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和举漆艺术再认识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秋祺 《美术大观》 2017年第10期98-99,共2页
王和举是福建漆艺术中最早、也最为执着地坚守大漆美学及其诗意表达的开拓者、实践者和教育者。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文情怀,无不展现着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师所应具有的与时俱进的人格魅力与文化自觉。本文逐条分析其学养、为艺,对于当下漆艺... 王和举是福建漆艺术中最早、也最为执着地坚守大漆美学及其诗意表达的开拓者、实践者和教育者。他的艺术成就和人文情怀,无不展现着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师所应具有的与时俱进的人格魅力与文化自觉。本文逐条分析其学养、为艺,对于当下漆艺术的茁壮发展尤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和 漆艺术 漆画
下载PDF
盐场儒商王和甫 被引量:1
2
作者 宋良曦 《盐业史研究》 2008年第3期48-59,共12页
本文作者通过一年时间的查访,以翔实的史料和档案资料,记述了自贡盐场一代儒商王和甫的生平,并考证了王氏水支一族发宗人王向荣乃清咸丰三年自贡首倡"川盐济楚"的盐商,这是首次披露。文中以丰富的史实,考量并论证了活跃于盐... 本文作者通过一年时间的查访,以翔实的史料和档案资料,记述了自贡盐场一代儒商王和甫的生平,并考证了王氏水支一族发宗人王向荣乃清咸丰三年自贡首倡"川盐济楚"的盐商,这是首次披露。文中以丰富的史实,考量并论证了活跃于盐场、官场、商场之中,斡旋于军阀、官吏、盐商之间,以诚信宽厚著称于自贡盐场的王和甫,既是王氏水支宗族盐业经营的振兴者,又是地方政治、经济、社会事物的倡导者,亦是自贡各类社会矛盾的调解者,是自贡盐商老四大家族衰微和新四大家族崛起之间的历史时段,即清末民初自贡盐商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商 盐场 王和
下载PDF
森林之王和老鼠
3
作者 瞿琮 邓融和 《山东教育》 2003年第23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森林之王和老鼠》 幼儿教育 教育素材 儿童歌曲 音乐教育
下载PDF
探索亚洲文学阐释系统的新向度——以王和达《亚洲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为鉴
4
作者 袁喆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5,154,共7页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然经过亚洲文学系统的诠释,因而探索以中国视角为向度的亚洲文学阐释系统能够完善世界文学研究体系。《亚洲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是由东欧学者王和达等人集体编撰、分析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背景下各国现代文学发生发...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然经过亚洲文学系统的诠释,因而探索以中国视角为向度的亚洲文学阐释系统能够完善世界文学研究体系。《亚洲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是由东欧学者王和达等人集体编撰、分析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背景下各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著作。借鉴该著作的文学研究系统,能够以文学意识形态功能为框架,即审美意识形态引导的社会意识反映系统,关涉社会生产、生活与制度运行发展的文学阐释机制;以唯物史观的民族发展史为内容,即结合共时和历时的双重结构视野,书写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互动关系的历史;以中外文学互动发展为宗旨,即以变异学的理论方法构筑世界文学交流影响的动态阐释系统。最终,探索一条以中国为起点,以世界文学为终点的、由内向外的文学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文学 中国文学 变异学 唯物史观 王和
原文传递
王和达《红楼梦》翻译特色论
5
作者 唐均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2-252,共11页
内容提要捷克汉学家、比较文学家、翻译家、美学家王和达(■)在中国典籍译介到捷克语读者世界方面成就卓著,本文仅对其《红楼梦》翻译特色进行基于文本的分析考察,从中可以窥见王和达的翻译特色集中体现在态度严谨审慎、语言简洁优美、... 内容提要捷克汉学家、比较文学家、翻译家、美学家王和达(■)在中国典籍译介到捷克语读者世界方面成就卓著,本文仅对其《红楼梦》翻译特色进行基于文本的分析考察,从中可以窥见王和达的翻译特色集中体现在态度严谨审慎、语言简洁优美、文化负载词处理灵活精细,从而使得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迁移成为捷克语文学的一部精品之作。而对王和达《红楼梦》译文中部分失误或未尽之处的考量,也有助于后来者在中西文化交融和译学理论构建等方面获得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和达(■) 《红楼梦》 捷克语 翻译特色
原文传递
王和与蒋纬国
6
作者 谢雪钧 《古今谈》 2002年第4期21-22,共2页
松阳县古市这江南小镇有位老人,叫王和,他出生于1914年,今年已八十八岁高龄。1938年1月他从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毕业后,即投身抗日战场。
关键词 王和 蒋纬国 工作业绩 祖国统一 台湾省 中国 一国两制
原文传递
多元融合 透古通今──论王和举漆画的民族特色与艺术精神
7
作者 路科会 《美术文献》 2023年第4期76-78,共3页
王和举是中国漆画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题材丰富,语言形式多样,民族元素多元。了解王和举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创新及其对创作主题的表达诠释,分析他的画面中的材料技法、文化意蕴及艺术精神,对当代漆画的发展有着重要... 王和举是中国漆画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题材丰富,语言形式多样,民族元素多元。了解王和举对艺术语言的探索创新及其对创作主题的表达诠释,分析他的画面中的材料技法、文化意蕴及艺术精神,对当代漆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和 漆画 民族性 艺术精神
原文传递
王和新 藏品欣赏
8
作者 王和新 《宝藏》 2018年第10期158-158,共1页
关键词 王和
原文传递
论福州漆画与漆画艺术家 被引量:4
9
作者 汪天亮 《闽江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福州漆艺源远流长,从宏观上说,它的发展基本和我国中原地区的发展情况是一致的。根据典籍与墓葬发掘,可以说福州漆器成熟于宋代。
关键词 福州漆画 艺术家 装饰 中国 调色剂 王和 高秀泉
下载PDF
七旬老专家偷税领刑三年
10
作者 当税 《税收征纳》 2005年第8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王和 中国 税收制度 偷税行为 《税收征管法》
下载PDF
《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中妇儿脉学内容考述
11
作者 罗媛丹 张雪丹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3期273-281,共9页
《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由元代时期伊利汗国合赞汗统治期的宰相拉施特组织编撰,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部系统介绍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情况的波斯文著作。此书现存残抄本一部,主要为宋元时期与中国脉学相关的文献。以此书中妇儿脉学内容... 《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由元代时期伊利汗国合赞汗统治期的宰相拉施特组织编撰,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部系统介绍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情况的波斯文著作。此书现存残抄本一部,主要为宋元时期与中国脉学相关的文献。以此书中妇儿脉学内容为例,通过梳理相关文本,从目录篇章、异文阙文及引文情况等方面,与《通真子补注王叔和脉诀》《洁古老人注王叔和脉诀》《脉诀刊误》三部宋元时期脉学著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此书编撰者拉施特对中医脉学的理解与认识,以及此书在中外医学交流中的重要文献价值和史学价值,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汗中国科技珍宝书》 《王叔和脉诀》 宋元时期 脉学 波斯文
下载PDF
A HISTORICAL EXAMINATION ON LAND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1
12
作者 YAN Ting-zhen1 , CHEN Xi-bo2 , HAN Guang-hui1 (1.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P. R. 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3, P.R.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has been facing severe situations in the interlocking area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nd grazing land in North China since the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unreasonable land utilization. The paper ana...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has been facing severe situations in the interlocking area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nd grazing land in North China since the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unreasonable land utiliz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olicies of all the previous governments to open up land, and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and process by means of historical records. We consider that causes of the area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to extend are increase of farming migrants, the change of life style of Mongol and weather and land condition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we suggest the level of the government to make policie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number of farming migrants should be controlled, the Government′s general and specific polices should be actively publicized, and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should be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ing migrants life style of Mongol weather and land conditions land desertification Qing Dynasty
下载PDF
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区域政体模式的探讨
13
作者 方向明 《东方博物》 2015年第3期1-12,共12页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独特的原始文明,作为中心址的良渚遗址群与周边区域有着鲜明的层次关系,其区域政体模式是建立了基于统一信仰下的、以血缘为基础的部族、王和王族。
关键词 王和王族 统一信仰
原文传递
《伤寒论新注》学术特色浅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力 农汉才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整理民国王和安所著《伤寒论新注》的学术特色,并探讨其中"重阳""扶正"等思想。
关键词 《伤寒论新注》 王和 学术特色
原文传递
八至十五世纪的中国与也门
15
作者 党宝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7,共11页
古代中国与也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经贸、政治、文化交往的水平。在8至15世纪,中国、也门的相互了解逐渐加深,经济领域出现直接的商贸往来。13-15世纪两国互派使节,在文化领域也有较多交流。15世纪中期,主要由于... 古代中国与也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经贸、政治、文化交往的水平。在8至15世纪,中国、也门的相互了解逐渐加深,经济领域出现直接的商贸往来。13-15世纪两国互派使节,在文化领域也有较多交流。15世纪中期,主要由于中国海洋政策的变化,两国的直接交往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也门 8-15世纪 亚丁港 拉苏勒王朝 郑和船队
原文传递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between 10.0–2.8 ka BP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China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佳佳 贾玉连 +4 位作者 马春梅 朱诚 吴立 李育远 王鑫浩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6年第5期603-618,共16页
The temporal-spa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its feature between 10.0-2.8 ka BP (ka BP=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0 BP, where "0 BP" is defined as the year AD 1950) were determined, bas... The temporal-spa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and its feature between 10.0-2.8 ka BP (ka BP=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0 BP, where "0 BP" is defined as the year AD 1950)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GIS spatial analysi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ites of different periods under subsis- tence existence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numerous archaeological sites of the Neolithic Age (10.0-3.6 ka BP). The site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oyang Lake Basin, a hilly and mountainous area with many river terrace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number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rapidly increased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3.6-2.8 ka BP) and spread widely on the floodplain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Ganjiang River and onto the west, south, and southeast beach areas of the Poyang Lake. Holocene records of climate change suggested that it was possible that climate fluctuations had a great impact on human evo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Before 3.6 ka BP, westward and northward expansion of Neolithic cultures in the Poyang Lake watershed occurr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amelioration (becoming warmer and wetter). The ancient people lived in the hilly areas with high elevation. The simple mode of a fishing and gathering economy was mostly suited to this area in the early Neolithic Age. The scope of human activities was expanded and cultural diversity developed in the late Neolithic Age. However, with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creasing survival pressure in a dry-cold climatic stage after 3.6 ka BP, this sim-pie living mode had to be abandoned, and various forms of economy, the majority being ag- riculture, were developed on flood plains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numerous rivers around Poyang Lake. This promoted flourishing of the Bronze culture of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yang Lake Basin archaeological sites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chang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