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玉米模式化栽培技术要点解析
1
作者 赵继能 《河北农机》 2023年第7期163-165,共3页
本文介绍了水稻玉米模式化栽培技术的要点。该技术以节水、节能、增产为目标,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优化栽培措施等方式,实现了水稻和玉米的高产高效稳产。具体而言,该技术包括了选优土壤、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氮磷钾、合理密植、中... 本文介绍了水稻玉米模式化栽培技术的要点。该技术以节水、节能、增产为目标,通过科学施肥、合理轮作、优化栽培措施等方式,实现了水稻和玉米的高产高效稳产。具体而言,该技术包括了选优土壤、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氮磷钾、合理密植、中耕松土、控制病虫害等措施。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玉米模式化栽培 节水节能增产 选优土壤 合理施肥
下载PDF
不同规格马铃薯套种春玉米模式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华 陈学荣 +2 位作者 顾国庆 陈建泉 陈廷祥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马铃薯 玉米模式 套种 规格 充分利用 结构调整 因地制宜 资源优势 经济效益 冬闲田 玉米
下载PDF
玉米模式化栽培效果研究
3
作者 任喜山 宋国甦 代凤芝 《气象与环境学报》 1994年第4期19-20,共2页
1 引言 在作物栽培中,一些专家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总结出一批适用模式,以提高作物经济产量为主要目标,使广大农民在种植业中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种植方式,大大提高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份额,农民在科学种田的... 1 引言 在作物栽培中,一些专家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总结出一批适用模式,以提高作物经济产量为主要目标,使广大农民在种植业中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种植方式,大大提高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份额,农民在科学种田的实践中得到了实惠。在以往的作物栽培模式中,我省多以单变量为主进行研究,即使复因子试验,也很少有外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模式 栽培效果 农业生产资料 作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回归设计 因子组合 复因子试验 种植密度 农业生产活动
下载PDF
机械化小麦套种玉米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万红 程元修 杨爱民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 1995年第5期10-11,共2页
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生产的好坏,影响着我县农业的发展。而近年来,小麦生产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小麦单作效益低,种小麦合不来,利不大,许多人不愿种。二是畜牧业发展快,主要饲料玉米需求量大,价格也高,效益比小麦好,所以种... 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生产的好坏,影响着我县农业的发展。而近年来,小麦生产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小麦单作效益低,种小麦合不来,利不大,许多人不愿种。二是畜牧业发展快,主要饲料玉米需求量大,价格也高,效益比小麦好,所以种玉米的积极性大。于是出现了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套种玉米 机械化 小麦生产 复播玉米 麦套玉米 玉米模式 种植结构 太谷县 主要粮食作物 套种模式
下载PDF
低热坝区甜玉米——水稻——甜玉米模式推广探讨
5
作者 肖小娥 《现代园艺》 2016年第5期135-136,共2页
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要提高农业种植效率,就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对各种新的生产模式进行推广。本文对低热坝区甜玉米——水稻——甜玉米模式进行分析,并对推广的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促进玉米种植产量。
关键词 低热坝区 玉米——水稻——甜玉米模式 技术推广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马晓民 向峰 +3 位作者 金鑫 朱志明 赵如浪 王永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24-27,共4页
为了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4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大豆与玉米行比为3∶2、4∶2、3∶4、4∶4)和单作玉米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玉米产... 为了明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了4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分别为大豆与玉米行比为3∶2、4∶2、3∶4、4∶4)和单作玉米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处理玉米产量减产25.18%~41.45%[大豆与玉米行比4∶2处理减产幅度(41.45%)最大,大豆与玉米行比3∶4处理减产幅度(25.18%)最小],玉米有效穗数减少3.95%~14.47%(除大豆与玉米行比3∶4模式处理外),千粒重减少0.56%~3.63%,穗粒数减少5.24%~10.85%,穗长减少6.15%~11.28%,穗粗减小0.21%~3.16%,秃尖长增加21.65%~37.11%,株高降低2.21%~9.36%,茎粗减小15.83%~20.83%。综合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大豆与玉米行比4∶2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大,以大豆与玉米行比3∶4模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7
作者 吕剑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20-23,共4页
为明确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最佳栽培模式,开展了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大豆和玉米的产量来看,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均有优缺点,有些模式大豆产量高而玉米产量低,有些模式玉米产量高而大豆产量低,如6... 为明确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最佳栽培模式,开展了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大豆和玉米的产量来看,不同复合种植模式均有优缺点,有些模式大豆产量高而玉米产量低,有些模式玉米产量高而大豆产量低,如6+4(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大豆产量最高、玉米产量最低,3+4模式(3行大豆+4行玉米)大豆产量较低、玉米产量最高;从大豆和玉米的综合效益来看,以3+6模式(3行大豆+6行玉米)产值最高,3+4模式产值次之,6+4模式产值最低。综合来看,6+4模式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模式,而且这种模式的大豆最有利于机械化收割。因此,应该把6+4模式作为泾川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的主推模式,但应注意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以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综合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产量 产值 甘肃泾川
下载PDF
适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大豆品种筛选试验
8
作者 史文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45-48,共4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稳定粮食生产的有效种植模式。通过复合种植,高低秆作物搭配,可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为了给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了适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大...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是解决大豆玉米争地、稳定粮食生产的有效种植模式。通过复合种植,高低秆作物搭配,可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为了给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了适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大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由于2022年玉米全生育期降雨偏少,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影响整体产量,大豆未受到影响,成熟度较好。在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各处理平均产量9250.84 kg/hm^(2)(8765.43~10154.32 kg/hm^(2)),说明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从大豆产量结果来分析,佳禾2号折合产量2839.51 kg/hm^(2),较对照中黄30增产524.70 kg/hm^(2),增幅22.67%,居第1位;陇黄3号折合产量2654.32 kg/hm^(2),较对照中黄30增产339.51 kg/hm^(2),增幅14.67%,居第2位;冀豆17折合产量2592.59 kg/hm^(2),较对照中黄30增产277.78 kg/hm^(2),增幅12.00%,居第3位;中黄30折合产量2314.81 kg/hm^(2),居第4位;东豆027折合产量1172.84 kg/hm^(2),较对照中黄30减产1141.97 kg/hm^(2),减幅49.33%,居最后一位。综上所述,佳禾2号、陇黄3号、冀豆17、中黄30等品种经济性状较好,倒伏程度低,抗旱性好,产量较高,适宜该区域生态环境下种植;东豆系列品种生育期较长,不能较好地完熟,产量较低,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 品种 经济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溶蚀石山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分析及栽培管理研究
9
作者 丁阳愿 《江西农业》 2024年第12期24-26,共3页
文章旨在分析溶蚀石山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并探讨其栽培管理策略。通过对溶蚀石山地区玉米大豆种植历史状况的梳理,认识到传统种植模式的局限性和挑战,同时也看到了发展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潜力和优势。以靖西市作为研究区... 文章旨在分析溶蚀石山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并探讨其栽培管理策略。通过对溶蚀石山地区玉米大豆种植历史状况的梳理,认识到传统种植模式的局限性和挑战,同时也看到了发展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潜力和优势。以靖西市作为研究区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背景和实践基础。在当前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战略部署下,溶蚀石山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仅符合绿色发展导向,也是实现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该研究有助于为溶蚀石山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石山地区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 栽培管理 靖西市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立冬 季林章 范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3期21-23,共3页
为筛选出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且适宜泗阳县种植的大豆品种,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与净作相当,可增收大豆1247.62~1549.52 kg/hm^(2)... 为筛选出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且适宜泗阳县种植的大豆品种,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产量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与净作相当,可增收大豆1247.62~1549.52 kg/hm^(2),效益较净作玉米高出7485.72~9297.12元/hm^(2)。其中,以间作泗豆14195品种组合收入最高,其次是间作苏豆26品种,以间作淮豆16品种组合收入最低。该模式解决了间(套)作作物高产的难题,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降低劳动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大豆 品种 产量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华北平原青贮-籽粒玉米双季弹性种植模式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长秀 徐欣莹 +3 位作者 覃文阮 龙步菊 董宛麟 孙志刚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6-218,共13页
2020-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青贮-籽粒玉米双季弹性种植模式夏玉米弹性播期试验,并对其周年籽粒当量产量、水热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期论证水热资源和粮食需求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夏玉米弹性播期为特色的青贮-籽粒双季玉米... 2020-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青贮-籽粒玉米双季弹性种植模式夏玉米弹性播期试验,并对其周年籽粒当量产量、水热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期论证水热资源和粮食需求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夏玉米弹性播期为特色的青贮-籽粒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在华北平原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双季玉米周年热量利用效率较高的夏玉米弹性播期在6月1-29日,周年热量利用效率平均为3.1kg·hm^(-2)·(℃·d)^(-1);(2)双季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夏玉米弹性播期为6月1-15日,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2.1kg·m^(-3);(3)基于水热高效利用的夏玉米弹性播期为6月1-15日,其周年籽粒当量产量平均为12886.4kg·hm^(-2),比本站冬小麦-夏玉米多年平均周年产量略低14.0%,但周年作物耗水量降低34.4%,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9%。青贮-籽粒双季玉米弹性种植模式可以在产量相当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周年作物耗水量,提高周年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籽粒玉米双季弹性种植模式 玉米多播期 热量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的种植表现
12
作者 苏彩霞 栾春荣 +4 位作者 张旭 陈维娟 赵本真 洪斌 刘明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 为科学选择适宜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耐密、抗病、抗倒的鲜食玉米品种,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品种支撑,开展了11个鲜食玉米品种与鲜食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气候条件下,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在双穗率、空秆率等植株性状及千粒鲜重、出籽率、结实率等产量性状上差异明显,其中晶白甜糯、虞珑糯1612、苏玉糯5号、苏科糯1801、苏科糯1901这5个品种结实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苏甜糯818、斯达糯41、扬甜糯104结实率较低,表现出较低的耐高温能力。复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332~1144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晶白甜糯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1.53%~34.58%之间,以苏甜糯818、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清种区各玉米品种鲜穗产量在7638.89~14828.70 kg/hm^(2)之间,除苏科糯1801较对照苏玉糯5号(CK)略增产1.42%外,其他各品种均较对照苏玉糯5号(CK)减产,减产幅度在0.95%~47.75%之间,以苏科糯1501减产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天气 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玉米品种 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玉米生育综合动力模拟模式研究Ⅰ.土壤水分影响子模式 被引量:13
13
作者 尚宗波 杨继武 +2 位作者 殷红 罗新兰 国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3个气象要素,建立了土壤水分动态模型。该模型具有简单、准确、使用因子和参数少等特点,易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还考虑了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确定了干旱对玉米生育的影响函数,来评... 利用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3个气象要素,建立了土壤水分动态模型。该模型具有简单、准确、使用因子和参数少等特点,易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还考虑了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确定了干旱对玉米生育的影响函数,来评价干旱的胁迫作用,并给出了干旱指标和适宜灌溉量的确定方法。最后利用过去两年的观测资料对模式作了检验,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干旱胁迫 模拟模式 玉米模式
下载PDF
玉米生育综合动力模拟模式研究Ⅱ.玉米发育子模式 被引量:6
14
作者 尚宗波 杨继武 +2 位作者 殷红 罗新兰 国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提出的玉米发育子模式,由发育期动态模型、发育动态参数确定模型、叶龄动态模型和器官形成模型四部分组成。模式中考虑了前期的土温、土壤湿度和整个生长季内的气温3个环境因子,可以模拟出玉米出苗速度、发育速度、发育进程、叶龄指... 提出的玉米发育子模式,由发育期动态模型、发育动态参数确定模型、叶龄动态模型和器官形成模型四部分组成。模式中考虑了前期的土温、土壤湿度和整个生长季内的气温3个环境因子,可以模拟出玉米出苗速度、发育速度、发育进程、叶龄指数以及各器官的发育特征等。模式还给出了发育动态参数确定方法,并讨论了参数的生物学意义。最后利用4年发育期观测资料确定了3个品种的发育参数,并对模式进行了检验,结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模拟模式 玉米模式
下载PDF
CERES-玉米模拟模式的数值试验及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怀亮 冯定原 +2 位作者 毛留喜 张雪芬 付祥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522-528,共7页
利用美国的CERES玉米模拟模式对河南省伊川县1992、1993年共6期玉米分期播种资料进行了模拟,对生育期和籽粒产量的模拟效果较好。经对播种密度、播种日期、播种深度与籽粒产量关系的数值试验,提出高产密度标准为8.2... 利用美国的CERES玉米模拟模式对河南省伊川县1992、1993年共6期玉米分期播种资料进行了模拟,对生育期和籽粒产量的模拟效果较好。经对播种密度、播种日期、播种深度与籽粒产量关系的数值试验,提出高产密度标准为8.25(高肥水田块可达9.75)株·m-2,最佳播期为5月31日~6月5日和最适播种深度为6cm左右。经对河南省南阳市大田玉米生长发育的模拟验证,平均相对误差率为5.6%,并可用理论计算的逐日太阳辐射代替实测太阳辐射进行生长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S-玉米模式 分期播种 数值试验 玉米
下载PDF
玉米种植密度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体系干物质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16
作者 何海涛 孙睿 +3 位作者 姜文超 尚保华 党建友 裴雪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5-1374,共10页
为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3+2)下,玉米种植密度(52500、60000和67500株·hm^(-2),分别以SM1、SM2和SM3表示)和玉米单作(MM,种植密度60000株·hm^(-2))... 为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3+2)下,玉米种植密度(52500、60000和67500株·hm^(-2),分别以SM1、SM2和SM3表示)和玉米单作(MM,种植密度60000株·hm^(-2))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体系产量及玉米干物质、养分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带状复合种植体系玉米产量降低5.25%~14.30%,其中SM2产量与MM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带状复合种植体系总产值显著提高10.80%~16.71%。在复合种植模式下,与SM1和SM3相比,SM2显著提高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延长干物质快速积累的时间,提高干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促进花后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提高养分吸收,产量分别较SM1和SM3提高10.56%和9.67%。综上,相比较玉米单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2模式)可实现“玉米不减产或稍减产,多收一季豆”;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丰30系列玉米的种植密度在60000株·hm^(-2)左右时可作为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合理的密度选择,实现稳产高效。本研究可为晋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及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密度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养分吸收利用 产量
下载PDF
徽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应用
17
作者 郭路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2期54-57,共4页
徽县地处嘉陵江上游,年平均气温10~12℃,年平均降水量756 mm,无霜期220 d左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近年来,徽县积极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3年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66.67 hm^(2),主要通过在... 徽县地处嘉陵江上游,年平均气温10~12℃,年平均降水量756 mm,无霜期220 d左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近年来,徽县积极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3年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66.67 hm^(2),主要通过在粮油主产乡(镇)遴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示范完成。本文立足区域实际,就推广生产种植模式转变和科学、规范、有序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为徽县大豆、玉米生产种植提出了新思路、开创了新模式、提供了新技术,起到了稳粮增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高产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周宝元 马玮 +3 位作者 孙雪芳 丁在松 李从锋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9-600,共12页
探明周年产量20,000kghm–2以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并建立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该模式周年产量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6—2010年黄淮海区... 探明周年产量20,000kghm–2以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并建立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该模式周年产量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6—2010年黄淮海区9个高产点共45个田间试验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模式高产形成与季节间光温水资源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省9个试验点冬小麦–夏玉米均实现了周年20,000kghm–2以上高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河南和山东小麦产量最高,山东夏玉米产量最高,河南和山东周年产量分别高于河北16.9%和21.5%。产量的变化主要由光温水分配差异造成,河南和山东小麦季积温量在1924.2~2608.0°C和降雨量小于201.1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北,山东玉米季辐射量在2168.5~2953.8 MJ m–2、积温量小于2990.7°C和降水量小于591.3 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南和河北。然而省份间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热量资源分配率和分配比值相对固定,即小麦季和玉米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3%和57%,两季间积温比值为0.7,这是该区当前生产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量标准。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依据该定量指标来指导黄淮海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黄淮海该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 高产 资源分配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播/收期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周宝元 马玮 +4 位作者 孙雪芳 高卓晗 丁在松 李从锋 赵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01-1517,共17页
【目的】优化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探索两季最佳的资源搭配模式,进一步挖掘当前气候和生产条件下黄淮海地区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方法】本研究通过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设置冬小麦不同播期和夏玉米不同... 【目的】优化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配置,探索两季最佳的资源搭配模式,进一步挖掘当前气候和生产条件下黄淮海地区周年产量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方法】本研究通过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设置冬小麦不同播期和夏玉米不同收获期,建立了5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方式,于2015—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对其产量、光温水等气候资源分配及利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随冬小麦播期及夏玉米收获期推迟,两作物生长季光温水资源分配比例分别由处理Ⅰ的46%﹕54%、60%﹕40%、42%﹕58%调整至处理V的34%﹕66%、49%﹕51%、34%﹕66%范围内,小麦季生长天数及其分配的光温水资源量逐渐减少,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玉米季,从而导致小麦产量降低,但由于处理V的ZM66小麦品种维持了较高的穗数和穗粒数,因此与处理Ⅰ比产量降低不显著。然而,处理V玉米季生理生长时间较处理Ⅰ延长约15 d,2016和2017年光温水资源分配量分别增加143.8和120.7 MJ·m(-2)、290.5和281.6℃、12.4和25.7 mm,粒重分别增加13.1%和15.5%,周年产量两年分别提高7.9%和6.7%;籽粒脱水时间增加约45 d,光温水资源分配量两年分别增加322.5和336.3 MJ·m(-2)、509.6和497.8℃、56.7和14.1 mm,籽粒含水量降至14.4%—17.3%,达到机械直接收获标准。同时,由于处理V小麦季光温水资源分配量显著降低,特别是减少底墒水和越冬水灌溉约150 mm,2016和2017年其光能、温度和水分生产效率较处理Ⅰ分别提高12.5%和15.8%、10.9%和7.7%、39.6%和59.3%,玉米季虽然光能、温度生产效率有所降低,但水分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因此周年光能、温度和水分生产效率两年分别提高7.3%和9.1%、5.6%和5.1%、17.3%和29.3%。【结论】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播/收期的调整(小麦12月上旬播种,玉米11月中旬收获)优化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配置,可进一步提升其周年产量和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促进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 播/收期 资源分配 产量 资源利用效率
下载PDF
“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之比较研究: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乌云塔娜 李玉灵 +4 位作者 蒋高明 李彩虹 李勇 吴光磊 张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6,42,共8页
本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为例,通过货币及能值分析,以1年为周期,比较"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模式净货币收入为常规模式的3.8倍,2种模式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 本研究以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为例,通过货币及能值分析,以1年为周期,比较"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与"玉米-小麦"常规模式生产力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模式净货币收入为常规模式的3.8倍,2种模式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3和1∶1.8;系统能值投入表现为:有机模式为常规模式的22.8%,化肥占常规模式能值投入的91.32%,成为其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有机模式能值产出和系统产出率分别为常规模式的1.7倍和7.5倍。投入相同量的能值,有机模式比常规模式产生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功能,表现出"低投入、高产出"农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玉米-小麦”有机模式 玉米-小麦”常规模式 能值 货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