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腈菌唑悬浮剂对玉米黑穗病的防效研究
1
作者 王利华 李泽峰 赵艺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2年第6期41-41,共1页
文章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10%腈菌唑悬浮剂对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各处理用药对玉米安全,对生长无不良影响,并且玉米出苗率均达到95%以上,增产率在12.9%以上,最佳用量为药种比1:100。
关键词 腈菌唑 玉米黑穗病 防效
下载PDF
玉米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2
作者 李春彦 《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1年第6期66-66,共1页
玉米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常发的一类病害,文中结合当地玉米生产实际,对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发病症状进行总结,提出几点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黑穗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3
作者 苏亚飞 姜金凤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1期69-69,共1页
1发生原因 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3年,土壤带菌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其主要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虽可... 1发生原因 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3年,土壤带菌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其主要侵染源。种子表面带菌虽可传病,但侵染率极低,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中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原因 土壤传播 防治 远距离传播 侵染源 环境因素 冬孢子
下载PDF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综防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朝忠 《中国种业》 2010年第10期89-90,共2页
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哑玉米。这两种病害是玉米上经常发生的病害,有时又同时发生,但两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有所不同。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原因 瘤黑粉病 发生条件 发生规律 病害 俗称 病原
下载PDF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防治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钊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年第12期33-33,共1页
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哑玉米。这两种病害是玉米上经常发生的病害,有时又同时发生,但两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有所不同。在防治上,准确掌握其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哑玉米。这两种病害是玉米上经常发生的病害,有时又同时发生,但两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有所不同。在防治上,准确掌握其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防治 瘤黑粉病 发生条件 发生规律 病害 俗称 病原
下载PDF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2
6
作者 宁睿 《新农业》 2022年第17期13-14,共2页
玉米黑穗病又为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为乌玉米、哑玉米,是常见的玉米病害。只有有效掌握两种病害产生的原因、发病条件和传播的途径,才能从科学的角度对两种病害加以防治,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1玉米黑穗病与... 玉米黑穗病又为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为乌玉米、哑玉米,是常见的玉米病害。只有有效掌握两种病害产生的原因、发病条件和传播的途径,才能从科学的角度对两种病害加以防治,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1玉米黑穗病与丝黑穗病的产生1.1病原病原菌均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玉米黑穗病的病原真菌是玉蜀黍黑粉菌,而玉米丝黑穗病为黍轴黑粉菌,两者表面均有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黑粉菌 玉米高产 玉米病害 瘤黑粉病 发病条件 病原真菌 担子菌亚门
下载PDF
科学家发现两种玉米黑穗病致病菌基因差异
7
《农化市场十日讯》 2012年第8期41-41,共1页
来自德国的一个研究组织对多个和玉米黑穗病有关的重要基因进行了研究,对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普通黑穗病致病真菌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比对。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种真菌分别入侵作物的不同组织,普通黑穗病仅感染作物的叶,穗和雄花,而丝... 来自德国的一个研究组织对多个和玉米黑穗病有关的重要基因进行了研究,对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普通黑穗病致病真菌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比对。研究结果发现,这两种真菌分别入侵作物的不同组织,普通黑穗病仅感染作物的叶,穗和雄花,而丝黑穗致病菌可以感染植物的所有组织,却只会在作物的花上出现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基因差异 致病菌 科学家 研究组织 致病真菌 基因组 作物
下载PDF
玉米抗丝黑穗病QTL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石红良 姜艳喜 +3 位作者 王振华 李新海 李明顺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49-1454,共6页
以Mo17(抗)×黄早四(感)的F2分离群体(191个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含有84个SSR位点和48个AFLP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1542.9cM,平均图距11.7cM。在吉林省公主岭和黑龙江省哈尔滨2个地点,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184个相应... 以Mo17(抗)×黄早四(感)的F2分离群体(191个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含有84个SSR位点和48个AFLP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全长1542.9cM,平均图距11.7cM。在吉林省公主岭和黑龙江省哈尔滨2个地点,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184个相应的F3家系(缺失7个)进行抗病鉴定。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抗丝黑穗病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在吉林公主岭地区检测到5个QTL,分别位于第1、2、3、8、9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方差为10.0%。16.3%。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也检测到5个QTL,分别位于第1、2、3、4、7染色体上,解释的表型方差为4.6%。13.4%。比较分析发现,两地一致在第2、3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QTL,其中第2染色体上的表现为超显性效应,第3染色体上的表现为加性效应。研究结果为玉米抗丝黑穗病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黑穗病 抗性遗传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及病菌生理分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贺字典 陈捷 +1 位作者 高增贵 庄敬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7-120,131,共5页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从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病原菌生物学、抗病性鉴定与育种、防治、病原菌生理分化以及植物病原菌生理分化鉴定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生理分化 鉴别寄主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DNA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贺字典 陈捷 +2 位作者 高增贵 庄敬华 高玉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从16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9个单引物和3个双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了RAPD遗传多态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将24个菌株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菌株03-12、03-13、03-01、03-02、03-03、03-11、03-04、03-16、03-07、03-08和03... 从16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9个单引物和3个双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了RAPD遗传多态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将24个菌株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菌株03-12、03-13、03-01、03-02、03-03、03-11、03-04、03-16、03-07、03-08和03-14聚为一类;03-18、03-20、03-17、03-26、03-29、03-27、03-23、03-25、03-28聚为一类;03-21、03-22、03-15和03-10聚为一类。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分化,分化与菌株地域来源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RAPD DNA多态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应用UP-PCR进行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小飞 高增贵 +2 位作者 庄敬华 赵辉 赵柏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UP-PCR技术在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利用可行性。在13个通用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条带,大小分布于25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条,为总条带数的84.07%... 本研究探讨了UP-PCR技术在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利用可行性。在13个通用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条带,大小分布于25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条,为总条带数的84.07%。遗传距离为0.76处时,所有丝黑穗病菌菌株被聚为6个组。利用UP-PCR技术,可以充分展现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有效地开展玉米丝黑穗病菌的遗传进化甚至探讨病菌致病性的生理分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UP-PC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生理分化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贺字典 陈捷 +3 位作者 高增贵 庄敬华 齐惠霞 杨文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7期428-430,共3页
利用6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鉴别寄主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鉴别出7个生理分化致病类型:菌株03-13、03-04、03-07、03-22和03-12属于致病类型Ⅰ;菌株03-23、03-18和03-29属于致病类型Ⅱ;菌株03-20、03-26、03-16和03-14属... 利用6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鉴别寄主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鉴别出7个生理分化致病类型:菌株03-13、03-04、03-07、03-22和03-12属于致病类型Ⅰ;菌株03-23、03-18和03-29属于致病类型Ⅱ;菌株03-20、03-26、03-16和03-14属于致病类型Ⅲ;菌株03-17、03-03、03-11和03-28属于致病类型Ⅳ;菌株03-02和03-08属于致病类型Ⅴ;菌株03-10、03-21和03-25属于致病类型Ⅵ;菌株03-01属于致病类型Ⅶ。高梁丝黑穗病菌对所有的鉴别寄主都不具有侵染力,归属于致病类型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病菌 生理分化 鉴别寄主
下载PDF
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书成 王燕 +4 位作者 王建军 赵丽芳 王富荣 石秀清 贾鑫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明确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00、150mL/100kg种子,对照药剂2%立克莠湿拌种剂400g/100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采用土壤接种... 【目的】明确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其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00、150mL/100kg种子,对照药剂2%立克莠湿拌种剂400g/100kg种子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采用土壤接种病菌以测定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150mL拌种100kg,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达57.03%~91.06%,玉米增产25.8%~44.4%,药后观察未见玉米苗出现药害现象。【结论】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玉米安全,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使用剂量为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mL/100kg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玉米黑穗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抗玉米丝黑穗病品种鉴定及抗性机制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春平 田双梅 +4 位作者 周苗苗 叶雪玲 陈华保 龚国淑 张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9-743,共5页
本文采用人工接种方式鉴定了西南地区常用90个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并通过测定3个不同抗性等级的6个玉米品种在接菌环境和正常环境下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变化情况,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 本文采用人工接种方式鉴定了西南地区常用90个玉米品种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并通过测定3个不同抗性等级的6个玉米品种在接菌环境和正常环境下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和POD活性变化情况,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0%以上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有较好的抗性,且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与其相关生理指标变化程度密切相关,表现为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升高程度越高及POD活性下降程度越大,玉米品种抗性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抗性鉴定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土壤温湿度及播种期对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宝英 郑铁军 郭玉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主要研究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期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为21℃,玉米丝黑穗的发病率最高为31.3%,17℃低温下发病率为10.9%~16.7%,温度在24℃时,发病率为3.7%~4.8%;土壤含水量与病害侵染发... 主要研究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期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为21℃,玉米丝黑穗的发病率最高为31.3%,17℃低温下发病率为10.9%~16.7%,温度在24℃时,发病率为3.7%~4.8%;土壤含水量与病害侵染发病有较明显的关系,土壤湿度为15%时利于孢子萌发与侵染,发病率达为31.1%,湿度10%、20%时发病率仅为3.7%~8.8%,干旱和高湿不利于病菌孢子萌发,湿度是决定发病程度的主导因素。早播病害重,晚播病害轻但玉米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环境条件 播种期 发生危害
下载PDF
几种化学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长成 高增贵 +2 位作者 庄敬华 王传仕 付波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84,共2页
采用化学种衣剂立克锈、黑穗净和福.克.腈在玉米播种前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基本没有影响,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效明显,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产量。其中福·克·腈的效果最好,相对防... 采用化学种衣剂立克锈、黑穗净和福.克.腈在玉米播种前拌种,对玉米丝黑穗病进行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基本没有影响,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效明显,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产量。其中福·克·腈的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73.16%,平均增产657.63 kg/hm2,增产幅度达7.72%;立克锈相对防效达71.16%,增产幅度达6.25%,黑穗净防效为64.40%,增产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拌种 玉米黑穗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的创建 被引量:7
17
作者 邢跃先 吴凤新 +5 位作者 蔡鑫茹 孙志超 夏远峰 晁青 徐明良 檀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368-3370,共3页
[目的]创建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为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杂交、回交、自交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对黄早四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成功转育,并对其近等基因系进行研究,观察回交转育成的... [目的]创建黄早四抗玉米丝黑穗病近等基因系,为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杂交、回交、自交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对黄早四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成功转育,并对其近等基因系进行研究,观察回交转育成的近等基因系的抗感变异及配合力变化特点。[结果]对照黄早四发病率46%,入选的25个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发病率均小于10%,入选率为92.6%;多数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与对照黄早四之间的配合力差异不显著,而M135、M140等几个自交系所配制的杂交种产量突出,超过对照郑单958,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结论]试验所得抗玉米丝黒穗病黄早四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和配合力都已经非常接近黄早四,而其抗玉米丝黑穗病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解决了黄早四不抗玉米丝黑穗病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早四 玉米黑穗病 近等基因系 分子标记
下载PDF
6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军韬 王殿修 +1 位作者 宫秀杰 高洁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9-143,共5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我国6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10个随机引物将来自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河北、内蒙古自治区的102株玉米丝黑穗病菌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相似系数0.42),在更高的...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我国6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10个随机引物将来自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河北、内蒙古自治区的102株玉米丝黑穗病菌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相似系数0.42),在更高的相似水平上,类群A和类群B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众多的亚群。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相似性较高的菌株大多来源于相同或相近的地区,说明玉米丝黑穗病菌的亲缘关系存在一定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穗病 生理分化 RAPD分析
下载PDF
2%戊唑醇湿拌种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效果 被引量:10
19
作者 石秀清 王富荣 +2 位作者 赵晓军 王建军 赵丽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94-95,共2页
田间测定了2%戊唑醇湿拌种剂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该制剂400~600g拌种100kg,防治效果达80.8%~90.4%,增产7.0%-10.1%,且对玉米出苗安全。
关键词 2%戊唑醇湿拌种剂 玉米黑穗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长治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0
20
作者 栗建枝 李齐霞 武志兴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5-76,共2页
20 0 1年玉米丝黑穗病在山西省长治地区发生严重 ,造成发病面积约 2 0 0 0hm2 ,玉米产量损失严重。本文对该病发生概况、症状、发生原因进行了叙述 ,结合当地调查结果 。
关键词 长治地区 玉米黑穗病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