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评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吉喜 《刑事法评论》 2007年第2期591-603,共13页
在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提供证据责任,又称"证据责任"(evidential burden)、"用证据推进的责任"(burden of going forward with evidence)或"通过法官的义务"(duty of passing t... 在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提供证据责任,又称"证据责任"(evidential burden)、"用证据推进的责任"(burden of going forward with evidence)或"通过法官的义务"(duty of passing the ju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责任 分配标准 犯罪构成要件 辩护理由 犯意 免责事由 控方 王世洲 有责性 正当化事由
原文传递
刑法学知识的引入与运用——以违法性认识的研究为例
2
作者 刘孝敏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08年第2期1-16,共16页
一、导言在中国当前刑法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引入外国刑法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本土可用的刑法学理论资源极其匮乏,要建构一种完善的、理性的理论体系就必须借助于外国刑法学相关理论。在引入刑法学知识后。
关键词 违法性 刑法学理论 外国刑法学 德国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 中国刑法学 社会危害性 王世洲 刑法学者
原文传递
“规范违反说”的深刻诠释——读《刑法学的向度:行为无价值论的深层追问》有感
3
作者 冀洋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53-54,共2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众多著名刑法学家的倡导、推动下,我国当前刑法学界真正意义上的学派之争开始萌发,这大大刺激了刑法学知识的转型与增长,催进了刑法教义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在这样的学术观照中,决定刑法基本立场的"犯罪本质&quo...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众多著名刑法学家的倡导、推动下,我国当前刑法学界真正意义上的学派之争开始萌发,这大大刺激了刑法学知识的转型与增长,催进了刑法教义学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在这样的学术观照中,决定刑法基本立场的"犯罪本质"(违法性实质)自然成为学者们必须首先面对的"第一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本质 第一原理 著名刑法学家 违法性 法益侵害 法教义学 周光权 故意杀人 刑事古典学派 王世洲
原文传递
论刑法归因与归责关系的嬗变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兵建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2年第2期317-349,共33页
一、问题的提出晚近的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要将某个侵害法益的结果归结于行为人,就必须肯定其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事实联系,并且确认这一联系具有刑法上的重要意义。判断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过程就是归因;在此基础上,对已存... 一、问题的提出晚近的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要将某个侵害法益的结果归结于行为人,就必须肯定其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事实联系,并且确认这一联系具有刑法上的重要意义。判断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过程就是归因;在此基础上,对已存在的事实联系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即为(客观)归责(Objektive Zurechnung)。只有在归因与归责都能成立时,行为才能该当于结果犯的构成要件,既遂犯形态的不法始得以确立。由此,归因是归责的前提,归责是对归因的进一步限缩,二者分别从事实(存在论)与规范(价值论)两个视角,限制不法成立的范围。然而,刑法上归因与归责的关系并非历来如此。自奥地利学者格拉塞(JuliusGlaser)最先提出因果关系论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说 因果关系 实行行为 保辜制度 王世洲 陈兴良 周光权 法律出版社 徐久生 犯罪论体系
原文传递
《北大法律评论》第9卷·第2辑(总第17辑)目录
5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8年第3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法律评论 朱慈蕴 主题研讨 司法过程 王文宇 中华法系 话语实践 吴志攀 衡平法 王世洲
原文传递
面对热点案件,法律专家在“科普”
6
作者 陈虹伟 《法律与生活》 2019年第7期58-59,共2页
在传播渠道持续拓展背景下,言论自由边界随之延伸。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产生:一些个案极易成为关注焦点,一些明显偏颇的观点往往引起跟风。如果一些从法律专业角度来看并不严谨的观点得到广泛传播,对法治理念的确立甚至法治社... 在传播渠道持续拓展背景下,言论自由边界随之延伸。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产生:一些个案极易成为关注焦点,一些明显偏颇的观点往往引起跟风。如果一些从法律专业角度来看并不严谨的观点得到广泛传播,对法治理念的确立甚至法治社会的构建都有'减持'作用。这时,法律专家的声音显得尤为重要。专业的声音不仅有利于让公众对某个热点个案中的法律问题有准确认知,而且有利于公众法律思维的养成。观察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热点个案,专业声音的重要性已经一再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洲 公众情绪 正当防卫制度
原文传递
“袭警罪”的处方悖谬
7
作者 徐迅雷 《浙江人大》 2005年第11期35-35,共1页
如今暴力袭警事件频发,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因公伤亡民警3382人,其中因公牺牲170人,因公负伤3212人;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阻碍而牺牲的23人、负伤1803人,分别占牺牲、负伤人数的13.5%和56.1%。对此,有专家... 如今暴力袭警事件频发,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因公伤亡民警3382人,其中因公牺牲170人,因公负伤3212人;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阻碍而牺牲的23人、负伤1803人,分别占牺牲、负伤人数的13.5%和56.1%。对此,有专家建议:增设袭警罪。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世洲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国警察的权力不是过大的问题,而是不明确的问题,对警察权力的限制,只能依法进行。“刑法应当对警察提供特殊保护的思想,是世界各国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所赞同的。”王世洲说,目前我国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等4种途径增设“袭警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权力 王世洲 因公牺牲 特殊保护 治安管理 北京大学法学院 司法实践 罪等 医患关系 国家公务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