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皇庙文化青铜带钩研究(上)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继红 吕砚 《文物春秋》 2013年第6期7-15,共9页
玉皇庙文化为冀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对目前所知的玉皇庙文化青铜带钩的发现、类别、型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带钩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地域分布、用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青铜带钩 春秋战国时期
下载PDF
玉皇庙文化青铜带钩研究(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继红 吕砚 《文物春秋》 2014年第1期3-9,共7页
玉皇庙文化为冀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对目前发现的玉皇庙文化的青铜带钩的发现、类别、型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带钩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地域分布、用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青铜带钩 春秋战国时期
下载PDF
玉皇庙文化研究述略 被引量:2
3
作者 洪猛 《草原文物》 2020年第1期66-75,共10页
玉皇庙文化是一支大致分布于冀北山地的晚期北方青铜文化。本文从考古学文化基本内涵研究、出土器物研究、埋葬习俗研究、社会形态研究、生业方式研究、人种族属研究等六个方面对学界以往关于该文化的讨论进行了全面回顾,评析了既有研... 玉皇庙文化是一支大致分布于冀北山地的晚期北方青铜文化。本文从考古学文化基本内涵研究、出土器物研究、埋葬习俗研究、社会形态研究、生业方式研究、人种族属研究等六个方面对学界以往关于该文化的讨论进行了全面回顾,评析了既有研究得失,并认识到有关玉皇庙文化的多个研究领域都有着很大的探索空间,未来对于玉皇庙文化的分析需要加强学科综合及方法创新意识、应当具备一个广阔的学术视角,深人揭示该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地 东周北方文化 玉皇庙文化 研究史 评析
下载PDF
从玉皇庙文化看东周时期代戎之社会经济 被引量:2
4
作者 雷鹄宇 《文物春秋》 2011年第3期9-13,共5页
玉皇庙文化是东周时期分布于冀北山地一带的考古文化遗存,其族属为文献中所见的代戎。通过对玉皇庙墓地考古材料的分析比对,可以看出该地区人群的经济方式主要是畜牧与狩猎,虽有一定的游牧化程度,但不发达;社会风气尚武,绝大多数成年男... 玉皇庙文化是东周时期分布于冀北山地一带的考古文化遗存,其族属为文献中所见的代戎。通过对玉皇庙墓地考古材料的分析比对,可以看出该地区人群的经济方式主要是畜牧与狩猎,虽有一定的游牧化程度,但不发达;社会风气尚武,绝大多数成年男子有武装化倾向;有一定的社会分层,各阶层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别,但等级还不是很森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代戎 玉皇庙文化 社会经济
下载PDF
玉皇庙文化命名的形成及其族属
5
作者 洪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90,共10页
玉皇庙文化是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分布于冀北山地一带的重要考古学文化,属于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段迄今发现的晚期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性遗存。玉皇庙文化命名的形成是一部该文化发现与研究史,因与族属认识相杂糅,其间经历了反复曲折。族... 玉皇庙文化是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分布于冀北山地一带的重要考古学文化,属于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段迄今发现的晚期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性遗存。玉皇庙文化命名的形成是一部该文化发现与研究史,因与族属认识相杂糅,其间经历了反复曲折。族属问题一直是该文化的热点问题,结合时空位置定位和文化来源等认识来看,该文化位于桑干河谷邻近的西区当系代戎部族的遗存。代戎是以狄人为主体融合了众多来源不同的人群形成的一个新的部族,人群构成及其变化过程都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位于燕山腹地的东区族称一时还难以确指,这里很有可能是代戎与山戎并存、代戎逐渐取代山戎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文化命名 族属 代戎
下载PDF
谈玉皇庙文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6
作者 陶宗冶 《文物春秋》 2013年第1期6-11,33,共7页
玉皇庙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布于冀北地区的一种具有农牧文化特色的考古学文化。依据玉皇庙文化的分布与消亡时间,有学者提出玉皇庙文化即历史上的代国。本文从分析玉皇庙文化的分布入手,进而对代国的疆域范围、无终西迁对代文化影响等... 玉皇庙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布于冀北地区的一种具有农牧文化特色的考古学文化。依据玉皇庙文化的分布与消亡时间,有学者提出玉皇庙文化即历史上的代国。本文从分析玉皇庙文化的分布入手,进而对代国的疆域范围、无终西迁对代文化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玉皇庙文化 文化 无终
下载PDF
也论玉皇庙文化驭马器 被引量:1
7
作者 钟雪 《文物春秋》 2020年第4期17-24,62,共9页
玉皇庙文化是一支以北京延庆玉皇庙东周时期墓地为代表的冀北地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墓葬出土的衔、镳,在形制上与中原或欧亚草原等地的文化关系密切,以动物形象装饰镳两端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再结合殉马... 玉皇庙文化是一支以北京延庆玉皇庙东周时期墓地为代表的冀北地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墓葬出土的衔、镳,在形制上与中原或欧亚草原等地的文化关系密切,以动物形象装饰镳两端的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再结合殉马和其他伴出遗物情况可推测,玉皇庙文化的畜牧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马的驯养已经相当成熟,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驭马器 衔镳 生业模式
下载PDF
玉皇庙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滕铭予 张亮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4,共7页
玉皇庙文化为冀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自发现后就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对玉皇庙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历程进行概述,并对玉皇庙文化的分布与特征、年代、族属及源流等几方面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 玉皇庙文化为冀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自发现后就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对玉皇庙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历程进行概述,并对玉皇庙文化的分布与特征、年代、族属及源流等几方面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同时指出由于目前玉皇庙文化遗存仅发现有墓葬,而少有居址资料,对玉皇庙文化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对于玉皇庙文化的去向,以及经济形态、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问题也一直无法进行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山戎文化 冀北地区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玉皇庙文化探源刍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洪猛 《边疆考古研究》 2019年第2期93-107,共15页
玉皇庙文化是约当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分布于冀北山地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属于长城地带东段晚期北方青铜文化代表性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学界目前对该文化探索取得了较多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关于其来源认识就争议颇大。本文不揣... 玉皇庙文化是约当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分布于冀北山地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属于长城地带东段晚期北方青铜文化代表性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学界目前对该文化探索取得了较多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关于其来源认识就争议颇大。本文不揣浅陋,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玉皇庙文化的文化渊源再作讨论,以促进对于该文化的理解。不当之处,敬赐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考古学文化 冀北山地 北方青铜文化 长城地带 春秋后期 不揣浅陋 战国前期
原文传递
墓葬所见玉皇庙文化的性别与社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含元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76,共13页
为讨论玉皇庙文化墓葬所展现出的男女性别差异,依据军都山墓地发掘报告中墓主人性别年龄的鉴定结果,首先通过二项式检验方法,发现军都山墓地的男女性别比整体失衡;接着归纳玉皇庙文化墓葬中出现的“性别代码”,提出男性“性别代码”的... 为讨论玉皇庙文化墓葬所展现出的男女性别差异,依据军都山墓地发掘报告中墓主人性别年龄的鉴定结果,首先通过二项式检验方法,发现军都山墓地的男女性别比整体失衡;接着归纳玉皇庙文化墓葬中出现的“性别代码”,提出男性“性别代码”的指向性强于女性;最后从性别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玉皇庙文化社会分工、财富获取与分配以及社会构成等相关问题。玉皇庙文化社会两性成员之间泾渭分明,性别分工的不同使男性在社会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尤其是具有战士身份的男性支配力很强,女性的社会身份相较于男性则更为单调。此外,在强调性别差异和性别集团的同时,玉皇庙文化社会构成中血缘关系仍保持有相当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晚期青铜时代 性别考古 社会构成
原文传递
玉皇庙文化中的两种虎牌饰
11
作者 金东一 杨建华 《边疆考古研究》 2020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在欧亚大陆的古代社会中,东亚的老虎和西亚的狮子是两种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东亚的老虎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动物造型中,老虎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对玉皇庙文化青铜器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一文化的虎牌饰来自两个不同的系统,... 在欧亚大陆的古代社会中,东亚的老虎和西亚的狮子是两种最有代表性的动物。东亚的老虎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动物造型中,老虎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对玉皇庙文化青铜器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一文化的虎牌饰来自两个不同的系统,即西北系统的虎和东北系统的虎。它们在玉皇庙文化的发展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不同的流向。这对于了解玉皇庙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因素的地位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牌饰 动物造型 欧亚大陆 青铜器 先秦时代 老虎
原文传递
东周燕文化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研究(上)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传耸 《文物春秋》 2007年第1期20-27,33,共9页
东周时期燕国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出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东周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与其周边诸考古学文化息息相关,既有对周边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因素吸收,也从不同程度上对周边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东周 文化 东北地区 玉皇庙文化 浑源铜器
下载PDF
考古发现的舌头琴与欧亚大陆东部的古代游牧文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策·图尔巴特 乌日古木勒(译) 范子烨(审订)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26-33,共8页
从匈奴人的莫林陶录盖墓地发掘出用骨头制作的舌头琴,这一直以来是从蒙古国境内发现的古代蒙古人在音乐文化方面的唯一的具体证据。德·策文道尔吉院士发现的这个古代乐器不仅是研究匈奴人的,而且是研究整个欧亚大陆古代游牧民乐器... 从匈奴人的莫林陶录盖墓地发掘出用骨头制作的舌头琴,这一直以来是从蒙古国境内发现的古代蒙古人在音乐文化方面的唯一的具体证据。德·策文道尔吉院士发现的这个古代乐器不仅是研究匈奴人的,而且是研究整个欧亚大陆古代游牧民乐器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近年来,由于从游牧民文化领域发现了不少与上述的乐器类似的乐器,所以笔者感觉到,有必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通过对欧亚大陆初期的游牧民或青铜器时期的匈奴人的墓葬的考察,重点描述了属于匈奴后期的蒙古、中国北方、内蒙古、图瓦和密努斯盆地的考古发掘的10个舌头琴。特别纠正了最初公布的研究者们对乐器功能的错误解释,如称它们为"骨头工具""纺织机的梭子"等等,阐明它们是在中亚和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中广泛流传的乐器。而观察已经发现的考古资料范围,最早的舌头琴是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发掘的骨制琴,最晚的是从密努斯盆地萨合萨尔的墓葬发现的骨制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头琴 游牧民乐器 匈奴 玉皇庙文化 塔石特克文化
下载PDF
军都山古代人群运动模式及生活方式的时序性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嘉宁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8-245,共8页
古代畜牧生计人群的生活方式、对畜牧业依赖程度及与相邻定居人群的关系表现多样。军都山墓地是东周时期以畜牧业为重要生计方式的玉皇庙文化代表性遗址,在其延续的近三百年时间里文化遗存发生了一些明确变化,暗示其生活模式的可能改变... 古代畜牧生计人群的生活方式、对畜牧业依赖程度及与相邻定居人群的关系表现多样。军都山墓地是东周时期以畜牧业为重要生计方式的玉皇庙文化代表性遗址,在其延续的近三百年时间里文化遗存发生了一些明确变化,暗示其生活模式的可能改变。本文通过该遗址出土人骨体质状况的表现对军都山古人群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时序性变化进行探讨。106根股骨骨干中部断面生物力学参数被用来分析其下肢功能状况及流动性,2487枚牙齿的龋病发生情况用于了解其植物性食物摄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放牧生活密切相关的流动性在男性随时代明显减弱,但一直显著高于同性别农业定居人群;女性的流动性则变化不大,与定居农业人群相当。龋齿发病在男性随时代显著增高,女性则变化不明显且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表明男性饮食中粮食类占比随时代有增加的趋势。结合文化遗存的发展变化推断,虽然畜牧业一直是军都山古代人类最重要的生计模式,但其流动性和龋病的变化表明畜牧业在其生业模式重要性随时代有所下降;伴随其的是农业在其经济生活中的比重开始增加,可能是受周边定居农业文化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都山 流动性 龋病 生物力学 玉皇庙文化
下载PDF
河北滦平县梨树沟门墓地发掘简报
15
作者 韩金秋 贺明 +5 位作者 马春普 李伟 高宪国 刘禹兴 单迎红 张英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0,共8页
梨树沟门墓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虎什哈村东北的山梁上。以虎丰铁路为界,可分为东西两区。2017年9~11月,对虎丰铁路以西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陶器、骨器、青铜及石质串... 梨树沟门墓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虎什哈村东北的山梁上。以虎丰铁路为界,可分为东西两区。2017年9~11月,对虎丰铁路以西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陶器、骨器、青铜及石质串饰等遗物数十件。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文化属性为玉皇庙文化。此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梨树沟门墓地内涵,为深入研究玉皇庙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平县 梨树沟门墓地 玉皇庙文化
下载PDF
北京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考古研究现状
16
作者 姚庆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8-70,共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北京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考古的研究主要围绕燕文化和玉皇庙文化展开,并对贯穿两种文化的遗迹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从中发现,燕文化贯穿春秋战国始终,而玉皇庙文化仅存在于战国时期。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北京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考古的研究主要围绕燕文化和玉皇庙文化展开,并对贯穿两种文化的遗迹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从中发现,燕文化贯穿春秋战国始终,而玉皇庙文化仅存在于战国时期。通过对这些遗迹的发掘和研究,不仅可以对东周时期的历史有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将这一时期的考古研究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文化 玉皇庙文化 东周时期
下载PDF
西梁垙墓地及其所揭示的玉皇庙社会
17
作者 洪猛 《边疆考古研究》 2020年第1期135-148,共14页
西梁垙墓地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古城村西北山坡上,属玉皇庙文化重要地点。所揭露的玉皇庙文化资料分两批。第一批系1965年发现、1985~1987年清理和发掘的41座墓葬,2010年出版的发掘报告《军都山墓地——葫芦沟与西梁垙》(下文简称"10... 西梁垙墓地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古城村西北山坡上,属玉皇庙文化重要地点。所揭露的玉皇庙文化资料分两批。第一批系1965年发现、1985~1987年清理和发掘的41座墓葬,2010年出版的发掘报告《军都山墓地——葫芦沟与西梁垙》(下文简称"10报告")刊布了全部资料[1]。第二批系1994年发掘的7座墓葬,已发表简报(下文简称"94简报")[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发掘 军都山 古城村 墓地
原文传递
带钩起源问题再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包桂红 《草原文物》 2020年第2期75-81,共7页
本文首先对带钩与师比、鲜卑、胥纰、犀毗等进行了区别分析,指出无论是"鲜卑"还是"师比"等,皆非今之带钩古名,而可能与装饰有动物纹牌饰并以带鐍系结的北方草原民族所用带饰有关;其次,对于良渚文化与带钩起源、带... 本文首先对带钩与师比、鲜卑、胥纰、犀毗等进行了区别分析,指出无论是"鲜卑"还是"师比"等,皆非今之带钩古名,而可能与装饰有动物纹牌饰并以带鐍系结的北方草原民族所用带饰有关;其次,对于良渚文化与带钩起源、带钩起源的"中原说"、"游牧说"、"并行说"及玉皇庙文化与带钩起源进行了探讨,认为军都山墓地出土的数量较多、时代较早且形制成熟的青铜带钩对于带钩起源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根据农耕民族的服饰传统以及当时的气候环境等因素,推测带钩的最初使用人群似为长城地带东部山地的北方民族,而春秋中期以后中原地区出现的大量带钩可能与"无终西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钩 名称 起源 玉皇庙文化
下载PDF
舍生忘死 血沃幽燕——长城脚下的平北抗战往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程斌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8-60,共3页
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主场城市活动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此外,北京、天津、江苏等15个省市相继举办了省级遗产日主场城... 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主场城市活动在革命圣地延安举行,此外,北京、天津、江苏等15个省市相继举办了省级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北京市主场活动在延庆八达岭长城脚下举行。近年来,因良好的生态环境,延庆分别举办了“世界葡萄大会”“世界马铃薯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要活动,让北京的西北远郊延庆享誉中外,其实,延庆不只有军都山、妫水河这些自然遗产,还有京张铁路、古崖居等闻名全国的文化遗产,还曾发现“山戎玉皇庙文化”,“世园会”园区内曾发现1000多座古墓葬,“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曾入围“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玉皇庙文化 世界园艺博览会 古墓葬 自然遗产 幽燕 京张铁路 革命圣地延安
下载PDF
对代国与燕、赵两国关系的探讨
20
作者 陶宗冶 王培生 《文物春秋》 2013年第6期3-6,30,共5页
代国是春秋时期居于燕、赵两国之间的一个由狄人建立的国家。本文通过对被确认为是春秋时期代国文化的玉皇庙文化,以及冀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考古发现的分析,认为历史上赵国灭了代国,但代国的领土是被燕、赵两国分别占有的,其分界... 代国是春秋时期居于燕、赵两国之间的一个由狄人建立的国家。本文通过对被确认为是春秋时期代国文化的玉皇庙文化,以及冀北地区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考古发现的分析,认为历史上赵国灭了代国,但代国的领土是被燕、赵两国分别占有的,其分界就在张家口,所以燕、赵长城在这里衔接,战国时期的燕、赵文化也在这里相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皇庙文化 代国 燕国 赵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