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语境下的“王小波热”现象探析
1
作者 赵晓霞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11期96-97,共2页
"王小波热"自20世纪90年代末持续至今余烬未了,这一文化现象背后有着深层背景和原因。除了媒体操作的因素外,还因为王小波作品的某些特色迎合了后现代语境下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心理,本文从王小波及其作品所传达的讯息,和大众对其一再... "王小波热"自20世纪90年代末持续至今余烬未了,这一文化现象背后有着深层背景和原因。除了媒体操作的因素外,还因为王小波作品的某些特色迎合了后现代语境下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心理,本文从王小波及其作品所传达的讯息,和大众对其一再"误读"的互动关系中,对这一现象的根源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王小波热 探析
下载PDF
在20世纪90年代文学图景上还原真实的王小波
2
作者 蔡之岳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王小波于20世纪90年代(下文简称“90年代”)前期开始引起文坛注意。1993年10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其《黄金时代》获得华语小说大奖的报道,为“大器晚成”的他在文坛亮相进行了热身。此后,他集中发表和出版了包括“时代三部曲”(花... 王小波于20世纪90年代(下文简称“90年代”)前期开始引起文坛注意。1993年10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其《黄金时代》获得华语小说大奖的报道,为“大器晚成”的他在文坛亮相进行了热身。此后,他集中发表和出版了包括“时代三部曲”(花城出版社,1997)在内的一批小说和散文随笔,在一定范围内吸引了文学同行和读者的眼光。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坛上,在文学逐渐失去其轰动效应,以及文化消费市场快速更迭的背景下,“王小波热”现象却持续燃烧了十年之久。与“王小波热”现象相对应的,是90年代另一些有质量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应该被重视。本文作者本着较为丰富的阅读经验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纷繁的文学图景上还原真实的王小波,既关乎人们面对文学时的真诚,又关乎更好地推介阅读和认识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热 还原真实 90年代文学 评价
下载PDF
从探幽“精神家园”到寻找“光荣的荆棘路”——王小波研究的“第一个十年”述评
3
作者 蒙雨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0-65,共6页
王小波生前不为国内文坛所知,他死后,文坛却出现了"王小波热"。这股热潮与学界对王小波的第一波研究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本文对王小波研究的第一个十年(1997-2007),即这种文化现象的学术背景,做了一番细... 王小波生前不为国内文坛所知,他死后,文坛却出现了"王小波热"。这股热潮与学界对王小波的第一波研究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本文对王小波研究的第一个十年(1997-2007),即这种文化现象的学术背景,做了一番细致梳理并指出其特征与趋势,为后来者深入研究王小波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王小波热 思想 文学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