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穗型与种植密度对玉米花生间作种间竞争的协调效应
1
作者 刘涵 丁迪 +7 位作者 汪江涛 郑宾 王笑笑 朱晨旭 刘娟 刘领 付国占 焦念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758-3769,共12页
【目的】针对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间作(玉米||花生)共处后期种间竞争抑制间作优势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探究玉米穗型与种植密度对玉米||花生种间竞争的协调效应及机理,确定合理的间作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为玉米||... 【目的】针对玉米(Zea mays L.)花生(Arachis hypogaea L.)间作(玉米||花生)共处后期种间竞争抑制间作优势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探究玉米穗型与种植密度对玉米||花生种间竞争的协调效应及机理,确定合理的间作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为玉米||花生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于2022—2023年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场进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选用中穗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大穗型玉米品种‘MC4520’,在间作玉米5.00万株/hm^(2)(D1)和4.55万株/hm^(2)(D2)2个种植密度下,研究玉米穗型与种植密度对玉米||花生种间竞争和间作优势的影响。【结果】2年试验结果均表明,与D1密度下中穗型玉米‘郑单958’花生间作(M_(D1ZD)||P)相比,D2密度下中穗型玉米‘郑单958’花生间作(M_(D2ZD)||P)和D2密度下大穗型玉米‘MC4520’花生间作(M_(D2MC)||P)均能增强共处后期花生冠层日均光照强度,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和最大生长速率;M_(D2MC)||P促进玉米和花生群体干物质积累,尤其在玉米籽粒和花生荚果中分别提高26.41%—30.11%和8.06%—8.25%;M_(D2ZD)||P和M_(D2MC)||P均能提高花生种间竞争力,在M_(D2MC)||P共处后期花生种间竞争力指数Ap、CRp和Kp分别提高7.55%—19.10%、4.23%—9.12%和9.05%—9.60%;M_(D2ZD)||P中玉米产量降低8.09%—8.19%,其间作体系产量和间作优势分别降低2.23%—2.58%和7.55%—13.29%,M_(D2MC)||P能提高玉米和花生产量,其间作体系产量和间作优势分别显著提高6.28%—7.45%和11.85%—27.18%(P<0.05)。【结论】在该试验区,相比中穗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以密度5.00万株/hm^(2)与花生间作,大穗型玉米品种‘MC4520’以密度4.55万株/hm^(2)与花生间作,可充分发挥玉米个体生产潜力,确保玉米产量不降低,关键更有利于协调玉米||花生共处后期种间光竞争,增强花生种间竞争力,提高花生产量,从而提高间作体系产量和间作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玉米穗 种植密度 种间竞争 间作优势
下载PDF
玉米穗储藏水分与品质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2
作者 董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4,共5页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的玉米普遍使用穗储的方式,储藏期多数在3~6个月,由于种植面积大,收获数量多,采取地趴散堆或简易栈子的方式储存,存在霉变及鼠害损失严重的普遍问题,损失量在8%左右。因此,研制开发容量大、使用方便,能够防霉变和鼠害...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的玉米普遍使用穗储的方式,储藏期多数在3~6个月,由于种植面积大,收获数量多,采取地趴散堆或简易栈子的方式储存,存在霉变及鼠害损失严重的普遍问题,损失量在8%左右。因此,研制开发容量大、使用方便,能够防霉变和鼠害的大储量农用储粮装具是减少农村储粮损失、保持粮食质量的必要手段。研究针对JSWZ系列大型钢网储粮仓储存的玉米穗的品质指标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玉米穗水分与容重和脂肪酸值的变化预测模型,探讨利用常规水分检测结果来预测储藏期间玉米穗品质的变化趋势。玉米水分与脂肪酸值的线性模拟更趋近实测值,而玉米的容重不随水分变化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储存 家庭农场 容重 脂肪酸值 品质
下载PDF
释放赤眼蜂对玉米穗期鳞翅目害虫的防效研究
3
作者 李艳丽 孙红霞 +2 位作者 薛龙毅 陈新中 李立柱 《河南农业》 2024年第3期51-52,共2页
赤眼蜂是当前世界生物防治普遍应用的天敌昆虫,螟黄赤眼蜂对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卵均可寄生。本次示范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穗期多种鳞翅目害虫,采取提前性诱查成虫、见蛾备蜂预羽化、次日冷运到现场、出蜂当天释放完等配套技术,... 赤眼蜂是当前世界生物防治普遍应用的天敌昆虫,螟黄赤眼蜂对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卵均可寄生。本次示范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玉米穗期多种鳞翅目害虫,采取提前性诱查成虫、见蛾备蜂预羽化、次日冷运到现场、出蜂当天释放完等配套技术,在核心示范区投放赤眼蜂球,通过调查放蜂示范区、化学防治区、空白对照区的卵寄生率、玉米受害情况和产量,评估济源示范区夏玉米田释放螟黄赤眼蜂对玉米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鳞翅目害虫 空白对照区 玉米穗 受害情况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玉米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研究进展
4
作者 苏玉杰 刘平丽 +5 位作者 高珂珂 宋军锋 杨美丽 鹿红卫 秦贵文 张晓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03-113,共11页
玉米穗腐病不仅会使玉米减产,而且会降低玉米籽粒品质,给玉米生产带来重大影响。为了加深对玉米穗腐病的了解,本文从病原菌种类、侵染途径、发病症状、主要真菌毒素及危害、抗源鉴定和抗病遗传机制解析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简单介绍了... 玉米穗腐病不仅会使玉米减产,而且会降低玉米籽粒品质,给玉米生产带来重大影响。为了加深对玉米穗腐病的了解,本文从病原菌种类、侵染途径、发病症状、主要真菌毒素及危害、抗源鉴定和抗病遗传机制解析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简单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抗性育种上的应用,并对玉米穗腐病的抗病育种进行展望,为玉米穗腐病抗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病原菌种类 基因编辑技术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树梅 刘莉 +2 位作者 李京 罗珍珍 李博光 《河北农业》 2023年第7期76-77,共2页
灵寿县地处石家庄西北部,含山区、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特征,年玉米播种面积20万亩以上。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从山区、丘陵到平原,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蔓延快,危害严重,收获后贮藏不当... 灵寿县地处石家庄西北部,含山区、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特征,年玉米播种面积20万亩以上。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从山区、丘陵到平原,无论是春玉米还是夏玉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蔓延快,危害严重,收获后贮藏不当还会继续感染发病。近几年,随着无人机飞防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打破了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困难的瓶颈,玉米穗腐病也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一、危害情况玉米发生穗腐病后,因机收、机打难以剔除霉变的果穗、果粒,病粒与健康籽粒常常混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播种面积 玉米穗腐病 病虫害防治 玉米 玉米 危害严重 飞防 灵寿县
下载PDF
科研人员创制玉米穗腐病抗性育种技术
6
《农家致富》 2023年第10期21-21,共1页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基因编辑育种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靶向编辑玉米内源基因创制了一种突变体,并发现其在多环境下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具有明显抗性,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材料与育种技术基础。该研究采用CR...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基因编辑育种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靶向编辑玉米内源基因创制了一种突变体,并发现其在多环境下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具有明显抗性,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材料与育种技术基础。该研究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了系列目标基因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抗性育种 玉米穗腐病 育种研究 作物科学 抗病育种 科研人员 基因编辑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的诊断及防治 被引量:3
7
作者 侯晶 许如斌 《中国种业》 2011年第2期68-69,共2页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诊断 防治 玉米穗粒腐病 感病品种 生长后期 世界性 发病率
下载PDF
玉米穗病的防治方法
8
作者 刘凯 韩春艳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43-43,共1页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穗腐病不仅因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而且可使带菌的种子发芽和幼苗成活率...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玉米穗腐病不仅因果穗腐烂而导致直接减产,而且可使带菌的种子发芽和幼苗成活率均降低,造成进一步的损失。此外,玉米穗腐病的部分病原菌产生大量真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畜的生命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防治方法 玉米穗粒腐病 感病品种 幼苗成活率 生长后期 种子发芽 真菌毒素
下载PDF
速冻鲜食玉米穗加工技术
9
作者 刘玲 《农村科技开发》 2001年第4期37-38,共2页
一、适合速冻青嫩玉米穗加工的品种类型 1.甜玉米类型 根据遗传基因型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甜玉米其含糖量为正常淀粉型玉米的2.0~2.5倍,籽粒胚乳全糖量增加,水溶性多糖积累。
关键词 速冻鲜食玉米穗 加工技术 品种类型 青嫩玉米穗 工艺流程
下载PDF
西南地区玉米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接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张小飞 邹成佳 +3 位作者 崔丽娜 李晓 杨晓蓉 罗怀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78-2082,共5页
2010-2011年,从我国西南地区16个市(县)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标样190份,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393个菌株,将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共鉴定出15个种属,其中以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 2010-2011年,从我国西南地区16个市(县)主要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标样190份,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得到393个菌株,将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共鉴定出15个种属,其中以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分离频率最高为40.20%,为优势菌株;其次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分离频率为15.01%。选用优势菌株拟轮枝镰孢菌采用花丝注射法、籽粒注射法、花丝喷雾法3种方法进行了穗腐病接种方法筛选,结果表明,籽粒注射法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发病,发病程度适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接种方法。采用此方法对西南主要推广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品种间对拟轮枝镰孢菌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无高抗品种,表现好的品种有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农乐988,正红505和神珠7号等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人工接种 品种抗病性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宋伟彬 董华芳 +4 位作者 陈威 代小冬 刘春元 李晶晶 吴建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8-376,共9页
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国内外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现状,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化学防治方法及抗源鉴定,抗病遗传规律及抗病机理等,并提出了玉米穗粒腐病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病 串殊镰孢菌 抗源筛选 抗病基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棉铃虫为害与拟轮生镰孢侵染对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人杰 魏铁松 +3 位作者 郭聪聪 庞民好 刘颖超 董金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2,共5页
本研究以‘浚单20’为供试玉米品种,以棉铃虫为供试昆虫,以拟轮生镰孢为供试病原菌,分别进行单独及复合处理,以明确棉铃虫和拟轮生镰孢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 本研究以‘浚单20’为供试玉米品种,以棉铃虫为供试昆虫,以拟轮生镰孢为供试病原菌,分别进行单独及复合处理,以明确棉铃虫和拟轮生镰孢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和2012年均以棉铃虫与拟轮生镰孢侵染复合处理对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最大,穗腐病平均病级分别为0.68±0.05和1.08±0.19;单独接种棉铃虫,2011年和2012年的穗腐病平均病级分别为0.31±0.05和0.71±0.06;单独接种拟轮生镰孢,穗腐病平均病级分别为0.24±0.03和1.05±0.29。复合处理的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0.85±0.56)mg/kg和(2.36±0.98)mg/kg;单独接种棉铃虫处理分别为(0.17±0.12)mg/kg和(0.01±0.002)mg/kg;单独接种拟轮生镰孢处理分别为(0.10±0.03)mg/kg和(1.14±0.62)mg/kg。相同处理条件下,降水量大和相对湿度高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穗腐病的发生及籽粒中伏马毒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拟轮生镰孢 玉米穗腐病 伏马毒素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样品中木贼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金社林 郭成 +2 位作者 魏宏玉 郭满库 何苏琴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87,共6页
为明确甘肃玉米(Zea mays L.)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在甘肃4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Fusarium)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为明确甘肃玉米(Zea mays L.)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在甘肃4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Fusarium)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271株镰孢菌菌株中有14株经形态学鉴定为木贼镰孢菌(F.equiseti),占分离镰孢菌的5.17%。按照柯赫氏法则用混合菌株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木贼镰孢菌对玉米果穗的致病性。选取3株木贼镰孢菌菌株进行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GSJC5-2-1和GSZY16-1-1的序列与GenBank上登记的木贼镰孢菌GQ505694和GQ505743;菌株GSZN7-2-2与FJ459981,HQ248199,HQ380774,AB425996和FJ459975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利用DNAStar软件绘制其系统发育树状图,菌株GSJC5-2-1,GSZY16-1-1和GSZN7-2-2分别与以上亲缘关系最近的木贼镰孢菌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相一致。木贼镰孢菌GSJC5-2-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菌落在pH值为4~10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最适pH为6~7;碳源和氮源对木贼镰孢菌菌丝生长影响相对稳定;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扩展最快;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为60℃下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玉米穗腐病 木贼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样品中黄色镰孢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郭成 魏宏玉 +3 位作者 郭满库 何苏琴 郭建国 王晓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为了明确甘肃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于2009年9月在甘肃省四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271... 为了明确甘肃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于2009年9月在甘肃省四大生态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Leisle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271株镰孢菌菌株中有105株经形态学鉴定为黄色镰孢,占分离镰孢菌的38.7%。分析发现黄色镰孢种群数量随采样区而异,陇东和陇南地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频率分别为52.0%,55.4%,本研究充分证明了黄色镰孢是甘肃省陇东和陇南地区玉米穗腐病的优势病原菌。按照柯赫氏法则用混合菌株接种法对沈单16和金穗96832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黄色镰孢对玉米果穗的致病性。随机选取3株黄色镰孢菌株进行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将PCR产物回收测序后在GenBank上比对,菌株3-1-1与GenBank中登记的黄色镰孢菌株K1004和K216、6-4-1和21-2-1与黄色镰孢菌株CBS122.73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利用DNAStar软件绘制其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表明,菌株3-1-1与K1004和K216、菌株6-4-1和21-2-1与CBS122.73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聚为一类,与形态学的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黄色镰孢 RDNA-ITS
下载PDF
玉米穗茎兼收割台切割夹持输送装置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宗玲 韩增德 +2 位作者 李树君 郝新明 王长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15-221,共7页
以切割夹持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Recurdyn软件构建玉米植株和切割夹持装置的刚柔混合系统,仿真分析了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70、-35、0、35、70 mm)和果穗生长方向(机器前进方向、机器前进反向、垂直前进方向)对植株结穗点位移的影响。... 以切割夹持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Recurdyn软件构建玉米植株和切割夹持装置的刚柔混合系统,仿真分析了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70、-35、0、35、70 mm)和果穗生长方向(机器前进方向、机器前进反向、垂直前进方向)对植株结穗点位移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为-70 mm和-35 mm时,植株无夹持切割,会向果穗生长方向倾斜,容易造成损失;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为0、35、70 mm时,植株夹持切割,结穗点位移变化规律相同,距离越大,对秸秆切碎均匀性越不利。试制穗茎兼收玉米割台,在机器作业速度为1.2 m/s、夹持输送链线速度为1.39 m/s时,进行了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分别为-70 mm和35 mm时的田间对比试验。田间试验结果为:割刀与夹持点水平距离为-70 mm时,植株收获总损失率为36.2%,水平距离为35 mm时,植株收获总损失率仅为3.3%,表明先夹持再切割可以大大减小植株收获损失率,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茎兼收 切割夹持装置 仿真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病原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新凤 王建明 +3 位作者 张作刚 高俊明 郝晓娟 贺运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西省晋城市和太谷县的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采集的玉米穗腐病病样中共分离到53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西省晋城市和太谷县的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采集的玉米穗腐病病样中共分离到53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其中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的分离频率为46.7%,属优势种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轮枝镰孢菌与禾谷镰孢菌为山西省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且两者复合侵染对玉米造成的为害最严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病原菌 分离纯化 形态学鉴定 致病性测定
下载PDF
南阳市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种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黄思良 卢维宏 +2 位作者 陶爱丽 武爱波 王坦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54-57,共4页
镰刀菌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对南阳市5县2009年夏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的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分析.从病样中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物经单孢分离纯化后根据柯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并根据形态特征和核糖体基因... 镰刀菌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对南阳市5县2009年夏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的种群结构进行调查分析.从病样中按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对分离物经单孢分离纯化后根据柯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并根据形态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鉴定.从采集的80份穗腐病样品中分离获得105株镰刀菌,接种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玉米均有致病性.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南阳市玉米穗腐病的镰刀菌至少有4种: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串珠赤霉菌Gibberella monoliformi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及玉蜀黍赤霉菌G.zeae.南阳市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刀菌以层出镰刀菌为优势种,串珠赤霉菌为次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层出镰刀菌 串珠赤霉菌 木贼镰刀菌 玉蜀黍镰刀菌
下载PDF
乳熟期鲜食玉米穗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亚梅 刘兴华 +2 位作者 袁春龙 郑建梅 罗安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0,共5页
对乳熟期鲜食玉米穗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研究表明,籽粒中可溶性总糖(TSC)质量分数为先增加后降低,蔗糖(SUC)和TSC的变化趋势相似,淀粉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的活性先增加后降低.穗轴中SUC及TSC质量分数在授粉后任... 对乳熟期鲜食玉米穗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研究表明,籽粒中可溶性总糖(TSC)质量分数为先增加后降低,蔗糖(SUC)和TSC的变化趋势相似,淀粉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的活性先增加后降低.穗轴中SUC及TSC质量分数在授粉后任何时期总是高于籽粒,淀粉质量分数远低于籽粒.苞皮中TSC与SUC质量分数缓慢减少,在籽粒灌浆初期积累有大量的TSC,为籽粒迅速灌浆做出了贡献,淀粉质量分数远低于穗轴.鲜食玉米采收后应低温放置或及时加工,以抑制糖快速转化为淀粉,防止鲜食玉米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穗 籽粒 可溶性总糖 蔗糖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穗腐镰孢菌的种类及其分离频率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婷 孙晓东 吕国忠 《菌物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9-14,36,共7页
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采集的43份玉米病穗上共分离获得327株镰孢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属于7个种,其分离频率分别为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37.77%,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3.51%,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3.57%,克鲁... 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采集的43份玉米病穗上共分离获得327株镰孢菌,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属于7个种,其分离频率分别为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37.77%,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3.51%,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3.57%,克鲁克威尔镰孢菌(F.crookwellense)1.83%,茄病镰孢菌(F.solani)0.19%,木贼镰孢菌(F.equiseti)0.26%和弯角镰孢菌(F.camptoceras)1.48%。半裸镰孢菌的分离频率最高,为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镰孢菌 菌落形态
下载PDF
真空软包装甜玉米穗保鲜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董文明 袁唯 杨振生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99-101,共3页
以新鲜甜玉米为实验材料,用保鲜液浸泡,再经过常压灭菌处理,生产甜玉米穗软罐头。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比传统经高压灭菌处理的软罐头甜玉米更能有效保持其营养成分、风味、质地和色泽。并筛选出最佳复合保鲜液。
关键词 玉米穗 真空软包装 加工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