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0
1
作者 覃潇敏 郑毅 +1 位作者 汤利 龙光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928,共10页
设置3个种植处理(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使玉米和马铃薯根际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 设置3个种植处理(玉米单作、马铃薯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采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使玉米和马铃薯根际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AWCD)分别增加17.36%、7.38%和3.76%、32.21%,其中间作马铃薯的AWCD值最高,单作玉米最低。间作玉米和间作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均匀度指数(E)、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单作,但在间作和单作之间差异不显著。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强度以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最高,并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玉米与马铃薯间作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区分单间作处理差异的敏感碳源。说明玉米马铃薯间作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间作 根际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施氮对间作条件下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覃潇敏 郑毅 +1 位作者 汤利 龙光强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54-362,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和N3(3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条件...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N0(0 kg·hm-2),N1(125 kg·hm-2),N2(250 kg·hm-2)和N3(375 kg·hm-2)对玉米//马铃薯间作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条件下,施氮(N1、N2、N3)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马铃薯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在N2处理微生物数量最高,却显著降低了真菌的数量。与N0处理相比,施氮均显著提高了间作条件下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N3处理的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率(AWCD)、Shannon-Wiener(H)、Simpson指数(D)、均匀度指数(E)及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最高,而马铃薯在N2处理时最高,但对6类碳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间作玉米、间作马铃薯各施氮处理土壤微生物在碳源利用上出现较大差异,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发生改变。表明适量施氮对调控间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提高其功能多样性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间作 施氮量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灌溉与供磷对复合群体作物根系的调控及其产量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礼军 张恩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2期133-138,共6页
利用大田和管栽试验结合的方法,选择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玉米两种间作模式,对灌溉与供磷条件下间作群体中作物根系时空分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下扎和产量的提高,严重干旱大大地降低了带田小麦和玉... 利用大田和管栽试验结合的方法,选择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玉米两种间作模式,对灌溉与供磷条件下间作群体中作物根系时空分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下扎和产量的提高,严重干旱大大地降低了带田小麦和玉米的根量和产量;供磷促进根系的下扎,增加根重。供磷与不供磷相比,在小麦拔节期(玉米三叶期)小麦总根量平均高出94.66%,玉米高出67.67%;小麦灌浆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小麦高出42.08%,玉米高出124.13%;小麦收获后(玉米灌浆期)小麦高出82.58%,玉米高出61.6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以中灌(1050m3/hm2·次)和高磷(150kg纯P2O5/hm2)处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供磷 小麦/玉米 小麦/玉米/马铃薯 根系 产量
下载PDF
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与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静 李红霞 张天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1,46,共4页
研究了常规覆膜种植(M1)、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二年"种植(M2)、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种植(M3)3种覆膜种植模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1相比,M2、M3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 研究了常规覆膜种植(M1)、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二年"种植(M2)、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一年"种植(M3)3种覆膜种植模式对土壤纤维素分解菌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1相比,M2、M3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分别提高了22.96%、10.76%,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3.35%、21.14%;随深度的加深,土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轮作 旱地 全膜覆盖 双垄沟播 纤维素分解菌 纤维素分解酶
下载PDF
基于LCA的不同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及温室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耿川雄 任家兵 +3 位作者 马心灵 龙光强 鲁耀 汤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7,共9页
为了探究间作体系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效应和产量优势的影响,本文选用小麦/蚕豆和玉米/马铃薯间作种植体系,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以小麦/蚕豆间作和小麦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和玉米单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 为了探究间作体系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效应和产量优势的影响,本文选用小麦/蚕豆和玉米/马铃薯间作种植体系,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以小麦/蚕豆间作和小麦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和玉米单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1000 kg作物为评价的功能单元,建立农资系统和农作系统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了不同种植体系的作物产量、全球增温潜势和能源消耗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小麦两年的产量分别增加18.04%和39.94%;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的产量分别增加2.65%和23.16%;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两年平均增幅高于玉米/马铃薯间作系统。小麦/蚕豆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两年均大于1,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土地当量比仅有1年大于1。与单作小麦相比,两年间作小麦的全球变暖潜值分别降低15.28%和28.53%,能源消耗分别减少15.29%和28.53%;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的全球变暖潜值分别降低2.61%和19.05%,能源消耗分别减少2.61%和18.83%。小麦/蚕豆间作的间作产量优势优于玉米/马铃薯,但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增温潜势低于小麦/蚕豆间作。合理间作具有显著增产效应,同时可以降低温室效应以及能源消耗,以更低环境代价获得作物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 温室效应 玉米/马铃薯 小麦/蚕豆 产量优势
下载PDF
灌溉和供磷对间作群体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与产量效应
6
作者 曾艺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在甘肃省引黄灌区景泰县,选择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间套模式,设计不同的灌溉和供磷量水平,进行了大田试验,旨在探讨灌溉和供磷对复合群体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与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灌溉与供磷增加了群体作物的耗水量。小麦高灌处理(W3)... 在甘肃省引黄灌区景泰县,选择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间套模式,设计不同的灌溉和供磷量水平,进行了大田试验,旨在探讨灌溉和供磷对复合群体作物水分利用的调控与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灌溉与供磷增加了群体作物的耗水量。小麦高灌处理(W3)比低灌处理(W1)高29.86%,W3比中灌处理(W2)高16.17%;玉米W3比W1高63.01%,W3比W2高24.20%;马铃薯W3比W1高46.38%,W3比W2高28.52%。小麦高磷处理(P2)比不施磷处理(P0)高29.86%,P2比中磷(P1)高6.88%;玉米P2比P0高10.17%,P2比P1高4.92%;马铃薯P2比P1高2.7%。灌溉降低了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供磷提高了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但差异不显著。群体三种作物的WUE呈W2P2>W1P2>W1P1>W1P0>W2P0>W2P1>W3P1>W3P2>W3P0趋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供磷 小麦/玉米/马铃薯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Fertilization for High Yields in Corn-Sweet Potato-Wheat Rot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of Soils in Chongqing, China 被引量:4
7
作者 HETIANXIU WUDEYI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5-274,共10页
A systematic approach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in gray-brown purple soils and yellow soils derived from limestone in Chongqing, China, to study balanced fertilization for corn, sweet po... A systematic approach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in gray-brown purple soils and yellow soils derived from limestone in Chongqing, China, to study balanced fertilization for corn, sweet potato and wheat in ro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 P and K were deficient in both soils, Cu, Mn, S andZn in the gray-brown purple soils and Ca, Mg, Mo and Zn for the yellow soils. Balanc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creased yields of corn, sweet potato and wheat by 28.4%, 28.7% and 4.4%,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the local farmers' practice. The systematic approach can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ethods in fertility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anced fertilization high yield nutrient limiting factors systematicapproach
下载PDF
Crop Diversity for Ecological Disease Control in Potato and Maize 被引量:17
8
作者 何霞红 朱书生 +12 位作者 王海宁 谢勇 孙雁 高东 杨静 刘林 李启信 张绍波 赵高慧 胡明成 姜开梅 李成云 朱有勇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0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针对中国西南山区作物病害发病高峰与降雨高峰重叠难以防治的难点,进行了生态调控马铃薯与玉米种植结构避雨避病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时间上提前和推后马铃薯种植避开了降雨高峰,平均降低晚疫病病情指数44.3%。空间上行距拉宽株距... 本文针对中国西南山区作物病害发病高峰与降雨高峰重叠难以防治的难点,进行了生态调控马铃薯与玉米种植结构避雨避病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时间上提前和推后马铃薯种植避开了降雨高峰,平均降低晚疫病病情指数44.3%。空间上行距拉宽株距缩小,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套种玉米的大斑病平均降低病情指数为14.8%,小斑病平均降低22.5%。本试验的另一重要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马铃薯种植结构可以大幅度提高耕地产出率,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提前和推后种植马铃薯分别提高土地利用率1.738-1.766。本文研究结果对作物病害的生态防治和增加粮食产量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时空优化作物与环境的配置,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结构,适应最佳生态环境,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diversity AGROECOLOGY INTERCROPPING potato late blight disease maize northern leaf blight maize southern leaf bligh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