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嗣奭“诗圣”说与晚明士人对杜甫诗歌伦理内涵的开掘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雪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5,共7页
王嗣奭自觉以儒学价值观来审视和重估杜甫的地位,重塑其典范形象。在国势飘摇、世风日下的现实面前,王氏推崇杜甫,抉发、张扬"诗圣"的稷契之志、仁者情怀,实则是在表露一种道德伦理倾向,一种政治与人格追求,在为宣扬自己的经... 王嗣奭自觉以儒学价值观来审视和重估杜甫的地位,重塑其典范形象。在国势飘摇、世风日下的现实面前,王氏推崇杜甫,抉发、张扬"诗圣"的稷契之志、仁者情怀,实则是在表露一种道德伦理倾向,一种政治与人格追求,在为宣扬自己的经世之志做理论上、精神上的铺垫。事实上,王氏杜诗学思想的出现并非偶然。综观晚明时期的杜诗批评,承继宋代诗学批评取向,重道德伦理内涵的开掘蔚为气候。将杜诗放在现实需要下予以观照,将杜甫的经世精神推广于他人和整个社会群体,进而解决现实中面临的种种危机,这是晚明诗学者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也是该时期杜诗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嗣奭 杜甫 诗圣 晚明 伦理内涵 经世精神
下载PDF
王嗣奭《杜臆》版本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海健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117,共7页
明末王嗣奭所著《杜臆》在杜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注杜大家仇兆鳌在其《杜诗详注》中曾大量引用王嗣奭评语。仇氏所据为《杜臆》之林非闻钞本。仇氏所引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杜臆》稿本差异明显。笔者考辨后认为:仇兆鳌所据林非闻... 明末王嗣奭所著《杜臆》在杜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注杜大家仇兆鳌在其《杜诗详注》中曾大量引用王嗣奭评语。仇氏所据为《杜臆》之林非闻钞本。仇氏所引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杜臆》稿本差异明显。笔者考辨后认为:仇兆鳌所据林非闻钞本与上海图书馆所藏稿本为两个不同钞本,且林非闻钞本晚于上海图书馆所藏稿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嗣奭 《杜臆》版本 上图稿本 林非闻钞本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下载PDF
王嗣奭的《杜臆》及其诗歌
3
作者 杨旭辉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4期26-29,36,共5页
王嗣奭是晚明时期重要的杜诗研究学者,他的《杜臆》是一部颇有卓见的注本。他一生衷情于杜诗,笺注之力甚勤。长期的吟咏、浸淫,使其深得老杜诗歌的艺术精髓,尤其是生逢明清易代之际,家国兴亡之感更成为王嗣奭诗歌创作的主要方面。虽然... 王嗣奭是晚明时期重要的杜诗研究学者,他的《杜臆》是一部颇有卓见的注本。他一生衷情于杜诗,笺注之力甚勤。长期的吟咏、浸淫,使其深得老杜诗歌的艺术精髓,尤其是生逢明清易代之际,家国兴亡之感更成为王嗣奭诗歌创作的主要方面。虽然存世诗作不多,但其写实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民族爱国气节,都不应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嗣奭 《杜臆》 杜甫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儒学价值观与王嗣奭的杜甫诠释
4
作者 董利伟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第1期32-41,共10页
正统儒家思想观念在王嗣奭头脑中根深蒂固,这无疑直接影响甚至左右了他的杜甫研究。王氏自觉、系统地以儒学价值观来审视衡量杜甫及其诗作,其诠释虽不免带有道学迂腐气息,却也不乏独具慧眼的真知灼见。在国势飘摇,尤其是在忠奸邪正和改... 正统儒家思想观念在王嗣奭头脑中根深蒂固,这无疑直接影响甚至左右了他的杜甫研究。王氏自觉、系统地以儒学价值观来审视衡量杜甫及其诗作,其诠释虽不免带有道学迂腐气息,却也不乏独具慧眼的真知灼见。在国势飘摇,尤其是在忠奸邪正和改朝换代的复杂形势面前,王氏推崇杜甫,推阐张扬其圣贤情怀、道义气节,实则是在表达自身的政治理想与人格追求,倡导弘扬儒家念国忧民的担当意识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价值观 杜甫 王嗣奭
下载PDF
王嗣奭年谱稿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海健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297-325,共29页
王嗣奭(1566~1648),字右仲,一字于越,晚明诗人、理学家。所著《杜臆》是其一生学问、修养、人生体验的结晶,代表着明代注杜的最高成就。考察王嗣爽生平,对深入研究《杜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王嗣奭诗文为依据,编成王嗣奭年谱,以期对... 王嗣奭(1566~1648),字右仲,一字于越,晚明诗人、理学家。所著《杜臆》是其一生学问、修养、人生体验的结晶,代表着明代注杜的最高成就。考察王嗣爽生平,对深入研究《杜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王嗣奭诗文为依据,编成王嗣奭年谱,以期对王嗣奭及其《杜臆》的深入研究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嗣奭 科举 罢官 甲申之变 《杜臆》 杜甫
原文传递
论杜甫“诗圣”誉称在明代的逐步确立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浩刚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1530年前后,是杜甫"诗圣"称号史发展中的关键期,在此期费宏或是李梦阳首次正式提出杜甫"诗圣"的概念。孙承恩使"诗圣"成为杜甫的专称,王嗣奭完成了"诗圣"的定型。"诗圣"说是对"... 1530年前后,是杜甫"诗圣"称号史发展中的关键期,在此期费宏或是李梦阳首次正式提出杜甫"诗圣"的概念。孙承恩使"诗圣"成为杜甫的专称,王嗣奭完成了"诗圣"的定型。"诗圣"说是对"诗史"说的反动,是明人贬宋尊唐的产物,也标志着杜甫在文学史上伟大诗人地位的正式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圣" 李梦阳 费宏 孙承恩 王嗣奭
下载PDF
杜甫《投简咸华两县诸子》系年考辨 被引量:1
7
作者 陶瑞芝 《杜甫研究学刊》 1993年第2期47-49,共3页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是被明王嗣奭称为“无声泣血,伤已而并忧世”的一首七古诗。①作于哪一年?注家聚讼纷纭。宋梁权道订为上元二年成都作,②因为他把咸、华二字作为成、华二字。而“成”即成都,“华”即华阳。宋黄鹤颇以之为是。
关键词 杜甫 诸子 古诗 成都 王嗣奭
下载PDF
杜解二题
8
作者 邓绍基 《杜甫研究学刊》 1986年第1期59-61,共3页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王嗣奭释此诗云:“言来诗但悲早春,我有转添而更甚者,愁之伴客与老之随人,麾之不去,更可悲也。且早春何足悲,红...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王嗣奭释此诗云:“言来诗但悲早春,我有转添而更甚者,愁之伴客与老之随人,麾之不去,更可悲也。且早春何足悲,红入桃而花方嫩,青归柳而叶正新,此早春景色,桃柳得遂其性矣;乃四海尚乱,望乡未已,此吾所以闻诗而愈悲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嗣奭 闻诗 四海 早春 望乡
下载PDF
明人研杜撷英
9
作者 刘开扬 《杜甫研究学刊》 1993年第1期1-9,共9页
宋人研杜者多矣,明人则以杨慎、王世贞、胡应麟、胡震亨、王嗣奭等著称,外此有明初之瞿佑,继之有成化、弘治间之李东阳,又后则嘉靖间之谢榛,三家研杜均有所见,兹摘录其所著诗话中论杜之语,而略加评骘,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胡震亨 李东阳 王嗣奭 胡应麟 瞿佑 谢榛 杨慎 王世贞
下载PDF
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系年考辨
10
作者 陶瑞芝 《杜甫研究学刊》 1993年第3期51-54,72,共5页
“不谓生戎马,何知共酒杯。燃脐郿坞败,握节汉臣回。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别离经死地,披写忽登台。重见秦箫发,俱过阮宅来。留连春夜舞,泪落强徘徊。”这是杜甫的五排《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作于哪一年?有待深入探讨。明王... “不谓生戎马,何知共酒杯。燃脐郿坞败,握节汉臣回。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别离经死地,披写忽登台。重见秦箫发,俱过阮宅来。留连春夜舞,泪落强徘徊。”这是杜甫的五排《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作于哪一年?有待深入探讨。明王嗣奭《杜臆》说:“此诗乃公将脱贼西走,遇广文而与之同饮话别之作,观‘别经死地’之语可见。盖在至德二载之春,禄山被杀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嗣奭 禄山 杜甫 《杜臆》 郑广文 别离
下载PDF
沉吟呜咽满纸悲风--试说杜甫两川诗所流露的悲观情绪
11
作者 许世荣 《杜甫研究学刊》 1987年第1期31-35,共5页
老杜《去蜀》诗云:“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世事已黄发,残生随北鸥。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王嗣奭认为:“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杜臆》),杨伦则进一步认为:“结用反言见意,语似自宽,正隐讽大臣也。”
关键词 王嗣奭 老杜 悲观情绪 《杜臆》 杜甫 杨伦 隐讽
下载PDF
公来雪山重 公去雪山轻--从杜甫诗谈对严武的评价
12
作者 周维扬 《杜甫研究学刊》 1984年第2期84-89,共6页
《八哀诗》为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杜甫寓居夔州时所作。王嗣奭云:“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记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也。序简而该,亦非今人所及。”(《杜臆》卷七)杨伦云:“《八哀诗》亦杜公大著作,意欲与太史公... 《八哀诗》为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杜甫寓居夔州时所作。王嗣奭云:“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记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也。序简而该,亦非今人所及。”(《杜臆》卷七)杨伦云:“《八哀诗》亦杜公大著作,意欲与太史公争衡千古,……”,(《杜诗镜铨》卷十四)郝敬(仲舆)云:“《八哀诗》雄富,是传纪文学之用韵者。文史为诗,自子美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王嗣奭 严武 老杜 郝敬 《杜臆》 太史公 创格
下载PDF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系年考
13
作者 陶瑞芝 《杜甫研究学刊》 1991年第2期61-63,50,共4页
在杜甫诗文集中,涉及孔巢父的有二篇,一是诗,即《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一是文,即《杂述》。“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 在杜甫诗文集中,涉及孔巢父的有二篇,一是诗,即《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一是文,即《杂述》。“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蔡侯静者意有余,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这一首有如明王嗣奭所说的“宛然游仙诗”①作于哪一年?注家颇有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巢父 深山大泽 诗文集 王嗣奭 游仙诗 诗卷 云车
下载PDF
借古柏以怀旧 哀材大而自伤--论杜甫的《古柏行》
14
作者 郭世欣 《杜甫研究学刊》 1985年第1期80-85,共6页
杜甫流寓夔州时作的《古柏行》,前人多谓以喻志士幽人之材大难用,王嗣奭则以为是杜甫自喻之作:“公生平极赞孔明,盖有窃比之意。孔明材大而不尽其用。公尝自比稷契,材似孔明,而人莫用之,故篇终结以材大难用,此作诗本意,而发兴于柏耳。”... 杜甫流寓夔州时作的《古柏行》,前人多谓以喻志士幽人之材大难用,王嗣奭则以为是杜甫自喻之作:“公生平极赞孔明,盖有窃比之意。孔明材大而不尽其用。公尝自比稷契,材似孔明,而人莫用之,故篇终结以材大难用,此作诗本意,而发兴于柏耳。”(《杜忆卷七》)事实上,杜集中不少即事名篇之作,都是有所为而发。这首《古柏行》,就其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来看,也是借物寄慨的讽喻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事名篇 讽喻诗 王嗣奭 自喻 《古柏行》 杜甫 夔州 幽人
下载PDF
杜甫的咏马诗
15
作者 陈志昂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3年第11期32-34,共3页
马,是人类的老朋友了。人类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人类驯养的各种动物中,马又以其特有的骏健和轩昂的美引起人们的美感,成为一种审美对象。咏马之作,代有名篇。然而,在杜甫之前,还没有一个诗人象杜甫这样,通过咏马广泛而深刻地写出他... 马,是人类的老朋友了。人类对马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人类驯养的各种动物中,马又以其特有的骏健和轩昂的美引起人们的美感,成为一种审美对象。咏马之作,代有名篇。然而,在杜甫之前,还没有一个诗人象杜甫这样,通过咏马广泛而深刻地写出他那个时代和他自己。王嗣奭说:“老杜最善咏马”,是合乎事实的。 (一) 杜甫有十五、六首咏马诗,依照写作的先后,可以划归三个时期,即安史之乱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嗣奭 杜最 沉郁顿挫 审美对象 秦州杂诗 蔡兴宗 乾元二年 老杜 盛唐气象 兵曹
下载PDF
不要强杜以从我--也谈“尔曹身与名俱灭”
16
作者 郭锦华 《杜甫研究学刊》 1988年第2期73-77,共5页
《江海学刊》一九八七年第三期发表了马焕新同志的《“尔曹身与名俱灭”斥责的是“四杰”》(以下简称《斥责》)一文,说:对于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首诗,“千百年来,... 《江海学刊》一九八七年第三期发表了马焕新同志的《“尔曹身与名俱灭”斥责的是“四杰”》(以下简称《斥责》)一文,说:对于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首诗,“千百年来,论述甚多,却多有曲解。从明朝王嗣奭,到清朝朱鹤龄、钱谦益及稍后的仇兆警、浦起龙,以至今天的文论家,大多落入前人解释的窠白。……曲解遂成定论,历代沿袭陈说。笔者试图作出新解,以还此诗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起龙 朱鹤龄 文论家 王嗣奭 四杰 《戏为六绝句》 钱谦益 不废江河
下载PDF
杜甫湖湘诗的代表作——《登岳阳楼》读后
17
作者 林从龙 《杜甫研究学刊》 1988年第3期66-68,共3页
杜甫的湖湘诗,据不完全统计,有102首,其代表作有人所共知的《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在这段艰难的漂泊生涯中,他的咏物写景诗却多起来,如《小寒食舟中作》、《燕子来舟中作》、《发潭州》等。这类诗,如《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杜甫的湖湘诗,据不完全统计,有102首,其代表作有人所共知的《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在这段艰难的漂泊生涯中,他的咏物写景诗却多起来,如《小寒食舟中作》、《燕子来舟中作》、《发潭州》等。这类诗,如《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写得“纤浓绮丽”,被认为是“后来词曲之祖”(王嗣奭语)。他最有名的一首七排《岳麓山道林二寺行》也成于此时。但是,他并没有肆情山水,弄月吟风,从《蚕谷行》、《岁晏行》、《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等诗中可以看出,在诗人的胸膛里,仍然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耿耿于心的,依旧是“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寒食舟中作 湖湘诗 燕子来舟中作 写景诗 王嗣奭 咏物 《登岳阳楼》 发潭州
下载PDF
此中有情的真意,欲辨莫忘言的隐喻——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隐喻描写与抒情逻辑
18
作者 袁海锋 《中学语文》 2019年第31期58-60,共3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称《茅屋》)是杜甫寓居成都时的作品,被编选在统编本八年级语文教材。历代方家对此诗多有评点,有赞其布局之妙者:"‘呜呼’一转,固是曲终馀意,亦是通篇大结"(王嗣奭《杜臆》)"末五句,翻出奇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称《茅屋》)是杜甫寓居成都时的作品,被编选在统编本八年级语文教材。历代方家对此诗多有评点,有赞其布局之妙者:"‘呜呼’一转,固是曲终馀意,亦是通篇大结"(王嗣奭《杜臆》)"末五句,翻出奇情,作矫尾厉角之势"(浦起龙《读杜心解》)"妙竞推开自家,向大处作结,于极潦倒中正有兴会"(杨伦《杜诗镜铨》);有赞其胸襟广博者:"元气淋漓,自抒胸臆,非出外袭也"(何焯《义门读书记》)"固屋破而思广厦之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浦起龙 《读杜心解》 王嗣奭 何焯 《杜臆》 元气淋漓 杨伦
下载PDF
“鸦护落巢儿”疏证
19
作者 李金坤 《古籍研究》 2009年第Z1期122-125,共4页
"鸦扩落巢儿"句,出自杜甫《重过何氏五首》其二,诗云: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这是杜甫一首具有珍爱自然、和谐万物的浓厚自然生态思想意识而别具现... "鸦扩落巢儿"句,出自杜甫《重过何氏五首》其二,诗云: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这是杜甫一首具有珍爱自然、和谐万物的浓厚自然生态思想意识而别具现代社会意义的佳作。然而,历来人们对其中"鸦护落巢儿"句意的诠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无疑有碍于对此诗深刻内涵的正确理解与思想价值的有效彰扬,故具有必要细加疏证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子陂 翠微寺 杜甫诗歌 思想价值 诗云 一重一掩 《杜诗详注》 相亲相近 王嗣奭 韦应物
原文传递
意兴不衰颓风味不干瘪——略论杜诗中的诙谐
20
作者 查金萍 《古籍研究》 2006年第2期227-233,共7页
在历代大多数读者的心中,杜甫是一个戴着"诗圣"桂冠,步履沉重,神色沮丧,内心痛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仿佛总是迎风洒泪,对月伤怀。在这种心理暗示的前提下,轻松诙谐的风格好像与他格格不入,然而当我们读到"晓妆随手抹&qu... 在历代大多数读者的心中,杜甫是一个戴着"诗圣"桂冠,步履沉重,神色沮丧,内心痛苦的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仿佛总是迎风洒泪,对月伤怀。在这种心理暗示的前提下,轻松诙谐的风格好像与他格格不入,然而当我们读到"晓妆随手抹","狼藉画眉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①等诗句时,感觉到杜甫也是幽默风趣的。正是这种幽默风趣,让他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不至于意兴衰颓,让他被奉为"诗史"的诗作不至于风味干瘪。下文试述杜甫的诙谐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幽默风趣 人生之路 拗体诗 题画诗 吴体 戏题 饮中八仙歌 王嗣奭 戏为六绝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