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幅设计对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光环境特征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吴玉环 王自奎 +1 位作者 刘亚男 马千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4-155,共12页
探究间作带幅设计对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光环境特征、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影响,提出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玉米/苜蓿间作群体最佳带幅比例。研究设置了玉米单作(SM)、紫花苜蓿单作(SA)以及玉米/紫花苜蓿1∶2(I_(12))、2∶2(I_(22))和2... 探究间作带幅设计对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光环境特征、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影响,提出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玉米/苜蓿间作群体最佳带幅比例。研究设置了玉米单作(SM)、紫花苜蓿单作(SA)以及玉米/紫花苜蓿1∶2(I_(12))、2∶2(I_(22))和2∶4(I_(24))间作5种种植模式,并采用田间试验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测定了玉米和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及作物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指标;建立了考虑光线入射角度和群体冠层结构几何关系的玉米/苜蓿间作群体辐射传输模型,并用实测值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2018年,单作处理的苜蓿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间作处理(P<0.05),而在2019年各间作处理苜蓿的干物质分别比单作高197.8、180.3和197.0 g·m^(-2);处理I_(12)、I_(22)和I_(24)两年总的玉米生物量比SM处理高12.1%、0.9%和23.9%。所有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在2019年均大于1.0,表现出间作优势。辐射传输模型可准确模拟玉米/苜蓿间作群体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间作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9.0和66.6μmol·m^(-2)·s^(-1)。除玉米和苜蓿生育前期及玉米收获后,不同间作处理苜蓿群体冠层上方的PAR均低于单作苜蓿。2018和2019年I_(12)、I_(22)和I_(24)间作处理玉米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比单作处理高52.5%、9.3%、51.7%和28.5%、9.6%、21.0%,而间作苜蓿的LUE仅在2019年显著高于单作19.2%、32.4%和20.9%(P<0.05)。因此,合理的玉米/苜蓿间作带幅搭配可改善苜蓿的光照环境,提高其光能利用效率,尤其是玉米/紫花苜蓿2∶4间作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优势显著,建议在具有类似气候的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苜蓿间作 光合有效辐射 辐射传输模型 光能截获 光能利用效率
下载PDF
植物间作系统在多环芳烃污染农田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晶 汪勇 +1 位作者 林先贵 尹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80,共5页
采取野外田间原位修复方式,研究经济作物和修复植物单作和间作模式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各试验处理中,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修复效果均略低于苜蓿单作和黑麦草单作的,但是,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角度来看... 采取野外田间原位修复方式,研究经济作物和修复植物单作和间作模式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各试验处理中,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修复效果均略低于苜蓿单作和黑麦草单作的,但是,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具有较大的农业经济效益。玉米/苜蓿间作及玉米/黑麦草间作处理对土壤PAHs总量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5%~30%,其中高环PAHs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26%~35%。这两个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其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为9×10~6~12×10~6 CFU·g^(-1)、7×10~4~9×10~4 CFU·g^(-1)和4×10~5~14×10~5CFU·g^(-1),同时,PAHs降解菌数量均高于其他试验处理,达到1.3×10~5~1.8×10~5 MPN·g^(-1),占细菌总数的6%~8%,是其他处理的2~3倍。修复植物苜蓿或黑麦草和经济作物玉米间作模式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土壤PAHs的降解率,在污染农田土壤修复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修复 多环芳烃 土壤 植物修复 玉米/苜蓿 玉米/黑麦草 间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