数据采集器互相独立、携带不方便、功耗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一款适合流动观测的集地震信号提取、数据采集、记录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 流动观测台网与固定观测台网的结合是当前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针对流动观测时地震计与地震数据采集器互相独立、携带不方便、功耗高的问题,自主研发了一款适合流动观测的集地震信号提取、数据采集、记录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地震仪.该仪器具有频带宽(60s—80Hz)、动态范围高(>140dB)、功耗低(0.6W)、携带方便(整机重量在15kg左右,包括供电系统、GPS天线和包装箱)等特点.详细介绍了该地震仪的外观结构、整体硬件结构、低功耗处理技术和所采用的灵敏度校正、标准方位和正交校正技术.对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指标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并给出了具体的测试结果.该仪器研制完成后,投入到了青海玉树MS7.1地震震后流动观测中.从半年的实际使用结果来看,该仪器能够满足流动观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宽频带地震仪 低功耗 仪器校正 流动观测 玉树Ms7 1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