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1
作者 曾林 宋云飞 +4 位作者 单艳 万卫东 张晓兰 张朝钟 王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51-53,65,共4页
为探讨适宜云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2年选用玉米云瑞668和大豆台湾75-3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下不同处理对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应优先选... 为探讨适宜云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2年选用玉米云瑞668和大豆台湾75-3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下不同处理对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应优先选用玉米大豆行比4∶4和4∶3模式,山区或半山区推广玉米大豆行比2∶2模式。该研究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云南省保山市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行比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不同带宽行比对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群体产量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李银水 黄翔 +6 位作者 罗金华 吕典 金晶 李必钦 秦璐 顾炽明 余常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3-871,共9页
为明确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的最优配置,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单作玉米(MM)和单作大豆(MS)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带宽行比:2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2(T1)、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T2)、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T3)、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 为明确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的最优配置,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单作玉米(MM)和单作大豆(MS)为对照,设置5种不同带宽行比:2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2(T1)、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T2)、2.4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T3)、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3(T4)、2.8 m带宽玉豆行数比为2∶4(T5),研究不同带宽行比对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群体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总体上随着带宽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大豆籽粒产量总体上随着带宽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同带宽条件下,随着玉米大豆行比增加,玉米籽粒产量下降,大豆籽粒产量增加;玉米和大豆的植株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变化规律与籽粒产量基本相一致。与对照相比,T2有提高玉米和大豆的收获指数,增加氮素在玉米和大豆籽粒的分配比例、降低在茎秆的分配比例的趋势。综合产量、经济效益以及群体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效率的表现,2.4 m带宽下种植2行玉米3行大豆为鄂西南山区玉米/大豆的最优间套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宽行比 玉米/大豆 带状间套作 产量 氮素效率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下玉米摘穗机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王鹏 谢守勇 +3 位作者 李明生 陈行政 张小亮 刘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70,共7页
针对丘陵山区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的玉米果穗收获有机难用、无机可用的现状,设计一款自走式小型玉米摘穗机。该机采用纵卧式摘穗辊实现果穗摘取,并通过输送装置收集装袋;采用“Y”型布局的L型小甩刀实现茎秆粉碎。对摘穗过程进行动力... 针对丘陵山区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模式的玉米果穗收获有机难用、无机可用的现状,设计一款自走式小型玉米摘穗机。该机采用纵卧式摘穗辊实现果穗摘取,并通过输送装置收集装袋;采用“Y”型布局的L型小甩刀实现茎秆粉碎。对摘穗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对粉碎过程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其核心装置设计参数并进行样机试制。以茎秆粉碎长度合格率、果穗损失率、籽粒破碎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田间试验,来验证该机设计的合理性。试验表明:在生产率为0.8 hm^(2)/d、果穗籽粒含水率为26.38%、茎秆含水量为71.25%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茎秆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2.4%、果穗损失率为2.06%、籽粒破碎率为0.61%。该机设计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能够满足丘陵山地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穗 茎秆粉碎 甩刀 玉米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
下载PDF
南充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调研报告
4
作者 杜俊波 叶鹏盛 +6 位作者 吴海英 郭昊昱 廖树琳 闫飞燕 于晓波 杨辉 孙歆 《大豆科技》 2024年第3期39-42,47,共5页
为了解南充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文章以南充市南部县与西充县多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为调研对象,对调研区的基本种植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促进南充市大豆生产发展建议,包括优选良种,加强田间管理;推进西南丘区小... 为了解南充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文章以南充市南部县与西充县多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为调研对象,对调研区的基本种植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促进南充市大豆生产发展建议,包括优选良种,加强田间管理;推进西南丘区小型智能农机装备研发进程;提供政策扶持,加快大豆生物育种步伐,旨在为提升南充大豆单产水平提供参考,助力南充市大豆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充市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调研报告
下载PDF
玉米大豆兼用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设计与充种性能试验
5
作者 任定林 刘涛 +3 位作者 夏守浩 陈永新 王韦韦 李兆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9,共17页
针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传统机械式排种器不易实现二者兼用精量排种要求、现有气力式排种器排种速度提高因型孔漏充存在漏播断条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腔盘组合孔结构的排种盘,分析确定了排种盘关键结构参数,构建了吸附过程和... 针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传统机械式排种器不易实现二者兼用精量排种要求、现有气力式排种器排种速度提高因型孔漏充存在漏播断条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腔盘组合孔结构的排种盘,分析确定了排种盘关键结构参数,构建了吸附过程和吸运过程力学模型。应用EDEM离散元仿真与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排种盘型式优选试验,结果得出: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具有提高充种室种群定向运移平均速度和增大拖拽充种角的作用,有效抑制了型孔漏充率。以安装优选种盘的玉豆兼用排种器为对象,以机组前进速度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以漏充率和充种合格率为试验指标,采用二因素全因子试验设计开展了充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前进速度为4.0~7.0 km/h、工作负压在3.0~4.0 kPa时,玉米和大豆种子漏充率均小于3.6%、充种合格率均不小于96%。田间验证试验表明,在机组前进速度为4.0~7.0 km/h、工作负压为3.0~4.0 kPa条件下,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的排种器播种玉米和大豆漏充率分别不大于3.8%、4.2%;当工作负压为3.0 kPa、机组前进速度为7.0 km/h时,自扰动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相比无扰动平面排种盘,播种玉米和大豆漏充率分别下降14.8、12.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兼用 腔盘组合孔 气力盘式排种器 充种性能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种机械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单海勇 严旖旎 +3 位作者 张晋 刘旭杰 韩笑 刘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2,共11页
为充分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立体化种植技术优势,保证我国粮油安全,解决作物争地矛盾,配套的复合耕种机械化研究成为首要环节。从国内典型多种植模式出发,总结地区间套作技术下大豆—玉米配套耕种机械特点,围绕耕种机具整地、洁茬、... 为充分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立体化种植技术优势,保证我国粮油安全,解决作物争地矛盾,配套的复合耕种机械化研究成为首要环节。从国内典型多种植模式出发,总结地区间套作技术下大豆—玉米配套耕种机械特点,围绕耕种机具整地、洁茬、施肥、排种、播深及投种等作业阶段,阐述对比耕种机械技术工作原理,发现实际生产中仍存在秸秆拥堵、种肥排量和位置不协同、播深变异系数大和投种着床不均匀等问题,从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提出轻扰低耗洁茬、处方分层施肥、种肥电驱变量控制、多传感智能仿形播种、种粒平稳着床等一系列改良大豆—玉米复合耕种机械的路径,以期促进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机械化耕种 农机农艺融合
下载PDF
苏北地区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耐荫大豆品种(系)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7
作者 刘书华 张黎杰 +7 位作者 周玲玲 余翔 田福发 孟佳丽 吴绍军 沈虹 杨年福 章燕柳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目的】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 【目的】筛选适宜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耐荫大豆品种(系),构建准确合理的大豆耐荫评价体系。【方法】以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所创造的田间自然荫蔽环境为处理,清种为对照,于成熟期测定24个大豆品种(系)的株高、结荚高度、分枝数等12个农艺性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系数,评价各大豆品种(系)在间作模式下的综合耐荫能力。【结果】12个农艺性状耐荫系数指标转化为4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74.7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综合耐荫性评价值(D)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大豆品种(系)根据荫蔽胁迫下的适应能力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其中,强耐荫品种(系)6个、中度耐荫品种(系)9个、弱耐荫品种(系)9个。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耐荫回归方程:D=-1.158+0.062X_(2)+0.249X5+0.201X_(7)+1.002X_(10)+0.665X_(11)(R^(2)=0.9722),检验其拟合精度在89.14%以上,筛选出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耐荫鉴定指标。【结论】参试的2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能力划分为强耐荫、中度耐荫、弱耐荫3类;苏北地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可选择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5个性状进行大豆耐荫能力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大豆品种(系)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逐步回归
下载PDF
施氮与种间距离下大豆/玉米带状套作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8
作者 杨立达 任俊波 +7 位作者 彭新月 杨雪丽 罗凯 陈平 袁晓婷 蒲甜 雍太文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4,共14页
为明确施氮和种间距离下套作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以大豆/玉米带状套作系统为研究主体,探究不同氮水平(施氮与不施氮)与种间距离(玉豆间距30、45、60和75 cm、单作100 cm)下作物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差异,... 为明确施氮和种间距离下套作作物生长特性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以大豆/玉米带状套作系统为研究主体,探究不同氮水平(施氮与不施氮)与种间距离(玉豆间距30、45、60和75 cm、单作100 cm)下作物生长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差异,并对作物干物质积累过程进行拟合,综合分析作物生长规律和产量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率在抽雄期至乳熟期达最大,不施氮下以间距30 cm(MS30)最高,较玉米单作(MM100)高出34.99%。套作大豆生长率在初花期前显著低于单作(SS100),而初花期后高于SS100,以间距60cm(MS60)最高,盛花期—盛荚期在不施氮下较SS100高出78.91%。Logistic方程可较好的拟合玉米、大豆的干物质积累过程,且R2均在0.95以上。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推迟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高峰,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套作大豆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慢于单作,而生育后期间距45cm(MS45)、MS60干物质积累逐渐与单作持平甚至超过单作。施氮提高了玉米籽粒干物质分配率而显著提高产量,2年间玉米产量分别提高10.05%、40.90%。随种间距离增加套作大豆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MS60最高,MS30最低,MS60两年间在不施氮与施氮下较MS30分别平均高出23.88%、31.77%。套作下土地当量比均在1.35以上,其中以施氮下MS60最大(1.89)。适宜的种间距离(间距60 cm)可实现套作下玉米和大豆协同生长,提高作物生长率、促进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提高系统产量和土地当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套作 种间距离 作物生长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黄淮海、西南、西北地区调查
9
作者 徐浩然 董晓霞 +2 位作者 彭华 刘浩 余泽田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生产效率。【方法】基于2022年全国15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问卷调查,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户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率普... 【目的】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生产效率。【方法】基于2022年全国15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问卷调查,运用DEA-Tobit模型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户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率普遍偏低,纯技术效率低是造成生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生产效率在地区间存在差异,西北地区最高,西南地区最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类型、土壤肥力对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产投入费用、机械播种方式、改良机械收获方式对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提出鼓励传统农户向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增强农户技术认知和优化技术参数、完善专用农机设备与社会化服务以及挖掘地区优势,选择适宜推广模式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生产效率 影响因素 DEA-TOBIT模型
下载PDF
玉米种植密度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体系干物质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10
作者 何海涛 孙睿 +3 位作者 姜文超 尚保华 党建友 裴雪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5-1374,共10页
为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3+2)下,玉米种植密度(52500、60000和67500株·hm^(-2),分别以SM1、SM2和SM3表示)和玉米单作(MM,种植密度60000株·hm^(-2))... 为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3+2)下,玉米种植密度(52500、60000和67500株·hm^(-2),分别以SM1、SM2和SM3表示)和玉米单作(MM,种植密度60000株·hm^(-2))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体系产量及玉米干物质、养分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带状复合种植体系玉米产量降低5.25%~14.30%,其中SM2产量与MM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带状复合种植体系总产值显著提高10.80%~16.71%。在复合种植模式下,与SM1和SM3相比,SM2显著提高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延长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时间,提高干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促进花后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提高养分吸收,产量分别较SM1和SM3提高10.56%和9.67%。综上,相比较玉米单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2模式)可实现“玉米不减产或稍减产,多收一季豆”;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丰30系列玉米的种植密度在60000株·hm^(-2)左右时可作为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合理的密度选择,实现稳产高效。本研究可为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密度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养分吸收利用 产量
下载PDF
黔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母少东 赵勤学 +3 位作者 邓小华 王方 吴权华 蒲泽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黔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成效,为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采取“3+2模式”(即3行大豆+2行玉米),在黔北9个县(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结果]黔北各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目的]探讨黔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成效,为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采取“3+2模式”(即3行大豆+2行玉米),在黔北9个县(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结果]黔北各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产量较2021年玉米产量增加;玉米产量以播州区最高,其次是凤冈县,桐梓县最低;大豆产量以凤冈县最高,其次是绥阳县,正安县、道真自治县较低;纯收益以播州区最多,其次是凤冈县,桐梓县最低。[结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水平,对改变传统种植观念、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效益分析 黔北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慧华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改良而来的种植技术,玉米和大豆均属喜温作物,且生物特性互补,两种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可有效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土地利用率。阐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玉米大豆作物种...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改良而来的种植技术,玉米和大豆均属喜温作物,且生物特性互补,两种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可有效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土地利用率。阐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玉米大豆作物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玉米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种植模式
下载PDF
沧州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华宁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20-21,共2页
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在我国大部地区都有所应用,各项研究表明,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具有较好的种植优势与较高的经济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壤产出率,稳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本文结合沧州地区实际田间种植环境、种植与用药习惯等,从... 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在我国大部地区都有所应用,各项研究表明,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具有较好的种植优势与较高的经济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壤产出率,稳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本文结合沧州地区实际田间种植环境、种植与用药习惯等,从品种选择、水肥处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对沧州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了阐述,目的在于促进复合种植技术在沧州地区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沧州
下载PDF
商丘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与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露阳 陈悦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本文作者在传统间套种基础上,结合商丘市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经验,探索出适合本地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与技术,并探讨该模式的应用现状与局限性,提出发展建议和应对措施,以期推动商丘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推广应用 商丘市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英杰 邢瑞梅 《种子科技》 2024年第3期113-115,共3页
为充分保障玉米、大豆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户的收益,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让种植户掌握技术核心要点,运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转变农业发展现状,使其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 为充分保障玉米、大豆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户的收益,应积极推广和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让种植户掌握技术核心要点,运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转变农业发展现状,使其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以促进农业快速转型为研究目标,重点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及多样化病虫害防治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高效施肥技术要点
16
作者 刘方 师立松 +5 位作者 赵璇 张孟茜 张艺龄 颜硕 牛宁 李占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5期104-105,共2页
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我国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既保证玉米产能,又大幅度提高大豆自给率,在稳粮扩豆的背景之下,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我国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既保证玉米产能,又大幅度提高大豆自给率,在稳粮扩豆的背景之下,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玉米大豆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3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推广的第二年,经过连续两年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各地集成创新出不少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模式和种植经验。本文根据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结果,总结了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的施肥技术要点,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 高效施肥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马晓民 向峰 +3 位作者 金鑫 朱志明 赵如浪 王永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为了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4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大豆与玉米行比为3∶2、4∶2、3∶4、4∶4)和单作玉米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玉米产... 为了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4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大豆与玉米行比为3∶2、4∶2、3∶4、4∶4)和单作玉米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玉米产量减产25.18%~41.45%[大豆与玉米行比4∶2处理减产幅度(41.45%)最大,大豆与玉米行比3∶4处理减产幅度(25.18%)最小],玉米有效穗数减少3.95%~14.47%(除大豆与玉米行比3∶4模式处理外),千粒重减少0.56%~3.63%,穗粒数减少5.24%~10.85%,穗长减少6.15%~11.28%,穗粗减小0.21%~3.16%,秃尖长增加21.65%~37.11%,株高降低2.21%~9.36%,茎粗减小15.83%~20.83%。综合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大豆与玉米行比4∶2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大,以大豆与玉米行比3∶4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禹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春燕 曹鹏鹏 +8 位作者 高祺 朱冠雄 饶泉钦 陈立娟 华方静 田艺心 王春雨 朱金英 高凤菊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78-82,共5页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在85%以上,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德州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2.27万hm^(2),其中禹城种植面积为0.90万hm^(2)。2...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在85%以上,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德州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2.27万hm^(2),其中禹城种植面积为0.90万hm^(2)。2022年本研究采用4∶2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958,大豆包括齐黄34、嘉豆6号、冀豆23等黄淮地区32个优良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综合考量32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等因素,筛选出菏豆41、齐黄34、郓豆1号、华豆19、临豆10号、菏育10号、沧豆16、冀豆23、嘉豆16、丰豆6号共10个品种,为禹城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提供品种支撑,是提升区域性大豆产能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品种筛选 产量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用中耕施肥机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卫东 仇维佑 +3 位作者 朱松 刘天星 张荣成 邢全道 《农业装备技术》 2024年第1期10-12,20,共4页
文章设计了一种适合于“4+4”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中耕施肥机械,首先对中耕施肥机总体方案进行设计,接着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分析,试制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施肥精准度均在90%以上,并在江苏农垦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田块大面积推广使... 文章设计了一种适合于“4+4”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中耕施肥机械,首先对中耕施肥机总体方案进行设计,接着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分析,试制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施肥精准度均在90%以上,并在江苏农垦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田块大面积推广使用。结果表明,该机具适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管理作业,有利于玉米大豆增产增效,降低人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中耕施肥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茎叶除草剂的防效及安全性
20
作者 刘磊 黄运友 +3 位作者 周乐银 冯正锐 张亚 刘双清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为探究不同茎叶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田杂草的防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5种大豆茎叶除草剂和5种玉米茎叶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施药14 d后,35%精喹·氟磺胺水乳剂和10%乙羧氟草醚乳油对... 为探究不同茎叶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田杂草的防效及对作物的安全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5种大豆茎叶除草剂和5种玉米茎叶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施药14 d后,35%精喹·氟磺胺水乳剂和10%乙羧氟草醚乳油对大豆行间杂草的防效较好,株防效分别达到85.61%和84.34%,288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和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行间杂草的防效较好,株防效分别达到90.04%和87.34%,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药害指数逐渐降低,对大豆玉米安全。除草剂处理均增加了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1.18%~19.42%和13.11%~25.77%。这4种除草剂在推荐剂量下可有效防除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田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茎叶除草剂 安全性 防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