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观遗传学药物对肝内胆管癌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文杰 张锦前 +5 位作者 贺轲 段小鹏 黄睿 夏正林 何景亮 向国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2-665,共4页
目的筛选肝内胆管癌敏感的表观遗传学药物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活力实验筛选对RBE细胞敏感的药物;在多种细胞株上比较其作用;选择最敏感的药物探讨其机制:通过Giemsa染色观察肝内胆管癌细胞经药物处理后的形态学变化,用... 目的筛选肝内胆管癌敏感的表观遗传学药物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活力实验筛选对RBE细胞敏感的药物;在多种细胞株上比较其作用;选择最敏感的药物探讨其机制:通过Giemsa染色观察肝内胆管癌细胞经药物处理后的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联合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blot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RBE细胞分别经96种表观遗传学药物处理48h,27μmol/L浓度下22种药物对RBE细胞有抑制作用(细胞活力〈60%),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有12种,3trmol/L浓度下仅5种药物对RBE细胞有抑制作用,HDAC抑制剂4种;其中,玉米原斑病菌毒素(HCtoxin)对多种肝内胆管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最为突出;与对照组比较,HCtoxin处理CCLP-1细胞48h后,能引起包括小体凋亡等多种细胞形态变化,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期(82.93%比48.51%),能通过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结论HDAC抑制剂,尤其是HCtoxin,通过多种方式对肝内胆管癌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表观遗传学药物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玉米原斑病菌毒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