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花生系统对花生结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冯晨 冯良山 +5 位作者 孙占祥 郑家明 杜桂娟 张东升 张悦 高砚亮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7-131,共5页
以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研究平台,采用微区试验,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花生单作和玉米‖花生间作)及不同施氮量(0、100和200 kg/hm^2),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花生系统对花生根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为研究平台,采用微区试验,设置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花生单作和玉米‖花生间作)及不同施氮量(0、100和200 kg/hm^2),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玉米‖花生系统对花生根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玉米‖花生系统可显著增加各个生育时期的花生根瘤数,与单作花生相比,间作花生在不施氮条件下的根瘤增幅为1.79倍,施氮条件下平均增幅为4.81倍,即间作可明显促进花生根瘤形成,且在施氮条件下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还发现,玉米‖花生体系对花生根瘤形成的影响存在边行效应,靠近玉米的花生行根瘤增幅大于远离玉米的花生行。此外,单作及间作花生都存在"氮阻遏"现象,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生根瘤形成受到抑制,玉米‖花生系统作物相互作用可对花生"氮阻遏"起到减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结瘤特性 施氮量 氮阻遏
下载PDF
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群体覆盖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南镇武 孟维伟 +5 位作者 徐杰 王旭清 刘灵艳 林松明 高华鑫 张正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6-29,34,共5页
本试验以玉米单作(CKM)、花生单作(CKP)为对照,设置玉米‖花生3∶4间作(M3P4)种植模式,研究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M3P4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花生花针期... 本试验以玉米单作(CKM)、花生单作(CKP)为对照,设置玉米‖花生3∶4间作(M3P4)种植模式,研究盐碱地玉米‖花生间作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M3P4间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花生花针期、成熟期和玉米的叶面积指数,且收获时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值,对作物群体覆盖贡献大;与单作相比,成熟期两作物单株干物质重无显著差异,且成熟期玉米各器官干物质分配也无显著差异,但间作花生果仁及果皮占比显著降低;土地当量比为1. 13,间作优势明显。可见,M3P4间作模式利于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群体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玉米‖花生间作 群体覆盖 产量 土地当量比
下载PDF
玉米‖花生茬口对冬小麦旗叶光化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飞 尹飞 +5 位作者 龙浩强 李雪 武岩岩 焦念元 马超 付国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131,共9页
为探明玉米‖花生茬口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光反应机理,研究了玉米‖花生茬口(间作茬口,ICR)、玉米茬口(MCR)和花生茬口(PCR)及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冬小麦花后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光系统Ⅱ(PSⅡ)、... 为探明玉米‖花生茬口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光反应机理,研究了玉米‖花生茬口(间作茬口,ICR)、玉米茬口(MCR)和花生茬口(PCR)及不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冬小麦花后旗叶的气体交换参数、光系统Ⅱ(PSⅡ)、光系统I(PSⅠ)及二者间的性能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及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PSⅡ反应中心供(Wk)/受体侧(Vj)的活性,增强了单位面积吸收的光能(ABS/CSo)、捕获的能量(TRo/CSo)和进入电子传递的光能(ETo/CSo)。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旗叶PSⅡ初级光化学最大量子产额(φpo)、转化效率(Ψo)、电子传递效率(δRo)及乳熟期的PSⅠ的性能(ΔI/Io)、PSⅡ与PSⅠ协调性(ΦPSⅠ/PSⅡ)和籽粒产量,较花生茬口显著提高了乳熟期的φpo和δRo值。施磷提高了Pn、ABS/CSo、TRo/CSo、ETo/CSo、φpo、Ψo、δRo、ΔI/Io和ΦPSⅠ/PSⅡ值。这说明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提高了冬小麦旗叶光反应中心活性,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重要原因可能是间作茬口能保持耕层较高的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茬口 土壤含水量 冬小麦 光化学特性 光系统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土壤水热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姚凡云 曹玉军 +5 位作者 王虹霏 吕艳杰 刘志铭 魏雯雯 岳玉兰 王永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5,共10页
以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试验设传统玉米单作、花生单作、不同秸秆还田量下(30%、60%和100%)玉米‖花生轮作5个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热特性、产量及土地当量比(LER)... 以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试验设传统玉米单作、花生单作、不同秸秆还田量下(30%、60%和100%)玉米‖花生轮作5个处理。通过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农田土壤水热特性、产量及土地当量比(LER)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作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玉米区播前0~4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了1.9%~3.9%,花生区提高了11.0%~13.9%;成熟期,秸秆还田花生区0:00~8:00平均地温比传统单作提高了0.2℃~1.1℃,10:00~22:00平均地温较传统单作降低了0.5℃~1.0℃。2016年和2017年玉米‖花生轮作系统LER为1.05~1.16,2018年各处理LER均小于1。吉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进行秸秆还田改善了作物播前的土壤水分状况,但对于作物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轮作 秸秆还田 土壤含水量 温度 产量 土地当量比
原文传递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高砚亮 孙占祥 +4 位作者 白伟 冯良山 蔡倩 冯晨 张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87,共9页
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分别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花生单作4个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分别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花生单作4个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6-1.24,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和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间作中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接近,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量较单作明显下降。对根系研究发现,间作减少作物的细根生长,2M4P、4M4P处理的比根长(SRL)较单作玉米和花生分别下降了25%、23%和18%、12%,复合系统作物根表面积密度(RSAD)在0-40 cm土层中能够占到总土层的80%以上,间作作物的RSAD显著高于单作,表明作物根系在表层分布较为密集,间作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生长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土地当量比 干物质积累量 比根长 根表面积密度
原文传递
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建国 张佳蕾 +6 位作者 郭峰 耿耘 杨莎 孟静静 唐朝辉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3-669,共7页
针对我国日趋严峻的粮油安全形势,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调整:“生产上重点是保口粮,油料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东北地区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构建合理轮作制度;黄淮海地区重点是扩种花生、大... 针对我国日趋严峻的粮油安全形势,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调整:“生产上重点是保口粮,油料重点发展油菜和花生;东北地区扩种大豆杂粮薯类和饲草作物,构建合理轮作制度;黄淮海地区重点是扩种花生、大豆和饲草作物”。以豆科作物为主体的北方现代农业种植制度对保障粮油安全生产、饲草的供应以及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从生产布局看,北方区域(东北、西北及黄淮海)是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杂豆以及饲草作物苜蓿的主要产区。其中,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68%和66%、花生分别占全国的63%和70%。其次,从豆科作物的生态效益来看,可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充分利用生态位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北方豆科作物种植模式主要有:单作、间套作(玉米‖大豆、花生,玉米‖蚕豆、玉米‖豌豆等)、轮作(大豆-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绿豆-冬小麦等)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其中,玉米‖大豆、花生宽幅间作是农业部在黄淮海区域主要推广模式,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能有效缓解“粮油争地、人畜争粮”矛盾,大幅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加大国家农业政策调控,培育和推广大豆和花生耐阴、抗旱、高产及玉米矮秆、抗旱、高产新品种,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服务效率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强化豆科作物在北方现代农业结构中的比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安全 农业结构 种植制度 豆科作物 玉米‖花生
下载PDF
Highly-efficient Intercropping Mode and Selection of Suitable Peanut Varieties in Maize and Peanut Intercropping Systems 被引量:4
7
作者 原小燕 符明联 +2 位作者 王建丽 李根泽 冯光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期28-32,51,共6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efficient maize and peanut intercrop-ping mode and select suitable peanut varieties of the mode in Yungui Plateau. [Method] In the test, 6 cropping methods were set by randomized blo...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efficient maize and peanut intercrop-ping mode and select suitable peanut varieties of the mode in Yungui Plateau. [Method] In the test, 6 cropping methods were set b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Yields and economic benefits were measured in mature stage with Excelland DPS. [Result] Compared with monoculture, maize and peanut intercropping systems took advantages and LER values were proved higher than 1. In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with maize and Yun peanut No.3 at 2∶2, in particular, the value of LER was 1.40 and compound yield reached 9 036 kg/hm2; the net output values of maize kernel and fresh/dry peanut pod increased by 182.63% and 140.59%, compared with maize by monoculture. In addition, the output values of Yun peanut No.3 by monoculture and intercropping system increased by 5 069 and 3 272 yuan/hm2, respectively, than Yanshan conventional peanut varieties. [Conclusion] The efficient intercropping system with maize and peanut mode at 2∶2 mode in Yungui plateau and the Yun peanut No.3 exhibited higher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Yanshan conventional planting peanut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PEANUT INTERCROPPING OUTPU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